宗在紅
(南通師范學校第一附屬小學,江蘇 南通)
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武術是其中不可缺少的構成內容,蘊含著很多德育資源,可供教育教學者利用。從當前小學武術教學情況來看,課程體系的建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guī)模,然而,從德育資源的開發(fā)與實施效果分析,小學武術教學仍舊有很大的挖掘空間。
武術是古代軍事戰(zhàn)爭一種傳承的技術,是我國的文化遺產,在凝聚國力、抵御外敵入侵方面發(fā)揮著關鍵的作用。針對小學教育階段的武術教學來講,加大武術教學中德育的開發(fā)與實施力度,可以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思想道德品質的提升保駕護航[1]。
對于小學武術教學的德育開發(fā)與實施而言,如果想要進一步確保落到實處,那么教師一定要了解當前的小學武術教學現狀與一些常見不足,然后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實際上武術教育屬于體育體系的建設范疇,同時伴隨近些年素質教育受重視程度的提升,武術學科的基礎架構已經初步成型,武術教師也由此成為小學教育領域的主力軍,促使學生對武術文化的熟知程度、喜好程度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是通過整合分析小學武術教學現狀得知,在開展課程活動時仍舊會受限于多方因素,無法將武術教育的價值全部體現出來[2]。
作為小學武術教師,自身需要先意識到在武術教育中開展德育的價值與意義,這樣才可以更有動力去完成德育的開發(fā)與實施。
對于小學武術課程而言,倘若教師想要將德育實施的價值充分體現出來,就要在課堂授課中引導學生明晰練習武術的意義與目的,從而達到強健學生身體、提升學生武術精神的作用。
事實上,小學階段的武術教學內容并不是很難,所以,如果想要達到預期的教學標準,作為教師就應在課堂授課中為學生做好示范。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務必要保證教學示范的標準性,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習武興趣,促使學生自覺地融入學習環(huán)境中,逐漸感知練習武術的樂趣與價值。
為了實現小學武術教學中德育的有效開發(fā)與實施,教師應注重教學術語的準確性,如在學生剛接觸某個武術動作時,教師應適時將相應的動作以口訣的方式創(chuàng)編出來,以便學生記憶。在編制動作口訣時,教師要保證口訣內容具有準確性、代表性,可以讓學生輕松記憶。
只有教師具備較強的德育素養(yǎng)之后,才能更好地在武術教學中對學生展開德育,繼而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落在實處,最終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以及綜合素質。所以,教師務必應正視德育工作開展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礎上,依據教學經驗、學生的成長情況以及認知能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堂教學之中,這樣才可以進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施成效,并且還能將武術教育中德育教學的實質性作用全部體現出來。
在小學生有了良好的品格后,他們才能有更高的德育素養(yǎng),繼而保證武術學習中的德育教學成效達到預期標準。在此過程中,往往需要學生反復地練習和鉆研,因而就要付出大量的時間與耐心。
總而言之,武術文化是中國獨有的寶貴非物質財產,具有一定的實用性、藝術性特征,作為小學武術教師,倘若想要切實將武術教育的價值全部體現出來,就應在整合分析小學武術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深度開發(fā)與挖掘小學武術教學中的德育資源,強化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提升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以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