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日本精神疾患勞災認定的衍變及啟示

        2022-11-21 06:35:13施婧葳
        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疾患工傷勞動者

        施婧葳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872)

        工傷保險是一項社會保障制度,旨在保障因工作上的事由或者在上下班途中遭遇負傷、疾病、殘疾、死亡等情形的勞動者,能夠獲得及時、公正且必要的保險給付[1]。 日本將工傷稱為“勞動災害”(以下簡稱“勞災”),將工傷保險稱為“勞動災害保險”(以下簡稱“勞災保險”)。 因工作引發(fā)的精神疾患能否被納入勞災得到救濟是勞災保險法前沿問題之一。 伴隨著現(xiàn)代社會工作內容和工作環(huán)境的改變,勞動者承受的壓力內容和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勞動者健康風險的主要形式逐漸從身體傷害轉移到精神傷害。 建立精神疾患勞災認定制度可以保護勞動者的精神健康,為受害勞動者提供一定程度的經(jīng)濟補償;同時,對用人單位形成一定的制約和威懾,倒逼用人單位重視勞動者的精神健康問題。 在勞動者健康保護日益重要的今天,建立精神疾患的工傷認定制度已經(jīng)成為一種國際趨勢。 因此,考慮到未來我國工傷保險制度的發(fā)展方向,有必要進一步討論將精神疾患納入我國工傷保險的可行性和具體認定標準。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個將精神疾患作為特殊職業(yè)病納入勞災保險的國家,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形成了司法認定與行政認定相互結合、相互影響的認定體系[2]。 日本精神疾患勞災認定的路徑與模式值得我國參考與借鑒。 但是,日本精神疾患認定標準的寬松化也給保險制度帶來了負面的影響[3]。 隨著精神疾患認定標準的放寬,精神疾患勞災認定中工作原因與私人原因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導致認定泛濫化、個體化的問題。 我國在制定精神疾患工傷認定標準的過程中應當避免出現(xiàn)該問題。

        一、日本精神疾患勞災認定的形成與衍變

        勞災認定是指勞動行政部門針對勞動者是否遭受勞災(工傷)以及是否符合獲取勞災保險(工傷保險)的資格所作出的認定[4]。 日本精神疾患勞災認定制度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從無到有、從“事故性精神疾患”走向“職業(yè)病”的過程。

        長期以來,工作導致的精神疾患都被排除在了勞災救濟之外,受災勞動者及其家屬無法獲得任何救助。 直到20 世紀80 年代,精神疾患導致勞動者自殺的案件逐年增加,實務界和理論界都意識到,不加區(qū)分地將精神疾患排除在勞災救濟之外,可能會帶來不合理的結果,不利于保護勞動者[5]。 例如,勞動者因在工作中頭部受傷①參見精米所事件(1950.9.12.B 基收2586 號)。 該案中,精米場工人A 在工作時被重達60 公斤的搗米錘擊中后腦勺,經(jīng)過8 個月的療養(yǎng)后回到工場工作,被診斷出腦外傷性精神障礙。 A 不存在其他的疾病,A 精神疾患的發(fā)病是因為工作中的外傷引發(fā)的,故A 的精神疾患可以被認定為勞災。,引發(fā)精神疾病導致自殺的,如果將此類精神疾患排除在勞災認定外會導致極端的不公平。 為了解決實踐中工作壓力引發(fā)過勞自殺的問題,日本勞動?。ê裆鷦趧邮∏吧恚┯?948 年通過行政通達(基收1931 號)明確規(guī)定:“如果自殺是在疾病或外傷導致的精神失常的狀態(tài)下發(fā)生的,并且這種失常狀態(tài)是由于工作上的原因導致的,則可以視為勞災?!痹撘?guī)定給精神疾患的勞災認定提供了一種路徑,即勞動者在工作中遭遇事故性傷害所引發(fā)的精神疾患,屬于勞災[6]。 但是,如果精神疾患不是直接由外傷引發(fā)的,那么在因果關系不確定的情況下,一般會被視為個人傷病,不能認定為勞災②參見ソ連監(jiān)視船拿捕事件(1968.12.6 基収5065 號)。 勞動者在工作時,被蘇聯(lián)的監(jiān)視船逮捕,在拘留的過程中因寄生蟲感染患蟲垂炎并自殺。 但由于只有在工作導致的疾病引發(fā)精神失常的狀態(tài)下死亡,才可以認定為工傷。 因此,本案即便是認為勞動者的自殺是在精神失常狀態(tài)下發(fā)生的,但蟲垂?。▽儆谒絺。┎皇枪ぷ髟蛑苯訉е碌模坏谜J定為勞災。。 在這一時期,與工作具有直接因果關系的事故性精神疾患被納入了勞災認定的范圍。

