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濤,竇寶云
(費縣馬莊農業(yè)綜合服務站,山東費縣 273400)
開展甘薯病蟲害防控工作時,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采用綠色防控技術,能夠獲得良好的防控效果,同時也減少對甘薯的影響,符合我國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山東省重視甘薯種植,同時也逐漸加大了對其病蟲害的防控力度,通過多樣化方式,降低病蟲害的不良影響。對甘薯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甘薯是薯蕷科,薯蕷屬纏繞草質藤本,甘薯根主要有三種形態(tài),第一種是須根,第二種是柴根,第三種是塊根。根據甘薯莖分類,可分為長蔓型、中蔓型以及短蔓型品種。其中,長蔓型春薯蔓長可超過3 m,夏薯在2 m以上;中蔓型春薯蔓長大約1.5~3 m,夏薯大約為1~2 m;短蔓型春薯蔓長不超過1.5 m,夏薯不超過1 m。莖蔓細且長的品種,分枝少、葉層較薄、葉片密集。莖蔓短且粗的品種,分枝較多、葉層較厚、植株呈半直立性,莖色主要有褐色、紫色及綠色等。
通常情況下,甘薯地下塊根頂端會存在4~10個分枝,所有分枝的末端膨大成卵球形的塊根,外皮淡黃色,光滑。莖左旋,基部有刺,被丁字形柔毛。單葉互生,葉形較多,有掌狀、三角狀及心臟狀,葉片最大可長至長15 cm、寬17 cm,其他的長與寬均在10 cm以下。葉緣分全緣、帶齒、淺單缺刻、淺復缺刻和深復缺刻,被丁字形長柔毛,背面更多;葉柄的長度約為5~8 cm,有刺。葉色有紫色淺綠及綠色等。蒴果較少成熟,呈現(xiàn)三棱形,其頂端微凹,基部為截形,每棱翅狀,長度為3 cm左右,寬為1.2 cm左右;種子圓形,具翅。
藥用和營養(yǎng)價值。甘薯中富含黏液蛋白,對關節(jié)腔有潤滑作用,可使人體心血管壁富有彈性,降低動脈硬化和皮下脂肪,有效防止肝腎中存在的締結組織發(fā)生萎縮,提升機體免疫能力。此外,甘薯中還含有脫氫表雄甾酮,對乳腺癌及結腸癌具備較好的預防效果。甘薯中存在豐富的營養(yǎng),富含維生素、糖類、纖維素、糖類與各種氨基酸,屬于營養(yǎng)食品。
食用和經濟價值。甘薯有較多的食用方法,可作為主食,也可作為副食[1]。將甘薯粉加入面包粉中,可提高面粉中的鈣及維生素含量。甘薯也可以制成果脯,口感好且成本低,還可以做成薯片或菜肴,具備較高的食用價值。當前,利用甘薯為原料的工業(yè)產業(yè)逐漸增多,如造紙業(yè)、醫(yī)療業(yè)、化工業(yè)及食品業(yè)等。通過甘薯支撐的產品已經超過400多種,可見甘薯具備較高的經濟價值。
山東省甘薯種植歷史悠久,常年種植面積約為40萬hm2,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區(qū),如煙臺、濟寧、臨沂、泰安、棗莊等,淀粉型為主要種植品種,占總甘薯種植面積的60%~70%。當前,甘薯已成為山東省主要的糧食及經濟作物,其具備較多的優(yōu)點,不但具備較廣的適應性及用途,并且有較好的穩(wěn)產性,產量較高,富含多種氨基酸,營養(yǎng)豐富,已經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入十大最佳蔬菜名單中。
