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洲 王加眾 李 英 司西波 王春平 杜福民
(1日照市畜牧獸醫(yī)管理服務中心,山東日照 276800;2五蓮縣畜牧獸醫(yī)服務中心叩官畜牧獸醫(yī)站,山東日照 262300;3東港區(qū)石臼街道畜牧獸醫(yī)站,山東日照 276800)
組合免疫,即將生豬的商品疫苗進行模塊化組合,混合在一起注射的一種免疫方法。與以往的二價、二聯、三聯疫苗免疫的概念不同。如口蹄疫O/A二價滅活疫苗等產品不能被稱作組合免疫,因為從本質上講,該疫苗防控的是一種疫病;而豬三聯(豬瘟、豬丹毒、豬多殺性巴氏桿菌)疫苗本身就是一種聯苗,也不能被稱作組合免疫。非洲豬瘟疫病在我國發(fā)生前,受疫苗生產設備及工藝的影響,多種不同疫苗組合使用會產生較為嚴重的副反應,不同疫苗之間的相互作用也不是很清楚,制約了疫苗組合免疫的推廣應用。當前,基于疫苗廠家設備的提升和疫苗制備工藝的改進,統一工藝標準生產的疫苗品質越來越高,為疫苗之間的聯合使用提供了可能。目前根據疫苗的性狀、免疫程序、疫苗間的相互作用及豬場的實際情況,將不同的活疫苗和滅活苗混合注射,既不影響疫苗免疫抗體的產生,又大大減少了疫苗免疫次數及抓豬的勞動強度,將“一針多防”靈活地應用于生豬養(yǎng)殖的免疫,是對傳統免疫方法的顛覆性突破。
生豬養(yǎng)殖過程中,需接種的常規(guī)基礎疫苗有豬瘟疫苗、口蹄疫疫苗、豬偽狂犬病疫苗、豬繁殖障礙與呼吸綜合征(豬藍耳病)疫苗等,每年每種疫苗均需進行3~4次免疫、一共需要免疫12~16次;再加每年需免疫豬乙型腦炎疫苗1次、豬傳染性胃腸炎疫苗和豬流行性腹瀉病疫苗各2次。依此計算,母豬群普免疫苗基本在15~21次/年。每次疫苗免疫僅抓豬,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并會對豬群造成很大程度的應激。馬睿麟[1]開展豬多種疫苗不同組合免疫的研究發(fā)現,豬O型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和豬流行性腹瀉三聯等4種疫苗分點同時注射,疫苗間相互不影響免疫抗體的產生。通過對40余萬頭次生豬疫苗混合免疫的追蹤調查發(fā)現,幾種疫苗同時免疫未增加免疫副作應,臨床使用安全。疫苗的分點注射雖然減少了免疫次數,但具體工作量并沒有減少,迫切需要突破技術壁壘將疫苗混在一起進行組合免疫。
近年來,生豬養(yǎng)殖飽受非洲豬瘟疫情的威脅,非洲豬瘟病毒是一種高度接觸性的病原,通過有效隔斷的方法可以將其拒之門外,但對于生豬養(yǎng)殖來說,口蹄疫、豬瘟、豬偽狂犬病等常規(guī)疫病的防控也很重要[2]。這些病原可以通過空氣飛沫、氣溶膠傳播,即便養(yǎng)豬場采取了如隔離非洲豬瘟病毒那樣的生物安全措施,也不能杜絕豬群發(fā)病。但每次免疫抓豬會增加人與豬的接觸機會,增加豬的應激,增大非洲豬瘟病毒通過接觸傳播的風險。因此,以前高頻次的免疫程序和方法需要改變,而唯一的辦法就是將一些可以組合的免疫針劑變?yōu)椤耙会樁喾馈?。不斷?yōu)化免疫程序,在不影響免疫效果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免疫次數。
生豬組合免疫的各種疫苗需做到注射后無副反應,且每批次疫苗的質量必須保證其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一般采用雞胚培養(yǎng)工藝生產的疫苗,在使用中存在生物安全隱患、副反應大、質量不穩(wěn)定等問題[3,4];采用兔源組織工藝生產的豬瘟脾淋苗和乳兔組織苗,產量小、成本高、易污染,且每頭份豬瘟組織苗不低于150 RID含毒量是每頭份豬瘟細胞苗不低于750 RID含毒量的1/5,試驗驗證細胞苗的免疫效果優(yōu)于脾淋苗[5,6];貼壁細胞培養(yǎng)工藝生產疫苗,存在非批量生產、容易導致產品質量不均勻及難以對同批生產的疫苗進行生產和質量控制等難題。利用血清培養(yǎng)的細胞疫苗進行組合免疫副反應會增強,副反應可能會有疊加效應[7]。綜上分析,生豬傳統的雞胚疫苗、脾淋苗和乳兔組織苗以及近年來使用的轉瓶貼壁細胞培養(yǎng)疫苗生產工藝都無法滿足組合免疫對疫苗的高質量要求。