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措毛,劉金青,張彩霞,馬玉花,李大鵬
1.青海省果洛州氣象局,青海果洛 814000;2.果洛州達日縣氣象局,青海達日 814200
寒潮是影響青海的主要災害性天氣之一,強大冷空氣的堆積暴發(fā)會造成劇烈的降溫和大風雪,當冷暖空氣交會時,會形成大范圍的降水,對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1]。強冷空氣會使地面迅產(chǎn)生霜凍,劇烈降溫會造成人、畜、農(nóng)作物、牧草損害,伴隨其出現(xiàn)的暴雪、大風等天氣會造成雪災、道路結冰等災害,嚴重影響陸地、航空交通,造成巨大的人力、經(jīng)濟損失[2]。保廣裕等[3]統(tǒng)計了青海省1980—2000年的冬半年寒潮天氣過程,采用天氣學、動力學及統(tǒng)計學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這些寒潮過程的天氣形勢、冷空氣影響路徑及氣候背景等,歸納總結出青海省寒潮天氣預報指標,建立寒潮預報模型;張青梅等[4]通過分析青海東部初冬季節(jié)出現(xiàn)的一次大到暴雪寒潮天氣,獲取到季節(jié)轉換期間青海東部地區(qū)出現(xiàn)寒潮暴雪的氣候特征,認識降水相態(tài)變化機理,利于指導該類天氣的預報預警;還有學者利用常規(guī)的高低空氣象觀測資料分析了青海省2017年10月7—9日的大范圍寒潮天氣過程,認為這類時段出現(xiàn)的寒潮是季節(jié)轉化期間常見的氣象災害,低槽南壓、冷渦引導冷空氣自北向南入侵以及西伯利亞地面冷高壓南下引發(fā)寒潮天氣,穩(wěn)定維持的副熱帶高壓為寒潮降雪提供充足的水汽來源。果洛位于青海省的東南部,以畜牧業(yè)為第一產(chǎn)業(yè),對氣候變化依賴性較強,尤其是冬半年寒潮天氣帶來的降溫、暴雪等災害對其影響更嚴重。例如,2019年冬季雪災造成果洛地區(qū)牲畜、牧草損害[5]。果洛地處高海拔地區(qū),氣溫變化復雜,氣象要素影響因子多變,冷空氣特征不如平原明顯,因此研究寒潮天氣過程,建立寒潮個例庫,揭示寒潮形成機理,有利于建立寒潮指標,為此類天氣的預報研究提供參考[6-7]。
根 據(jù) GB/T 20484—2017《冷 空 氣等級標準》的規(guī)定,定義:“日平均氣溫24 h內(nèi)降幅≥8℃,而且使該地日最低氣溫≤4℃的冷空氣活動”為寒潮。2020年10月14日,強冷空氣影響果洛大部地區(qū),這次強冷空氣活動具有陣風風力大、降溫幅度大、最高氣溫下降明顯等特點。期間,瑪沁、達日、甘德、班瑪、久治的氣象站點日平均氣溫均下降了8℃以上,其中久治哇爾依鄉(xiāng)降幅最明顯,日平均下降了15.5℃。玉樹、格爾木、海西、果洛的氣象站點風速大于16 m/s,其中雜多昂賽思鄉(xiāng)極大風速達30.1 m/s。另外,此次寒潮天氣局地性較強,寒潮主要集中于果洛西部,玉樹地區(qū)雖然出現(xiàn)了降溫天氣,但降溫幅度均小于8℃,未達到寒潮標準。
表1 2020年10月13—14日果洛地區(qū)變溫實況
分析13日08:00 500 hPa高空圖(圖1a),新地島有低槽發(fā)展,槽后有強的偏北風,最大風速達22 m/s,引導冷空氣向東南輸送。烏拉爾山地區(qū)配合有強盛的脊區(qū),脊前的偏北氣流將冷空氣輸送至西伯利亞,冷空氣迅速在關鍵區(qū)堆積(70°E~90°E,43°N~65°N)。在 西藏高原后方,由于烏拉爾山高壓脊和高原地形的阻擋,使得此地形成了深厚的切斷低渦,并配合-20℃的冷中心,低渦槽與影響果洛地區(qū)的短波槽形成階梯形勢。14日關鍵區(qū)冷空氣堆積強盛(圖1b),貝加爾湖地區(qū)有冷槽,中心低至-32℃。烏拉爾山高壓脊東移,且經(jīng)向性增劇,脊前冷平流加強。
圖1 500 hPa高空形勢(a.13日08:00;b.14日08:00)
