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佳琪
《荀子·宥坐》篇記載:“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明君以為至誡,故常置之于坐側(cè)。”意思是這“宥坐之器”空了就傾斜,適中就端正,滿了就傾覆。對于今天的黨員干部來說,要使“宥坐之器”中則正,就要學會“滿而不覆”的人生智慧,在工作、生活中,保持勤奮苦學的姿態(tài)、平和自然的狀態(tài)、謙遜自持的心態(tài),扶正心中的“宥坐之器”。
練“看家本領”,避免“宥坐之器”虛則欹?!拌彵谕倒?,聚螢作囊,忍貧讀書,車胤匡衡?!币氡苊狻疤搫t欹”,就得足履實地、勤奮苦學?!稌円箍鄬W》中記載了范仲淹的求學之路,“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奮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鄙詈竦膶W識讓范仲淹具有了“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對于黨員干部來說,沒有知識的積淀,仰望星空就只能是空談遠大。因此,黨員干部要時刻保持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既要放眼宏觀,緊跟時政,熟悉政策,又要立足當下,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優(yōu)化解困之道。通過知行結(jié)合、知行互促,練就“看家本領”,充盈自己的“宥坐之器”,才不致因空瓶而傾斜。
養(yǎng)“浩然正氣”,保持“宥坐之器”中則正。“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要想做到“中則正”,就得學會平和自然的處事之道,以清廉之心養(yǎng)浩然正氣。清朝官員張伯行曾寫下《禁止饋送檄》,“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展現(xiàn)了清正廉潔的為官之道。當今的黨員干部尤應“吾日三省吾身”,既要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又要把“非淡泊無以明志”作為自我修煉的目標。同時,也要“以人為鏡”,正己之衣冠,檢視生活的方方面面,保持清清爽爽的同事關系、規(guī)規(guī)矩矩的上下級關系,不逾越初心底線,注重度的把握,防止過猶不及,保持自己“宥坐之器”的中正。
背“虛心行囊”,避免“宥坐之器”滿則覆?!拔闯鐾習r先有節(jié),便凌云去也無心?!币氡苊狻皾M則覆”,就得用謙遜自持的心態(tài)戒驕戒躁,扶正心中的“宥坐之器”。古往今來,因位高權重而閉目塞聽者不在少數(shù),“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沉溺聲色犬馬,任人唯奸,讓西周的歷史至此結(jié)束;唐玄宗拒絕逆耳忠言,一意孤行地信任安祿山,導致安史之亂的悲慘結(jié)局。絕對權力往往使人陷入“認知困境”,使人忘記“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黨員干部在工作中應將“大智者必謙和”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和終身奮斗目標,以低姿態(tài)的謙遜來換取高標準的工作水準,汲取他人工作中的經(jīng)驗,用他人的人生閱歷豐富自己的見地,使“宥坐之器”常滿而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