        20 世紀末至21 世紀初,日本勞動法制伴隨社會變遷而觸發(fā)反思,加速了精神疾患勞災認定制度的發(fā)展。 隨著經(jīng)濟泡沫的破碎,工作壓力導致精神疾患的人越來越多,自殺勞動者的數(shù)量連年居高不下,勞災認定的案件數(shù)量激增,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勞動者的精神健康問題得到了日本全社會的關注,學界主張將精神疾患納入勞災的呼聲越來越高[7]。 在此背景下,法院在精神疾患勞災認定上跨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在1996 年電通事件③日本最高裁判所第二小法庭2000 年3 月24 日判決,民集54 巻3 號1155 頁參照。 該案中,電通公司新職員C 入職后不久,工作量越來越大,除了本職工作外還要承擔上司給的其他工作,經(jīng)常半夜1-2 點才能回家,在業(yè)務繁忙的時段里常常出現(xiàn)徹夜工作的情況,期間C 向上司表達了自己感覺不舒服,但上司并沒有安排休假,在自殺前的幾日,上司發(fā)現(xiàn)C 的精神狀態(tài)和身體狀態(tài)都有問題,但還是讓C 出差3 日。 C 出差結束后在家中自殺身亡。 日本最高裁判所認為,電通公司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使A 蓄積了過度的心理壓力和身體疲勞,導致A 的精神出現(xiàn)問題并自殺,可以肯定A 的自殺與工作之間存在相當因果關系,故A 的死亡結果屬于工傷。以及加古川勞基署長事件(神戶制鋼所事件)④神戸地方裁判所1996 年4 月26 日判決,労判695 號31 頁。中,日本法院論證了工作壓力與精神疾患發(fā)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并確立了用人單位有“不得損害勞動者的身心健康”的義務。 電通事件在日本引發(fā)了極大的轟動,使得社會各界逐漸達成一種共識,即工作上的心理壓力可以引發(fā)精神疾患。 以此為契機,日本勞動省于1999 年發(fā)布了《關于心理負荷(壓力)導致的精神疾患工作原因判斷指針》(以下簡稱《判斷指針》)和《有關精神障礙導致的自殺的處理》。 精神疾患被視為“職業(yè)病”納入勞災認定的范圍之中⑤平成11 年通達(基發(fā)545 號)。。

