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 華
尼采曾說,一切文字中,以血淚寫就,最可貴。近來讀了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的《初心集——百名英烈遺作選》,讓我進一步深化了對黨的“初心”和“使命”的認識。這些跳動著思想火焰的英烈遺作,這些凝聚了鮮血與生命的文字,穿越時空,閃耀著共產(chǎn)主義的理想光輝,真實展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其義利觀、榮辱觀、金錢觀、親情觀、愛情觀、生死觀,成為淬煉初心的熔爐,讓我們?nèi)涯睢⑷ジ形?、去沉思?/p>
《初心集》輯錄了100 名(組)革命烈士的文章、信函、詩歌、獄中遺書和絕筆,每一名英烈都有簡單的生平介紹。一頁一頁看下去,心愈發(fā)地疼痛:除去白公館、渣滓洞監(jiān)獄烈士集體沒有注明犧牲時的年齡,余下的99 名英烈中有84 名是二三十歲犧牲的,有3 名分別是17 歲、18 歲、19 歲犧牲的。他們是英雄,也是當年的80 后、90 后、00 后。他們有赤貧的工人農(nóng)民,也有留學生、大學生、富家兒、官宦子弟。他們明明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條無比危險、隨時可能丟掉性命的道路,但他們毅然走下去;他們在無盡的黑暗中高舉火把,卻在日出東方的前夕,永遠閉上了雙眼。是什么讓這群年輕的革命者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去改造這個國家呢?是什么讓這群可愛的人承載著對親人、對愛人的摯愛眷戀,為最終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的崇高理想而義無反顧?在一篇篇震撼心靈的文章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信仰的力量。
信仰讓他們對革命充滿信心。革命烈士是共產(chǎn)主義的信仰者、堅守者、獻身者,理想信念是革命烈士的精神之“鈣”、力量源泉?!皠e了,我們在紅旗下聚集,又在紅旗下分手,戰(zhàn)士們雖然在紅旗下倒下,但革命的紅旗卻永遠不倒,它隨著戰(zhàn)士的血跡飄揚四方,這就是我們的勝利。”1931年,王若飛在獄中給妻子的信中這樣說道,表達了為革命獻身的決心。在史硯芬給弟弟妹妹的訣別信中,他說:“我死后,有我千萬同志,他們能踏著我的血跡奮斗前進,我們的革命事業(yè)必底于成,故我雖死猶存?!弊掷镄虚g充滿了對革命的必勝信念。
信仰讓他們視死如歸。從英烈的文筆中,可以讀出他們對共產(chǎn)主義理想的執(zhí)著堅守,即使面對死亡,也從容淡定,堅貞不屈?!皵橙酥荒芸诚挛覀兊念^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為著共產(chǎn)主義犧牲,為著蘇維埃流血,那是我們十分情愿的?。 边@是方志敏在獄中寫的一首詩,對自己的信仰作了明確宣示,表達了對黨和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的赤膽忠心?!澳阌终f你畢業(yè)后出來當教員,把一些青年子弟要教成愛國化,來為國家流血。你不愿你的愛人流血,而要別人去流血,這真是笑話了?!阏f不要糊糊涂涂地死了,這也不錯。但是為了革命而死,為民眾謀利益而死,是不是糊糊涂涂呢?假若是的,那中國一定沒有烈士,革命也永遠不能成功?!边@是陳毅安寫給戀人的一封信,這位革命者的邏輯非常清晰:自己不流血,只希望別人去流血,那么,革命永遠不可能成功。
信仰讓他們擔當如鐵。在親情、友情、愛情和革命事業(yè)、民族大義之間,他們毅然決然地作出了壯麗的人生選擇,用生命譜寫著璀璨奪目的人間大愛,彈奏著柔情與血性的交響樂。陳覺犧牲前4 天給妻子寫了一封絕筆信,他說:“云!誰無父母,誰無兒女,誰無情人!我們正是為了救助全中國人民的父母和妻兒,所以犧牲了自己的一切。我們雖然是死了,但我們的遺志自有未死的同志來完成?!北憩F(xiàn)了他對愛情的堅貞不渝和寧為玉碎不愿瓦全的革命情操。1931 年6 月9日,李家俊在家書中寫道:“家庭狀況,我深不愿多說。因為家是因我而敗,我又無法以維持父母及小妹們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我又何愿敢提家事。但是我一念及目前與我們受同等煎熬的當亦不在少數(shù),所以也就只好比較安心地做我們所應(yīng)做的事而無所動心?!痹跉埧岬亩窢幹?,李家俊始終意志堅定,把個人生命與家庭置之度外。
英烈遺作,字字滾燙,句句千鈞。他們將信仰袒露,將殷切叮嚀、高亢表白、柔情和赤膽迸發(fā)于筆端,書寫了人性與黨性相合共生的感人篇章,展示了共產(chǎn)黨人信仰的力量。捧讀英烈遺作,我看到的是烈士為革命理想甘灑熱血寫春秋的赤子之心,看到的是烈士將民族命運和人民福祉扛于肩頭的家國情懷,看到的是烈士身處平凡崗位而守望信仰的精神境界,看到的是烈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寫照。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每一篇遺作,都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都是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都會賦予我們強大的精神力量,激勵我們?yōu)閷崿F(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