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彪,慈 超
(皖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弋磯山醫(yī)院)皮膚性病科,安徽 蕪湖 241001)
青斑樣血管病(Livedoid vasculopathy,LV)是一種少見的慢性、復發(fā)性、血管閉塞性皮膚病,好發(fā)于下肢踝部周圍,表現為局部網狀青斑、潰瘍及星狀象牙白色萎縮性瘢痕,同時伴有疼痛。該病最早于 1955年由Feldaker等[1]首次報道,曾命名為節(jié)段性透明性血管炎(Segmental hyalinizing vasculitis)、青斑樣血管炎(Livedoid vasculitis)或白色萎縮(Atrophie blanche),現認為其本質為血管堵塞性疾病,故目前公認命名為青斑樣血管病。LV發(fā)生的病理機制尚不完全明確,目前認為與血液高凝狀態(tài)及炎癥有關。由于發(fā)病率低且缺少多中心研究成果,故治療本病是巨大挑戰(zhàn)。目前本病治療藥物多樣,尚無統一標準,現將其治療進展綜述如下。
凝血與抗凝系統、纖維蛋白溶解系統共同維持人體出凝血功能及血液循環(huán)的正常維持。目前LV患者皮損組織病理檢查發(fā)現真皮內血管管腔血栓形成及血管閉塞,提示LV的發(fā)生與血液高凝狀態(tài)及血管堵塞有關,故系統性抗凝劑是治療LV的首選藥物。臨床常用的抗凝劑包括低分子肝素、華法林、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Weishaupt等[2]行多中心數據分析結果顯示肝素是最有效的治療藥物,肝素治療的17例患者中12例(71%)取得明顯效果,且主張抗凝劑應該作為單一治療藥物的首選。Micieli等[3]系統回顧了339例LV患者的治療方案,單一藥物治療方案中系統性抗凝劑是最常用的藥物,總共63例患者使用抗凝劑,其中62例獲得良好療效,有效率達到98%。34例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是使用頻率(54%)最高的抗凝劑,肝素、華法林、氟茚二酮等抗凝劑亦有使用。共有9例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以月經量過多為主。近年來利伐沙班治療LV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利伐沙班是一種新型口服抗凝劑,可選擇性抑制凝血因子Xa,而Xa因子是內外源性凝血通路共同途徑的開始,能將凝血酶原轉化為凝血酶,從而導致纖維蛋白凝塊的形成,利伐沙班能高度選擇性地與Xa因子的活性位點結合,抑制游離和結合的Xa因子以及凝血酶原活性,從而抑制凝血酶的產生和血栓形成。臨床上利伐沙班主要被用來治療或預防血栓塞栓性疾病,如靜脈血栓栓塞、非瓣膜病心房顫動。目前已有多個研究[4]報道證實利伐沙班治療L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利伐沙班不僅可以緩解疼痛,同時利于潰瘍愈合,可顯著改善患者生存質量。Drerup報道可通過延長利伐沙班用藥時間來預防LV復發(fā)。利伐沙班常用給藥劑量為10~20 mg/d,分一次或兩次口服,非注射給藥且無需常規(guī)監(jiān)測監(jiān)測國際標準化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2017年日本學者報道[5]了1例73歲女性LV患者,使用新型Xa拮抗劑阿哌沙班10 mg/d治療,患者疼痛癥狀迅速緩解,且下肢潰瘍8周愈合,隨訪5個月無復發(fā)及不良反應發(fā)生。
血小板在機體止血及血栓形成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血小板聚集可引起血液高凝易栓狀態(tài),從而參與LV的發(fā)病。抗血小板藥物是常用單一療法選擇藥物,亦可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治療LV??寡“逅幬锇ò⑺酒チ?、雙嘧達莫、己酮可可堿、西洛他唑等,其中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劑量為75~325 mg/d,通過抑制環(huán)氧化酶阻礙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生成,從而舒張血管,預防和阻止血栓形成,促進潰瘍愈合。Khoury等報道1例具有鐮狀細胞特質的LV患者對阿司匹林治療有顯著療效。雙嘧達莫可抑制血栓素A2合成,但刺激前列腺素I2釋放,常與阿司匹林聯合使用治療LV,推薦劑量為150 mg/d,分3次口服。