        《判斷指針》實施后,日本精神疾患勞動災害認定案件逐年攀升⑥在2011 年《認定基準》公布后,精神疾患勞災認定程序和認定標準進一步放寬,當年申請數(shù)量達到1272 件,并有325 件獲得支持。 至2020 年《認定基準》修訂,認定標準再次放寬,當年申請數(shù)量突破至2060 件,并有認定509 件獲得支持。 數(shù)據(jù)來源于日本厚生労働省網(wǎng)站,https:/ /www.mhlw.go.jp/stf/houdou/index.html,最后訪問日期:2021 年 6 月 25 日。。 在經(jīng)過了十多年的經(jīng)驗累積后,日本于2010 年正式將精神疾患加入職業(yè)病列表中。 翌年,勞動基準局廢止了原《判斷指針》,并頒行了《工作中心理負荷引發(fā)精神障礙的認定基準(2011)》(以下簡稱《認定基準》),進一步簡化了精神類疾患勞災認定程序,并將性騷擾等行為也納為評價對象。 其后,精神疾患勞災認定范圍不斷擴張,厚生勞動省在2020 年修訂版本中增加了權力騷擾的項目,并將同事之間的攻擊、欺凌、騷擾等也納入了工作壓力評價標準——意在營造友好的職場環(huán)境,遏制職場霸凌、性騷擾、權力騷擾等不合理的職場行為,更好地保護勞動者的精神健康。

        隨著精神醫(yī)學的發(fā)展,精神疾患與職場壓力之間的緊密關聯(lián)得到證明。 精神疾患工傷認定經(jīng)歷了從完全排除到有條件的認定,再到將精神疾患納入職業(yè)病列表的衍變。 日本發(fā)展至今,已成為精神疾患工傷認定制度發(fā)展較為完備的國家。

        二、日本精神疾患勞災認定標準

        精神疾患屬于一種特殊的職業(yè)病,精神類疾患發(fā)病原因并非是該工作或者職業(yè)伴隨的特殊危險,而是職場中最為常見的壓力。 鑒于工作壓力與職業(yè)中有毒有害因素造成的職業(yè)病概念存在差異,典型職業(yè)病可以通過職業(yè)病診斷進行勞災認定;而精神類疾患作為一種與工作壓力相關的疾病,發(fā)病原因復雜,需要依賴法院或者行政機關對“疾病——工作”間因果關系進行判斷。 也就是說,雖然精神類疾患在職業(yè)病列表內,但其勞災認定程序遵循一般勞災認定的“行政認定——司法救濟”程序,而非職業(yè)病的醫(yī)學鑒定程序。

        勞災認定標準是勞災救濟制度中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可以說是勞災保險制度的核心。 我國同日本一樣,采取了“行政——司法”二階段的勞災認定構造,行政機關負責迅速、公平地進行勞災認定,法院則負責審理不服行政機關決定的案件,屬于救濟程序。 二階段構造兼顧了勞災認定中的效率與公正,二者共同構成了精神疾患的勞災認定標準。 總體來看,日本精神疾患勞災認定的尺度是逐漸放寬的,對工作與精神疾患之間關聯(lián)程度的要求也逐漸降低。

        (一)行政內部認定標準——以“工作原因量化”理論為中心

        隨著法院判決不斷承認精神疾患屬于勞災,日本勞動部門也逐漸接受這一觀點。 1999 年實施的《判斷指針》①「心理的負荷による精神障害等に係る業(yè)務上外の判斷指針」平成11 年通達(基発545 號)。規(guī)定,遭受精神疾患的勞動者適用勞災保險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1)精神疾患的發(fā)病,此處的精神疾患是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tǒng)計分類》第10 版(以下簡稱ICD?10)第5 章分類所屬的疾病。 (2)對象疾病發(fā)病的6 個月前,客觀上承擔了足以導致該精神疾患發(fā)病的強心理壓力;這里的心理壓力評價并非是受災勞動者本人的主觀感受,而是以受災勞動者的職業(yè)、職場環(huán)境或者經(jīng)驗類似的“同種勞動者”作為基準判斷心理壓力強弱。 (3)不是由于個人原因或工作以外的原因導致的發(fā)?、赟ee ICD?10 Version:2019,http:/ /icd.who.int/browse10/2019/en,最后訪問時間:2021 年 6 月 18 日。。

