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述劍
[提要]在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意氣風發(fā)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新征程上,黨的政治建設是中國共產黨永不忘本、永不變質,永遠奮斗、永遠革命的根本保證,是中國共產黨不斷改革和發(fā)展生產力,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確定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邏輯主線。黨的思想建設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信仰支撐,黨的組織建設提供人才儲備,黨的作風建設提供民心支持,黨的紀律建設提供法紀保障,以上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構成了中國共產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主導邏輯,激勵著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再創(chuàng)輝煌。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xù)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fā)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1](P.2)。進入第二個百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思想文化、經濟建設、貿易金融、政治外交、社會治理、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等諸多領域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基礎上,確立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歷史和實踐證明,黨的政治建設是中國共產黨永不忘本、永不變質,永遠奮斗、永遠革命的根本保證,是中國共產黨不斷改革和發(fā)展生產力,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確定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邏輯主線。黨的思想建設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信仰支撐,黨的組織建設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人才儲備,黨的作風建設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民心支持,黨的紀律建設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法紀保障,以上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激勵著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奮進第二個百年新征程上再創(chuàng)輝煌。
進入第二個百年,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全局中更具有根本性、首要性與指導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2](P.62)。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深深烙印著鮮明的政治屬性與價值屬性,是否講政治已經成為判定中國共產黨是否具有先進性與純潔性的首要標準。為了加強黨對第二個百年建設的全面領導,永葆黨的政治屬性,黨的政治建設就要著眼于堅持首要任務、營造良好政治生態(tài)、完善與落實民主集中制、堅定正確的政治價值觀、加強黨性鍛煉這五大方面的內容,為成功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方向指引。
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來,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與黨始終牢記初心使命,不斷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密不可分。第一,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其基本目標在于進一步有效推進黨的政治路線的部署與落實、政治方向的堅持與把握、政治原則的堅守與奉行以及政治立場的堅守與鞏固。“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大棋局中,黨中央是坐鎮(zhèn)中軍帳的‘帥’,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如果中國出現了各自為政、一盤散沙的局面,不僅我們確定的目標不能實現,而且必定會產生災難性后果?!盵3](P.31)中國共產黨是國家治理大局的局中之“帥”,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基礎,維護黨中央的權威才能保證黨的各項制度性安排得以順利推進,才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人民群眾的幸福美好生活,這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內在一致性。第二,黨的政治建設目標落腳于中國共產黨對風清氣正良好政治生態(tài)的營造。“政治生態(tài)好,人心就順、正氣就足;政治生態(tài)不好,就會人心渙散、弊病叢生”[4](P.167)。有別于西方政治學意義上以少數群體利益為軸心形成的普通政黨,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與使命,規(guī)定了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性特征,也根本決定了是始終代表最廣大中國人民整體利益的政黨。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維護與堅守。進入第二個百年,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仍需要中國共產黨人以全面從嚴治黨,嚴厲懲治腐敗的實際行動踐行其捍衛(wèi)人民利益的堅定諾言。只有不斷加強黨的建設,讓黨的領導始終適應時代和人民的要求,才能保證良好的政治生態(tài),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高度認可與衷心擁護,才能贏得“人心”。第三,黨的政治建設必須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旨在“形成治國理政的強大合力”[4](P.290),進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無休止的利益斗爭與政治妥協構成了西方政黨處理國家發(fā)展問題的基本面,面向人民長遠利益的國家戰(zhàn)略與遠景規(guī)劃難以實施,人民生活的改善訴求也由此在黨派斗爭中陷入空轉。與之相反,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集中原則及其制度化表達,在保障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實現了黨和國家執(zhí)政智慧與治理實踐的高度統一,充分發(fā)揮了黨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和創(chuàng)造力。