山東省地形較為復雜,山地丘陵較多,約為全省總面積的33%,較為合適甘薯種植,主要種植品種包括商薯19、徐薯18、煙薯22、魯薯7號以及濟薯15等?,F(xiàn)階段,逐漸加大甘薯育種工作力度,積極進行甘薯新品種研發(fā),促進了甘薯加工企業(yè)良好發(fā)展,推動了甘薯食品市場穩(wěn)步向前,產品已熱銷全國各地,并逐漸向海外市場發(fā)展。山東省甘薯主產區(qū)與當?shù)貙嶋H情況相結合,不斷探究多樣化的種植經營管理模式,逐漸向產業(yè)化方向發(fā)展。
3.1.1 選擇優(yōu)質品種
甘薯種植品種選擇上,首選抗耐病品種。結合山東省地區(qū)情況,做好品種選擇工作,并且,加大抗病蟲害品種培育力度,研制新型的甘薯品種,從而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達到增產、增收的效果。
3.1.2 規(guī)范輪作,清潔田園
甘薯種植過程中,不宜連作,以免病蟲源積累,可以與其他植物進行兩年以上輪作。對病蟲害發(fā)生較為嚴重的地塊,可以與豆類、瓜類、茄果類等蔬菜進行2~3年的輪作[2]。一些病原菌及蟲害會在雜草、落葉、植株及土壤中棲息。所以,甘薯種植前、生育期間及收獲后,均應對種植地進行及時清理,清除植株殘體、雜草、病葉與病株,深埋或焚燒,從而清除病蟲中間寄主,減少病蟲基數(shù),避免發(fā)生嚴重的病蟲害。
3.1.3 強化健身栽培,增強抗逆力
選擇無病害種薯,應用無病蟲害的地塊作為苗床,選擇地膜育苗或溫床育苗的方式,做好苗床檢查工作。當發(fā)現(xiàn)病苗時,要將薯塊一同挖除,以免將病苗種植于大田中。進行壯苗培育,選用無病的薯苗,選擇壟作栽培的方式,根據實際情況,盡量早栽,密度要合理。結合生長情況,進行科學施肥,增加適量的磷鉀肥,重視中耕除草[3]。甘薯生長后期,向甘薯葉面噴施95%磷酸二氫鉀與尿素,噴施量分別為150 g/hm2、7.5~15 kg/hm2,噴施次數(shù)為2~3次,每次間隔為10天。選擇適當?shù)臅r間進行收獲,并及時入窖,防止發(fā)生霜害。創(chuàng)設無病留種地,保證種薯健康、無病害。
3.1.4 合理密植,進行深溝高畦種植
如果種植密度過大,地下水位高,種植地低洼漬水,會增加田間濕度,造成病蟲害滋生和蔓延。因此,如果種植地為低洼地塊,應進行高畦栽培,盡可能降低地下水位,促進根系生長。保證種植密度合理,強化管理,科學澆水,當遇到雨天,雨后需將積水及時排出,以免出現(xiàn)大水漫灌的情況。另外,澆水后,需要做松土處理,適當增加保護地栽培溫度,澆水后需要適時揭膜通風,減小濕度。
3.1.5 采用地膜覆蓋
地膜覆蓋栽培可保證土壤疏松,起到良好的保溫保濕效果,并且會強化養(yǎng)分積累,減緩雜草生長,確保植株生長良好,達到增產增值的效果。此外,還可有效減輕病害傳播,減少害蟲,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農藥的使用次數(shù)及使用量。
3.1.6 增施磷鉀肥,適當補施微肥
地塊常年連續(xù)栽培,通常土壤中磷鉀含量會下降,這種情況會影響植株的抗性能力。尤其在缺乏微量元素的情況下,很容易發(fā)生生理性病害。所以,實際種植環(huán)節(jié),需要增施磷鉀肥,保證土壤中含有適量的氮磷鉀肥,還應增施完全腐熟的有機肥,適當補充微肥,促進植株的生長,提升植株的抗逆、抗蟲和抗病能力。
3.1.7 做好田間管理
第一,前期管理。若發(fā)現(xiàn)缺苗,應及時補栽,結合中耕除草工作對地下蟲害進行防治。當主蔓長至50~60 cm時,應進行打頂,將未展開的嫩芽打去[4],后打群頂,避免莖葉瘋長。第二,中期管理。中期管理過程中,做好防旱排澇工作,若土壤發(fā)生干旱情況,需要澆小水。多雨季節(jié)時,應及時排出積水。葉面積系數(shù)應長期保持在5.0以上,可進行提蔓,不翻秧。為防止出現(xiàn)早衰問題,可向葉面噴肥,若葉面系數(shù)低于4.0,可同時噴施0.2%~0.4%磷酸二氫鉀及1%的尿素,噴施1~2次即可。第三,后期管理。后期管理過程中,應避免植株發(fā)生早衰問題,強化對病蟲害的控制,仍需要做好防旱排澇工作。