        工作原因是精神疾患勞災認定的核心,日本勞動行政部門③由于精神疾患勞災認定發(fā)展時間跨度大,日本勞動行政部門幾經(jīng)更迭,1947 成立勞動省,1999 年機構改革,撤銷勞動省成立厚生勞動省。為了能夠公正、簡便、迅速地認定具體案件是否存在工作原因,采取了量化工作原因的方式,制定了心理負荷評價表。 該表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工作上原因心理負荷評價表,第二部分是工作原因以外的原因心理負荷評價表。 心理負荷評價表中列舉了各種典型事件的心理負荷,并對壓力做了強、中、弱的類型化規(guī)定,通過表格對勞動者在工作中、生活中、個人原因的各種壓力進行定量化分析。 比如,長時間勞動、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人際關系、性騷擾等都屬于表格載明的考慮事項。 日本勞動部門可以據(jù)此對勞動者所遭受的壓力進行評估,如果受災勞動者因工作上原因導致壓力的綜合評估為“強”,則可以認定該勞動者的精神疾患是由工作原因引發(fā)的,適用勞災保險[8]。

        日本在世界范圍內屬于精神疾患勞災認定標準較為寬松的國家,勞動災害的認定標準自1999 年制定后,經(jīng)歷了數(shù)次修訂,從目前的修法趨勢和厚生勞動省公布的討論內容來看,日本對于精神疾患工傷認定的標準是不斷放寬的,且該趨勢將會持續(xù)下去。

        (二)司法認定基準——以“相當因果關系”理論為核心

        在勞災認定中,日本法院一般秉持“業(yè)務起因性”“業(yè)務遂行性”兩個要件進行判斷。 “業(yè)務起因性”是指勞動者受傷、疾病或死亡的結果與工作之間必須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④惠那労働基準監(jiān)督署長(成豊建設)事件,最高裁判所第二小法庭1992 年4 月10 日判決,労判611 號6 頁。。 日本法院采用了相當因果關系理論來解決業(yè)務起因性的判斷問題,即“工作與勞動者受傷之間的相當因果關系,該勞動災害的發(fā)生必須是工作內在危險的現(xiàn)實化后果”⑤地公災東京都支部(高校體育教師死亡公務外認定処分取消請求事件),最高裁判所第三小法庭1996 年1 月23 日判決,労判687 號 16 頁。。 “業(yè)務遂行性”是指在用人單位指揮命令的狀態(tài)下發(fā)生的傷害。 因為精神疾患屬于職場壓力導致的職業(yè)病,屬于蓄積性的疾病,所以在勞災認定中更加注重對業(yè)務起因性的判斷[9]。 精神疾患的發(fā)病原因較為復雜,司法認定中采用了“壓力——脆弱性”理論來解釋工作壓力和精神疾患發(fā)病間的相當因果關系,即承認過重的壓力會導致勞動者精神崩潰,心理承受能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在壓力下發(fā)病。 在評價勞動者因工作承受的壓力是否過重時,需要綜合考慮工作上的原因和勞動者的個人原因[10]。

        實踐中,工作上的原因和勞動者個人原因往往相互作用、難以區(qū)分,精神疾患勞災認定中相當因果關系的判定引發(fā)了巨大的爭議。 在區(qū)分標準方面,學界提出“相對有力原因說”[11]和“共動原因說”[12]。 前者是指導致精神疾患發(fā)病的諸多原因中,工作原因所占比重應相對較大;后者則是指工作原因所占比重不需要占到絕對優(yōu)勢,僅是共同作用的原因之一即可。 日本勞動部門進行勞災認定時則通常采取更加易于判斷的“過重負荷說”,即與同種勞動者①同種勞動者的判斷標準比較模糊,同種是指“年齡、工作內容、工作資歷相似的勞動者”,但嚴格來說并不存在可以同受災勞動者完全相同的同種勞動者。相對比,受害勞動者在發(fā)病前是否直接遭受過異常事件,在發(fā)病前一周是否從事了過重的勞動,以及發(fā)病前一段時間內是否明顯有因工作導致的疲勞蓄積。

