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凡 賈長軍
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本質上屬于代謝原因引起的疾病,老年群體較為容易患病,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機體內鈣質將逐漸減少,并由此產生骨密度降低現象,極容易發(fā)生骨折,對患者軀體功能及身心健康均造成較大影響[1]。在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時,傳統(tǒng)西醫(yī)治療方案雖然可在短期內緩解疼痛癥狀,但是卻存在臨床適用性局限、費用高及副作用多的缺點。功能康復鍛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是不夠理想,手術治療存在較大的創(chuàng)傷性,術后患者康復速度較慢[2]。若在患者實施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配合采取中醫(yī)針灸治療,可明顯起到改善疼痛、提高骨密度及腰椎功能的效果[3]?;诖?本次研究中對本院收治的50 例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進行研究,比較單純性接受常規(guī)治療與在此基礎上聯(lián)用針灸治療后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50 例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25 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6︰9;平均體重(68.5±7.4)kg;平均年齡(59.4±7.9)歲;骨折原因:跌倒7 例、扭傷8 例、車禍6 例、重物打擊4 例。研究組男女比例為17︰8;平均體重(68.6±7.5)kg;平均年齡(59.6±7.8)歲;骨折原因:跌倒8 例、扭傷8 例、車禍5 例、重物打擊4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診斷標準;知情且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長時間服用影響骨代謝藥物,如糖皮質激素;并發(fā)椎骨狹窄、腰椎滑脫以及腰椎間盤突出癥;繼發(fā)性骨質疏松;合并影響本次研究結果的疾病;表達障礙或精神疾病;壓迫脊髓神經;不耐受或存在針灸治療禁忌證;藥物過敏。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治療。①藥物治療:予以患者40 μg 的鮭魚降鈣素鼻噴劑,1 次/d,若患者的疼痛癥狀嚴重,可將藥劑量追加至80 μg/d;予以患者葡萄糖酸鈣片(規(guī)格:0.5 g/片)4 片/次,3 次/d。②體位指導及康復鍛煉:指導患者躺在硬板床上,在其骨折椎體下方墊有軟枕墊,以對壓縮性骨折畸形進行矯正及整復,保持脊柱平直,不得進行下地及坐起,變換體位姿勢時同時使腰部、背部及骶部進行翻動,并進行翻身,固定好局部受傷部位。以拱橋法、5 點支撐法、飛燕點水法進行康復訓練,3 次/d,循序漸進提高訓練強度。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針灸治療:取患者督脈穴、夾脊穴、絕骨穴、腎俞穴、委中穴、大腸俞穴及陽陵泉穴,對穴位部位進行常規(guī)消毒,準備好0.35 mm×50 mm 毫針,叮囑患者保持俯臥位姿勢,而后以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手法針刺夾脊穴,保持1.0~1.2 寸的進針深度;以捻轉、平補平瀉手法針刺督脈穴,保持1.0~1.2 寸的進針深度;以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手法針刺大腸俞穴、陽陵泉穴、腎俞穴、絕骨穴及委中穴,保持1.0~1.5 寸的進針深度。每次捻針間隔時間為10 min,留針時間為30 min。
兩組患者均接受3 個月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骨密度及VAS 評分。①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疼痛等臨床癥狀消失,骨密度增加程度>0.03 g/cm2,腰椎活動明顯改善;有效:痛等臨床癥狀改善,骨密度增加程度>0.02~0.03 g/cm2,腰椎活動有所緩解;無效:不能滿足以上判定標準[4]??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骨密度:以塞規(guī)式孔徑測量儀(BMD)檢測患者治療前后的骨密度。③VAS 評分:分值范圍:0~10 分,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強烈[5]。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高于對照組的72.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骨密度及VAS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骨密度及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骨密度(0.50±0.02)g/cm2高于對照組的(0.48±0.02)g/cm2,VAS 評分(4.0±1.4)分低于對照組的(5.5±1.9)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骨密度及VAS 評分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骨密度及VAS 評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臨床患病率較高,患病后患者會表現出肢體活動受限以及疼痛等癥狀,對其日常生活造成極大影響[6]?;颊甙l(fā)生骨質疏松的根本性原因在于骨吸收的增加,隨著病情發(fā)展,將造成骨結構及形態(tài)出現改變,甚至會發(fā)生骨膜應力增加以及骨內壓升高現象,在臨床上表現為張力性疼痛癥狀[7]。現階段,臨床上常以降鈣素及葡萄糖酸鈣等藥物控制患者病情并改善疼痛感,但是遠期效果并不理想。
我國中醫(yī)學將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歸屬為骨萎及骨痹范疇,認為機體氣血運行不暢或不通、血脈受損或壅滯將引起氣機逆亂、血瘀阻絡及臟腑功能失調[8]?!端貑?六節(jié)藏象論》中醫(yī)論著內明確提出腎藏精,髓以養(yǎng)骨以及精可生髓的理論,認為機體的腎氣將對其骨代謝循環(huán)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可以以活血化瘀、補腎益髓以及行氣止痛原則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9]。本次研究結果中,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高于對照組的72.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骨密度(0.50±0.02)g/cm2高于對照組的(0.48±0.02)g/cm2,VAS 評分(4.0±1.4)分低于對照組的(5.5±1.9)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中醫(yī)針灸治療中所選取的督脈穴以及夾脊穴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以及疏通經絡之效;若在配以大腸俞穴、腎俞穴、絕骨穴以及陽陵泉穴等穴位將發(fā)揮益腎填精、補腎壯骨以及益髓強筋治療效果[10]。經現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11],對督脈穴以及夾脊穴進行針刺可對機體肌肉痙攣癥狀進行緩解,且可改善骨折炎癥、疼痛、水腫癥狀,有效恢復肌張力,重建骨折生物力學結構。同時,中醫(yī)針灸治療還可積極產生骨吸收抑制作用,具有提高骨密度以及減少骨破壞的效果[12],此外,在患者常規(guī)藥物治療及體位、功能訓練基礎上實施針灸治療還可產生協(xié)同治療功效,利于增敏藥效,配合康復訓練取得良好效果。由于針灸治療價格便宜且基本無副作用,因此患者治療接受度普遍較高,加之良好的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普遍推廣使用。為保障針灸治療最大限度發(fā)揮治療價值,應注意以下禁忌證:皮膚潰瘍、感染或瘢痕;白血??;凝血功能障礙;糖尿??;選取穴位在腫瘤部位等。同時,為保障針灸治療安全性,還應注意對患者的宣教工作,叮囑其針灸治療期間應做好皮膚護理、清淡飲食,治療后1 h 內不得去寒冷地方。
綜上所述,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接受針灸治療后療效顯著,同時骨密度及疼痛度也得到極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