進入第二個百年的新發(fā)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只有堅持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才能貫徹、完善、維護好民主集中制,才能讓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真正服務于治國理政、服務于人民生活。第四,黨的政治建設要使全體中國共產黨人堅定正確的政治價值觀念,如公正、廉潔、忠誠、擔當、奉獻等,這些政治價值觀念實質上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在政治價值觀層面上的直接反映。只有將這些政治價值觀念嵌入到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價值系統中,才能確保政治價值觀念的恒久葆有與長期堅守,繼而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價值遵循。第五,黨的政治建設需要通過黨性鍛煉來提升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擔當、政治修養(yǎng)與政治品性,其中最為根本的便在于中國共產黨人要時刻堅守初心、擔當使命,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的內在統一,在增強黨性修養(yǎng)的同時錘煉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構成了中國共產黨在新發(fā)展階段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政黨軟實力,從而為黨的政治力量、經濟力量以及軍事力量等政黨硬實力不斷賦能增力,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程,服務于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最終實現。
確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需要加強黨的思想建設。思想建設在第二個百年黨的建設全局中仍具有基礎性、內在性意義,指向更為深層的思想觀念領域,構成了“黨的基礎性建設”[2](P.63)。從歷史上看,中國共產黨始終注重從思想觀念、理想信念與價值取向著手來提升黨的領導力,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共產黨的領導夠不夠格,決定于我們黨的思想和作風”[5](P.274)。進入第二個百年,黨的思想建設需要在正確認識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觀念要求中把握“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始終堅持理想信念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不變”內核,并在把握第二個百年新發(fā)展階段更具時代性與創(chuàng)新性的觀念之“變”中推進黨的思想建設的與時俱進。
從根本上看,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既是一個實踐問題也是一個思想層面的認識命題,即要在思想上深刻認識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也是讓全體中國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需要,與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內在一致。進入第二個百年,中國共產黨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深入推進具有歷史特性與時代特性的思想建設。一方面,堅定理想信念是“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2](P.63)?!袄硐胍蚱溥h大而為理想,信念因其執(zhí)著而為信念?!盵6](P.11)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有兩個根本指向,一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二者在歷史發(fā)展的脈絡上具有承繼性與一致性。在“共同理想”的維度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要求中國共產黨人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時代使命,以領導者、統籌者與推動者的身份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并將這一目標從理想愿景轉化為中國人民觸手可及的現實體驗與幸福感受。但民族復興的實現并不意味著理想實踐化進程的結束,第二個百年中國共產黨人的國家建設實踐“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7](P.396),在更為深遠的意義上,它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把握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以持續(xù)性、長期性的努力來踐行共產主義理想。在一百年來的政黨實踐中,以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為長遠目標的中國共產黨,不斷推動中國人民向著這一美好愿景邁進,在共產主義目標的實踐進程中不僅為中國人民描摹了美好生活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而且為中國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了保障。因此,只有不斷豐富與拓展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教育的價值內核,闡釋并弘揚內蘊于其中的共產主義追求,中國共產黨人才能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后繼往開來,探索出破解全球化危機與適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中國道路,帶領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提升生活質量與社會發(fā)展水平,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8](P.55),建立“真正的共同體”[9](P.571)。在此基礎上,中國共產黨人才能在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創(chuàng)造力的共同提升中形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美好生活的強大力量,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理想目標轉化為現實成果。另一方面,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黨的思想建設的重要內容,尤其是要不斷深入學習和把握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幸福同步伐、與民族復興同步伐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共產黨歷史中思想建設的成功經驗決定了,無論什么時候、什么階段黨的思想建設必然以中國共產黨人為主體,以全面從嚴治黨的基本黨情,以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國情,以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基本世情為基礎,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指導為前提推進。