        在精神疾患勞災認定中,工作導致心理壓力強弱的評價基準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 行政認定基準以職種、職業(yè)、年齡、經(jīng)驗等類似的“同種勞動者”作為評價的標準,即根據(jù)社會一般觀念認為在同種勞動者身上具有發(fā)生精神疾患發(fā)病的可能,則可以肯定勞動者承受了過大的工作壓力。 法院雖然參考了同種勞動者標準,但從現(xiàn)有案例來看,法院將這一標準逐步寬松化了[13]。 有的法院認為,為了更好地保護勞動者的精神健康,可以采用“最脆弱勞動者”②名古屋南労基署長(中部電力)事件,名古屋地方裁判所2006 年5 月17 日判決,労判918 號14 頁。為標準[14];也有法院認為,考慮到受害勞動者本人的特征,以及勞動者的多樣性,應當以受災勞動者本人作為衡量壓力強弱的標準③豐田労基署長(トヨタ自動車)事件,名古屋高等裁判所2003 年7 月8 日判決,労判856 號14 頁。。 勞動者本人基準說的采用,反映出精神疾患的勞災認定逐漸走向“個體化”的趨勢,對追求統(tǒng)一、公平認定的勞災制度帶來了一定的沖擊[15]。

        (三)司法認定和行政認定間的關系

        日本和我國一樣,勞災認定采用了行政前置程序,先由行政機關受理勞動爭議,勞動者或用人單位不服行政認定結果,可以訴至法院尋求救濟。 司法認定作為勞災行政認定的救濟程序,起到司法審查的作用。 精神疾患的勞災認定標準是行政機關用來判斷的內部標準,對法院沒有約束力。 雖然法院認可行政認證標準的合理性,但法院在審判時并不一定遵循該標準。 從現(xiàn)有判決來看,司法認定對行政認定的態(tài)度主要有以下三種。 (1)法院在裁判時直接采用行政認定標準,這多見于法院和行政認定結果一致的案例中[16]。 (2)法院將行政認定標準視為裁判的參考資料。 比起直接適用行政認定標準,法院在裁判時,更多是將行政認定標準作為參考,并結合自己的判斷進行裁判。 比如在澀谷勞基事件④遺族補償給付不支給処分取消請求事件(渋谷労基署長事件),東京地方裁判所2009 年5 月20 日判決,労判990 號119 頁。中,勞動者因為同事貼傳單誹謗而患抑郁癥自殺,行政機關認為雖然勞動者承受了強心理壓力,但該壓力并非來自工作,不能認定為勞災。 法院在肯定了勞動者強心理壓力的基礎上,肯定該壓力與工作具有相當性的關聯(lián),推翻了行政認定結果。 (3)法院完全不依賴行政認定標準,采用獨自的認定標準⑤遺族補償給付不支給処分取消請求事件(豊橋労基署長事件),名古屋高等裁判所2010 年4 月16 日判決,労判1006 號5 頁。。當行政認定標準沒有規(guī)定,或采用行政認定標準會造成不公的情形時,法院就會拋開行政認定標準而采用自己的判斷。 行政認定一般采用客觀標準,而較少關注勞動者的個人因素或主觀情況;但法院會更多考慮勞動者自身的脆弱性。 特別是在殘障勞動者精神疾患勞災認定案件中,法院認為,如果用人單位知曉勞動者的殘障情形,則應當按照該勞動者可承受的范圍安排工作,而不能以普通勞動標準去要求殘障勞動者。

        在精神疾患勞災認定中,行政認定和司法認定分別承擔著不同的職能,追求不同的法效果,形成了不同的認定模式。 勞災行政認定機關的出發(fā)點是迅速、高效、統(tǒng)一地解決實踐中海量的勞災認定案件,故而嚴格依照定型化的技術性條款進行勞災認定。 法院則更傾向于追求個案的公平正義,也有能力依據(jù)個案事實進行利益衡量,因此運用“相當因果關系”理論認定工傷,矯正行政機關的不當。

