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歲的鄭先生是一個私企老板,從白手起家到財務自由,他無疑是無數創(chuàng)業(yè)者中的幸運兒。可7 年時間3 次得癌,他卻依然笑著說自己“幸運”。
為何鄭先生每次都有驚無險?“從第一次確診肝癌以來,他的生存期已超過7 年,關鍵在于早診早治,規(guī)范的隨訪治療?!闭憬髮W醫(yī)學院附屬杭州市西溪醫(yī)院腫瘤科主任余吉仙坦言。
門診中經常會碰到一些病人,說自己抗病毒治療后肝功能都正常,乙肝HBV-DNA 也陰性了,為什么還要定期復查?有些時候只愿意查個肝功能和AFP(甲胎蛋白),其他檢查都不做。甚至還不乏長期抗病毒治療患者,平時不規(guī)范檢查,等出現上腹部疼痛等不舒服情況時才檢查,一檢查發(fā)現是晚期肝癌了,失去了最佳治療機會,生存期一般就不超過1 年了。
每每遇到類似情況,余吉仙都得不厭其煩地解釋,“乙肝-肝硬化-肝癌”是多數肝癌患者的疾病進展路徑,只有規(guī)范的隨訪治療,才能及時捕捉到惡變的信號,進而以最小的代價阻止悲劇的發(fā)生。
當然,萬一不幸中招也不必絕望?!鞍┌Y不是絕癥,通過科學治療,跟慢性病一樣,關鍵是患者要跟醫(yī)生一起做好應對和管理。”余吉仙總是這樣鼓勵患者和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