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
(天水市清水縣自然資源局林業(yè)科技推廣站,甘肅 清水 741400)
油松具有保持水土、美化環(huán)境等功能,加之其對養(yǎng)分和水分要求不高,因此成為我國林業(yè)建設中應用最廣泛的樹種之一,同時也是我國園林綠化與三北造林的主要樹種之一。甘肅省清水縣以油松、刺槐、云杉等樹種打造和建設高質量的三北防護林。傳統(tǒng)裸根苗種植培育周期長、成活率低,嚴重影響了三北防護林的建設質量。因此,研究油松營養(yǎng)袋育苗與病蟲害防治技術對提升清水縣三北防護林建設質量和防護林建設綜合效益有重要意義。
油松為陽性樹種,喜微酸及中性土壤,不耐堿,具有抗寒、抗旱能力強,對環(huán)境適應性強的特點。油松的根系較為發(fā)達,主根龐大,扎根較深,側根會向四周水平伸展,集中于土壤表層,是典型的深根性樹種。油松生長過程中雖然對土壤要求不高,但對土壤的疏松性要求較高。土壤通氣性較好,更有利于油松生長發(fā)育[1]。
傳統(tǒng)的裸根育苗周期長、苗成活率低,且裸根育苗難以滿足三北防護林大規(guī)模高質量造林建設對油松苗的需求。而營養(yǎng)袋育苗有利于促進苗的生長發(fā)育,育苗周期短,一般3~6個月即可出苗圃造林。相對于傳統(tǒng)的裸根育苗,營養(yǎng)袋育苗搭配容器苗圃育苗,不受季節(jié)限制,春、夏、秋三季均可育苗,有效延長了油松苗育苗的時間。容器育苗的幼苗根系成團,油松苗移植過程中不易對根系造成機械性損傷,有利于提高油松苗種植的成活率,進而提升三北防護林造林的整體質量。
2.2.1 苗圃地選擇。根據(jù)油松喜微酸及中性土壤、喜光及幼苗喜側陰的特點,選擇日照充足、水源充足、便于灌溉、交通便利、土質疏松且偏弱酸性、有機質含量相對豐富和地勢平坦的地塊作為育苗苗圃。
2.2.2 整地施肥。整地時需要打破犁地層,對土壤深翻,翻耕深度30~40 cm。翻耕前做好底肥的施入,底肥以堆肥或有機肥為主,每667 m2施入4 000~ 5 000 kg,同時每667 m2搭配過磷酸鈣15 kg、硫酸亞鐵適量。
2.2.3 種子處理。油松種子采用45 ℃的溫水浸泡約24 h,自然冷卻后撇去壞種及雜質,然后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5 min,撈出洗凈后裝入塑料袋,放置在0~5 ℃的環(huán)境下催芽24 h。在播種前再用ABT3號生根粉溶液浸泡2 h,清除浮于水面的壞種、爛種后準備播種[2]。
2.2.4 作床。作床時在土壤上層鋪一層沙土與鋸末,以改善土壤的透氣性。床面根據(jù)地形而定。根據(jù)油松苗生長需要6 cm×12 cm或8 cm×15 cm的規(guī)格,一般將苗床設置為畦寬1.0~1.2 m、長10~15 m、高15~20 cm。放置營養(yǎng)袋的畦面寬約1.1 m,畦面兩邊留3~5 cm放置營養(yǎng)袋。營養(yǎng)土按照m(黑土)∶m(火燒土)∶m(過磷酸鈣)=25∶24∶1混制。營養(yǎng)土應在移芽前5 d內完成,給營養(yǎng)土預留出充足的發(fā)酵時間,以提升土壤肥力。營養(yǎng)袋采用塑料袋膜制成。袋厚0.04~0.05 mm,直徑6~8 cm,高12~15 cm。在距離營養(yǎng)袋底部2~6 cm的位置打6個小孔,用以預防營養(yǎng)袋積水而造成的苗木爛根問題。營養(yǎng)袋裝土時要壓實,排氣后整齊的放置在畦面上,并及時噴水。苗床制作完成后應做好防曬處理,可通過設置遮陰棚防曬。苗床溫度控制在10~20 ℃。
2.2.5 芽苗培育。在鋪好的沙床上噴灑0.05%的硫酸亞鐵溶液或0.02%的福爾馬林溶液進行消毒殺菌,然后撒上一層厚度1~2 cm的細沙,均勻地撒上種子,再用清水噴濕種子,使種子緊貼沙面,并保持沙床與種子濕潤。在晴天、白天每日清水噴濕數(shù)遍;陰天、雨天無須噴濕。24~48 h種子發(fā)芽后準備移栽。
2.2.6 移栽。芽苗移栽時隨栽隨拔,先將芽苗放入清水中,然后用直徑5 mm的竹簽在營養(yǎng)袋上打孔,仔細地將芽苗放入小孔內,再埋土至原土痕跡處,將根部土用手輕輕壓實。芽苗移栽后應采取遮陰處理。