生豬組合免疫的各種滅活疫苗需做到具有組合免疫活疫苗稀釋液的功能,且不會對活疫苗造成干擾。采用普通油佐劑制作的滅活疫苗不能稀釋組合疫苗的活疫苗,且油佐劑副作用引起的刺激,能夠引發(fā)生豬機體炎癥反應[8]。要想實現生豬疫苗組合免疫,必須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疫苗質量,消除疫苗副反應,研發(fā)豬滅活疫苗輔助抗原應答、調節(jié)免疫反應的新型佐劑。并使新的疫苗佐劑既能作為活疫苗的稀釋液使用,又不會對組合疫苗造成不良影響。
傳統防疫豬病的方法是每種疫苗都須單獨注射,且有的疫苗還配備專用稀釋液,免疫日期一致的也須同時分點注射。組合免疫顛覆了傳統的防疫觀念,生豬免疫用活苗和活苗、滅活苗和滅苗活、活苗和滅活苗都可根據需要混在一起一針注射。張莉[9]用圓環(huán)病毒2型和豬肺炎支原體滅活疫苗同時分點聯合免疫和混合免疫14日齡和28日齡仔豬,結果表明,圓環(huán)病毒2型和豬肺炎支原體滅活疫苗既可單獨使用,也可聯合或混合免疫,其相應抗體產生速度、2種疫苗之間相互干擾程度低,且安全有效,免疫效果與分開免疫的差異均不顯著。朱子健等[10]用豬瘟活疫苗(細胞源) 和PCV2滅活疫苗(LG株)混合,分點注射和混合注射35日齡仔豬,結果表明,2種疫苗可以同時注射或采用PCV2滅活疫苗稀釋CSFV活疫苗進行免疫,均不影響各自免疫抗體的產生。熊忠良等[11]對豬瘟、豬藍耳病、豬偽狂犬病、豬圓環(huán)病毒病以及豬喘氣病等5種豬場常見豬病的疫苗按照不同組合采用混合注射、分點注射以及單苗注射等接種方式進行免疫試驗。通過田間16輪(次)的重復試驗和效果觀察發(fā)現,3種不同免疫方式對豬群不同時期的抗體水平、日增重以及育成率等沒有顯著差異。劉國民[12]采用商業(yè)口蹄疫疫苗、豬瘟疫苗、豬偽狂犬病疫苗混合,并對混合疫苗的物理性狀、疫苗毒價變化進行測定,對保育豬、后備母豬、經產母豬進行免疫。結果表明,混合疫苗物理性狀穩(wěn)定,免疫豬群產生了較高的抗口蹄疫、抗豬瘟、抗豬偽狂犬病的特異性抗體,特別是二免后抗體效價更高,且免疫持續(xù)期不受影響。大量的試驗表明生豬疫苗組合免疫,疫苗混合后“一針打”,免疫副反應率比較低,免疫效果良好。一針多防,對上游疫苗企業(yè)的研發(fā)實力、產品品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內現有部分疫苗生產廠家生產的豬瘟活疫苗采用耐熱凍干保護技術。同時,改進的滅活工藝及純化技術,實現了活苗與滅活苗的聯合免疫,并可實現2~8℃等溫稀釋豬瘟疫苗,避免了滅活苗與活疫苗的保存、運輸時溫差對病毒效價的影響[13]。
隨著我國疫苗市場的迅速發(fā)展,疫苗生產技術正經歷著從大規(guī)模轉瓶培養(yǎng)動物細胞疫苗工藝向生物反應器培養(yǎng)動物細胞疫苗工藝的轉變。生物反應器懸浮培養(yǎng)工藝,具有綜合成本低、批量大、批次間差異小、所獲得病毒抗原含量高等優(yōu)點[14]。懸浮培養(yǎng)細胞法生產的疫苗組合起來唯一的安全隱患在于血清培養(yǎng)的疫苗副反應可能會增強。如用小牛血清培養(yǎng)的疫苗,單獨使用副反應很小,但幾種疫苗混合在一起,副反應可能會有疊加效應。崔龍萍等[15]采用低血清培養(yǎng)PK-15細胞和豬圓環(huán)病毒2型的方法對豬圓環(huán)病毒2型滅活疫苗的抗原效價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低血清培養(yǎng)的PK-15細胞生長更快且收獲的抗原效價更高。馬忠仁等[16]將貼壁培養(yǎng)型的細胞馴化成了全懸浮培養(yǎng)型細胞,在生物反應器中完成了無血清高密度培養(yǎng)工藝優(yōu)化。低血清培養(yǎng)和無血清懸浮培養(yǎng)細胞生產的疫苗減少了因血清引起的被接種動物的過敏反應,極大地提升了獸用疫苗產品質量穩(wěn)定性。疫苗除了主要成分的抗原外,通常還包括輔料、培養(yǎng)基殘留等,而能夠輔助抗原應答、調節(jié)免疫反應的佐劑更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景志忠[17]研發(fā)了一種水溶性復合免疫佐劑以及含有該佐劑的疫苗組合物,其中水溶性復合免疫佐劑獲得了國家專利,用該佐劑稀釋疫苗,可增強細胞免疫。劉月[18]發(fā)明了一種水溶性復合免疫佐劑,將口蹄疫油佐劑疫苗改為復方水佐劑滅活疫苗,為口蹄疫復方水佐劑滅活疫苗和凍干疫苗聯合免疫的應用提供了保障。生豬疫苗生產工藝的改進和新型佐劑的研發(fā)打破了疫苗之間不能一起混用的技術壁壘,為疫苗的組合應用提供了技術保障。