由此,中國共產黨人才能在持續(xù)堅持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的優(yōu)良作風中不斷克服黨內主觀主義、本本主義和教條主義的錯誤影響,形成適合中國共產黨發(fā)展特點的黨的建設思想理論體系。進入第二個百年,作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身就具有鮮明的人民指向、深厚的人民情懷、堅定的人民立場,與此同時,這一新思想作為新時代的原創(chuàng)性思想成果,本身就與時代發(fā)展需要、民族復興需要內在關聯在一起。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思想建設與實現黨的歷史使命的實踐同構性,指出要“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頭腦,推動全黨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斗。”[2](P.63)
奮進第二個一百年,必須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包h的力量來自組織。”[10](P.11)中國共產黨作為具有超過九千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執(zhí)政黨,組織建設關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在中央、地方與基層得到有力執(zhí)行。在黨的歷史上,組織建設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早在黨的“一大”“二大”完成對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制定之后,中國共產黨就依據黨的政黨性質與革命任務,在黨章中闡明了中國共產黨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明確指出:“本黨一切會議均取決多數,少數絕對服從多數”[11](P.20),并詳細規(guī)定了黨的組織與機構、紀律與要求、入黨手續(xù)以及黨員條件等內容,開辟了中國共產黨組織建設的發(fā)展歷程。1926年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通過的《組織問題決議案》進一步明確了黨領導機關建設的重要性,指出:“我們的黨的機關,便是列寧所說的‘職業(yè)之革命者’之組織。黨的機關的作用,就在推進黨的組織,執(zhí)行黨的政治與技術的職任?!盵12](P.283)古田會議決議中也明確強調要“改造黨的組織,務必使黨的組織確實能夠擔負黨的政治任務,才算得到成功。”[13](P.88)進入第二個百年,復雜的國際形勢與艱巨的時代課題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黨的組織建設也需要以解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國內外發(fā)展難題為導向,落實兩大核心任務。一是持續(xù)推進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價值依托的組織體系建設,二是積極培養(yǎng)選拔貫徹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實踐要求的優(yōu)秀干部人才,二者分別從制度與人的層面推進了中國共產黨組織建設的現實進程。
進入第二個百年,黨的組織建設只有在回應黨和國家戰(zhàn)略需求與國內外發(fā)展形勢的基礎上始終堅持并貫徹“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才能朝著人民需要、民族復興需要的方向推進,才能真正“把黨員組織起來,把人才凝聚起來,把群眾動員起來,為實現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宏偉目標團結奮斗?!盵10](P.12)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體系與許多西方國家松散的政黨組織體系完全不同,在中央、地方、基層三個層級上黨建立起了堅實、可靠、嚴密的組織體系。不同層級的組織雖然在工作側重上有所不同,但在思想、政治、業(yè)務工作、價值理念等核心要素上具有一致性,而這種一致性突出地表現在對初心與使命的堅守與踐行上,即真正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落到實處。具體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新發(fā)展階段,黨的組織建設的優(yōu)劣表現為能否進一步促進初心與使命在全體黨員內部入腦入心,能否構建黨組織內部的初心使命制度化評估機制,能否實現初心使命向黨組織的領導力、號召力與執(zhí)行力的效能轉化。概言之,黨的組織建設必須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價值依托,在實踐中加強組織體系建設,特別是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具有戰(zhàn)斗堡壘意義的基層黨組織,使黨的各級組織武裝成為全面踐行黨的初心與使命的組織,齊心合力朝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前進。另一方面,黨的組織建設關涉培養(yǎng)選拔優(yōu)秀干部人才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關乎黨組織的活力與創(chuàng)造力。從根本上看,組織體系建設觸及組織建設的結構性、制度性的一面,而另一個重要方面則關涉人才的工作,即為黨的事業(yè)培養(yǎng)干部、培養(yǎng)人才。選人用人質量、人才培養(yǎng)質量關乎黨的建設的整體質量,人才是黨的發(fā)展、黨的建設過程中最為活躍、最為能動的因素。進入第二個百年,中國共產黨干部人才選拔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貫徹落實,直接表現為黨的干部人才在判斷與處理黨和國家戰(zhàn)略問題的能力上。進言之,對新發(fā)展階段中國共產黨人才干部隊伍的評估,需要落實到中國共產黨人能否在實際行動中將黨組織的歷史底蘊、精神追求、執(zhí)政經驗轉化為解決國家發(fā)展難題的判斷能力、治理能力與領導能力,能否在正確判斷當今世界經濟格局、生產格局以及權力格局的重大變化中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現實意蘊,能否在治理能力提升中科學分析新境遇、處理新課題、應對新挑戰(zhàn),能否在帶領中國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危機觀、斗爭觀以及大局觀等。而黨的干部人才能否擎起歷史的火炬、肩負時代的重任、實現人民的囑托,關鍵在于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將化作一種信念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橫亙于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偉大征途中,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干部人才保障。
