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敏
(桓臺縣農業(yè)農村局,山東 淄博 256400)
為了緊跟時代腳步,實現社會主義農業(yè)現代化發(fā)展,中國需要轉變過去粗放的農業(yè)發(fā)展方法,調整與創(chuàng)新農業(yè)技術,增加農作物在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含量,并發(fā)揮農業(yè)技術的功能,以提高中國農業(yè)生產的效率和產品質量。目前我國農業(yè)產業(yè)主要由多個部分所構成,其中以玉米生產最重要。中國玉米種子生產技術的研究、發(fā)展與運用,對中國新型農業(yè)生產技術的發(fā)展有著一定重要性。
首先,通過對我國玉米生產和栽培現狀的研究,我們不僅看到了一些問題,而且肯定了一些生產栽培技術。我國在玉米栽培方面很重視玉米種子的特異性問題,也就是說,不同種類的玉米種子在栽培中有不同的技術處理,種子在栽培過程中本來具有相應的不穩(wěn)定性。在生產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自然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對玉米種子的產量和品質有很大的影響??紤]到自然環(huán)境中的因素,它主要面臨一些不可抗力,如土地的選擇,一般情況下,為了栽培和生產的穩(wěn)定性,玉米種子種植會選擇在類似隔離區(qū)的半山地區(qū)。然而,這里的土壤肥力不如平原地區(qū)土壤好,同時,由于天氣條件不穩(wěn)定,也大大提高了玉米種子栽培的難度。此外,就是各種社會因素,玉米栽培人員的技術能力和素質也相對較低。對于不同類型的玉米種子栽培應該采用不同的栽培技術,而目前的玉米種子只應用一種栽培技術,這也直接影響到玉米種子的栽培質量。栽培者不但缺乏相應的技術能力與水平應對不同的栽培狀況,同時,栽培設施的栽培效益也相當低下,種子生產設施的配置必須與當地的栽培環(huán)境進行相互配合利用,如此才能確保玉米種子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有效率,優(yōu)質地完成。再者,對玉米種子的保護程度也相當低,換言之便是保苗困難,對玉米種子不給以合理的栽培技術,會使栽培的品質降低,進而玉米的結實率也會降低,整個玉米粒產量質量就會降低。所以說,玉米種子栽培技術的優(yōu)化工作已經迫在眉睫。另外,從玉米種子的特異性角度出發(fā),玉米種子的栽培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玉米是當今世界上糧食需求量比較大的經濟作物之一,若栽培技術不健全,將直接影響玉米的栽培產量與品質,對廣大農戶的經濟效益將形成直接的影響。玉米種子可以分成各種種類,例如有的玉米種子結實量比較高,有的玉米種子角質比較厚等,不相同性狀的玉米種子需要不同的栽培技術。當然,如處理方法不當,提高了玉米栽培的風險程度。怎樣尋找玉米種子的最適宜的栽培技術,以提高玉米的產量,從而提高成苗率,保苗率,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除了從玉米種子類型特異性角度分析外,還需要從栽培的特異性角度加以剖析,也就說從玉米種子的生物學特征加以剖析。玉米種子是玉米的胚胎,一般雜合體的玉米種子比純合體的玉米種子更容易生存和成熟,純合體容易受到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而且它們的成熟度和抗性相對脆弱,因此吸收光照的能力較弱,光合作用相對較少。玉米是父母本同株的作物,因此,父本和母本都會影響玉米種子的后續(xù)生長情況。此外,不同種子即使在栽培技術一般的情況下,有的種子會有較強的抗性,生長情況也會優(yōu)于抗性較差的種子。設備特異性也會影響玉米種子的生長。
在選定玉米種植基地的步驟中,要對高效積溫做全方位的考察,確定高效積溫能夠適應玉米品種正常生長發(fā)育繁殖的條件。除此以外,還要充分考慮特殊氣候和病蟲害等可能造成的影響。在一般情況下,土地較肥沃、地形較平整的區(qū)域最適宜建立玉米栽培基地。與此同時,對于用作玉米種子栽培的必要親本組合,也應當予以考慮。如果親本組合中的父本品種較短,則需要采取相應措施以增加父本散粉的利用率,同時把種植基地選在條件良好的坡地上。如果親本組合中存在著不同的種植期,則應選擇把基地選在靠近湖泊和河流的平坦土地,并具有較好的土壤灌溉能力。