己酮可可堿是非選擇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劑,能夠降低血液粘稠度,減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推薦劑量為400 mg,每日3次口服。Krueger[6]等聯合使用阿司匹林、雙嘧達莫及己酮可可堿治療一例LV合并多發(fā)性神經炎患者并取得積極療效,患者雙下肢潰瘍愈合疼痛緩解,隨訪未見復發(fā)。鹽酸沙格雷酯是5-羥色胺(5-HT)2A受體拮抗劑,能夠特異性結合5-HT受體,從而抑制血小板凝集及血管收縮,可用于治療LV,劑量300 mg/d口服[7]。西洛他唑是一種強有力的磷酸二酯酶3A抑制劑,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Mendiratta等認為西洛他唑可用于治療難治性LV,劑量為50 mg/d口服。
LV的組織病理有血栓形成,其發(fā)生與高水平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 有關,PA可拮抗纖溶通路,故溶栓劑對其治療有效。PAI-1在LV患者中的表達增強和基因型多態(tài)性已被觀察到,從而推測PAI-1可能參與了LV的發(fā)病機制,且PAI-1可能是LV潛在的生物標志物和治療靶點[8]。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重組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是凝血過程中內源性纖溶系統的主要抑制成分,同時參與了血栓形成、纖維化、傷口愈合、血管生成、炎癥、細胞遷移和粘附等病理生理活動,能夠溶解微血栓、恢復血液循環(huán),從而促進LV潰瘍的愈合。靜脈使用tPA的推薦劑量為前6 h 10 mg,以后每天10 mg,連續(xù)14 d。溶栓劑一般推薦用于其他常規(guī)治療無效的LV患者,且溶栓治療后,需要維持抗血小板或抗凝劑治療。溶栓劑使用不良反應包括頭疼、惡心、頸部或耳部疼痛、輕度視物模糊。
同化類固醇激素是治療LV的常用單選藥物。包括達那唑、司坦唑醇,其中達那唑最常用。達那唑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具有雄激素活性的類固醇,同時有纖溶作用,常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低纖溶酶原血癥、蛋白C缺陷、遺傳性血管性水腫、抗凝血酶III缺乏以及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此外,達那唑能夠顯著降低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有學者報道[9]LPa水平增高與LV存在相關性,故可用于治療LV。低劑量達那唑(200 mg/d或4 mg/(kg·d))持續(xù)使用4~12周可獲得良好效果。不良反應包括多毛、乳房萎縮、脫發(fā)、痤瘡、月經紊亂等。
抗凝、抗血小板治療基礎上增加免疫抑制劑能夠提高治療效果,但糖皮質激素的使用仍存在爭議,一般建議在LV合并結締組織疾病[10-11](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干燥綜合征、原發(fā)性抗磷脂綜合征)時單獨或聯合其他藥物使用,可取得良好效果。推薦劑量為相當于潑尼松龍0.5~1 mg/(kg·d)。硫唑嘌呤、環(huán)磷酰胺均可用于治療LV,推薦劑量分別為2~3 mg/(kg·d)和1.5~2.5 mg/(kg·d)。Provenza等[12]使用甲氨蝶呤15 mg每周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LV顯示無效。免疫抑制劑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感染、出血、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
LV的發(fā)病與炎癥反應有關,故可選用抗炎藥物進行治療。秋水仙堿是最主要的并且有效的抗炎藥之一,其作用機制通過抑制中性粒細胞趨化參與抗炎,推薦劑量為0.5 mg,每日2次或3次,口服給藥。氨苯砜跟秋水仙堿有類似作用機制,推薦劑量為50~100 mg/d口服。柳氮磺吡啶的代謝產物5-氨基水楊酸(5-aminosalicylic acid,5-ASA)可以減少環(huán)氧化酶產物,包括血栓素A2,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利于潰瘍愈合。推薦劑量為1 g,每日3次口服[3]。多西環(huán)素具有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活性、抑制中性粒細胞趨化、減少炎癥因子釋放等作用。