進入第二個一百年,必須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是觀測黨群干群關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走過百年發(fā)展歷程的中國共產黨,在任何歷史階段都保持不忘初心、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中國共產黨從自身的革命與建設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深刻認識到“黨風問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14](P.99),這是從政黨興衰存亡歷史規(guī)律的視角來認識與把握作風建設問題。正是基于作風建設的特殊屬性,中國共產黨人逐步意識到“作風建設是攻堅戰(zhàn),也是持久戰(zhàn)”[14](P.99)。一方面,作風建設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工作重點,有著不同的難題要解決、不同的困難要克服。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發(fā)展階段,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任務實現了從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進一步轉變?yōu)槿嫱七M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強起來的偉大跨越,黨的作風建設也必將迎來更加艱巨的挑戰(zhàn)?!皩崿F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實踐主題也必然在中國共產黨適應全新發(fā)展階段、發(fā)展條件與發(fā)展環(huán)境變化的作風建設中進一步拓展,形成適應新發(fā)展階段的作風建設任務、建設目標與建設底線。另一方面,作風建設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必須抓常、抓細、抓長,持續(xù)努力、久久為功”[14](P.99)。進入第二個百年黨的作風建設依然承接著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的基本要求,仍然以服務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和國家發(fā)展為目標,從一定意義上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是新發(fā)展階段中國共產黨人優(yōu)良作風在理念與實踐上的具體表達。
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是深刻理解新發(fā)展階段黨的作風建設根本指向的基礎與前提。只有深刻闡明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在新發(fā)展階段的內涵特征、重大意義與核心導向,才能從思想觀念層面上統一優(yōu)良作風的共識,在意志層面堅定葆有優(yōu)良作風的信念,在工作、實踐層面上體現優(yōu)良作風的具體行動。第一,在思想觀念層面,只有堅定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必然實現的信心,中國共產黨人才能深刻認識到優(yōu)良作風之于“取信于民”的重要意義,才能深刻認識到葆有優(yōu)良作風之于民族復興大任的歷史意義,才能從源頭上樹立合乎中國共產黨性質與宗旨的作風觀念。新發(fā)展階段標明了中國人民與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新的歷史方位與時代坐標,堅定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必然實現的信心是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與中國人民美好生活建設相承接的橋梁,是中國共產黨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中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前進方向、擘畫以民族復興為藍圖的建設路徑、制定以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遠景目標的領導策略的重要依據。第二,在意志層面,只有堅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堅強意志,中國共產黨人才能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征途中永葆信念意志,并在攻堅克難中葆有優(yōu)良作風,在反“四風”的過程中磨礪意志、改進作風。如:過去黨內存在的享樂主義不良風氣中,就有“意志消沉、信念動搖,奉行及時行樂的人生哲學”[15](P.370)的情況,從意志層面上看這是初心與使命淪喪所導致的消極后果。進入第二個百年,黨的作風建設只有堅守理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持續(xù)發(fā)揚艱苦奮斗與自我革命的優(yōu)良作風,不斷尋找適應國內外格局變化中黨的作風建設的新方法,解決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黨的作風建設的新難題,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黨的作風建設的新境界,將時代任務與人民訴求轉化為黨的作風建設的方向和使命,在理論與實踐的雙向創(chuàng)新中,促進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發(fā)展前景的深度交融,為新發(fā)展階段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實現提供不竭動力。第三,在工作、實踐層面上,中國共產黨只有以優(yōu)良的作風投身于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實踐當中,才能凝聚起強大的人民合力,創(chuàng)造出無愧于時代的優(yōu)秀業(yè)績。作風建設要解決的是人民群眾在生活中、工作中反映的突出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與初心的喪失有關,改進作風的實踐著眼點便在于回歸初心與使命,在現實中解決影響共產黨人作風的頑疾。
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要以加強黨的紀律建設為根本保證。紀律是黨的生命線,具有成文與不成文相結合、剛性約束與軟性約束相統一的特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紀律是成文的規(guī)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紀律的規(guī)矩是不成文的紀律;紀律是剛性的規(guī)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紀律的規(guī)矩是自我約束的紀律”[4](P.152)。而從政治生活的有序性與規(guī)范性的視角契入,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了“紀律嚴明是加強和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保證”[4](P.181)。黨的紀律涉及黨內政治生活的全過程,包括“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16](P.51)等在內的紀律規(guī)范。進入新發(fā)展階段,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使命日趨緊迫,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黨內強有力的紀律作為堅實基礎。歷史和實踐證明,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發(fā)展到什么階段,黨的建設就要推進到什么階段。因此,黨的紀律建設必須體現時代要求,解決時代問題,實現黨紀黨規(guī)的與時俱進,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法紀保障。