生產玉米種子前,首先要科學合理計劃好制種生產基地。對制種戶數和制種面積加以科學合理分配。圍繞制種田設隔離帶,其隔離帶要達到300m 之上,距制種田2000m 之內禁止養(yǎng)殖如蜜蜂等生物。此外,還必須仔細分析制種田的風向及其周圍地形水平,并確保主要污染源不會發(fā)生在地形高以及上風向的區(qū)域。一旦發(fā)覺有主要污染源出現時,就應該馬上增加阻隔區(qū)域,直到把所有主要污染源都阻隔開來。
玉米不同種類之間在生長期、產量水平、抗病性、耐旱性、抗倒性上及其區(qū)域適應性上都有著很大的差別,所以必須要選用一合適的優(yōu)良品種。選擇優(yōu)質雜交種有著良好的增產潛力,是玉米獲得高產的重要基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大量農業(yè)勞動力向城鎮(zhèn)轉移,農業(yè)生產機械化的發(fā)展進程越來越快,推廣玉米單粒精播技術已迫在眉睫。玉米單粒精播技術具有省力、省種、增產等優(yōu)點,但單粒精播技術對土壤條件、種子純度、發(fā)芽率、機械和施肥等要求較高。目前玉米單粒精播技術水平參差,影響了單粒精播技術的推廣和玉米產量的進一步提高。規(guī)范玉米單播精播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提高單播精播技術水平,可提高玉米產量和效益,進一步促進夏玉米生產的可持續(xù)、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因此根據單粒精播的特點,必須采用品質符合國家標準(GB4404.1-1996)或二級優(yōu)質播種標準之上的品種。種子品質純度不小于96%,凈度不小于99%,發(fā)芽率不小于90%,含水量不小于16%。精選種子,去除霉爛、破碎、病蟲和小粒種。將選準好的種子進行曬種,播栽前將種子晾曬2-3 天,可減少種子含水率,從而增加種皮透性,增加種子活力,并殺死種皮病菌,從而增加發(fā)芽力。曬種過后要使用質量合格的玉米種衣劑拌種,才能有效防治病蟲害。在播種之前還必須做好芽試工作,先準備工程細沙和花盆,大盆100 粒,小盆50 粒,上面再覆2cm 沙子,用笤帚擋一下水,用塑料薄膜蓋上,每3天露錐澆點水,5天或6天天查苗,提高發(fā)芽率后即可使用。
種子作為種植業(yè)生產過程中的一種資源,其質量直接關系到農作物產品的最終效益,玉米種子也是如此。為提高玉米種子的生長質量,我們必須搞好對玉米種子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并利用先進科學的生產技術,以達到我們自己的玉米種子種植目標。
通常,父母本行的配比要按照父本花粉總量的大小加以確定。在能夠確保父本產生充足花粉的情況下,應該盡量地把母本行的配比適當增加。一般來說,父母本行比主要包括1B5 和1B4。假如父本產生了很大的花粉總量,并且揚花所用時期也較長,則就可以選擇1B7 或1B6 的行比。在生產中,依然應該根據有關配比對父本、母本實行播種,如父本和母本行的配比是4 比1,在父本行植株全部完成散粉后,應該立即對父本植株進行切除,并將父本行遷移成母本的透氣、通風的渠道,以達到對母本行日照要求,從而才能更早地迎來種子的成熟期,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父本與母本的種子發(fā)生混合。
在進行制種后,一定要認真檢查種子的出苗狀況。一旦出現了父本缺苗,就應該及早進行疏苗移植或催芽補種等預防措施;一旦出現母本有較少的缺苗,一般不進行補種,一旦缺苗嚴重程度超過了40%以上,就應該對其加以補種。與此同時,還應該做好早間苗、晚定苗。通過依據不同的玉米種子品種及其父母本的性狀,來選擇留苗密度。