此次天氣過程降溫主要受新疆槽東移南壓影響。位于里海的高壓脊不斷東移,促使新疆槽東移南壓,造成了此次寒潮天氣。位于伊朗高原切斷低渦向東北方向移動,在新疆槽后產(chǎn)生趕槽作用,使新疆槽不斷移動。印度低渦不斷北抬,與新疆槽氣旋性接通,橫穿高原,在果洛地區(qū)形成了強降溫。
由圖2可看出,13日08:00烏拉爾山東側高壓脊在巴爾喀什湖與、貝加爾湖西南側、蒙古形成閉合系統(tǒng),冷高壓中心數(shù)值分別為1 035、1 035、1 037.5 hPa。冷高壓前部冷空氣向東南方向輸送,此時冷鋒系統(tǒng)位于新疆東南部至青海茫崖一線,冷高壓前部至冷鋒后部,等壓線密集。13日白天青海南部受暖低壓控制,升溫降壓,14:00班瑪3 h變壓達40 hPa,白天班瑪縣最高氣溫達24.0℃,突破歷史第二高值,達日、甘德分別達20.0℃、19.4℃,為14日降溫寒潮天氣的形成提供了條件。
圖2 2020年10月13—14日冷鋒與地面冷高壓移動路徑
同時,巴爾喀什湖冷高壓沿西北路徑東移南壓,13日23:00移至南疆,受阿爾泰山和天山阻擋的影響,高壓中心降為1 030 hPa。14日08:00高壓系統(tǒng)東移到了冷湖、大柴旦與小灶火之間,高空有負渦度平流,高壓加強,中心數(shù)值達到1 032.5 hPa,前沿冷鋒位于海西—瑪多地區(qū)。15:00冷高壓移至果洛,中心數(shù)值升至1 035 hPa,強盛的冷空氣入侵,氣溫驟降,寒潮天氣暴發(fā)。20:00冷暖平流減弱,冷鋒消散。
24 h變壓反映了某地氣柱總質(zhì)量的變化,能體現(xiàn)出地面與低空系統(tǒng)的變化。14日15:00的24 h變 壓圖(圖3)上除海西大部外,青藏高表現(xiàn)為正變壓,變壓中心位于果洛,中心變壓達61 hPa,與寒潮冷高壓中心位置基本一致。其在東部地區(qū)表現(xiàn)為10~20 hPa正變壓,有小幅的降溫,但未達到寒潮的標準。寒潮冷高壓過境后,新疆至海西一帶受一中心值為1 020 hPa的低壓控制,氣壓降低明顯,海西地區(qū)24 h平均溫度呈小幅上升趨勢。
圖3 2020年10月14日15:00 24 h變壓
此次天氣過程局地性較強,未達到青海南部寒潮標準,但是達到了南部強降溫標準。南部10個代表站中,有3個站24 h內(nèi)日平均氣溫下降6℃,且最低氣溫下降到-5℃時稱為南部強降溫。根據(jù)《青海天氣氣候》對南部寒潮、強降溫天氣的預報指標分析發(fā)現(xiàn):(1)500 hPa高空圖上馬鬃山、酒泉、張掖、巴彥諾爾公、額濟納旗等5個氣象站氣溫均≤-20℃,民勤氣溫為-19℃,未達到其中2站≤-30℃的指標;(2)玉樹與酒泉站500 hPa溫度差為18℃,達日與酒泉站的500 hPa溫度差為13℃,滿足溫度差≥8℃的標準;(3)酒泉站500 hPa為20 m/s的西北風、張掖西北風20 m/s、馬鬃山西北風18 m/s、額濟納旗西北風26 m/s,滿足4站中有3站吹西北風且風速≥12 m/s的規(guī)定。
綜上分析:當500 hPa高空馬鬃山、酒泉、張掖、巴彥諾爾公、額濟納旗等5個氣象站氣溫≤-20℃,同時滿足第二、三條指標的規(guī)定時,可以預報未來24 h南部地區(qū)可能出現(xiàn)強降溫天氣。當3條指標同時滿足時,可以預報24 h南部地區(qū)可能出現(xiàn)寒潮天氣。
通過 分 析2020年10月13—14日出現(xiàn)在青海南部的寒潮、強降溫天氣過程,得出以下結論:
(1)此次過程主要受新疆短波槽東移南壓影響,引導西伯利亞堆積的冷空氣南下,再加上地面寒潮冷高壓的配合,共同導致了此次強降溫天氣過程。
(2)此次降溫天氣過程的局地性較強。受地面冷鋒影響,海西、玉樹等地區(qū)出現(xiàn)了大風天氣,玉樹部分地區(qū)達到了強降溫標準,但寒潮天氣只出現(xiàn)在果洛西部地區(qū)。
(3)前期果洛處于暖平流區(qū),受其影響,回暖明顯,為14日冷空氣入侵,氣溫驟降提供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