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觀復修真”:道學生命智慧的《周易》思想底蘊

        2022-11-20 13:08:00詹石窗
        關鍵詞:道學周易道家

        詹石窗

        (四川大學 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64)

        引言:道學本為道家立

        自《宋史》將程頤、程顥、朱熹等人列入《道學傳》之后,“道學”似乎成為儒家的專利?,F(xiàn)代許多學者借鑒西學研究方法撰寫“中國哲學史”教科書也幾乎承襲《宋史》的學派歸類。然而,如果我們放開視野,檢索道家的文獻就會發(fā)現(xiàn),自老子《道德經》開始,道家就一直在探索“道”的大學問,形成了以“大道”為宗的思想學說。老子雖然沒有提出“道學”概念,但實際上已經建構了“道學”的理論框架。老子之后,關尹子、列子、莊子等道門巨擘,持續(xù)問學論道,為后世道家建立系統(tǒng)的道學理論奠定了厚實基礎。兩漢之際的《太平經》第一次使用了“道學”名稱,該書《賢不肖自知法》謂:“夫人愚,學而成賢;賢學不止成圣,圣學不止成道,道學不止成仙,仙學不止成真,真學不止成神,皆積學不止所致也?!?1)王明編:《太平經合?!?,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725頁?!短浇洝穼ⅰ暗缹W”作為人生學習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積極的生命態(tài)度。北周武帝編纂道書《無上秘要》,沿著《太平經》的思想路向遞進,以“道學”統(tǒng)攝戒規(guī)法門,指導生命修持,“道學”具有了更為廣泛和豐富的內涵。

        事實上,儒家學派也早有人指出“道學”乃出自道家學派的傳統(tǒng),例如毛奇齡說:“惟道家者流,自《鬻子》《老子》而下,凡書七十八部,合三百二十五卷。雖傳布在世,而官不立學,不能群萃州處,朝夕肄業(yè),以成其學事。只私相授受,以陰行其教,謂之‘道學’。道學者,雖曰‘以道為學’,實道家之學也?!?2)毛奇齡:《西河集》卷一百二十二《辨圣學非道學文》,《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在毛奇齡看來,“道學”本來就是道家之學。這種看法得到了惠棟、錢大昕等人的贊同,他們都承認“道學”本來是道家術語,認為《宋史》以《道學傳》來介紹儒家人物是不妥的,《明史》也不應該設《道學傳》。

        不論情況如何,道家學派傳承“道學”乃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鑒于此,本文用“道學”這個概念囊括以黃帝、老子為代表的道家之學,其思想理論既包括先秦黃老之學,也涵蓋漢代以來制度道教修身養(yǎng)性的生命道學。道家傳承的道學具有廣博的內容,而其關鍵所在則是生命修養(yǎng)的理論與方法,落實到根本點上就是“觀復修真”。長期以來,道家人物將老子《道德經》與《周易》思想體系相融合以“觀復修真”。因此,要揭示道學“觀復修真”的生命智慧,需由《周易》尤其是《復》卦(3)本文卦象符號的使用,依據黃壽祺之傳授,《周易》八個三畫的“經卦”不加書名號,而六畫的“別卦”則加書名號,以示區(qū)別。的思想旨趣解讀入手,深入發(fā)掘。

        一、詩蘊:冬至閉關候來復

        《復》卦系《周易》第二十四卦。2017年,我讀《周易》有感而寫七言絕句一首,名為《一陽來復》。詩云:

        雷在地中當閉關,一陽居下五陰攀。
        不通商旅符時運,聚氣牟機轉大寰。

        詩后附記說:“《復》卦之象,下震上坤,震為雷,坤為地,故謂雷在地中。本卦由冬至時商旅不行入手,進而申發(fā)閉藏修身之意義。道家借之以暗示修煉內丹當聚氣于肚臍下一寸三分,氣聚不散,方可強身健體?!边@段附記,先是說明了《復》卦六爻符號的上下構成,繼而闡發(fā)當時讀卦的感受,重點放在如何應用《復》卦來指導身心修養(yǎng)。

        何謂“閉關”?原指封閉關口,不與外界交往。在“愛如生”基本古籍庫中,以“閉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可以得到8145條匹配的資料,這說明“閉關”于古代社會乃是一個關注度頗高的事項。古代的“閉關”,有涉及疾病感染的,有因外交關系惡化引起經濟制裁的,有因戰(zhàn)爭爆發(fā)而采取措施的,情況可謂多種多樣。

        除了特殊情況之外,古人生活中尚有常規(guī)性的“閉關”,就是在每年的一個節(jié)候關節(jié)點到來時開始實施此一程序?!吨芤住拓浴分断蟆吩唬?/p>

        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4)王弼、韓康伯注,孔穎達疏:《周易注疏》之《周易兼義》上經隨傳卷第三,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本。

        為什么要在“冬至”這一天“閉關”呢?漢代《白虎通義·冬至休兵》篇說:

        冬至所以休兵,不舉事,閉關,商旅不行,何?此日陽氣微弱,王者承天理物,故率天下靜,不復行役,扶助微氣,成萬物也。(5)陳立疏證:《白虎通疏證》卷五,清光緒元年淮南書局刻本。

        《白虎通義》這段話以“閉關”作為核心點展開論述。“休兵”與“不舉事”可視為“閉關”的信號。接著說“閉關,商旅不行”,這是依據自然法的禁止行為。何以“閉關”?《白虎通義》講的理由是“陽氣微弱”,為什么是“微弱”呢?從卦象上看,《復》卦六爻,唯有初九一爻是陽爻,所以我寫的讀《復》卦詩謂之“一陽居下五陰攀”,顯示了陰陽二氣對比力量的懸殊。我接著所寫的“不通商旅符時運”,也就是停止商旅,以符合冬至的節(jié)候時令。古時君主、王侯于此日閉關,有個政治管理的思路,這就是“承天理物”?!俺刑臁奔此^“奉天承運”,按照四時運轉的時令來生活和管理社會;“理物”就是治理天下各種事務。其實施的原則是“率天下靜”,這里的“靜”體現(xiàn)的是總體精神,即寧靜而不躁動,而一個“率”字突出表現(xiàn)了君侯的表率作用?!安粡托幸邸笔蔷唧w措施,就是不干擾自然秩序,不施加工役,讓大自然與社會都得到休養(yǎng)生息。

        關于“冬至”為什么成為“閉關”的節(jié)候點,歷來還有許多解釋。其中,漢代經學家鄭玄的注釋比較受人關注,他說:

        建戌之月,以陽氣既盡;建亥之月,純陰用事;至建子之月,陽氣始生。隔此純陰一卦,卦主六日七分。舉其成數言之,而云七日來復。(6)鄭玄注、王應麟撰集:《周易鄭注》上經噬嗑傳第三,清嘉慶二十四年蕭山陳氏刊本。

        照此說來,“閉關”是遵循“月建”歷法體制的一種陰陽轉換行動。所謂“建戌之月”即九月,“建亥之月”即十月。配上“十二消息卦”(也稱作“十二辟卦”),可以看出陰陽轉換的明顯軌跡。

        如表1所示,按照“十二消息卦”的陰陽進退規(guī)律,前六卦為陽長陰消,后六卦為陰長陽消?!敖ㄐ缰隆保涞氖恰秳儭坟?,五陰一陽,所以說“陽氣既盡”,也就是陽氣即將消耗殆盡的意思?!敖êブ隆?,配的是《坤》卦,六爻皆陰,所以說“純陰用事”。所謂“隔此純陰一卦”,就是由《剝》卦的一陽在上到《復》卦的一陽在下,其中隔著《坤》卦,經過了六個陰長,至七而回復陽長,這就叫做“來復”,來者反復回來也。

        (表1) 十二消息卦

        二、回溯:七日來復見天心

        疏解了“來復”的意涵之后,回過頭看《復》卦卦辭,當有助于明白《易經》以“反復其道”引導人們見天地之心的思想旨歸。其辭曰:

        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7)王弼、韓康伯注,孔穎達疏:《周易注疏》之《周易兼義》上經隨傳卷第三。

        如何理解“出入無疾”?從卦象看,其中是蘊含玄機的?!兑捉洝返娜嫿涁辕B合為六畫別卦,分為內卦和外卦?!俺鋈搿睂凇皟韧狻?,就陰陽之氣消長而言,“出”指的是陽氣外長,而“入”則指的是陰氣內生?!稄汀坟灾庳允抢へ裕瑢訇?;內卦是震卦,屬陽。陽氣上長而陰氣下降,如此交感,是為和順,所以說“無疾”。

        為什么說“朋來無咎”?這里的“朋”是指什么,是通常講的“朋友”嗎?可以說不是亦可以說是。所謂“不是”,因為《易經》卦象有特指,故而我們理解卦爻辭必須從卦象入手才能抓住根本。所謂“是”,因為卦象系“哲理代碼學”,自然空間與社會空間的諸多鄰里關系都可以看作朋友關系。

        《易經》卦爻分陰陽。根據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則,可知“朋來”是就五陰而言的。此卦一陽初動成“復”,上有五陰相感通,既引為朋,其氣順暢,所以說“無咎”。對此,三國時期虞翻有個變通性的解釋:

        出震成乾,入巽成坤??矠榧?,十二消息不見坎象,故出入無疾。兌為朋,在內稱來,五陰從初,初陽正息而成兌,故朋來無咎矣。(8)李鼎祚:《周易集解》卷第六,清嘉慶十年虞山張氏照曠閣刊本。

