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中國空間站“天宮”又迎來了新訪客!
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發(fā)射,約582秒后,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送入太空。新“太空出差三人組”正式開啟太空之旅。
當天6點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完成與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徑向交會對接,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四艙(船)組合體。新“太空出差三人組”順利進入中國空間站。
2021年10月17日9時50分,新“太空出差三人組”成功開啟貨物艙艙門,并順利進入天舟三號貨運飛船。
2021年11月8日1時16分,經(jīng)過約6.5個小時的出艙活動,他們密切協(xié)同,圓滿完成了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
…………
相比由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組成的“太空出差三人組”,新“太空出差三人組”很不一樣。他們由男航天員和女航天員組成,翟志剛擔任指令長,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身份。他們出差時間長達6個月,會按計劃完成各項工作,驗證一系列關鍵技術。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還在太空過春節(jié)!
翟志剛:
圖1
1966 年10 月出生,現(xiàn)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專業(yè)技術少將軍銜。曾任空軍某中心飛行教員,安全飛行950 個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 年1 月,入選我國首批航天員。2003 年9 月,入選神舟五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2005 年6 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行任務備份乘組。2008 年9 月,執(zhí)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并擔任指令長,同年11 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航天英雄”榮譽稱號,并獲“航天功勛獎章”。2013 年1 月,入選神舟十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2019 年12 月,入選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乘組并擔任指令長。
王亞平:
圖2
1980 年1 月出生,現(xiàn)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一級航天員,大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副大隊長,安全飛行1567 個小時,被評為空軍二級飛行員。2010 年5 月,入選我國第二批航天員。2012 年3 月,入選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2013 年6 月,執(zhí)行神舟十號飛行任務,同年7 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獲“三級航天功勛獎章”。2019 年12 月,入選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乘組。
葉光富:
圖3
1980 年9 月出生,現(xiàn)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大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司令部作戰(zhàn)訓練股空戰(zhàn)射擊主任,安全飛行1100 個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2010 年5 月,入選我國第二批航天員。2019 年12 月,入選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乘組。
與之前的飛行任務相比,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具有特殊性,注定是一次載入史冊的載人航天任務。
圖4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標志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是中國歷史上歷時最長的一次載人航天任務。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生活和工作長達6 個月。6 個月是很多國家航天任務的標準持續(xù)時間,但對于中國航天員來說是首次。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六次飛行任務,也是該階段最后一次飛行任務。新“太空出差三人組”順利返回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進入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設期間的第二次載人飛行任務。那么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與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有什么不同呢?
因為飛行的時間更長,新“太空出差三人組”進行的科學研究實驗項目比“太空出差三人組”做的實驗項目更多。除了開展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外,他們還要測試中國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的關鍵技術、擇機進行在軌遙操作交會對接任務、出艙活動、進行科普教育活動等。其中遙操作就是航天員在空間站遙控一個航天器與空間站進行對接,這是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一項特殊任務。開展系列科普教育活動的目的是充分利用長期航天飛行機會,普及航天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服務國家大政方針,活動內(nèi)容包括空間站航天員日常生活、空間站專項技術、專題科學知識、科學小實驗以及系列主題活動等。
那么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執(zhí)行任務時是如何分工的呢?
