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嘉慧
從教16年來,我從青澀、懵懂的職場新手成長為學校教科室主任,其中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領導和同事的幫助。2020年,我又有幸加入“樂學育人”好教師團隊,在團隊建設和項目建設的雙向建構中,在“以人成事、以事修人”團隊理念的影響下,我經歷了從傳統(tǒng)師徒結對到團隊項目帶動的轉變,也因此領略到了一片不一樣的風景。
按照慣例,學校骨干教師每個學期都要上一節(jié)校內展示課,我在備課的過程中遇到了兩個問題:一是課堂教學該如何體現團隊項目“樂學教室文化:兒童學習生態(tài)的重構”這一研究重點,二是課堂教學該如何達成團隊項目“打破學科藩籬,實現綜合育人”這一目標。我苦苦思索,一直理不出頭緒。帶著這樣的疑惑,我求助于團隊領銜人、江蘇省特級教師張明霞。
“我們的‘樂學育人’好教師團隊中有教學名師,有卓越的中青年教師,有充滿朝氣和活力的年輕教師,他們來自各個成員校、各個學科,背靠這樣一支團隊,你還怕備不好課?”張明霞校長一語點醒夢中人。的確,我們的團隊人員跨科、結構跨層、梯隊跨齡,資源豐富?。?/p>
我上的這節(jié)英語繪本課的主題是“春天的花卉”,主要教學內容是引導學生用英語說出不同花卉的名稱、形態(tài)和花期??茖W教師首先幫我科普如何區(qū)分桃花、海棠花和梨花;數學教師提議畫圖表直觀比較花期長短;語文教師補充有關贊美花朵的詩歌;美術教師和音樂教師認為可以設計繪畫、音樂和英語的融科作業(yè)。在團隊中遇見各科教師,我豁然開朗:各個學科融會貫通,進行融科教學,有助于學生多方位、多層次地理解教材內容;將學生帶入學校的角落教室之一——樂花園,實地觀察各類花卉,有助于讓學生將書本知識與生活經驗相聯系,學以致用,遷移創(chuàng)新,提高審美,增添樂趣。
我的筆記本里夾著一張日歷表,上面滿是五顏六色的馬克筆做的標記,有粗有細,有深有淺,有圖有字,這是我的學習計劃表。自從加入“樂學育人”好教師團隊以來,每個學期一開學,我都會畫好這樣一張表。細細看,你就會發(fā)現顏色區(qū)分內容:綠色是讀書計劃,紅色是預約聽評課,黃色是參加會議或培訓,藍色是思考和寫作;粗細區(qū)分周期:最粗的是學期計劃,較粗的是月計劃,較細的是周計劃,最細的是日計劃;文字備注細節(jié):任務要求、截止日期、時間保障等都會在上面有所體現。
每個學期,“樂學育人”好教師團隊都會組織各種活動、提供各種平臺保障教師成長。一方面,它與教育行政部門、高等院校和教師發(fā)展機構組成的聯動團隊可以為教師成長提供更大平臺、更優(yōu)資源和更多機會。另一方面,它還借助一周一次的學科教研、兩周一次的跨學科教研、一月一次的“誠勇論壇”、一學期一次的聯盟校共建、一年一次的“愉快教育”高峰論壇周期性地幫助教師增強身份認同、價值認同,在團隊管理和監(jiān)督下促成教師的持續(xù)成長。而我,之所以要排定這樣一張學習計劃表,就是為了將豐富的團隊學習內容和難得的學習機會可視化,使時間利用更有效、學習目標更清晰、學習動力更持久。
“樂學育人”好教師團隊進行項目研究的過程也是不斷攻堅克難的過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2021年團隊成員撰寫《暖認知課堂》書稿的那段時光。“樂學教室文化”的實踐研究經歷一個階段后積累了很多感性材料,如何提煉成理論、建構教學范式、形成教學模型、規(guī)范教學流程,從而成為可供復制、可供借鑒的學校經驗?無疑,落實在文字上的梳理、歸納、總結是最有效的方式。猶記得一個個寧靜的夜晚,我在苦思冥想;一個個原本輕松的假期,我在奮筆疾書。思考、困頓、閱讀、掙扎……不僅我,所有參與書稿撰寫工作的團隊成員都“備受煎熬”。就在這時,團隊“大家長”張明霞校長給我們送來一次又一次的鼓勵,她總說:“一件事值不值得做,落腳點在兒童。一件事若值得做,那么我們一定要讓它的效益得到最大化發(fā)揮?!?/p>
是啊,落腳點在兒童,以兒童立場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一切為了培養(yǎng)完整兒童,這不正是“樂學育人”好教師團隊的創(chuàng)建初衷嗎?回頭看看身邊的小伙伴,哪一個不在咬牙堅持,哪一個不在學習進步!有的查閱文獻到深夜,有的秉燭夜談到天明,有的咬文嚼字求精準,有的與專家共研求真知。身處這樣的團隊之中,事事受鼓舞,時時被感動,常常被滋養(yǎng),因而求進,因而向上,因而蓬勃!如今,《暖認知課堂》一書已正式出版,撫書頁,聞墨香,我的內心充盈著成長的喜悅。
在“樂學育人”好教師團隊經歷的三個故事,使我認識到團隊在教師專業(yè)成長方面有重要作用。一是多學科團隊成員互助,可以打開融科視野,開啟教師更寬廣的教學世界;二是團隊的寬領域聯動機制和多層次研究機制,可以保證教師成長的延續(xù)性和伸展性;三是團隊文化的浸潤,可以激發(fā)教師內心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很幸運,在“樂學育人”好教師團隊中,我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