2.3.1 前期管理。移栽后用0.2%多菌靈溶液噴苗,之后每隔2 d用0.3%~0.5%硫酸亞鐵溶液淋噴營養(yǎng)土,預防病菌對幼苗生長發(fā)育造成不良影響。同時,苗移栽前5 d,需每日早晚各用清水濕噴1次,直至長出真葉。之后進行首次苗床灌溉。苗床灌溉每5~7 d進行1次。降雨量較多時無須灌溉,并注意及時排水,預防立枯?。?]。
2.3.2 間苗除草。苗移栽后,營養(yǎng)袋內良好的生長條件便于滋生雜草。在噴施清水的同時若看到雜草應及時拔除。拔草時要小心仔細,防止損傷苗木。對于生長較密的苗木,應適當間苗。
2.3.3 施肥。幼苗脫殼后進行首次追肥。先用1%稀釋人尿或動物尿水,或0.1%尿素水均勻噴施,噴施完成后及時用清水噴洗苗木,防止灼傷苗木。苗脫殼7~14 d,加入適量的磷肥、鉀肥。每隔10 d追肥1次,直至苗木根系生長突破營養(yǎng)袋即可準備出苗。
2.3.4 煉苗。幼苗在出苗前需做持續(xù)性的煉苗處理。苗生長約30 d時即可開始煉苗。選擇陰天、小雨天或傍晚撤去遮陰網,大棚育苗需要逐漸通風,使苗逐漸適應外界環(huán)境。
油松幼苗生長相對緩慢,在整個苗期需要根據(jù)苗的生長情況做好苗間除草、水肥管理。除草以人工中耕除草為主,盡可能避免化學農藥除草。在人工除草前應對苗床灌溉透水,保持苗床濕潤,預防拔草時對苗根系的損傷。幼苗長出4片真葉后,對營養(yǎng)需求增大,應及時進行追肥和苗的補種,保證每個營養(yǎng)袋有1株健康茁壯的幼苗。幼苗第1年根系生長發(fā)育緩慢,對肥量需求不大,一般追加尿素一兩次即可。追肥時需要嚴格控制施肥頻率及每次的施肥量。追施尿素時一定要兌水稀釋,且要在尿素充分溶解后噴施于葉面,并在噴肥結束后用清水噴洗葉面,預防損傷苗葉。第2年夏季可配施1次磷酸二氫鉀。幼苗生長第2年根系發(fā)達,生長加速,需要根據(jù)幼苗的生長情況進行追肥和灌溉。第2年追肥灌溉在土壤完全解凍后,每667 m2追加尿素15 kg,并根據(jù)降雨或土壤濕度適量噴水。無降雨或降雨量極少的情況下,每隔3~5 d噴水1次。幼苗生長進入旺盛期后,每隔10 d追施尿素1次,每667 m2追施5 kg。標準的兩年生營養(yǎng)袋油松幼苗高度能達到10~15 cm,且根系發(fā)育完全,可突破營養(yǎng)袋。幼苗根系突破營養(yǎng)袋后應及時出苗圃定植,再按照優(yōu)質苗木的標準栽植1 a后進行造林移栽。
3.1.1 常見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油松幼苗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猝倒病、葉枯病及針銹病等。油松病害感染大體上可歸結為2種發(fā)生原因。一種是油松生長環(huán)境不良,誘發(fā)感染。如土壤黏度較大、排水不良、種子攜帶病菌等,造成種子或根部感染病原,進而導致幼苗感染病害。另一種是由于侵染性菌類誘發(fā)的油松苗感染病害。如絲核菌、鐮胞菌、腐酶菌等。針對以上病害,可在幼苗期通過噴灑0.5%的硫酸亞鐵溶液或0.5%量式波爾多液防治。病害發(fā)生時需要連噴兩三次,噴藥后用清水噴洗苗葉?;诓『Πl(fā)生的原因,還可以通過加強育苗種子殺菌處理、及時排灌、給予合適的溫度和光照等,創(chuàng)建適宜油松苗生長的環(huán)境,保障幼苗健康生長[4]。
3.1.2 常見蟲害、鳥害及其防治。油松幼苗蟲害發(fā)生率較低,主要蟲害為毛蟲??赏ㄟ^在越冬前對樹干纏繞塑料條的方式防止幼蟲爬上樹。若毛蟲數(shù)量較少,可通過剪枝、集中燒毀蟲枝的方法防治。油松苗大面積發(fā)生毛蟲的區(qū)域,可集中選用微生物農藥青蟲菌六號液劑噴殺防治,或用50%殺螟松乳油低劑量噴霧防治。為防止藥物對油松苗造成藥害,需要做好蟲情的監(jiān)測與預報,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蟲害,及時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蟲害擴大化。另外,對于松毛蟲,可用50%敵敵畏乳劑1 200倍液噴霧防治;對于紅蜘蛛、松梢螟,可用50%殺螟乳油1 200倍液或樂果乳油 2 000倍液噴霧防治[5]。此外,種子芽苗培育期間易受鳥類侵害??赏ㄟ^在苗場上加蓋葦簾或防護網預防鳥害。