他們?nèi)斯餐瓿扇蝿眨械呢撠熤鞑僮鳎械呢撠熭o助的操作和提醒、幫助,具體的分工他們會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安排和適當?shù)恼{(diào)整。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的主要目的是:
開展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手控遙操作等空間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試驗;
進行2~3次出艙活動,安裝大小機械臂雙臂組合轉接件及懸掛裝置,為后續(xù)空間站建造任務作準備;
進一步驗證航天員在軌駐留6個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術;
進行航天醫(yī)學、微重力物理領域等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開展多樣化科普教育活動;
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統(tǒng)執(zhí)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tǒng)間的匹配性。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重且特殊,要想完成這些任務且適應太空生活,新“太空出差三人組”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航天訓練。
超重耐力訓練是模擬載人航天器上升和下降時的持續(xù)超重狀態(tài),訓練航天員的超重耐力以及在超重條件下操縱飛船和通信的能力。這種訓練是對航天員自我極限的極大挑戰(zhàn),每次持續(xù)時間為40 秒至50 秒。
訓練時,航天員坐在高速運轉的離心機座艙內(nèi),要承受8 倍重力加速度,相當于8 倍自身重量壓在身上,往往面部肌肉會變形,呼吸困難,眼淚控制不住地往外流。同時,航天員還要練習腹肌和鼓腹呼吸等各種抗負荷動作,判讀信號,回答提問。
航天員的手邊有一個紅色按鈕,航天員如果撐不住了,可以按下這個按鈕停止訓練。但是,從來沒有航天員按過這個按鈕。
模擬太空行走訓練是在模擬太空失重的條件下進行艙外活動的訓練。這種訓練需要航天員穿著重達200 千克的水槽訓練服到水下進行。
那么在水下要訓練多久呢?有這樣一個比例關系,如果在太空中要進行5 個小時的工作,那么在水下就要訓練50 個小時。每次在水下訓練4~6 個小時,相當于跑完一個馬拉松。訓練結束后,體重甚至能減輕2 千克,吃飯的時候,手抖得連筷子都拿不穩(wěn)。
圖5 葉光富穿水下訓練服前溝通話音(孔方舟 攝)
轉椅訓練主要用于訓練航天員的前庭功能,以及增強他們對運動病和眩暈的耐受能力。訓練時,航天員要戴著眼罩坐在能多軸晃動的特殊轉椅上,頭、腳及雙臂被固定住。轉椅啟動后,每2 秒鐘左右就會轉一圈,這會嚴重刺激人體的前庭器官。一般人坐上去不到1 分鐘就會感到頭昏眼花,心臟狂跳,甚至嘔吐,而航天員要堅持10 多分鐘才算合格。
圖6 2021 年3 月14 日,王亞平參加人船聯(lián)試(孔方舟 攝)
電動秋千訓練也是用于訓練航天員的前庭功能的。電動秋千是一個高十幾米的鋼架,鋼架下懸吊著一個方形小廂,看起來像海盜船。秋千蕩起時,方形小廂前后能蕩出15 米,每次持續(xù)15 分鐘,令人極其難受。
除了以上這些訓練,還有震動訓練、聽力訓練、著陸沖擊訓練和應急救生訓練等。航天員的常規(guī)訓練一共有八大類,100 多個項目,數(shù)千個訓練單元,而且心理素質訓練、理論知識學習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接受采訪時,葉光富說道:“針對性的心理訓練也很有特點。每個人面臨的任務不同,在乘組團隊之間的相容性、心理共情等方面,我們需要互相配合,通過別人的眼神和自己的理解完成訓練科目?!?/p>
針對可能新增的計劃外重要維修任務,形成了天地協(xié)同支持保障的工作模式,通過增加在軌訓練,加大在軌訓練力度,確保航天員以最佳的技能狀態(tài)應對各項正常及應急任務。
比如,針對神舟十二號乘組兩次出艙活動后的飛行程序優(yōu)化、新增26項出艙預案、出艙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等,神舟十三號乘組進行了專項培訓;針對新增8 項在軌試/實驗研究、貨運飛船遙操作交會對接試驗、機械臂輔助貨運飛船轉位試驗等項目進行重點訓練;針對1 艙3 船狀態(tài)下新增故障模式,完成了應急處置操作手冊的桌面推演、多重故障并行投入等多種形式的實戰(zhàn)化訓練。
女航天員的訓練內(nèi)容、要求和標準與男航天員的基本一樣。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磨合訓練,形成了高度默契的協(xié)同能力。
圖7 2021 年3 月31 日,葉光富參加工效實驗(孔方舟 攝)
新“太空出差三人組”除了是參與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每個人還有不同的身份哦。你們猜猜是什么!