加強黨的紀律建設,必須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確保黨的各項紀律規(guī)定在自我約束與法治約束的雙向軌道中得以有力推進。在這里,本文主要探討新發(fā)展階段黨的紀律建設中的四個主要組成部分,并深刻理解黨的紀律建設對于保障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的重要意義。第一,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新發(fā)展階段,黨的紀律建設要有制度層面的剛性保障,要建立以黨章為核心、以黨情為指針的黨內法規(guī)體系,不斷完善黨規(guī)黨紀,使其制度化、體系化、規(guī)范化。而黨內法規(guī)制度體系完善與健全的方向在根本上要考慮人民的需要、人民的呼聲、人民的感受,要考量民族復興與發(fā)展的需要和訴求。只有始終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完善的方向才是合乎制度演變規(guī)律、合乎制度執(zhí)行需要的,才能真正推進制度體系的完善,由此方能真正達成“增強制度執(zhí)行力,制度執(zhí)行到人到事,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14](P.95)的理想狀態(tài)。第二,進入第二個百年的新發(fā)展階段,黨的紀律建設要有軟性層面的教育引導,要以主題學習為依托、以常態(tài)化宣傳為導引、以習慣養(yǎng)成為目標,進行有針對性與實效性的紀律教育。這實際上正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奮斗第二個百年中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內在要求。自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以主題學習、常態(tài)化宣傳以及習慣養(yǎng)成為主要方式的軟性教育始終蘊含于黨的紀律建設實踐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在科學判斷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發(fā)展狀況的基礎上,形成了與時代任務相契合的紀律建設目標與要求,以常態(tài)化的宣傳教育與思想動員推動中國共產黨人先后擺脫了共產國際的錯誤指引,克服了黨內的“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科學把握了在不同社會發(fā)展形勢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策略,實現了對中國道路的科學選擇、理論確證與實踐發(fā)展。因此,在國內外發(fā)展大局急劇變化的新發(fā)展階段,中國共產黨人仍需在軟性引導的基礎上推進黨的紀律建設,促進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在全體黨員內部的觀念內化,從而在中國道路的實踐進程中加速中國共產黨人對自身政黨力量的自我確證,凝聚起中國共產黨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強大力量。第三,步入第二個百年,黨的紀律建設要重點抓落實,狠抓執(zhí)紀監(jiān)督這一重點環(huán)節(jié),這是中國共產黨人葆有初心與使命的必然要求。沒有鐵的紀律,中國共產黨就無以在第二個百年肩負起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任,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紀律才不會成為黨員的負擔,反而成為黨員在工作中的不竭動力,黨的紀律建設才能實現質的飛躍。熔鑄于初心與使命的紀律建設最大程度地促進了紀律與人的融合,極大釋放了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的規(guī)范效能。這一轉換約束視角,科學處理紀律與人的關系,以狠抓落實為基礎形成的紀律建設策略,提升了中國共產黨黨規(guī)黨紀的落實力度,加速了中國共產黨縱深推進自我革命的進程,推動了中國共產黨成為更具領導力的世界性大黨。第四,進入第二個百年,黨的紀律建設要著眼于內化黨員遵守紀律的自覺性與主動性,這實際上是將紀律視作自身的行為準則與價值圭臬。只有時刻牢記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任務,黨員才能始終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所在、初心所在、使命所在,才能找準實踐中的奮斗方向與前進方向。中國共產黨的紀律建設既要加強制度構建、理論論證、思想宣傳等外部要素的供給,也要重視共產黨人思想、價值、情感、意志等內部要素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積極探索融合中國共產黨人主動性與中國共產黨紀律規(guī)范性的紀律建設策略,從而在協調主客體張力的過程中完成對新發(fā)展階段黨的紀律建設的更新調整,盡最大可能實現中國共產黨紀律要求及其制度化內容的入腦入心,作用于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踐。
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zhàn)勝敵人的三個法寶”[17](P.606)之一,同樣也是新發(fā)展階段中國發(fā)展的重要法寶,是中國道路得以深入發(fā)展的有力保障。黨的初心和使命始終貫穿于黨的建設全過程,是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輝煌業(yè)績的信念動因、精神動力和根本遵循,激勵著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不懈努力奮斗。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我們決不能安于現狀、貪圖安逸、樂而忘憂,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發(fā)有為,努力創(chuàng)造屬于新時代的光輝業(yè)績!”[18](P.7-8)為中國共產黨人的接續(xù)奮斗提出了要求,為我們把握新發(fā)展階段黨的建設提供了思想主線與實踐路徑,進而為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跨越的歷史必然性,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性,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超越西方現代化道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必然性提供了邏輯理路。因此,在全體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并將其付諸實踐的基礎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將開辟出適應國家新發(fā)展階段要求的新境界,譜寫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中國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