在玉米制種的整個過程中,制種的順利在較大程度上依賴花期的順利相遇。通常,父本的抽花時間較母本晚3 到4 天。根據花期長短和具體花期的確定,除按照不同種類的玉米重復測定的方法外,還應采取多期播種父本的方式延長花期,為確保父母本的花期能夠順利進行,以便于進一步提高制種品質。此外,在制種整個流程中,還要時時注意從出苗至母本完成去雄階段父母本的生長發(fā)育狀況,這對于實現花期相遇是十分關鍵的。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利用葉片對花期做出預報,則母本通常會比父本多1-2 個葉片,這就說明父母本已經順利完成了花期相遇。此外,還可通過檢測幼穗分化及其解剖生長步驟來做出預測。
為使玉米制種的純度進一步提高,進而改善種子品質,在玉米制種的過程中,需要以父母本所具備的特性視為基本標準,再來開展制種田前的去劣、去雜等工作,且必須開展三次。第一次去劣、去雜,根據間苗、定苗工作開展;第二次去劣、去雜,應在苗種拔節(jié)完成后,但還未結大喇叭口之前進行;第三次去劣、去雜,應在母本去雄之前完成。對于父母本田間雜株率問題,相關技術標準有明確規(guī)定,如果田間雜株率達到0.2%,則不符合該標準。但在實際栽培中,對這方面的標準要求會更高,基本上不會超過0.1%。
在玉米種子步入成熟期后,就應該抓住最佳時機,在恰當的時候開始采收,以防止早霜凍害對作物產生危害。如果出現了早霜凍害現象,就有可能降低玉米的播種率和發(fā)芽率,從而大大降低玉米種子的產量,造成巨大損失。因此,對于父本未被切斷的田地,在收獲過程中,應先收獲父本果穗,然后再收獲母本果穗,不能粗心大意、不可混雜。
在霜期長的地方或在氣候條件惡劣的環(huán)境中以及在母本生長期長、播種期晚的制種田地,為了防止玉米種子受到早霜和冰凍天氣的損害,就必須做好一些安全措施。玉米在蠟熟期間,首先要砍掉母本果穗的頭部,并對田間的透氣、通風等條件加以改良,達到果穗的快速脫水。即在籽粒灌漿完成之際,在確認果穗不會被掰落、母植株不會被砍倒的情形下,扒開果穗苞葉,并把果穗移到植株上繼續(xù)風干、晾曬等。
果穗的烘干、脫粒和去雜等工作都是提升種子純度的關鍵,因而也應該得到重視。在晾曬果穗的整個過程中,要及時對雜穗加以挑揀。在脫粒之前,一定要對雜穗加以篩查,并保證雜穗率不能大于5%。假如已實現了脫粒,但發(fā)現玉米種子中所含水分仍過多,則需要在晴朗天氣時對種子實行晾曬。種子晾曬場地要選用水泥地,以實現種子的自然脫水。如溫度始終較低,且無法實現自然脫水,則需要使用烘干裝置對種子實行去濕。
玉米地經常出現的病蟲害主要有大小斑病、矮花葉病、穗粒腐病等,針對不同類型的病蟲害可選用不同的防治方式。制種田灌漿期至乳熟期為大小斑病的高峰期,發(fā)病后,應用50%多菌靈或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噴施液,每間隔約一周噴施一次,連用藥2-3 次即可。矮花葉病一般是由玉米花葉病毒、缺鋅等原因所引起的,多出現在苗期,針對此病使用0.3%~0.5%的磷酸二氫鉀和硫酸鋅混合液進行噴霧預防,并同樣用藥2-3 次;要注意加強對蚜蟲的預防,以避免病害擴散。穗粒腐病也會導致玉米子粒腐敗和發(fā)霉,一般原因是受到高溫的影響。為處理穗粒腐病,可采用制種田站稈扒皮的方式,于晴朗時撕開果穗頂葉,以促使玉米籽粒的水分快速散失,增加果穗脫水速度;授粉周期終止后,應該及時切除父本,以提高對母本的光照,在成熟期后則砍掉穗位以上的莖葉,這些舉措都有利于提高田間氣流速度,提高通氣條件,從而減少田間相對濕度,并降低穗粒腐病的發(fā)病率。玉米制種田常見病蟲害包括粘蟲、玉米螟、蚜蟲等。玉米螟一般以大喇叭口期為高發(fā)階段,可使用50%辛硫磷或40%可氧化樂果作為灌心治理,直接對受害植株灌心可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粘蟲一般以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前為高發(fā)階段,也可采用505 辛硫磷或50%殺螟松進行防治,一般使用液藥噴霧防治,對受害植株中、下部葉片用藥2-3 次左右。蚜蟲一般危害母本頂葉和父本雄穗,可在抽雄散分期用40%氧化樂果噴施于葉面,以抑制蚜蟲的進一步傳播。
綜上所述,由于我國經濟和科技水平的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的玉米種植規(guī)模和面積正逐漸增加,尤其是在西南各省,所以,為了要進一步改善中國玉米種子品質,使玉米產量實現預期設想,就一定要提高對玉米種子生產技術研究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