        虞翻的這段解釋,出現(xiàn)了“震”、“巽”、“坎”和“兌”四卦。此“震”即《復》卦的下卦,“出震”是說“十二消息卦”的首卦《復》卦,其陽氣從震卦開始,逐步生長,經過六個階段而成就了純陽的《乾》卦;陰氣從《姤》卦開始,《姤》卦的下卦是巽卦,一陰始生,逐步生長,經過六個階段而成就了純陰的《坤》卦。至此,虞翻實際上只解釋了兩個字,這就是“出入”,但他因為是從“十二消息卦”的整體來把握《復》卦之卦辭,所以就有諸多卦象的比照陳述。至于“無疾”,虞翻的解釋也與眾不同,他不是從一般的醫(yī)學病理角度講,而是從卦象比擬上說的。坎卦的本象是水,深水中往往有暗礁,坎卦中間一條陽爻就代表暗礁,有暗礁就有危險,所以《說卦》稱“坎為險”,引申開來,疾病也歸屬于坎卦的象征系統(tǒng)??墒?,在“十二消息卦”里,卻見不到《坎》卦,所以說“無疾”。由“無疾”進展到“朋友”,這又是指什么呢?虞翻認為,朋友屬兌卦。查“十二消息卦”,知三畫的兌卦系六畫的《夬》卦之上卦,兌卦之下是三畫之乾卦,站在內卦看外卦,居于外卦的兌卦自外而入內,所以說“朋來”。從《復》卦開始,一陽初生,而后一路陽長,直到《夬》卦,由一陽增長至五陽,一路無所阻擋,故而謂之“無咎”。

        按照“十二消息卦”的順序,由《復》卦至《坤》卦,本應該是經過十二個時段才“來復”的,為什么《易經》偏偏講“七”呢?原來,“七”是針對陰爻之“六”而言的。這種回歸的意義何在呢?用《復》卦的《彖》辭的話來講,就在于“見天地之心”。

        如何領悟“天地之心”呢?我們需結合《彖》辭的整體論述予以考察。《彖》曰:

        “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胺磸推涞溃呷諄韽汀?,天行也?!袄胸保瑒傞L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9)王弼、韓康伯注,孔穎達疏:《周易注疏》之《周易兼義》上經隨傳卷第三。

        這段《彖》辭,有引號的部分是《復》卦辭本有的。其他部分是《彖》辭作者的解釋。所謂“剛反”,表示陽剛之氣返回,也就是“一陽來復”。所謂“動而以順行”,這是對“陽剛之氣”品性功能的陳述。在陰陽特質上,陽為剛,陰為柔;在行止問題上,陽主動,陰主靜,兩相配合,而成天地之造化。在“十二消息卦”里,一陽來復之后,直到乾卦,皆為陽增陰減,所以說“順行”。接下來,《彖》辭對《復》卦卦辭“出入無疾”等四句話作了概括總結。謂之“天行”,這是“順行”的進一步展開。如果說“順行”僅僅是就“陽剛”方面說的,那么“天行”就包括了“陰柔”。陰雖為柔,卻在一定時節(jié)能勝剛,從“乾卦”純陽之后,開始陽減而陰增,直到“坤卦”純陰。由此可知,所謂“天行”就是陰陽的交互進退,此消彼長或彼消此長,這是一種規(guī)律。在《周易》之《彖》辭作者看來,這種規(guī)律是不可抗拒的。經過了一個大循環(huán),陽剛之氣又回來了,這就是生生不息?!跺琛忿o在對《復》卦卦辭作了綜合詮釋之后,發(fā)出感嘆:“復,其見天地之心乎?”這樣看來,所謂“天地之心”就是生生不息之心。按照《易經》的象數思維,天生地成,所以“天地之心”也就是生成之心,或者叫做“生養(yǎng)之心”。

        在《易經》解釋學以及相關的古文獻中,“天地之心”往往被略稱為“天地心”,或“天心”。朱熹曾經在辨說《詩序》時以周文王為例說明如何得“天心”,他指出:

        文王之德上當天心,下為天下所歸往,三分天下而有其二,則已受命而作周矣。(10)卜商撰、朱熹辨說:《詩序》卷下,明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清初江印《津逮秘書》本。

        周文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道德典型,向來頗受推崇。朱熹說文王的品德在上與天心相符合,在下成為天下人歸往的軸心,當時殷商王朝三分之二已經歸其所有,實際上已經獲得“天命”,使其可以創(chuàng)立周朝了。

        朱熹所指的“天心”是什么?就是《周易》之《復》卦的“天地之心”,它以“一陽來復”的卦象為表征。在朱熹看來,能夠為天下人所擁戴,就是得人心。為什么能夠得人心?就在于周文王順天理而行。朱熹接著說:

        天之所以為天者,理而已矣。理之所在,眾人之心而已矣。眾人之心,是非向背,若出于一而無一毫私意雜于其間,則是理之自然,而天之所以為天者,不外是矣。今天下之心,既以文王為歸矣,則天命將安往哉?(11)卜商撰、朱熹辨說:《詩序》卷下。

        照此說來,天之所以是天,就是因為它符合了事物存在與發(fā)展的大道理。表現(xiàn)于人間社會,“理”在什么地方?人心向背就是“理”。人心向背有一個基本準則,治天下者順應民心,就是遵循天理,不可以有絲毫的個人私念摻雜其間,如果是為了一己私利,就會在管理上出偏差?!袄怼笔且环N自然,天下人既然歸順周文王,那就說明周文王的政治方略是順應了自然之理,這就是天命。大勢所趨,天命怎么可能往別的地方跑呢?朱熹肯定周文王得民心,是順天理,也就是《彖》辭講的“動而以順行”,復以見“天行”,其意大矣哉!