Keller等利用多西環(huán)素治療LV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推薦劑量為100 mg,2次/d口服。羥氯喹也被用于治療LV,推薦劑量為6.5 mg/(kg·d)口服,長期使用需要監(jiān)測眼底。雷公藤多甙具有抗炎、改善循環(huán)、抗凝活性,王慧娟等[13]對常規(guī)治療無效的12例青斑樣血管病患者,給予雷公藤多甙片聯合達那唑片、低分子肝素治療8~12周后,12例患者均痊愈,且未發(fā)現明顯不良反應。目前國內外抗炎藥物單獨治療LV的報道及研究較少,仍需多中心大樣本研究加以證實。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IVIg)具有抗炎和免疫調節(jié)作用,為治療LV提供了一個新的治療選擇。Ozden等[14]分析了9例對免疫抑制劑及抗凝劑等治療抵抗的LV患者,給予大劑量IVIg(2g/k)每月治療1次,6例患者痊愈,3例患者部分緩解,隨訪半年有2例患者復發(fā),但癥狀較前明顯減輕。Kofler等[15]回顧分析了25例使用IVIG治療的LV患者,評估患者潰瘍愈合、疼痛緩解及活動受限情況,其中68%(17/25)的患者癥狀完全緩解,96%(24/25)患者明顯改善,患者耐受性好。以上文獻表明IVIg治療LV快速安全有效,但確切機制尚未清楚。IVIg治療LV機制可能包括減少小血管免疫復合物沉積、溶解循環(huán)或組織中的免疫復合物、抑制血栓素合成、減少血管收縮。推薦劑量為0.4~2 g/(kg·d),連續(xù)3~5 d,每月治療1次。因IVIg價格昂貴,給患者造成巨大經濟負擔,一般建議對其他治療無效的難治性LV可考慮選用。
血管痙攣和外周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障礙是LV的主要發(fā)病因素。多個報道表明使用血管舒張劑作為治療LV的輔助藥物有利于療效,包括硝苯地平、前列地爾、煙酸等。該類藥物治療LV臨床應用較少,缺乏循證醫(yī)學證據,需要進一步研究。
高壓氧治療(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HBOT)可以通過刺激一氧化氮合成來增加組織氧結合及微循環(huán)灌注,亦可以促進血管新生、纖維蛋白溶解、成纖維細胞增生,抑制膠原形成,減少組織再灌注損傷,同時具有抑菌殺菌效應,從而加速創(chuàng)面愈合。有學者[16]使用高壓氧治療LV患者取得積極療效,方法為每次90 min,每周5次,8例患者治療2~5周(平均3.4周)潰瘍全部愈合,且未監(jiān)測到明顯不良反應。補骨脂聯合長波紫外線(Psoralen plus ultraviolet A,PUVA)療法可以誘導免疫抑制因子的釋放,減少細胞轉運,改變外周血淋巴細胞亞型比例來應答細胞因子。泰國學者[17]回顧分析了74例亞洲LV患者的臨床病程和長期預后,多數患者接受抗炎、抗血小板、免疫抑制聯合治療,同時輔以PUVA或者抗凝治療,大部分患者取得積極療效,故認為附加PUVA治療是有前景的,且應該進一步研究。PUVA療法推薦初始UVA劑量為4 J/cm2,后每周增加0.5~1 J/cm2,累積劑量約為74~533 J/cm2。
吸煙能夠顯著減少外周血流量,損害血管內皮,增加靜脈血栓栓塞風險,從而加重LV患者組織缺氧,不利于潰瘍愈合。因此戒煙是一個重要的預防措施。9%~38%的慢性下肢靜脈功能不全的患者存在LV,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加壓療法都是有幫助的。避免環(huán)境溫度異常變化以及局部使用促進循環(huán)藥物也是有效的預防措施。
(1)酮色林是S2羥色胺受體阻滯劑,被報道對治療LV有效,劑量為20 mg口服,3次/d。它能夠阻止血清素的縮血管效應,從而增加皮膚血流量。(2)托法替尼是一種JAK抑制劑,可通過調節(jié)T細胞活化抑制血管炎,被用來治療LV[18]。(3)生物制劑:國內學者[19]利用依那西普治療了5名對類固醇激素、抗血小板或達那唑治療無效的LV患者,劑量為25~50 mg,每周1次,連續(xù)12周,所有患者的病情均顯著好轉,生活質量顯著提高。(4)有報道[20]稱利用自體富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PRP)聯合非甾體類抗炎藥治療LV取得良好療效。
綜上所述,青斑樣血管病是一種少見的皮膚病,容易被臨床醫(yī)生忽略或誤診,且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藥物和統一的治療方案,大多數患者需要聯合治療。很多個例報道的有效藥物尚缺乏循證醫(yī)學證據,未來需要多中心隨機臨床試驗和長期隨訪得出更加有力的證據,從而為臨床醫(yī)生治療LV提供依據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