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雅欣(陜西省西安高新一中灃東中學高二6 班) 指導點評老師/胡亮
時代的洪流在熙熙攘攘中奔騰。千年前,始皇振臂,開啟了大一統(tǒng)的時代;辛亥革命一聲炮響,延續(xù)千年的封建統(tǒng)治被推翻……沒有哪一個時代在悄無聲息中來,又在悄無聲息中離開。喧囂與熙攘,是他們上下舞臺亙古不變的步點。
壯闊、喧囂時代下的我們,唯有靜心,方能留下屬于自己的腳印。林清玄說:“心隨境轉是凡夫,境隨心轉是圣賢?!惫磐駚?,多少仁人志士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名垂千古,多少文人騷客在逆境里突破自我。他們或身處盛世,或生于戰(zhàn)火,或一貶再貶。他們靠著心靜成就了自我。
唯有靜下心,才能屏蔽外界的紛擾,在“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境界里享受精神的歡愉。司馬遷蒙受時代和命運的不公,仍憑借著一桿墨筆、幾張書卷,在方寸天地間靜靜綻放耀眼光彩,著得《史記》;袁隆平在“文革”期間挨著批斗,還堅持在自己的小院里研究已經被砸得七零八落的試驗稻,最終克服難關,成為“雜交水稻之父”。在那些喧囂的日子里,他們靜下心來,沉淀自我,終在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時間被擊成碎片。青年一代,又該如何在這喧囂里靜下來呢?陶淵明早已道出了答案: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洞髮W》開篇說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唯有靜,方能在世俗的喧囂中悟得真理。那里有著時代的積淀,有著歷史的更迭,有著深埋于土壤的故人風骨,還有流淌在血脈里的先人風尚。
經得起喧囂的洗練,耐得住獨處的寂寞。賢者的最高境界,大抵也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