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海珍,袁艷,雷永軍
(西安工業(yè)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陜西西安 710021)
管道機器人通過自身攜帶的工作裝置,在操作人員或計算機的控制下,可以沿管道內壁或外壁行走,實現(xiàn)對管道的檢測維護和清潔保養(yǎng),是一種理想的自動化管道設備[1]。但隨著管道機器人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其面臨的應用環(huán)境和功能需求愈發(fā)多樣化,不但要求產(chǎn)品迅速更新?lián)Q代、降低成本,而且要求提高產(chǎn)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然而擁有固定結構的傳統(tǒng)機器人無法滿足上述需求,嚴重阻礙了管道機器人的應用和推廣[2]。
模塊化設計是將產(chǎn)品的某些要素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通用性模塊,再與其他產(chǎn)品要素進行不同的組合,構成新的系統(tǒng),從而產(chǎn)生多種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性能不同的系列產(chǎn)品[3-4]。這種設計方法可以大大縮短設計周期,提高產(chǎn)品設計水平和生產(chǎn)效率,更有利于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提供高質量的個性化服務。因此管道機器人模塊化技術已經(jīng)成為科研人員重要的研究方向。
由于模塊化設計的過程就是模塊分解和模塊組合的過程,因此模塊劃分是模塊化設計的前提和基礎。所以面向管道機器人提出一種基于公理化設計和IDEF相結合的模塊劃分方法,為后續(xù)模塊化設計提供依據(jù)。
為了得到合理的模塊劃分方案,首先必須對產(chǎn)品的結構、功能以及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做出全面細致的分析,構建出功能-結構模型,從而為后續(xù)模塊劃分的具體實施提供依據(jù)[5-6]。
目前市場上管道機器人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從功能角度出發(fā),通??煞譃楣艿谰S修機器人、管道檢測機器人、管道清潔機器人三類。以管道維修機器人為例,采用層次分析法進行結構分解,如圖1所示。構建管道維修機器人結構模型,如圖2所示。
圖1 管道維修機器人結構分解
圖2 管道維修機器人結構模型
由結構模型可知,管道維修機器人是由驅動系統(tǒng)、支撐裝置、控制系統(tǒng)及執(zhí)行系統(tǒng)四部分組成。其中驅動系統(tǒng)用于提供工作動力包括電機、車輪;支撐裝置是承載及支撐管道機器人執(zhí)行元件的部分,包括車身、云臺、傳感器平臺;執(zhí)行系統(tǒng)中包括照明設備及各式機械手,機械手可擁有多個自由度用于完成特定工作;控制系統(tǒng)則用于實現(xiàn)人機交互功能,主要包括芯片、電池、通信裝置、控制板及傳感器組。
通過調查、統(tǒng)計等方法收集、量化客戶需求,建立需求與功能間的映射關系,將總需求轉化為產(chǎn)品所需的總功能,即維修功能、清潔功能及檢測功能。為了保證模塊功能能準確滿足客戶需要,再將總功能進一步細化為一級功能和二級功能。以管道維修機器人為例,構建管道維修機器人的功能模型,如圖3上半部分所示。
以管道維修機器人為例,根據(jù)結構模型、功能模型及兩者之間的映射關系,建立功能-結構模型,如圖3所示,為后續(xù)模塊劃分工作奠定基礎[7-8]。
圖3 管道維修機器人功能-結構模型
公理化設計是模塊劃分時常用的一種方法。此方法是以功能分解為基礎,通過零部件之間的配合度以及相互之間的影響度來劃分模塊。由于管道機器人結構復雜、底層零部件較多,若僅應用公理化設計方法來劃分模塊,不一定能滿足功能模塊之間的獨立性。即,若功能分解得到的設計矩陣為對角陣,則可以單獨劃分為一個功能模塊;但若功能分解得到的設計矩陣為三角陣或滿矩陣,則公理化設計不能保證功能模塊之間的獨立性,則不可作為模塊劃分的依據(jù)[9-11]。而IDEF方法有較強的直觀性和交互性,可以清楚細致地觀察到系統(tǒng)活動塊之間的關系。若存在不能滿足獨立性公理的子結構,則可以采用IDEF(ICAM DEFinition method,其中ICAM:Integrate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中功能建模的方式將其重新聚類為某一個活動塊,利用其可視化的特點,為模塊劃分提供依據(jù),很好地彌補了公理化設計的不完整性。故提出一種基于公理化設計和IDEF相結合的方法,采用自頂向下的方式,對管道機器人系統(tǒng)進行模塊劃分。