“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
2008 年9 月27 日16 時41 分,身穿“飛天”艙外航天服的翟志剛在浩瀚宇宙邁出了中國人太空行走的第一步。從此,茫茫太空有了中國人的足跡。
在19 分35 秒的太空行走中,他“走”了9165 千米,在當時被新聞媒體稱為中國“飛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這是翟志剛個人的一小步,也是中國人和平利用太空的一大步。
看似順利出艙活動的背后,是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考驗。當?shù)灾緞傎M盡周折打開艙門,慢慢爬出軌道艙時,軌道艙卻響起了刺耳的火災警報聲。飛船火災是全世界航天員在太空最怕遇到的事故。發(fā)出警報的第一時間,軌道艙內(nèi)的劉伯明和返回艙內(nèi)的景海鵬檢查了所有設備,沒有發(fā)現(xiàn)火災。此時軌道艙處于真空狀態(tài),理論上是不可能發(fā)生火災的。但可怕的警報聲一直在響。在生死未卜的風險壓力下,翟志剛和同伴臨時改變了出艙程序,先從艙內(nèi)取出五星紅旗,進行太空漫步和艙外展示,再將固定在飛船艙外的實驗樣品送回艙內(nèi)。
盡管事后分析表明,軌道艙火災警報只是一場虛驚,但這種在巨大風險面前的臨時調(diào)整,反映了翟志剛強大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力。
“宇宙級梗王”
翟志剛性格外向,自帶東北人特有的幽默細胞。和他打過交道的科研人員評價,但凡他出現(xiàn)的場合都充滿歡樂。
2019 年,翟志剛接受記者采訪講述“太空漫步”的故事,因不斷爆梗被網(wǎng)友稱作“宇宙級梗王”。
談及飛船發(fā)射時的感受,翟志剛說:“好像有人在我屁股后面‘咣’的一腳,把我從正面踢到反面,完了之后就懸在那兒了……”回憶“太空漫步”,他說:“我順著腳底下往下一看,我的天啊,這咋整?太深了,老遠了,深不見底??!我可得抓住啊……我一看飛船也是懸空的,地球也在天上懸著,無依無靠啊,我都怕地球從空中飄跑了……”
中國首位“太空教師”
你們還記得9 年前那位在太空授課的中國女航天員嗎?沒錯,她就是王亞平。
圖8 2013 年執(zhí)行神舟十號飛行任務的王亞平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內(nèi)進行首次太空授課
“大家好,我是王亞平,本次授課由我來主講……”2013 年6 月20 日上午10 時04 分,在距離地球300 多千米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中,身著蔚藍色艙內(nèi)工作服的王亞平如美人魚般輕輕一躍,向攝像機鏡頭緩緩飄來,為全國8 萬余所中學的6000 多萬名師生進行太空授課。她和聶海勝、張曉光三人完美配合,在大約40 分鐘的時間內(nèi)先后順利展示了質量測量演示、單擺運動演示、陀螺演示、水球演示、水膜演示等5 個基礎物理實驗,并通過天地連線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互動交流。
這堂精彩的太空授課在數(shù)以萬計的青少年心中埋下了科學種子。之后,王亞平收到了很多位學生的來信,她也專門去過很多學校跟學生交流,學生們對太空的向往和對科學探索的熱情陡增。
王亞平因“太空教師”被大眾熟知,這次再度問鼎蒼穹,她又多了很多“首個”標簽:中國首個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中國首個駐留時長達6 個月的女航天員、中國首個出艙的女航天員。而且,這次她又進行了太空授課。
知識卡片
女航天員上天有什么優(yōu)勢?