        三、賡續(xù):觀復修真合大道

        明白了《周易》之《復》卦的思想旨趣之后,我們就可以比較順當地理解道家如何賡續(xù)《復》卦精神以建構“觀復修真”理論的趨向了。

        把“觀復”與“修真”連接起來,構成一個詞組,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兩者為并列關系,“觀復”與“修真”是兩種彼此獨立的動作或現(xiàn)象;二是兩者為前后相隨的動作環(huán)節(jié)或現(xiàn)象,所謂前后相隨,意味著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基礎,而后者則是前者的進一步發(fā)展或結果。

        關于“觀復”,早見于《道德經》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12)王弼注、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注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第35頁。

        在這四句話里,老子使用了三個動詞:致、守、觀。所謂“致”就是“達到”,即實現(xiàn)真空無象、寂然不動的狀態(tài),這講的是先要清理內心的繁雜信息,使之歸于空無。所謂“守”就是培育一種定力,持之以恒,篤定不變。所謂“觀”,有外觀和內觀。其外觀者,即觀天地陰陽之氣的往來回復,明了天地之心;其內觀者,即觀自我陰陽之氣的周行回轉。老子以“天人合一”的立場持論修真法度,天地大人體,人體小天地。天地間有春夏秋冬四季變遷,且以“冬至”時節(jié)作為人事“閉關”的關節(jié)點;人體氣運也有“冬至”時節(jié),固有對應的“閉關”靜修關鍵。就內而言,所謂“觀復”,就是取“活子時”,以“觀”為“導”,匯聚五臟之氣歸于氣海。其操作法度,遵循《周易》之《復》卦的陰陽進退理路。唐代道家學者陸希聲在《道德真經傳》中解釋什么是“復”的時候說:

        其用無方,故萬物并作。其體湛然,以觀其復。雷在地中者,天地之復也。(13)陸希聲:《道德真經傳》卷一,《道藏》第12冊,北京/上海/天津: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20頁。

        照陸希聲的說法,“大道”妙用是沒有界限的,它以天德生養(yǎng)萬物,所以大千世界多彩多姿。道體清純明澈,周行不殆,修真者即以觀想大道的循環(huán)往復為旨要。雷氣蘊藏于大地之中,這就是天地交復之所在。在陸希聲心目中,老子《道德經》的“觀復說”與《周易》之《復》卦的理趣是吻合的。老子所謂“觀復”,既要觀天地之心——大道,也觀自我之心——以道為本的良心。

        “觀復”之“復”,是從《周易》之《復》卦來的,其主要意涵就是“七日來復”、“反復其道”。必須指出的是,“反復”不等于“重復”。所謂“反復”雖然回到了同一個點上,但所攜帶的信息是不一樣的,主體的質與量都可能發(fā)生變化。按照《易經》與《道德經》等古代經典文獻的說法,“觀復”說到底就是“觀道”,用現(xiàn)代的語言來說,就是觀察天地宇宙事物的運行規(guī)律。

        老子不僅提出了“觀復”的修道路向,而且闡述了修真的生命理想目標?!兜赖陆洝返谖迨恼抡f:“修之于身,其德乃真?!?15)王弼注、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注校釋》,第143頁。后世道學傳人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系統(tǒng)的“修真”學說。南宋金丹派南宗編纂的《修真十書》即道學修真學說的匯聚。

        關于這個問題,日本學者白川靜有個奇妙的解釋,他說:

        真為顛倒的死者之形,上部為化,是已經風化了的東西,其下的県(縣)為倒吊著的人首,是頭發(fā)下垂的死者的頭。顛倒的顛就表示臨時憑吊這種路旁的橫死者亦即道殣之真的字。(18)白川靜:《漢字》第1卷,朱家駿等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216頁。

        按照白川靜的說法,“真”本來是尸體的象形。這個說法并非憑空設想,沒有根據。通過查閱歷史文獻,我們可以看到,先民確有將死亡稱作“歸真”的說法。唐代楊炯的《益州溫江縣令任君神道碑》云:“厚德無輔,清仁不親。百年夭枉,一旦歸真。”(19)楊炯:《盈川集》卷七,《四部叢刊》景明本。這里是講,有深厚的品德,卻沒有得到輔助;兩袖清風,以仁為懷,卻不任人唯親;一生承受了許多冤屈,突然在一個早上就離世而去了。再看宋代蘇軾的《寶月大師塔銘》:“蘇東坡之兄,自少潔齊,老而彌剛,領袖萬僧,名聞四方。壽八十四,臘六十五,瑩然摩尼,歸真于土?!?20)曹學佺:《蜀中廣記》卷八十五,《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其意思是,蘇東坡的兄長(對寶月大師的尊稱),從少年時代開始就清潔心地、齋戒自律,越老越能夠堅持,成為眾僧人的領袖,名聲傳播四方,享年八十四歲,入佛門作為僧人凡六十五載,一生追隨佛法,信念堅定,肉身滅度,回歸真土。楊炯與蘇東坡都是在為死者樹碑立傳的時候使用“歸真”這個詞匯的,可見“真”的確有死亡的意義。

