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躍君 (海南省陵水思源實驗初級中學)
從傳統教學環(huán)境出發(fā),傳統考試內容主要集中在考試量、考試內容以及考試試題難度等幾個方面,大部分學生遭遇龐大考試量、考試內容超出現行課程標準、考試難度巨大后,會出現整體考試成績低下問題。作為傳統教育中唯一終結性評價機制,考試成績絕大多數成為教師后續(xù)調整教學工作的參考依據,部分教師會憑借學生整體成績低下現象,選擇增大課業(yè)體量,試圖從增量出發(fā),來實現全面訓練。在機制上形成了考試管理不完善——考試成績不理想——課業(yè)負擔加重——學生學習參與熱情不高的惡性鏈條,影響教育價值實現,違背素質教育初衷。為持續(xù)推進教育升級,需針對當前考試問題源頭進行要素管控,明確考試量、考試命題以及考試審核管理等多環(huán)節(jié)制度標準,實現考試管理教育全局優(yōu)化。
我國教育系統中推進課程體系改革迄今已逾20年,依托課程改革實際及其時效性,可將20年歷程分為兩個重要階段:其中前10年為第8次課程改革,這一階段課程改革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依托《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明確新教育理念、三維教學目標,并以轉變教育導向的方式,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相應地調整教學應用內容和實踐方法,以期達成素質教育核心目標。但從實際教育成果來看,第八次課程改革的成效一般,傳統應試教育所形成的教育理念以及課程教學價值導向,并未做出根本性轉變。第二個10年為課程改革的新階段,這一階段的課程改革在吸取了前一階段教學經驗教訓后,將課程改革進行了路徑調整,轉變原有理念的引領,改以監(jiān)控作為關鍵起始環(huán)節(jié),希望借助中高考改革來完成對教育體系和課程課堂教學系統創(chuàng)新的倒逼。相較于上一次改革,本次改革從教學評價到教學應用層面出現了顯著變化,呈現了許多積極效果。大部分中小學教師開始嘗試通過課堂教學內容的調整和教學機制的創(chuàng)新來完成教學系統化的全局引導,關注綜合性成長發(fā)展的核心價值,完成了課程改革升級的階段性目標。其中最具價值的當屬2021年出臺的“雙減政策”以及政策推行背景下中小學教學系統的全面創(chuàng)新改革。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21年7月聯合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其中要求義務教育中小學通過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優(yōu)化作業(yè)時間和內容,降低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同時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同年8月,教育部辦公廳頒布《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荚嚬芾淼耐ㄖ罚ㄒ韵潞喎Q《通知》),第一次從雙減政策導向出發(fā),明確中小學階段考試工作主體,要求借助管理體系推進考試規(guī)范化建設,促成考試管理與教育教學工作管理的彼此配套。對于中小學階段的教育管理工作來說,考試管理升級是當前重大利好條件,對于持續(xù)優(yōu)化教學體系,推進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積極參與和全面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
針對《通知》所提到的考試管理,初中考試管理工作需要完成兩個層面的理解和貫徹落實:一是要對初中考試本身的相關要求進行明確;二是要對考試管理方向上的戰(zhàn)略升級進行研討和論證。本文結合初中考試在教育導向層面的要求,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規(guī)范化管理運行體系。