確定模塊劃分方法后,繪制流程圖,如圖4所示。在對管道機器人進行模塊劃分時,從功能角度出發(fā),首先通過公理化設計中功能域和結構域之間的映射轉換,進行管道機器人系統(tǒng)模塊的初步劃分。若公理化設計中功能和結構的映射關系無法滿足獨立性公理要求,再使用IDEF設計方法中功能建模的方式,描述功能和需求之間的關系,將關聯(lián)度小的活動塊重新聚類,歸為一個功能模塊。這種方法不僅簡化了整個模塊劃分的過程,避免了重復設計及龐大的計算量,而且更加高效準確[12-15]。
圖4 管道機器人系統(tǒng)模塊劃分方法
(1)最高層第0級
以管道維修機器人為例,其最基本的目標是實現(xiàn)管道內的焊接疏通功能。由此確定最高層次的功能需求為:管道維修。即最高層的FR0-DP0設計為:FR0=管道維修;DP0=模塊化管道維修機器人。
(2)第一級分解
確定首層FR0-DP0設計后,利用模塊的概念,通過管道機器人每一部分結構所能達到的功能來進行組部件的劃分,從而實現(xiàn)對FR0的進一步分解。此層分解得到功能需求和設計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第一級分解
由表1可知,一級分解得到的功能需求和設計參數(shù)之間的設計矩陣為對角陣,即第一級分解得到的6個部件級結構,在功能和結構上相互獨立,滿足獨立性公理。故可將管道維修機器人劃分為:提供能量、移動位置、采集信息、處理信息、用戶控制、管道維修6個一級功能模塊。
(3)第二級分解
在第二級分解中,將管道維修機器人的一級功能要求分解為二級功能要求,即將FR和DP進一步“之”字映射分解,如表2所示。
表2 第二級分解
由表2可知:采集信息和處理信息功能的設計矩陣是滿矩陣和下三角陣,說明同一級別同一分支下的功能結構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的關系,無法保證功能和結構上的獨立性,故只將其余5個部分做出對應的“之”字形功能-結構映射分解,進行模塊劃分,如圖5所示。則經(jīng)過第二級分解又劃分出電機模塊、電池模塊等10個二級模塊。
圖5 公理化設計方法劃分結果
由于基于公理化設計的管道維修機器人模塊劃分中,照明和攝像功能相關聯(lián),信息傳輸與信息收集功能也有交互性,不滿足模塊之間的獨立性特征,故采集信息和處理信息這兩個功能無法直接劃分為相應的二級模塊。因此需要進一步采用IDEF功能建模的方法,分析這兩個一級功能活動內部的二級功能活動之間的關系,以便進行合理準確的模塊劃分。若功能需求之間關聯(lián)度小且所需機制并不相同,則可以劃分為一個功能模塊。
利用IDEF功能建模的方法,建立模型描述采集信息功能的輸入和輸出關系,繪制A3圖,如圖6所示。由A3圖中描述的功能關系可知:在采集信息功能活動中,LED燈實現(xiàn)照明功能,攝像機實現(xiàn)采集圖像功能,照明功能輔助采集圖像信息功能,二者相互協(xié)作。但在功能實現(xiàn)所需的設備結構上,并不存在耦合關系,故可以進行模塊劃分。即采集信息功能模塊可細化為:采集熱信息、采集自身信息、采集圖像信息和照明4個二級功能模塊。
圖6 采集信息功能A3圖
利用IDEF功能建模的方法,建立模型描述信息處理功能的輸入和輸出關系,繪制A4圖,如圖7所示。通過觀察分析A4圖所描述的信息處理內部二級功能關系,發(fā)現(xiàn)在信息處理功能活動中,二級功能活動塊之間存在數(shù)據(jù)信息的傳輸,而在實現(xiàn)功能所需的機制上并不相同,即編碼器、通信裝置完成信息的傳輸,而芯片完成信息的收集。二者相關性較小,從功能角度出發(fā)的概念設計,可以將其劃分為一級功能模塊:處理信息模塊;二級功能模塊:信息傳輸模塊和信息收集模塊。
圖7 信息處理功能A4圖
至此,應用公理化設計和IDEF相結合的方法,完成了道維修機器人系統(tǒng)的模塊劃分,劃分結果如圖8所示。
圖8 完整的模塊劃分結果
根據(jù)上述管道維修機器人模塊劃分方法,進一步對管道清潔機器人和管道檢測機器人進行完整的模塊劃分,將其劃分結果放置一起,便于進行對比分析,如圖9所示。
圖9 提煉功能模塊
通過對三類管道機器人的模塊劃分結果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的管道機器人為完成各自的工作內容,只需搭配不同類型的工作裝置,其余的功能模塊都可以互換通用。故為簡化流程、方便模塊查詢及管理,提煉出通用模塊和特殊模塊,即將管道機器人系統(tǒng)結構劃分通用模塊及特殊模塊,獲得具有一定通用性的模塊化管道機器人平臺,如圖10所示。
圖10 管道機器人模塊系統(tǒng)
為解決管道機器人面臨的應用環(huán)境增多、功能需求多變等困難,提出一種公理化設計和IDEF功能建模相結合的方法,對其進行模塊化設計研究。從設備整體結構框架入手,首先分析要實現(xiàn)的功能,再由公理化設計分解出不同的功能模塊,并判斷每一個模塊的獨立性。對于不滿足獨立性條件的功能模塊,通過IDEF功能建模的方式,可視化地、客觀地描述系統(tǒng)內部各個功能活動之間的關系,確定出相對獨立的模塊,以完善整個模塊劃分過程。
從功能的角度出發(fā),以自頂向下的方式展開對管道機器人的模塊化設計研究,不僅簡化了模塊劃分過程,避免了重復設計及龐大的計算量,而且更加高效準確,在相關領域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及推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