        道家學派卻將本來象征死亡的“真”賦予了新義,表示對生死問題的大徹大悟,于是“真”就超越了生死,具有“永恒”的精神內蘊,莊子把這種超越生死的高人稱作“真人”,《莊子·大宗師》說:

        由《大宗師》這段敘說可以知道,莊子心目中所謂“真人”的最大特征就是了然生死。原初用以表征死亡的“真”,在莊子筆下得到了意義的轉換與升華。既然“真人”是超越生死的,那就代表了永恒。后世所謂“修真”,正是以莊子的真人之說為基礎而發(fā)展起來。施肩吾《西山群仙會真記》說:

        修真之士,志在玄元,而甘寂寞。一日炁滿功盈,五炁朝元,三花聚頂,血凝炁聚,萬神朝真,并在上宮。(22)施肩吾:《西山群仙會真記》卷五,《道藏》第4冊,第440頁。

        《西山群仙會真記》是一部以講修煉為主的道學典籍,該書講的“真”既不是上古時期作為死者“尸體”的象形,也不是專說如何忘記生死的境界,而是展示以“永恒”——即長生不死為追求的目標。從基本點上看,追求“永恒”,就是“借假修真”。所謂“假”就是假體。道學認為,人的肉身只是假體,要能夠“延年益壽,與道合真”,就必須經過耐心的修持,直至脫胎換骨、超凡入圣,這就叫做“因死求生”,肉身雖然死亡了,但性靈卻從凡胎肉身超脫出來,實現(xiàn)生命真境界的永恒。而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必須有方法論的指導,這種方法論的根本指向就是以《周易》之《復》卦為大要的“觀復”論。

        按照道家的看法,《周易》講的“天地之心”就是自然之道。其行動與自然之道相和合,就是養(yǎng)性修真。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四章首先提出了“修之于身,其德乃真”的思路;此后,莊子等道家傳人沿著老子觀天道以修真的思想路向,不斷拓展其修真之學。

        “天地之心”即正心,既通過八卦的爻象得到表征,也通過“斗象”彰顯出來?!肚f子·大宗師》敘說“道有情有信”的一段話即暗藏著“天地之心”的認知,其中說:

        伏犧氏得之,以襲氣母。維斗得之,終古不忒。(23)莊周撰、郭象注:《南華真經》卷三。

        《莊子》所謂“伏犧氏”也就是“伏羲氏”,其中的“羲”乃是同音假借。這兩句話的關鍵是“之”這個字,根據上下文可知,這里的“之”就是“道”。莊子以為,伏羲氏是得道的先皇,他之所以能夠畫八卦,是因為得“道”。因為得“道”,所以身心與元氣之母相合為一,這個“一”就是《周易》之《復》卦所講的“天地之心”。

        至于“維斗”,就是北斗。唐代道士成玄英疏解說:

        維斗,北斗也。為眾星綱維,故謂之維斗。忒,差也;古,始也。得于至道,故歷于終始,維持“天地心”,無差忒。(24)郭象注、成玄英疏:《南華真經注疏》卷三,《古逸叢書》覆宋本。

        在巨大的太空網絡之中,群星燦爛,北斗居中,被眾星所環(huán)繞。正如伏羲氏一樣,維斗也是得道者,所以能夠永續(xù)維持“天地之心”。這樣看來,北斗就代表了《復》卦所言的“天地之心”。古代指南針,以北斗確定方位坐標,表明道家修真特別強調明了方向以正位。

        四、感通:天心明澈入圣境

        漢代以來的道學承襲先秦道家以《周易》為法象的修真理論,在其許多經典中也屢屢言說“觀復”而見天地心。其中,《太平經》與《周易參同契》是最具代表性的。

        在《太平經》一書中,可見論及“天地心”者凡二十余處,出現(xiàn)“天心”者近兩百處,大多為勸善之言,如卷四十七《服人以道不以威訣第六十四》稱:“欲得天地心者,乃行道與徳也?!痹偃缇砭攀弧毒行H盼姆ǖ谝话偃分^:“合于人心者,即合于天地心矣?!?25)王明編:《太平經合校》,第144、354頁。

        其中,與《周易》的《復》卦相關的是《師策文》:

        吾字十一明為止,丙午丁巳為祖始。四口治事萬物理,子巾用角治其右。潛龍勿用坎為紀。人得見之壽長久。居天地間活而已。治百萬人仙可待。善治病者勿欺給。樂莫樂乎長安市。使人壽若西王母,比若四時周反始。九十字策傳方士。(26)王明編:《太平經合校》,第62頁。標點符號略有更動。

        這首《師策文》,以七言口訣形式寫成,多有文字離合之隱語,例如“十一”,既可分亦可合。分而言之,“十”指的是其書與天真誠信感通相應,十十不誤;“一”指的是“道生一”,亦合于“一陽來復”之“一”,故當守一。合而言之,“十”與“一”連起來,就是方士的“士”。再如“子巾用角治其右”,暗示“誦”字,謂誦讀此《師策文》不停止,一旦而正,上得天心,歡然常喜。其字里行間的秘義,需要仔細揣摩,方可領悟?!短浇洝肪砣胖辆硭氖摹督鈳煵邥E》比較詳細地詮釋了其奧義。表面看來,從《師策文》的行文似乎看不到《復》卦的蹤影,但若深入發(fā)掘,即可顯露其所暗藏的《復》卦旨趣。關鍵的行文是第一句與第三句。

        關于第一句,《解師策書訣》是這樣破譯的:

        明為止者,赤也;言赤氣得此,當復更盛,王大明也。止者,萬物之足也。萬物始萌,直布根以本。足,生也;行此道,其法乃更本元氣,得天地心,第一最善,故稱上皇之道也。丙午丁巳為祖始,丙午丁巳,火也,赤也。丙午者,純陽也;丁巳者,純陰也。陰陽主和,凡事言陰陽,氣當復,和合天下而興之也。(27)王明編:《太平經合?!罚?4頁。標點符號略有更動。

        基于“守一”修煉法門,《太平經》將“明為止”三個字解釋為“赤”。因為“明”代表亮麗,即一陽初起,“赤”暗示陽氣發(fā)端,由此隱隱約約可以感受到“一陽來復”的意涵。緊接著,經謂“當復更盛”,暗示陽氣逐步增進,依照“十二消息卦”的順序發(fā)展,至《乾》卦而大盛,乾為天,帝王與之對應,所以說“王大明也”。所謂“王”即“旺”的意思,謂陽氣大旺,因此能“明”。就“守一”之法來說,其“觀復”的程序,當由“止”字入手,這個“止”即要使意念貫注于一處,也暗示了萬物生長的起點,因為“止”與腳趾頭的“趾”同音通假,所以經謂“萬物之足也”。這個“足”字,既用以指代人體以外萬物生長的起點,也用以表示人體立地之本。由此看來,《太平經》所講的“守一”并非虛擬,而是有具體所指的,這就是足下。結合《莊子》所言“真人之息以踵”(28)莊周撰、郭象注:《南華真經》卷三。,“守一”即意守腳底的涌泉穴。之所以要意守此處,是因為這里代表了“一陽來復”的起點,守住它就是要“更本元氣,得天地心”。其源蓋本于《周易·復卦》之《彖》辭“復,其見天地之心乎”。接下去,解釋“丙午丁巳”,將之稱為“火”。此火分陰陽,謂丙午為“純陽”,當屬《乾》卦;謂丁巳為“純陰”,當屬《坤》卦;乾坤和合,一陰一陽之謂道也。所謂“氣當復”,表示《坤》卦六爻,陰氣消盡之后,一陽復興。守一修行,就是要輔助自身陽氣,而自我即是一天下,所以說“和合天下而興之也”。

        關于《師策文》的第三句“潛龍勿用坎為紀”,《太平經》的解釋直接將之與“一陽來復”的“冬至”聯(lián)系起來,其文曰:

        潛龍者,天氣還復初九,甲子歲也,冬至之日也,天地正始,起于是也。龍者,乃東方少陽木之精神也,故天道因木而出,以興火行。夫物將盛者,必當開通其門戶也。真人到期,月滿出此書,宜投之開明之地。開者,辟也,通也,達也。開其南更調暢陽氣,消去其承負之戹會也。(29)王明編:《太平經合校》,第65-66頁。

        “潛龍勿用”,出自《周易·乾卦》初九爻辭。所謂“還復初九”,聯(lián)系其下文“冬至之日”,可知《太平經》是把“守一”之修真法門與《周易》“十二消息卦”貫通起來考慮。初九一陽來復,“潛龍勿用”,所以要“閉關”持守不輟。然而,潛龍終究要現(xiàn)出,隨著時間的推移,冬去春來,東方少陽木起而用之,木興而生火,旺于南方,修真者就可以開通門戶,將修真法訣傳播予有緣之人,這就叫做“開明”。唯有如此,方能消除“承負”之災厄。

        為什么說“坎為紀”呢?《太平經》接著解釋:

        坎為紀者,子稱坎。甲,天也,綱也,陽也??舱撸右?,水也,陰也,紀也,故天與地常合其綱紀于玄。甲子初出,此可為有德上君治綱紀也,故言坎為紀也。乃謂上皇天書下,為德君出真經書,以繩斷邪,以玄甲為微初也。凡物生者,皆以甲為首,子為本,故以上甲子序出之也。(30)王明編:《太平經合校》,第66頁。標點符號略有更動。