3.2.1 農業(yè)防治。第一,種子殺菌處理。采用0.5%高錳酸鉀對種子消毒,芽苗出芽率為93%,芽苗移栽成活率為95%;采用ABT3號生根粉對種子處理,芽苗出芽率為99%,芽苗移栽成活率為99%。兩種種子處理方法均可以達到壯苗壯根水平,預防病害發(fā)生。第二,苗床處理,殺蟲殺菌。采用0.05%的硫酸亞鐵溶液或噴灑0.02%的福爾馬林溶液對苗床消毒,可預防病害發(fā)生,提高種子發(fā)芽率和成活率。第三,秋冬季綜合防治。農業(yè)防治實際上是一項病蟲害綜合防治手段。秋冬季節(jié)為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秋冬季節(jié),隨著落葉增加,幼蟲開始上樹,此時應及時清除地上的落葉、雜草,并在幼蟲上樹前采用阻隔法、樹干圍環(huán)法、涂干法阻止幼蟲爬樹。同時,秋冬季要加強對病枝、蟲害枝的修剪,集中燒毀病枝、蟲害枝及地面落葉。同時,要加強人工對蟲繭的摘除。通過多樣化的農業(yè)防治手段來有效控制害蟲的數(shù)量及病害的發(fā)展[6]。
3.2.2 生物防治。第一,釋放天敵赤眼蜂。赤眼蜂是一種寄生性昆蟲,是松毛蟲、球果螟等害蟲的天敵,其寄生率高達80%。根據(jù)油松苗松毛蟲、球果螟的發(fā)生面積及數(shù)量在油松林中懸掛赤眼蜂卵卡,來治理松毛蟲、球果螟等蟲害。第二,生物農藥防治。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是一種綠色無害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常用的生物農藥有松毛蟲桿菌、蘇云金桿菌、7216芽孢桿菌、白僵菌及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等。它們在防治松毛蟲、蚜蟲、紅蜘蛛、松梢螟和介殼蟲等蟲害方面均有著較好的防治效果。白僵菌按照15 kg/hm2的劑量噴霧防治,蟲害防治有效率高達85%。7216芽孢桿菌按照每毫升1億孢子噴霧防治,蟲害防治有效率高達90%。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按照2 250億/hm2兌水噴霧防治,蟲害防治有效率在90%以上。
3.2.3 物理防治。第一,阻隔法防治。對于一些常見的蟲害,可以根據(jù)害蟲的生活習性設置障礙物,阻隔害蟲的擴散遷移路線,進而阻止害蟲對油松苗產生侵害。例如,松毛蟲具有越冬后上樹的習慣。根據(jù)這一習慣,北方半干旱地區(qū)可以對大苗采用塑料阻隔。一方面塑料布在冬季可以起到保溫防凍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阻止幼蟲上樹,防止蟲害擴散和傳播。第二,懸掛粘蟲板或殺蟲燈。對于一些飛行類的害蟲成蟲,可以采用在苗木間懸掛粘蟲板或殺蟲燈的方式進行防治。這種方法無毒無害,不會對幼苗造成損傷。第三,捆綁毒紙環(huán)。對于一些具有從樹干上樹或下樹習慣的害蟲,可在春秋季節(jié)幼蟲上樹或下樹前,在樹干上捆綁毒紙環(huán),毒殺害蟲,控制害蟲的數(shù)量,防止害蟲危害幼苗。
3.2.4 化學農藥防治。油松苗蟲害發(fā)生面積較大時,可用50%久效磷乳油或40%氧化樂果5倍液噴霧預防蟲害。采用化學農藥防治蟲害時,應注意化學農藥的交替使用,以及針對蟲害合理選擇化學農藥,提高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的精準性。
油松營養(yǎng)袋育苗是一種生產周期短、育苗快、育苗品質高的育苗方法。營養(yǎng)袋不僅方便靈活布置,還能夠為油松種子的萌發(fā)及苗的生長提供充足全面的營養(yǎng),促進油松苗健康生長。同時,油松營養(yǎng)袋育苗集中于苗圃地或溫室大棚管理,方便實施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管理,更便于加強對溫度、光照、水分及微生物的科學化、精準化監(jiān)控,提升幼苗松培育外界環(huán)境的科學化管控,有利于創(chuàng)建適宜油松苗生長的環(huán)境,促進苗個體及群體健康生長。在此基礎上,有利于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及其對苗的危害,提升病蟲害的防治效果,最終實現(xiàn)為三北防護林培育高質量油松苗及提升油松苗培育綜合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