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涓,龔慧敏
(湖北美術學院 時尚藝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在中國服裝的漫長歷史中,漢代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了中國服裝元素的審美意識和設計風格,對中國現代服裝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影響。服裝體現了人們對美的追求,不同時代的流行服裝也體現了當時人們的審美。通過對不同朝代流行服飾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朝代對美的理解。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引領潮流的往往就是封建王朝里的皇族們,他們的服飾都非常精美,包括各種形制、煩瑣的繡花和珍珠金線,展現出當時王朝的繁榮盛況[1-2]。
隨著國家的統(tǒng)一和政權的建立,漢代社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一時期,人們的服飾文化從秦朝對周禮的反抗又回到對禮儀的遵守。受絲綢之路開放的影響,漢代的服飾文化在中國的歷史發(fā)展和對外交流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漢代服飾文化不僅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還具有深遠的民俗意義,推動著中國服飾文化長遠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史悠久,上可追溯到炎黃時期,中有十八朝代更迭,下到至今蓬勃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上可達浩瀚星空,中可見人文地理,下可觀教育倫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凝聚著泱泱華夏大國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華[3-4]。
繼承性是指漢代服飾的發(fā)展,在中國悠久的文化進程中,漢服的歷史發(fā)展始終遵循著代代相傳的特點。
多樣性是指漢服種類的多樣性,漢服作為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化產物,從來就不止一種形制?!芭鄯薄吧钜隆薄榜嗳埂钡蓉S富的形制,反映了一種歷史悠久的民族服裝的多樣性。雖然漢服風格多樣,但其基本形態(tài)通常為“十字右胸前、無扣、系繩結”,千古不變,這也是漢服統(tǒng)一性的體現。
完整性是指漢代服飾雖然經過長久的發(fā)展,但體系仍然完備,其不僅種類豐富、工藝精湛,而且配飾繁多。
兼容性是指漢服與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漢服通常被稱為時代文化的象征,雖然由內而外體現出濃厚的傳統(tǒng)性,但是與傳統(tǒng)文化兼收并蓄的。
審美性就是要求服裝設計與現代融合的同時還要保證得體,并且要對圖案的整體韻律有深度把握,形式上的美感也要符合當代審美要求。漢服元素要兼具審美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滿足消費者視覺審美需求的同時,還要考慮到服裝功能的約束,使?jié)h服元素與整體設計風格有效融合。
漢服中的傳統(tǒng)圖案具有豐富的時代印記,反映了當時社會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審美標準和價值取向。傳統(tǒng)圖案不僅是裝飾效果的演變,在形式美方面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主要表達了人們對財富、名譽、幸福生活的追求。
漢服款式較為單一,大致可分為曲裾和直裾兩種。兩者的區(qū)別較為明顯,即曲裾的下擺是彎曲的,而直裾的下擺是垂直的。戰(zhàn)國時期的服裝修身且長,下擺一般為開口喇叭狀,袖子寬且多為鑲邊,衣領是獨特的,通常是交叉衣領,領口較低,低到足以露出里衣。如果要穿幾件衣服,每一層衣領都要露在外面,最多可以達到3層,稱為“三件衣服”。一開始,由于褲子和內衣的缺點,人們要穿曲裾深衣以合禮法。此外,漢代女性穿裙子的也非常多,上裙的風格從戰(zhàn)國時期就比較流行,典型代表就是寬袖仙裙[5-6]。
漢服的顏色單一。在傳統(tǒng)概念中,布染遵循陰陽五行的原則,以紅、黃、藍、白、黑為原色。在漢代,服裝的顏色以深色為尊,其次是淺色,因此,正式服裝通常是深色的,飾有明亮華麗的刺繡,而普通人的常規(guī)服裝大多是淺色的。漢代仍是以紅黑色為貴,直到唐朝,黃色才成為皇帝專屬的具有統(tǒng)治色彩的顏色。另外,由于布料漂白和染色技術的限制,服裝的顏色也不多。漢代對御服也很有講究,春季為綠色,而普通百姓的服裝只能使用其他顏色,如黃褐色、黃棕色、棕色、灰色、銀灰色、粉綠色等。由此可見,服裝色彩反映了當時的階級差異。
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的文化不同,進而形成了不同的符號和形象,這些獨一無二的文化符號自然就形成了豐富多樣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如文字、中醫(yī)學、剪紙、皮影、傳統(tǒng)節(jié)日、瓷器等為世人所熟知的中國元素。如漢服中的十二章紋,據傳始于三皇五帝,大約在周朝成為吉祥紋樣的代表,最終在漢朝定型并成為中國古代帝王、官員禮服上繡制的12種紋樣,是封建輿服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古代封建等級制度在服飾中的標志,不同級別的官員禮服上會繡不同的紋樣,具有不同的寓意。十二章紋歷經兩千多年的歷史,朝代的更替也沒有撼動其原始的形態(tài)及深刻的意義,其他普通裝飾圖案完全無法與之比肩。
漢服的裝飾圖案多為植物、動物和幾何圖案,經歷了抽象、規(guī)范、寫實等階段。商周以前的圖案更加簡潔籠統(tǒng),從周朝到唐宋時期,圖案變得整齊,層次均衡,左右對稱,布局嚴謹。到了明清時期,更注重寫實手法,明清紋樣中的各種動植物描繪細致入微、栩栩如生,仿佛是直接從現實生活中采集而來,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勤勞和智慧[7-8]。
