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惠
“隨文批注”是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用各種標志性、個性化的符號及短小精悍的文字,將即時感想、疑難問題等隨文記錄在書中的空白處的閱讀方法。“隨文批注”構建起讀者、作者、文本之間的深入而獨特的對話場,不僅豐富讀者自身的閱讀體驗,而且增加個體的閱讀收獲。初中生的課外閱讀時間普遍較少,且長期處于偽閱讀、淺閱讀、碎片化閱讀的狀態(tài),“隨文批注”能幫助學生將閱讀由“偽”變“真”、由“淺”變“深”、由“碎”變“整”,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提升課外閱讀的質量。
“隨文批注”這一閱讀方法,大部分的初中生在小學階段就有所耳聞,在老師的指導下或多或少地實踐過。初中階段,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學習批注的具體方法,還要帶領學生品味批注的樣文,進行可視化的感性體驗。語文教師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向學生講清批注的概念、作用、種類、方法等知識,結合具體課文,進行批注示范和指導。比如閱讀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一文,教師需要向學生講解“注釋”“提要”“批語”“警語”的具體寫法,示范批注的書寫位置,使學生理解“眉批”“旁批”和“尾批”的異同。
此外參考教材樣文也是學生體驗“隨文批注”的重要途徑之一。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共六冊,每冊有六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1—2篇的自讀課文,編者在每篇自讀課文中都精心設計了若干批注。比如,七年級上冊自讀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文章雖然很短,但批注就有9處之多。這對學生來說,是很好的學習材料。
一篇文學作品值得批注的點有很多,宏觀上有文章的觀點、內容、寫法、結構、語言等,微觀上有詞語、句子、段落等,批注的點還因人而異。初學者由于運用批注法不熟練,如果批注點太多,容易手忙腳亂,既加重了閱讀負擔,也影響了閱讀效果,還可能會導致“為批注而批注”,影響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選點式批注是只選擇1—2個角度進行批注。選點式批注的訓練目標更明確,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批注技能,保證閱讀質量。比如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一文中可批注的地方很多,學生在批注練習時,可以先只選擇修辭手法進行評點批注,而其他的內容姑且不考慮。再如莫懷戚的《散步》一文,教師在進行批注輔導時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詞語”,如“咕咕”“總算”“一霎間”“熬”等,讓學生多維體驗“詞語”在語境中的作用。教師還可以和學生更進一步探討如何“選詞”,可以從“生動形象”“含義豐富”“用法特別”“從未見過”等角度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思維發(fā)展。
聯(lián)想式批注是學生通過某一段文字觸發(fā)記憶,引發(fā)聯(lián)想,自覺遷移的閱讀方法。學生閱讀文學作品時,自主選取觸動心靈的語句,或聯(lián)想到某一相關生活細節(jié),或聯(lián)想到某一相關的文學常識、科學知識等,或聯(lián)想到某些相關的文學片段。這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思維、鞏固已學知識,以及培養(yǎng)歸納整合信息的良好習慣。
比如,一名學生對朱自清《春》一文中的“春草圖”“春花圖”進行聯(lián)想,隨文批注“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在“春風圖”旁批注“吹面不寒楊柳風,二月春風似剪刀”,在“春雨圖”旁批注“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再如,一名學生在劉禹錫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旁,進行聯(lián)想批注“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柳永),“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學生由一句聯(lián)想到那么多“悲秋”的詩句,在潛移默化中,將已學知識喚醒,自覺將知識整合,觸類旁通,把知識真正學活,提升語文素養(yǎng)。
質疑式批注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批判式思維,激思、增趣,對文學作品進行深入品讀,形成個人對文本的個性化認識。質疑式批注閱讀法啟發(fā)學生的質疑性思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讓學生真正走進文學作品,展開與作者、文本的深度對話。
比如我在教學蒲松齡《狼》一文前布置學生預習,有學生批注道:“狼要吃人,固然兇殘、可恨,作者顯然是站在‘屠夫’一方來批判‘狼’。但作者可曾為‘狼’想過:它出來吃人,會不會是因為自己的生存領地被人類破壞了?它是不是真的沒吃的了呢?”學生的這一思考雖然有些稚嫩,但是教師要珍惜這樣的質疑,給予肯定后再加以引導。再如,梁啟超《敬業(yè)與樂業(yè)》一文中,“我信得過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學生在這一句旁隨文批注道:“我覺得作者所言偏頗。各行各業(yè)的價值其實不完全一樣。人們在不同事上付出的艱辛不一樣,對人類、對世界產(chǎn)生的影響也不一樣。難道‘煮一鍋香噴噴茶葉蛋’的價值和‘做成一顆原子彈’的價值一樣嗎?”學生這樣的質疑不無道理。隨著知識積累的豐富,學生提出的問題會越來越深入,價值也越來越高。這種批注為語文課堂的討論帶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碰撞。
批注使學生得到發(fā)現(xiàn)的快樂,獲得探究的趣味,也提升了品讀的格調。在淺閱讀、碎片化閱讀盛行的今天,教師要注重“隨文批注”閱讀法的運用指導,不斷提高學生的細讀能力,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