3.1.8 適時收獲
夏薯應在霜降前收獲完畢,秋薯需要在立冬之前收獲完畢。盡量選擇晴天收獲,動作要輕,防止對甘薯造成傷害。
3.1.9 安全貯藏
甘薯收獲后,需要及時進行貯藏,應將傷、病、凍薯塊挑出。入窖前,應清潔薯窖,將其中存在的細菌全部清除[5]。若為舊窖,需做好清潔和消毒工作。甘薯入窖后,應保證窯內溫濕度適宜,將窯內的溫度控制在10℃~14℃,窯內濕度控制在80%~85%。強化貯藏管理,做好高溫“發(fā)汗”、越冬低溫以及還陽變暖管理工作。
首先,高溫發(fā)汗期管理。甘薯入窖大約20天后,需要將窯口、門窗打開通風,降溫排氣,以免窯內溫度過高,發(fā)生黑斑病。其次,越冬管理。冬季時分,窯內溫度明顯下降,因此,應將窯口、通氣口密封嚴實,將窯內溫度保持在10℃~14℃;若窯內溫度低于10℃,應在薯堆上加蓋麥稈或稻草等,以免甘薯受凍。最后,開春后管理。開春后,氣溫會明顯回升,若窯溫超過13℃,應在無風晴天時,將窯口及通氣口打開,降低窯內溫度。
在栽秧前,利用30%的辛硫磷微膠囊懸浮劑,用量為1~1.5 kg/667m2,按1∶5兌水攪拌均勻,將甘薯苗基部整齊浸入藥液中10 cm,浸泡3~5 min后,將其取出瀝干水分進行栽插,其余藥液可用于穴施。栽苗完畢,澆灌定根水。
此外,苗期可以利用萎菌凈、惡霉靈等,對黑斑病、蔓枯病、紫紋羽病及根腐病等進行預防。
3.3.1 物理防控技術
1)燈光誘殺成蟲。在種植區(qū)域可以安裝殺蟲燈,平壩地區(qū)與丘陵地區(qū)安設密度不同,前者1盞/2.7~3.3 hm2,后者1盞/1.33~2.2 hm2。實際安裝過程中,保證殺蟲燈底部與地面相距1.5 m,可通過殺蟲燈將小地老虎、甘薯天蛾、金龜子、麥蛾等成蟲誘殺,進而有效降低蟲口密度,避免蟲害的嚴重威脅。開燈誘殺時間是4月初~9月底,晚上7點至凌晨1點開燈。
2)人工捕殺。根據甘薯金花蟲成蟲活動習性及假死性的特點,可在清晨或黃昏時進行捕殺,通常甘薯金花蟲成蟲會在幼莖葉上聚集覓食,可以進行集中捕殺。此外,可以利用泡桐葉進行小地老虎誘殺[7]。其幼蟲對泡桐葉有較強的趨向性,當發(fā)現(xiàn)這一病害后,可用清水浸濕泡桐葉,在傍晚放置于甘薯種植地,放置量為1 200~1 800/hm2,第二天清晨,會有大量的幼蟲藏于樹葉下方,進行集體捕捉即可,1次可持續(xù)4~5天。
3.3.2 理化誘控技術
第一,糖醋液誘殺。由于小地老虎成蟲對糖醋液有較強的趨向性,通常在4月份中下旬通過這種方法進行誘殺,會獲得良好的誘殺效果。具體做法:將白糖、醋、水、白酒及90%晶體敵百蟲,按照6∶3∶10∶1∶1的比例進行調兌,放置田間15盆/hm2,進行誘殺害蟲。第二,毒餌誘殺螻蛄及小地老虎。用文火將5 kg菜籽餅或麥麩炒香,隨后在其中加入少量的水以及90%晶體敵百蟲50 g,均勻攪拌后,在傍晚撒施在甘薯田中進行誘殺。
綜上所述,甘薯主要具備藥用價值、營養(yǎng)價值、食用價值及經濟價值,是我國較為重要的農作物。近年來,山東省逐漸加大對甘薯的種植力度,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為防止甘薯種植環(huán)節(jié)遭受病蟲害影響,應積極采取綠色防控技術,從整體及源頭上控制病蟲害的發(fā)生,確保甘薯良好生長,可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