漢服是衣裳、首服、發(fā)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共同組成的衣冠系統(tǒng),利用了華夏文化的紡織、錦繡等工藝,繼承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呈現出袖寬且長的特點,體現了中華服飾的莊嚴、優(yōu)雅、大氣,充分彰顯了我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氣度。
在現代服飾中運用漢服元素,需要取其精髓,與現代服飾文化相結合,傳承與發(fā)展?jié)h代服飾文化。
漢服承載了民族精神與民族底蘊,是中華文明和時代的象征,具有豐富的款式、色彩、紋樣等特色元素。隨著現代社會高速發(fā)展,服裝設計師更應該對傳統(tǒng)服飾元素加以考證并創(chuàng)新,設計出符合漢代美學的現代設計作品。
在全球化的今天,隨著審美的多樣化和文化的多元化,大眾對傳統(tǒng)服飾的接受度更高,因此,研究中國傳統(tǒng)圖案元素與審美觀念迫在眉睫。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國力的增強,人們在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渴望精神世界的滿足,而服飾作為現代設計最基本的載體,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漢服文化呈現復興之象,引起了更多人對漢服元素的關注。如果只是片面地將傳統(tǒng)漢文化與現代文化相融合,可能過于商業(yè)化。雖然商業(yè)化必不可少,但是漢服元素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也要求設計師在設計時對漢服元素進行分解和融合。就目前來看,國內外設計師對漢服元素的理解不夠深入。國外設計師受文化差異的影響,通常對漢服元素進行直接提取組合再運用,并沒有深入了解其內涵與意義;而國內設計師對漢服元素的運用又過于追求意境與設計創(chuàng)新,丟失了本來的意味。
在國際時裝舞臺上,西方時尚大咖們的目光被神秘的中國元素吸引,中國元素成為國際時尚舞臺的流行元素。漢服的“天人合一”理念與西方服飾的“以人為本”意蘊相合,如奢侈品牌Dior 2009春夏高定系列、Armani 2017春夏成衣系列、香奈兒等都在曾經的時裝周走秀系列中結合漢元素打造時尚亮點。
國內本土設計師品牌在漢元素的運用上也有不錯的成果,比如設計師吳海燕,男裝品牌“意樹”、蓋婭傳說等,他們的作品追求傳統(tǒng)服飾文化元素與現代時尚美學相結合的創(chuàng)作理念,在設計過程中不斷吸取漢服元素并進行創(chuàng)新應用。特別是創(chuàng)辦于2013年的蓋婭傳說,現如今,已發(fā)展成一個全球知名度較高、極富中國傳統(tǒng)服飾文化特色的中國服裝品牌。創(chuàng)始人熊英女士一直堅持將中國傳統(tǒng)服飾美學與現代服飾制作工藝相結合,其任何一件作品都是現代時尚元素與漢元素相融合的結果,呈現強大的視覺沖擊的效果,濃厚的漢服韻味有著鮮明的中華民族標識[9]。
傳統(tǒng)服裝中通常有大量的圖案和紋樣元素,紋樣包含很多社會意義和象征意義,制作過程復雜,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感受。其中,漢服與旗袍的精致刺繡結合在一起,既凸顯了優(yōu)雅的身段,又促進了現代服裝與漢服元素的巧妙融合。此外,漢服磨邊、刺繡等傳統(tǒng)工藝與現代服裝中的金屬元素相結合,豐富了現代服裝的設計手法,為更多類型服裝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傳統(tǒng)漢服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漢服風格雖然比較局限,但可以與現代服裝相結合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師可以提取漢服中的圖案、色彩、面料等元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現代服裝設計理念相結合。當前,服裝設計中復古時尚的趨勢越來越強烈,許多服裝企業(yè)在服裝設計生產過程中對漢服元素進行創(chuàng)新,與自己的服裝品牌相結合,不斷探索服裝設計的新風格,以制造出更多既時尚、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裝。許多國外設計師也注意到中國元素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影響,開始將中國古代的頭飾和圖案風格運用到服裝設計中,突出了中國元素。例如“華裳九州”,該項目就是中國華服文化的推廣活動[10]。
首先,在現代服裝設計中,適當地加入一些漢服元素,如長袖、裙子、立領等。要想將現代設計元素與傳統(tǒng)文化進行有效融合,表達設計者的設計理念,需要注意不能將所有漢服元素都集中到一種服裝上,要采用拼接、混搭的方式,防止服裝設計雜亂無章。
其次,漢服刺繡技術發(fā)達,花的紋樣突出了設計風格的典雅和清新。因此,在現代服裝設計過程中,可以將傳統(tǒng)漢服元素設計在服裝的領口、袖口或裙子上,突出圖案的嬌艷,滿足現代人的審美。但是在用花的紋樣裝飾服裝時,要避免使用過多而產生廉價感,更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與面料的選擇。
最后,對于漢服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運用,印刷技術的使用非常重要。在現代科技的發(fā)展背景下,運用科技將傳統(tǒng)的扎染、蠟染等手工藝、各種紋理以及色彩等輸入計算機和印刷設備中,促進現代技術和傳統(tǒng)工藝的有效融合。
本研究基于對漢代服飾發(fā)展與特點的了解,對漢服中的款式、色彩、紋樣進行分析,結合國內外對漢服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案例進行研究,最終得出應用漢服元素的可行性與創(chuàng)新性。
漢服作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服裝設計中較好地融入漢服元素, 對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可以在服裝設計中實現現代元素和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碰撞,開拓并創(chuàng)新服裝設計思路,推動我國服裝設計躋身世界舞臺,設計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