首先,考試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通知》明確考試工作開展在初中以及小學教學中,需要突出針對未成年學生群體的學情診斷功能,通過學情分析,對后續(xù)加強教學、強化評價管理等提供指導意見。但初中階段除升高中考試及學業(yè)水平考試外,其余考試不應具備甄選功能。從《通知》界定來看,教育管理人員需認識到考試所具有的教育環(huán)節(jié)作用,但是在管理實踐中,應當注重考試功能實現和特殊功能區(qū)分,避免出現一刀切管理問題。
其次,傳統初中教學中存在考試數量偏多、難度過大、整體質量不高、考試結果的使用不當等現實問題,最終導致“為了考試而考試”,考試的關鍵性教育評價意義無法得到凸顯。《通知》強調,初中小學階段考試需要以促進認知發(fā)展,轉換對于知識的理解為主要目的,幫助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思維鍛煉,促進思維進階。考試管理工作需要把握這一明確方向,從管理實踐角度出發(fā)推進考試管理的升級發(fā)展和全面完善。
考試模式是初中乃至整個教育系統中最為重要的教育評價方式,從考試設置情況來看,考試一般承擔標準量化的終結性評價意義,在評價當中占據極大權重甚至是完全權重。這種評價方式雖然能夠較為清晰地勾勒出學情狀況,為分析學生狀態(tài)、評斷學生知識學習掌握能力具有清晰精確益處,但從學生本身所具有的人的多樣性來看,單一考試評價并不具備綜合性的評價特征,缺少形成性評價的引入,導致學生本身存在的狀態(tài)動態(tài)波動情況無法真正反映在考試當中,無法憑借考試機制進行精確評判,影響了考試結果運用的有效發(fā)揮。《通知》要求要進一步完善學習過程評價和考試結果評價的有機結合,構建學業(yè)考評的完整綜合制度體系。針對初中生,需引入過程評價機制,踐行鼓勵評價體系,應用隨堂觀測練習、實驗操作以及課后作業(yè)等方式,打造即時性教學評價模式,利用階段性評價彌補考試終結性評價的不足。相應,初中考試管理需重視考試本身所存有的視域限制,明確終結性評價的應用范圍,做好考試應用的全面優(yōu)化。
《通知》對于初中考試總量進行明確規(guī)定,其中區(qū)縣層面考試僅可在初中三年級下學期組織開展區(qū)域性、跨校際考試;學校層面初中一二年級每學期最多進行期中、期末兩次考試;初中三年級上學期只進行期中、期末考試,下學期可組織開展兩次以內的模擬考試。作為硬性標準指標,學??荚嚬芾砉ぷ髡邞斦J真履行《通知》要求,同時深入學習思考《通知》對于考試總量設限的核心意義,從而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和考試觀。同時,學校需要以此為基礎,搭建完善的配套規(guī)章,嚴格限定考試時間和單學期內的考試次數,嚴格杜絕學科組教師在組織開展實踐過程中,私自組織開展考試行為。利用課堂監(jiān)管、周測機制,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變相考試問題進行調查和監(jiān)督,將違規(guī)組織考試教師納入到業(yè)績考核當中,作為師德表現予以扣分處理。
“雙減”政策的實施和《通知》的明確要求,是在降低“量”的過程中,提升“質”,其中命題管理方面的機制優(yōu)化和命題能力的提升,是當前初中考試管理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首先,學校方面要針對初中教學情況、本校課程教學實際,創(chuàng)立命題小組,以學科為基本單位參與到命題當中。學??荚囈ㄟ^學科備課組進行命題小組選拔,每小組不得少于3人,同時可以聘請校外具有較高命題能力、教學經驗的教師參與顧問,保證高質量命題工作的實施。針對校內師資力量薄弱情況,可以建立同級別學校的協同命題機制,共用命題及試卷成果。命題工作需要建立完善流程,分為命題研制、審核和評價。其中研制部分主要采用雙向細目表為核心,設置試題、標準答案和評分機制;審核人員針對已完成的命題試卷,從試題與課程標準對照出發(fā),針對吻合性、難度及合理性進行勘驗;評價人員針對靠后數據進行評價管理,出具考試的學業(yè)質量報告,為教師后續(xù)教學進行調整優(yōu)化提供數據支持。
其次,要推進命題進度管理優(yōu)化創(chuàng)新,為命題組教師提供必要的命題參與時間保障。??济}中,命題組教師本身承擔教學任務,不具有獨立時間,缺少時間支持則會導致命題受到限制,東拼西湊影響命題質量。學校方面需要建立管理機制,為命題小組成員提供充分的時間安排。一般提供35~40天的組員選拔時間和分工準備時間。其間命題小組需要在2個星期內完成結構反思,并交由備課組、教研組進行討論審核,確保時間充裕、保證命題質量。