        三、日本精神疾患勞動災害認定制度的經(jīng)驗與啟示

        (一)逐步將精神疾患納入工傷保險之中

        勞動者的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而且包括精神健康[17]。 我國2018 年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wèi)生法》和2021 年實施的《民法典》都有保護勞動者精神健康的相關規(guī)定,但目前來看,這些原則性的立法還未落實到我國工傷保險的具體制度之中。 將精神疾患納入工傷范圍是保護勞動者精神健康的重要一環(huán),其具有三個層面的意義:(1)在勞動保護的直接層面,能為受災勞動者提供基礎的災害填補和生活支持,有利于保護勞動者的精神健康,同時也是重視勞動者人格發(fā)展的制度體現(xiàn)[18];(2)在勞動保護的間接層面,能更好地督促用人單位盡到保護勞動者精神健康的義務,倒逼用人單位創(chuàng)造更益于勞動者精神健康的勞動環(huán)境,改善勞動條件;(3)從建構和完善工傷保險制度的角度來看,將精神疾患納入工傷保險可以補充現(xiàn)有的制度空白。

        精神疾患納入工傷認定要循序漸進,否則會與我國現(xiàn)有制度產(chǎn)生沖突。 首先,將爭議較小的“事故性精神疾患”納入工傷認定。 事故性精神疾患是指工作中的事故所引發(fā)的精神疾患,包括外傷性精神疾患,比如勞動者在事故中頭部受傷引發(fā)的精神疾患;還包括由于工作中的事故受到強烈的刺激導致的精神疾患,比如勞動者因為工作受到了猛烈的精神刺激導致精神疾患①參見章海燕與如皋市如皋港船舶服務有限公司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2016)蘇 06 民終 3725 號。。 事故性傷害導致的精神疾患發(fā)病與工作之間的因果關系較為直接,工傷認定簡單且不容易引發(fā)爭議。 目前我國司法裁判中已經(jīng)有了將事故導致的精神疾患認定工傷的先例性判決,該判決也得到了實務界和理論界普遍的承認②參見孟祥敏訴北京市海淀區(qū)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傷認定糾紛案終審判決書,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08)一中行終字第656號。 勞動者在參加單位組織的施工時,被一根10 多公斤重的鐵棍擊中頭部誘發(fā)了精神疾患,在受傷2 個月后自殺。 法院認為,腦外傷產(chǎn)生的精神障礙是導致勞動者自殺死亡的絕對必要條件,對死亡起了決定作用。 并且沒有證據(jù)證明勞動者出于個人原因,故勞動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腦外傷造成的工傷。。

        隨后,在有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的基礎上,可以繼續(xù)拓寬精神疾患認定范圍,將非事故性精神疾患作為職業(yè)?、廴缜八鼍窦不甲鳛橐环N“非事故性傷害”的職場病,屬于特殊的職業(yè)病,認定程序同普通工傷相同,并非是走職業(yè)病醫(yī)學鑒定程序。納入工傷。 職業(yè)病認定模式符合精神疾患工傷認定制度的發(fā)展規(guī)律,也更為符合我國的制度實踐,能夠很好地解決我國規(guī)范及實踐層面所存在的問題。 在規(guī)范層面,我國的工傷認定框架基本采取了列舉式方式,將工傷認定嚴格限制在了法定范圍內;如果沒有立法上的明文規(guī)定,要求法官通過個案中擴張解釋進行救濟是不現(xiàn)實的。 我國只有通過在立法上明確精神疾患屬于特殊職業(yè)病,才能真正開啟對因工所致精神疾患的工傷救濟之路。 在實踐層面,在工傷保險法律明文將精神疾患納入工傷范疇的基礎上,再由行政機關以行政規(guī)范性文件的形式制定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認定標準。法院在個案中可以對行政認定結果進行修正,把握精神疾患“工作原因”認定的尺度。 我國二階段的工傷認定結構能夠很好地適應職業(yè)病模式精神疾患的勞災認定,將精神疾患視為一種特殊職業(yè)病進行工傷認定,是符合我國司法實踐的、可行的勞災認定模式。