        這一段話,由《復》卦引導,進入到文王后天八卦方位,配上六十甲子的時間輪轉,作者以天為綱,以地為紀,綱紀交錯,是為天地和合。萬物生生不息,皆有兆象,破甲而出,子乃分明。護子以生,物族繁衍之本,固本以存。從這種思路,我們可以看到,《太平經》的“守一明法”,不僅以《周易》之《復》卦為修煉的法象,而且貫通了老子《道德經》“觀復”以歸根的精神旨趣。

        無獨有偶,我們從同時代的《周易參同契》也能看到這種貫通?!吨芤讌⑼酢氛f:

        故易統(tǒng)天心,復卦建始萌。長子繼父體,因母立兆基。消息應鐘律,升降據斗樞。(31)袁仁林注:《古文周易參同契注》卷四,清光緒二十二年長沙刊本。

        意思是,《易經》之學以見天心為大統(tǒng),《復》卦代表一陽之氣的萌發(fā)。長子繼承了父親的家業(yè),因為母親的養(yǎng)育而有了立足的根基。陰陽往來消長與黃鐘、大呂相呼應,一氣升降變化以北斗的指向為準則。《周易參同契》這三句是講丹道修煉的,它把《周易》原理、黃老之學、爐火燒煉統(tǒng)合起來,號稱“三道由一”。其中的“天心”即《周易》之《復》卦所謂“天地心”。

        《周易參同契》以“長子繼父”暗示《復》卦一陽爻乃是得自乾卦之本體。所以,朱熹解釋說:

        乾惟天符之進退循環(huán),故《易》之大統(tǒng),起自天心。天心者,退之終、進之始,乃天地生生不已之心。于此見端,其卦名復,為一陽始萌之象也。是卦也,五陰一陽,內震外坤,震為長子,繼乾父之體,陽剛漸進,而因依坤母,以立兆基。由是而息者六、消者六,應乎黃鐘、大呂之律。而升之六位,據斗樞之,自子而巳;降之六位,據斗樞之,自午而亥。蓋易行周流,于一日之十二時、一年之十二月固然;而一月之十二節(jié),亦然也。(32)袁仁林注:《古文周易參同契注》卷四。

        照朱熹的說法,《乾》卦是天體陰陽進退循環(huán)的能量源泉,而其發(fā)端則在“十二消息卦”的《復》卦,它是陰陽轉換的關節(jié)點。從這個意義上講,《復》卦就是“天心”。由《復》卦兆基,陽長經過了六個時節(jié),這叫做“息者六”;此后,則陽消陰長,也經過六個時節(jié),這叫做“消者六”。六陽與六陰,對應于音樂上的黃鐘、大呂。就十二地支而言,由“子”到“巳”,是為陽升;由“午”至“亥”,是為陽降。一升一降,乃以北斗為中樞?!笆⒇浴奔瓤梢员碚饕蝗帐r、一年十二個月,當然也可以表征一月的十二候節(jié)。按照一個月三十天計算,分為十二時節(jié),則每個時節(jié)為兩日半。以此“進火、退符”,則一元之氣即運轉于人體十二經絡(見圖1)。這就是《周易參同契》基于《復》卦精神以論“消息應鐘律”的奧義所在。

        漢代以后,隨著養(yǎng)生實踐的擴展,以“觀復修真”為特色的煉養(yǎng)理論也逐步興盛起來。在千余年的時間里,涌現(xiàn)了許多道學理論家,他們的著述或明或暗涉及“觀復修真”的議題,如元代的飽學高士李道純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李道純在《中和集》卷一中,依《周易》之《復》卦的旨趣,論丹道之易象、常變、體用、動靜、屈伸、消息、神機、智行、明時、正己、工夫、感應十二步功以及三易、解惑、釋疑、圣功等學習要點。在該書卷二中,畫有《火候圖》,將一年十二個月與十二地支、“十二消息卦”相配合,又以一個月三十天按照“納甲”的規(guī)律,錯綜其間,對應月體變化的晦朔弦望規(guī)律,展示“進火”與“退符”的過程,起點從“朔”(初一)開始,這一天對應的是“十二消息卦”的《復》卦。對此,李道純在《中和集》卷三《問答語錄》有解說:

        《易》曰:寂然不動,中之體也,感而遂通,中之用也。老子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兑住吩疲簭?,其見天地之心。且復卦一陽,生于五陰之下。陰者,靜也。陽者,動也。靜極生動。只這動處,便是玄關也。汝但于二六時中,舉心動念處著工夫,玄關自然見也。見得玄關,藥物火候、運用抽添,乃至脫胎神化,并不出此一竅。(33)李道純:《中和集》卷三,《道藏》第4冊,第498頁。