目前應用于初中的中考試卷命題,有著十分嚴格的管理機制,保障了中考命題質量,使得中考命題能夠更加綜合全面地檢驗學生的學業(yè)水平和素質能力。但是學校考試由于在命題專業(yè)性、命題宏觀性方面的缺失,導致與中考命題之間存在較為顯著的質量差距,在雙減政策背景下,需要嘗試借助考試管理升級,適當進行質量提升,拉近與中考試卷質量之間的距離。
首先,要充分建立起試卷質量評價機制,參考區(qū)縣統考試卷管理策略,構建多層級試卷質量的評價標準。校考層面的命題質量可以劃定為優(yōu)秀、一般和不合格三個層級,在完成考試之后,學??梢越M織相關專家或者擁有區(qū)縣統考命題經驗的命題組成員,參與到對本校試卷內容的質量評價當中來,并對質量評價結果及時向學生、家長進行公布。其中要重點體現課程標準是否符合、重難點分布是否合理、試卷難度是否適中以及各個方面的統計學指標是否良好、考試試題當中是否存在錯誤或漏洞等,通過具體的評分,來判定試卷質量水平。對不合格試卷追溯命題教師,評定為教學事故。
其次,要做好試卷的難度設計,堅持考試本身的學習形成導向。??荚诿}方面,可以降低對于試題創(chuàng)新要求,命題組成員教師可以就課本、作業(yè)、課堂教學等,進行試題的沿用或改寫,強化學生日常學習意識,培養(yǎng)學生從日常學習和主動思考方面鞏固能力,提升思維能力。難度設計方面,需要合理調配試題難度占比,其中基礎題應當占據較大部分,對綜合題、開放性試題或者探究性試題,應當合理設定占分比例。校考對象為本校學生,要發(fā)揮考試的促進和激勵作用,因此要保證優(yōu)等生不易獲得滿分,產生危機感;中等生感到分數差距縮短,形成競爭意識;差等生能夠獲得基本分,獲取自信。一般??疾怀休d甄選功能,因此在試題設計方面,應當注重學生的學習意識培養(yǎng),從合理設置難易占比,幫助教師更好地分析學生學情。
數據應用是考試管理的主要目的,通過數據管理能夠精準分析并診斷階段性教學成果,使考試的功能性得到全面發(fā)揮。雙減政策下,考試數據應用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管理屬性及意圖:
首先,數據管理需要強化分數保密機制。《通知》明確規(guī)定初中考試結果,不排名、不公布,采用適當的方式告知學生及家長,不得將考試結果作為分班、排座位、貼標簽的依據。學校方面在考試管理中,需要堅持《通知》硬性要求,全體教師需在教務處簽訂學生協議保密書,要求在完成試卷批改后,將原始數據上傳教務處,不得私自保留原始數據。在完成了分等處理后,再將結果反饋到班主任和教師,針對現行的網絡閱卷方式,應當設置系統層面的數據指標,避免在網絡環(huán)節(jié)出現信息紕漏。
其次,制定成績等級評價標準。在不公布具體考試成績中,要建立起多層級的標準化考試結果評價機制,應用等級評價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后續(xù)的教學調整進行區(qū)分和設定?!锻ㄖ芬髮W校需建立四到五個等級進行考試評價。初中考試一般根據國家教育質量監(jiān)測,分定優(yōu)秀、良好、達標和待達標成績區(qū)域,學??梢越Y合自身情況,從課程標準、成績排序等出發(fā),進行細節(jié)調整。初中考試管理中,可以結合現行機制,設定相應等級區(qū)間。
最后,充分利用現有的考試數據,開展更為精確的學情分析,針對問題找尋改善方向。學科組和年級組應組織考情教研活動,基于考試數據研究教學和管理的效果,發(fā)現優(yōu)勢及時總結經驗,發(fā)現問題及時尋找原因和對策,形成用數據評估、管理、反思和創(chuàng)新的教研常態(tài)。要基于數據確定研修主題,改進研修模式,推動教學實踐研究,促進教師隊伍的專業(yè)發(fā)展。教師要運用考試數據精準分析學情教情,發(fā)現數據背后的規(guī)律,反思教學過程,從經驗式教學逐漸轉變?yōu)榛跀祿淖C據式教學,切實改進課堂教學。同時,還要認真分析學生的考試數據,精細診斷,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輔導,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每位教師都要會讀數據、會研數據、會用數據,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改進的精準度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