        (二)以“工作原因”為中心設定精神疾患勞災認定標準

        工作原因是工傷認定的核心。 精神疾患發(fā)病原因復雜,個人因素和工作因素往往摻雜在一起,因果關系認定十分復雜。 應當以“工作原因”為中心合理制定精神疾患勞災認定的標準。

        行政機關內部認定標準的制定可以采取量化工作原因的方法,制定心理壓力測評表。 日本行政機關在醫(yī)學經(jīng)驗、技術累積的基礎上,通過壓力測評表的方式,量化模糊抽象的工作壓力,將復雜多變的工作原因固定下來。 量化工作原因的做法大幅降低了精神疾患認定難度,既滿足行政機關對于工作效率的追求,同時也為司法認定提供了參照標準,值得我國借鑒和學習。

        司法機關的認定標準應秉持“相當因果關系”理論判斷工作原因,謹防摻入個人原因。 相當因果關系的判斷分為“條件關系”和“相當性”兩部分。 “條件關系”是指,工作是否極大地增加勞動者發(fā)生精神疾患的可能性,比如是否有長時間勞動、性騷擾、職場霸凌等事件。 “相當性”是指,受災勞動者承受的壓力放在同種勞動者身上也有引發(fā)精神疾患的可能,那么可以肯定工作與精神疾患發(fā)病之間存在相當因果關系。 判斷相當因果關系時需要防止混入個人原因的判斷。 近年,日本司法認定對精神疾患的工作原因認定出現(xiàn)擴大化、個別化的傾向。 比如有些裁判采用的“個體化標準”是以該受災勞動者作為衡量標準,這樣的認定標準拋棄了社會相當性的考量。 個別化認定標準顯然是偏離了勞災制度的設計初衷。 如果司法裁判過度重視個案的裁判,不斷推翻行政機關的認定結果,可能導致行政機關一步步放寬認定標準,最終會影響勞災保險制度的功能性和健全性[19]。

        綜上,精神疾患工傷認定標準的制定須圍繞“工作原因”展開,謹防摻入“個人原因”的考量。 工傷保險制度不同于一般的社會保險,只能覆蓋與工作相關的疾病、負傷、死亡,工作原因外的傷害并非工傷保險的保護范圍。 工傷保險制度的本質是將工作內在的危險現(xiàn)實化,并以保險的方式加以分散。 因此需要厘清私人因素同工作因素間的界限,防止泛化為一般的社會保險[20]。 如何準確地把握“工作原因”的解釋,謹慎地劃定精神疾患工傷認定標準范圍,是我國未來制定精神疾患工傷認定標準時需要額外注意的問題。

        (三)認定標準的修訂應注重行政和司法之間的互動

        勞動者面臨的職業(yè)危險會隨著就業(yè)模式、勞動環(huán)境、社會發(fā)展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 勞災認定標準并非是剛性的,而應具備能夠與時俱進的柔軟性,應根據(jù)現(xiàn)實需要不斷地進行調整。 隨著社會生活的發(fā)展和人們對精神疾患認知的加深,認定標準需要不斷進行調整,如何修改認定標準成了精神疾患勞災救濟制度的落腳點。 認定標準的修訂應注重行政和司法之間的互動,行政認定對司法認定產(chǎn)生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行政機關內部的認定標準可以作為裁判的參考,如果該標準上升為法律法規(guī),則會對司法產(chǎn)生拘束力。 司法認定對行政認定產(chǎn)生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對行政認定的司法審查上。

