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晉光小學 楊月蓉
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促進了互聯(lián)網和信息技術與各行各業(yè)的融合。而教育作為民族發(fā)展的基石也與時俱進地順應時代潮流,通過對信息化教育手段的合理運用,逐步促進教育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對閱讀這一語文教學的重要板塊來說,與網絡化、信息化手段的融合是促進自身教學活動深度發(fā)展的有力武器。基于此,本文針對利用網絡空間和技術手段促進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活動開展的方法進行闡述。
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有效的拓展閱讀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而且還可以完善學生的語言和情感認知。而深度閱讀具體來說是指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深入理解及其知識內容縱深發(fā)展的閱讀教學活動,通過對閱讀教學活動的不斷調整、完整以及深入探究促進學生相對穩(wěn)固知識結構的形成,讓學生在良好閱讀習慣和能力的指引下逐步提升對知識和信息的獲取能力、對語言文字的評賞運用能力?,F(xiàn)代信息化網絡手段的合理運用使深度教學模式下閱讀教學活動目標的實現(xiàn)成為可能。小學語文教師應深刻探究信息技術和網絡教育手段引領下開展深入閱讀活動的有效策略,促進閱讀教學朝著縱深方向逐步完善、發(fā)展,使語文整體教學也因此得以可持續(xù)地發(fā)展。
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和網絡技術手段的相互結合,對幫助小學生深度閱讀理解文本,打造高效的語文深度閱讀課堂有著很好的效果,利用網絡技術手段不僅可以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對語文教師的教學來說也是大有裨益的。眾所周知,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對有意思的事物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而在過去的小學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經常會遇見這樣一類學生,他們本身性格就活潑好動很難有安靜的時候,這種學生的思維轉變十分快速,很容易被一些無關緊要又新奇有趣的事物抓住注意力。尤其是在面對枯燥的語文學習時,對語文教師所講的內容,小學生往往聽到一半就會開小差,講臺上教師講得滔滔不絕,小學生都充耳未聞。在這種情況下,提升小學語文深度閱讀課堂的趣味性迫在眉睫,而信息技術這種現(xiàn)代化手段的迅速發(fā)展有助于開展小學語文深度閱讀課堂,因為學生本身具有的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征,這決定了他們容易對各種新奇、有趣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而互聯(lián)網手段具有的操作簡單、內容和形式多樣化的特征則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這一學習需求,借助自身具有的聲、像、色俱佳的優(yōu)勢實現(xiàn)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利用圖片、圖像、音頻相結合的手段營造與課文內容相符合的課堂情境,能讓學生在良好氛圍的熏陶下感知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多彩,在與文本語言文字進行多重互動的過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閱讀理解和文章感知能力。有效通過網絡深度閱讀,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而且還可以完善學生的語言和情感認知。除此之外,網絡技術手段本身具有的多重優(yōu)勢功能在拓展閱讀教學空間、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信息技術本身具有的存儲、播放等功能便于大量閱讀材料、視頻資源的存儲,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利用這些資源進行課下的自主學習活動。而學生在利用信息化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能逐步提升對知識的領悟和理解能力,在與教師、同伴進行交流互動的過程中逐步開拓自身的思維意識和想象能力,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極為有益的。
課前的閱讀導學活動是學生自主感知了解課文內容的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需要完成解決文章生字詞障礙、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大意等任務。然而小學生由于認知和理解能力較差,這一環(huán)節(jié)如果缺乏教師合理指導,很難順利完成任務。而微課作為網絡教育手段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閱讀課前導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便利,因此課堂導入很重要。在課堂導學的時候能否抓住小學生的注意力,是一節(jié)閱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之處,就小學語文深度閱讀課堂來說,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認真地處理好課堂的導學環(huán)節(jié),可以利用微課進行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的導學環(huán)節(jié),因微課本身所具有的新奇、簡短、針對性強、節(jié)奏快以及更利于學生接受等特點,將微課作為閱讀教學的導學環(huán)節(jié)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興趣,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可以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更加輕松愉快,同時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比過去枯燥的語文閱讀教學有所改善。小學語文教師應合理運用微課做好閱讀前的導學工作,將學生在閱讀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其他各種阻礙因素生動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內容的前提下進入課堂上更深層次的閱讀訓練中。
例如,在開展《楊氏之子》《徐孺子賞月》《道邊李苦》這幾篇古文的群文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在課前以《葉公好龍》這一古文的教學活動為例制作微課課件,對古文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進行闡述,并將該課件上傳到網絡空間中。同時,將本課新學三篇古文的注釋、注解等相關內容同樣制作成微課課件上傳到網絡空間中,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對這些內容進行充分深入學習和探究,引導學生在掌握古文學習方法的基礎上自主學習這三篇古文中相關的知識點,并針對課文內容提出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問題在課堂上進行探討。因為這些古文本身語言都更加晦澀難懂,和其他類型的文章相比較,學生更難以理解接受,如果語文教師依然采用過去那種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學生會難以接受。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明確的一點是,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不論語文教師的自身教學水平如何,如果學生對一節(jié)課本身沒有興趣,不愿意深入學,教師即使準備再出彩的教學計劃也是沒有什么用的。因此,利用新奇有趣味性的微課來進行課堂導學就非常有必要了。