組合免疫能夠減少豬的應激從而縮短出欄時間,節(jié)約飼料,還可以減少勞動力。此外,還可以減少疫病感染的壓力。劉國民等[19]研究發(fā)現用口蹄疫疫苗直接稀釋豬瘟疫苗和豬偽狂犬病疫苗,可以使豬偽狂犬病毒的抗體快速提升,保護率提高,豬瘟疫苗和豬偽狂犬病疫苗混合免疫有協同作用,油佐劑兼具抗原緩釋的同時有免疫增強的作用。
滅活疫苗的制備大部分用甲醛滅活工藝,可能甲醛會有殘留,與活疫苗聯用可能會使活疫苗失效;2種疫苗佐劑不同的,不能隨意組合,建議疫苗企業(yè)采用水包油、油包水的雙向佐劑,最外層是水相,可溶解凍干疫苗。疫苗佐劑作為稀釋液與疫苗混合后不可改變疫苗和自身的理化性質。細菌性疫苗和病毒性疫苗混合要慎重,細菌疫苗可能會存在一些內毒素和雜蛋白,組合應用會引起免疫副反應,不能隨意組合。不是所有的疫苗都能混在一起注射,要考慮科學性、合理性和安全性,有些疫苗的免疫時間不同,不能強行混在一起。
目前常用的疫苗免疫組合為“一針三防”,3種疫苗有豬瘟疫苗、豬偽狂犬病疫苗、口蹄疫疫苗,也有支原體疫苗、豬瘟疫苗和豬偽狂犬病疫苗;“一針四防”是在前3個疫苗的基礎上又加入了豬藍耳病疫苗,目前臨床使用的豬瘟疫苗、豬偽狂犬病疫苗和豬藍耳病疫苗基本都是活疫苗,而豬藍耳病毒屬于典型的免疫抑制病毒,即使是減毒疫苗依然會對豬群的免疫系統造成損傷。豬瘟疫苗雖然效果非常好,但是作為活病毒進入豬體內依然會對豬群造成一定的損傷,一味地為了減少免疫次數而疊加疫苗免疫種類,可能會對疫苗的免疫效果造成影響?!耙会樁喾馈贝_實可以減少豬群的交叉感染,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但是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如果當地疫病情況穩(wěn)定,還應按以前的免疫程序和方式進行,只有當地豬群疫病不穩(wěn)定的時候才考慮使用“一針多防”,而且多防也應該盡量以滅活苗混合為主,減毒活疫苗越少混合越好。
近年來,生豬需要免疫的疫苗越來越多,要想給生豬疫苗切實做“減法”,就必須在生豬基礎免疫基礎上做免疫程序的重構。即采取組合免疫,減少免疫次數,力求為生豬養(yǎng)殖科學減負,減少接觸機會、降低免疫成本。進一步減少豬群應激及感染其他疫病的風險。
口蹄疫疫苗和豬偽狂犬病疫苗的母源抗體持續(xù)時間很接近,都能達到9~10周,對于母豬沒有使用組合免疫或者母豬免疫次數低造成豬偽狂犬病的母源抗體持續(xù)不到60~70日齡的豬只,需要在30~50日齡之間監(jiān)測抗體水平,抗體水平不達標的需要把首免時間提前。推薦的仔豬、育肥豬免疫程序:28~35日齡首免豬瘟疫苗,60~70日齡二免豬瘟疫苗+首免口蹄疫苗+首免豬偽狂犬病疫苗,90~100日齡二免口蹄疫苗疫苗+二免豬偽狂犬病疫苗。
豬瘟疫苗、口蹄疫疫苗、豬偽狂犬病疫苗、豬藍耳病疫苗均需免疫3~4次/年,常規(guī)疫苗免疫需要12~16次,此外再加豬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豬流行性腹瀉病疫苗免疫等,母豬群普免基本在15~21次/年。而使用組合免疫,母豬群1年普免4次即可,全部可使用“一針三防”,至少可減少8次免疫。
組合免疫是在尊重科學免疫程序的基礎上,在田間一線應用層面對疫苗進行了二次開發(fā),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在使用層面上進行模塊化組合。隨著疫苗生產技術的進步,新型疫苗佐劑的研發(fā)應用,使更多的相同免疫時間的疫苗可以組合使用,豬場聯合應用疫苗的趨勢將會不斷得到加強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