        行政認定標準可為司法認定提供參考標準以及專業(yè)意見。 與法院相比,行政認定機關常年處于工傷認定的第一線,可以綜合醫(yī)學的判斷和工傷行政實踐制定內部認定標準,具有更高的專業(yè)性。 而法院的優(yōu)勢在于法律上因果關系的判斷以及價值判斷。 事實認定和價值評價標準的差異,可能導致司法裁判和行政認定的不同。 行政認定標準追求統(tǒng)一、迅速地處理案件,雖然也會依據(jù)個案情況進行判斷,但是嚴格依據(jù)條文或表格的定型化判斷,難免會遺漏應當補償?shù)陌讣?法院的職責是對這些遺漏案件展開針對性的個案裁判。

        法院要求行政機關重新作出認定的案例是工傷認定行政機關改進認定標準最重要的參考資料。在二階段的認定模式下,法院裁判一般圍繞對工傷行政認定結論不服的案件展開,行政機關通過法院的否定性判決能很好地發(fā)現(xiàn)認定標準的不足之處。 當否定性判決集中在某一條款的情況下,可能提示出該條款需要修改。 當判決中反復出現(xiàn)行政認定標準中沒有的規(guī)定,比如性騷擾、權力騷擾引發(fā)的精神疾患等,可以考慮加入這些新的判斷要素。 日本精神疾患的勞災行政認定基準是通過司法與行政之間的互相影響來不斷改正的,幾次大的修訂都是通過總結司法實踐中的爭議問題,來修正行政認定基準中的具體標準或者填補標準缺失的空白。 行政認定和司法認定之間的互動能夠保證勞災認定標準的靈活性,積極有效地回應實踐需求。 結合我國的實踐,法院可以通過《行政審判白皮書》的形式,總結出年度精神疾患工傷認定審判案件中出現(xiàn)的爭議問題,給出相應的司法建議,將司法建議從個案層次提升到年度報告層次[21]。

        四、結語

        在國家加強保護勞動者精神健康的背景下,應當將因工所致精神疾患納入工傷救濟,以更好地維護勞動者權益。 精神疾患工傷認定標準的制定應當圍繞“工作原因”展開,在工傷認定“二階段”的構造中,行政認定標準可以借鑒日本經(jīng)驗采取“量化工作原因”的模式,提高工傷認定效率;司法認定標準應圍繞“相當因果關系”理論展開,保障工傷認定的公平合理性。 認定標準制定后應當依據(jù)行政認定與司法認定的互動情況進行更新和修改,以逐步完善精神疾患的工傷認定制度。

        猜你喜歡
        疾患工傷勞動者
        我在北方,熱成工傷
        小柴胡湯加減論治常見肺系疾患舉隅
        勞動者
        對上下班交通事故工傷認定的思考
        勞動者的尊嚴不應被“扔”在地上
        不要讓心理疾患成為夫妻『性』福的絆腳石
        陪客戶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傷
        勞動保護(2019年3期)2019-05-16 02:38:22
        早退途中出車禍 不予認定工傷
        勞動保護(2018年8期)2018-09-12 01:16:14
        春季過敏性疾患高發(fā)防治有辦法
        構筑“健康家庭”,從容應對重大疾患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中文| 国产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亚洲日本精品一区| 亚洲情久久久精品黄色| 在线免费观看蜜桃视频|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 帮老师解开蕾丝奶罩吸乳视频 | 久久熟妇少妇亚洲精品| 欧美成人精品a∨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啪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厂七| 中文乱码字字幕在线国语|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久久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熟av女蜜柚m| 久久青草免费视频| 五月停停开心中文字幕| 日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国产av综合影院|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 97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国产高清大片一级黄色|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长腿丝袜av天堂| 国产精品多人P群无码| 亚洲无码图| 白白色发布视频在线播放| 一本之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欧美精品se一二三四|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中文|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中文乱码| 淫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在线|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自愉自愉产区二十四区| 野外性史欧美k8播放| 一本一本久久久久a久久综合激情| 日韩少妇高潮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久99精品免费|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