●女航天員的雌激素水平和鎂的代謝能力優(yōu)于男航天員,體內(nèi)鐵含量低,所以被認為比較適合長期在太空生活,不易出現(xiàn)鐵中毒、血栓、血管痙攣和心率紊亂。
●相比男航天員,女航天員的感覺更靈敏,心思更細膩,適合做一些細致、需要耐心的空間科學實驗。對于那些需要精細操作技巧的工作,她們的表現(xiàn)也更出色。
●女航天員考慮問題更周全,處理問題更注意方式方法,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也比較強,能積極地調(diào)節(jié)氣氛,并為乘組帶來活力,有助于提高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
●女航天員能夠以自身為對象開展以女性為主的航天醫(yī)學和空間科學生命研究,為以后長期載人航天做準備。
第一個參加中歐航天員聯(lián)試的中國航天員
在加入中國第二批航天員隊伍11 年后,葉光富第一次執(zhí)行太空任務。但這并不是他首次在公眾面前亮相。
2016 年7 月7 日14 時30 分,在意大利撒丁島,6 名滿身泥土的航天員從探險6 天6 夜長達162 個小時的洞穴中歡呼著走出。其中,一張帥氣的中國面孔格外引人注目——他是航天員葉光富。
作為中國航天員代表,葉光富與來自美國、俄羅斯、西班牙、日本的5 名航天員共同參加了歐洲航天局組織的為期15 天的洞穴訓練。
圖9 2016 年,葉光富與來自美國、俄羅斯、西班牙、日本的5 名宇航員參與洞穴訓練
撒丁島的高山深處有著巨大的喀斯特地貌地洞,陰冷潮濕的洞穴險象環(huán)生。那里沒有陽光、沒有聲音,連食物的選擇也十分有限。這種與太空類似的極端環(huán)境,是評估和鍛煉航天員能力的理想場所。
葉光富穿著探洞服,頭戴攜有探照燈的安全頭盔,背負裝有各種任務所需設備的背包每天負重行進5 個小時以上。作為關鍵項目探測組的負責人,他帶領小組成員完成了2 個洞穴、總距離約600 米的勘測任務,發(fā)現(xiàn)了令人震撼的“杰里科大廳”和一段長約500 米的洞穴分支并獲得該洞穴一處通道的命名權。最終,葉光富和整個團隊一起戰(zhàn)勝了種種困難,并從龐大的地下迷宮中安全回歸。
在任務后期,葉光富將勘測得來的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下載、整理、分析,生成了3D 洞穴地圖,為以后訓練留下寶貴資料。
在中國空間站生活6 個月,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的伙食如何?住得舒服嗎?它們會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告訴你們,他們過得有滋有味哦。
浴帽可以用來洗頭呢。
圖10 翟志剛在洗頭
他們戴上特制的浴帽,揉搓,揉搓,再揉搓……一下子就把頭發(fā)洗干凈了。
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配有很多種類的衣服,如艙內(nèi)工作服、休閑服等。由于空間站任務時間較長,會趕上春節(jié)等節(jié)日,所以他們還有節(jié)日服。太空處于失重環(huán)境,他們的各類衣服會按照周期配換。
這次,王亞平的艙外航天服是定做的,重量輕,更合身,有利于靈活出艙,減少身體消耗。
新“太空出差三人組”吃什么呢?
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分別來自黑龍江、山東和四川,所以他們對食物的偏好有所不同。考慮到航天員個性化的飲食需求,為了讓他們吃得好,又吃不膩,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營養(yǎng)與食品研究室根據(jù)他們的喜好有針對性地準備了專屬食譜。比如,他們給翟志剛準備了東北燉菜,給王亞平準備了海產(chǎn)品,給葉光富準備了成都風味等??紤]到女性生理的特殊性,還特別給王亞平準備了巧克力、甜點和補血用品。
空間站任務的航天食品種類豐富,共有127 種,包括主食、副食、飲料、調(diào)味品等,能做到一個星期不重樣。
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會在太空中過春節(jié),那時,他們會吃餃子,餃子加熱即食,有豬肉白菜餡、鲅魚餡和黃花菜餡的。不過,他們在太空中如何包餃子,要等到春節(jié)才能揭曉哦。
天和核心艙小柱段的主要作用是為航天員提供生活起居,會進行情景照明,上廁所的配套裝置也進行了升級和更新,比如對女航天員大小便收集系統(tǒng)的高度距離進行了調(diào)整。
王亞平的座椅是根據(jù)她的身材特制的,讓她無論在飛天還是返回時乘坐都比較舒適。
新“太空出差三人組”攜帶了一些福字、春聯(lián)和中國結等,將在春節(jié)裝飾中國空間站。
如何安排業(yè)余時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案。
翟志剛下載了影視劇和歌曲,還帶了筆墨紙硯準備寫毛筆字,增加生活的樂趣。
王亞平攜帶了樂器、照片和視頻,還給兩位男航天員提前準備了新年禮物。在2022 年北京冬季奧運會或者 2022 年春節(jié)期間,王亞平有望為大家?guī)順非葑?,給大家一個驚喜。
葉光富除了攜帶個人喜愛的東西,還帶了家人為他準備的一些“神秘物品”,到時候他會揭曉哦。此外,他還帶了一些小樂器,想在太空閑暇之余學習樂器。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中國航天人奔向星辰大海的腳步永不停歇。他們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任務,在茫茫太空留下了堅實的腳印,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實現(xiàn)了跨越式發(fā)展。致敬航天英雄,致敬中國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