深度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思維的喚醒。鑒于以往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將過多時間放到了對文章主旨大意和文本內容的講解層面上,學生因缺乏深入閱讀、獨立思考的時間而難以領悟到閱讀的真諦,小學語文教師應借助網絡技術手段對自身的教學活動進行簡化和更新,通過提前設計教學框架和結構的形式節(jié)省板書時間,給學生留有充足的課堂交流、探討的時間,讓學生在深入交流的過程中逐步激活自身的思維意識和學習潛能。每個學生的閱讀水平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是息息相關的,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理解,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對學生的思維拓展也是一個不斷訓練的過程,閱讀水平比較高的學生的思維能力稍敏捷,因為如果他們自身的思維能力達不到要求的話,在面對比較深入晦澀的閱讀理解時,很難做到得心應手,因此語文教師在開展深入閱讀教學活動的同時,更應該注重每個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對小學生來講,他們更喜歡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通過展示贏得大家的認可,進而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滿足感。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等輔助手段,播放背景音樂,相關動畫視頻,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通過分角色朗讀活動,促使學生樂于進行閱讀學習。例如,在學習《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一課時,教師可安排分角色朗讀活動,隨機挑選學生朗讀課文。朗讀過程中,應要求扮演“慢性子裁縫”角色的學生,在朗讀時每句話的語速都很慢,而相反的扮演“急性子顧客”角色的學生,語速要稍快一些。因為顧客的性子急,語速快一些才能體現(xiàn)出急性子的特征。只有在閱讀教學開展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展示平臺,才能充分地發(fā)掘學生的潛力。同時,在分角色朗讀過程中,學生也會對文章中的每句話進行揣摩和思考,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完成了閱讀訓練,以這種方式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并使閱讀教學的成效獲得了保障。
在過去的閱讀課堂中,語文教師普遍認為向學生傳授文章大意和文本語言的講解分析才是最重要的,即使有些語文教師想要幫助學生拓展思維也因為沒有合適的途徑而心有余力不足。但是隨著現(xiàn)代化網絡手段的興起,語文閱讀教學也迎來了新生,教師可以通過現(xiàn)代化手段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地思考,這對語文深入閱讀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為了加強學生的思維拓展,讓學生在深度閱讀的同時可以與教師進行交流互動,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在深入淺出的思考過程中逐步激活學生自身的思維意識和閱讀學習的潛能,是每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例如,在進行《十萬個為什么》這一板塊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伊始環(huán)節(jié)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呈現(xiàn)從網絡空間中搜尋的相關問題,這些問題是學生上次接觸到《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之后通過閱讀提出的一些感興趣的話題。利用課件展示這些問題并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自由交流,闡述自己閱讀后的心得體會,感悟作者米·伊林是如何把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事物寫得如此奇幻、生動。為了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交流討論,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座位或成績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組進行討論交流,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進行積極地思考,在這樣思考的過程中,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習慣,加強思維能力的訓練,都有極大益處。因為《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中有著許多新奇的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學生進行思考的同時,教師可以給予一些指導來幫助學生理解,通過對這些新奇問題的思考交流,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思考的快樂,養(yǎng)成樂于思考的習慣,這對學生以后的學習都有著極大的幫助。之后教師還可以繼續(xù)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從網絡空間中搜集的相關課文內容和問題引領學生進行深入閱讀,并針對一些細節(jié)性問題與學生展開深入探究。
網絡技術手段本身具有的閱讀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能極大轉變傳統(tǒng)局限在書本中的單一閱讀模式,對擴充閱讀教學容量和內容、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這同時也與深度閱讀活動的教學宗旨和目的如出一轍。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中,學生所能接觸到的優(yōu)秀文章其實是非常少的。如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僅僅依靠課本上固有的內容來進行教學,那么對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提升,閱讀量的擴充都難以發(fā)揮效果,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提高小學生的閱讀量耗費大量精力,但時常事倍功半,因為即使教師想要引導學生多閱讀,也很難有足夠的書籍能讓學生閱讀。但是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走進了小學語文的課堂,語文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化網絡技術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外閱讀書籍。在全民閱讀、終身學習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巧妙利用網絡技術手段對閱讀教學進行拓展,通過利用網絡空間提供多樣化的課外閱讀資源,彰顯閱讀教學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展現(xiàn)深度閱讀學習模式下語文教學的多姿多彩。
例如,完成這一板塊內容的教學活動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從網絡空間中下載的一些同文體即科普類的文章推薦給學生,如課本中提及的《看看我們的地球》《灰塵的旅行》的具體內容,以及中國版《十萬個為什么》以趣味文章的形式,涉及數(shù)學、地理、生物、化學等各個領域知識,讓學生利用這些資源進行拓展性的閱讀學習活動。如此充分展現(xiàn)了網絡空間以及信息化資源在課后拓展環(huán)節(jié)的作用,達到了優(yōu)化、補充以及完善教學的目的。
又如,內容豐富、情節(jié)生動有趣且寓意深刻的童話故事同樣是學生喜愛且樂于閱讀的?!顿u火柴的小女孩》即是一篇通過描述小女孩悲慘經歷展現(xiàn)社會黑暗的文章。完成課文內容的講解之后,教師可以在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豐富優(yōu)勢的基礎上從中搜集國內外一些經典、可讀性較強的童話故事,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以及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如《牛郎織女》《嫦娥奔月》等,讓學生通過閱讀這些趣味故事感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風土人情、社會景象,在拓展學生知識視野的同時不斷深化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同時,教師還可依托這些素材內容引領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如讀書交流會、講故事大會等,讓學生圍繞自己近期閱讀過的、有價值的書或是值得深思的故事進行分享,通過對故事內容或是自己的心得體會進行闡述展示自己的閱讀感想,反過來也能進一步達到深度閱讀的目的。
總之,網絡技術手段在推進深度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方面有著自身獨有的價值和意義。小學語文教師應通過對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不斷學習和巧妙利用逐步提升自身的施教能力,將新時代、新形勢下課堂教學活動的嶄新面貌和風采充分展現(xiàn)出來,為促進深度閱讀教學活動的全面開展提供技術支持和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