        這段論說,引《周易·系辭傳》與老子《道德經》言,以申發(fā)論述“中和”之圣功。又舉《復》卦言,引導生徒感悟“玄關”之妙處,其所謂“玄關”即《復》卦說的“天地之心”。要見此“天地之心”,不是靠刻意追求,而是在體驗中自然而然地領悟。

        由《周易》之《復》卦到“中和圣功”,李道純并非僅僅停留于師徒之問答,他還撰寫了許多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感悟,其中《水調歌頭·贈張蒙庵》把《復》卦在內丹圣功中的修煉指導意義充分地展示出來了:

        雷在地中復,山下出泉蒙。明斯二理,自然造化合玄同。密密至虛守靜,便見無中妙有,九竅一齊通。直下承當去,個是主人公。

        莫著無,莫著有,莫著空。疑團打徹,只今突出妙高峰。撥置紛紛外境,收拾靈靈底個,生化了無窮。畢竟作么道,日向嶺東紅。(34)李道純:《中和集》卷六,《道藏》第4冊,第519-520頁。

        這首詞以《復》卦為敘說的開端,繼而引出了《蒙》卦,描述“中和圣功”的體驗感受與注意事項。作者為什么要先說《復》卦?因為中和的內丹圣功必須以“守一”閉關作為起點,唯有“一陽來復”時才能進火以培補陽氣。為什么要接著講《蒙》卦?因為《蒙》卦就是講圣功的?!吨芤住っ韶浴分^:“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35)王弼、韓康伯注,孔穎達疏:《周易注疏》之《周易兼義》上經乾傳第一。明白了“圣功”的原理及操作規(guī)程,就掌握了“觀復修真”的要領。詞的上闋敘說下手工夫,強調守靜通竅的“觀復”要旨。下闋敘說注意事項,強調“破執(zhí)”的重要性。讀這首詞,不僅有助于把握《周易》之《復》卦的精神,也能夠感受到“中和圣功”的修真奧妙。

        結語:天人合一悟玄機

        “觀復修真”作為道家學派的秘學與絕學,不僅是生命涵養(yǎng)的一種實踐技藝,而且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精神的貫徹。它肇端于老子《道德經》,經莊子等先秦道學大師的接續(xù),至兩漢時期的《太平經》、《周易參同契》等代表性的道學經籍得以充分應用?;蛟S是擔心“泄露天機”,從漢代以來的道學經典幾乎都是以隱語、比喻的法度表達修真的火候操持,其實踐技藝的規(guī)程是通過一系列的符號象征來暗示。這種符號象征的底蘊就是《周易》六十四卦之象數,而其修持要領則在《復》卦所建立的時空對應與轉換模式,所謂“一陽來復”、“反復其道”以及“天心”說正是《道德經》“觀復”法門的思想內核。從老子開始直到近代,道學所闡述的生命涵養(yǎng)理論處處蘊含著《周易》的象數義理“玄機”。揭開這種“玄機”,乃是把握道學大生命智慧的關鍵,而要尋其門以入其庭則需以《周易》之《復》卦為鑰匙,有了這把鑰匙方可啟動道學養(yǎng)性修真的門鎖。此乃不二法門,學者深思之,或可領悟道器關系的根由,有朝一日而勢如破竹,步入《周易》與《道德經》融通的玄妙圣境。

        附注:本文還受到四川大學“創(chuàng)新2035”先導計劃(文明互鑒與全球治理研究計劃·儒釋道思想融合創(chuàng)新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資助。

        猜你喜歡
        道學周易道家
        《周易》古經“幽人”詁正
        扎實地道學英語
        道學的團體化:宋儒結黨,明儒結社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6:48
        甜甜的“蝴蝶繭”
        漫畫道家思想
        中老年健康(2017年9期)2017-12-13 16:45:11
        宋人“道學”與“理學”名稱考辨
        華夏文化(2017年2期)2017-01-27 15:20:27
        漫畫道家思想
        牢記道家養(yǎng)生“十不過”
        紅土地(2016年6期)2017-01-15 13:46:11
        《周易》與《孫子兵法》
        孫子研究(2016年4期)2016-10-20 02:38:49
        深山里的“古法榨油人”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涩涩|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九九精品国产99精品| 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本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人妻av有码中文字幕| 亚洲va无码手机在线电影|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播放|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看看| 国产禁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 v人片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A级毛片免| 亚洲女同人妻在线播放| 曰韩内射六十七十老熟女影视|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 日本理论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人妻|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 宝贝把腿张开我要添你下边动态图 | 亚洲特黄视频| 亚洲av日韩一区二三四五六七| 肥老熟女性强欲五十路| 熟妇丰满多毛的大隂户|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亚|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国产| 无码h黄肉3d动漫在线观看|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av| 国产中文字幕乱人伦在线观看| 亚洲AV秘 无码二区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一二三区成人影片| 波多野吉衣av无码|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又长又大又粗又硬3p免费视频 | 白色月光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青青草狠吊色在线视频| 无遮挡又黄又刺激又爽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