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小彬,梁燕,王君俏,賈守梅,王靜
老齡化問題是我國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隨之帶來以老年人為核心的醫(yī)療養(yǎng)護需求激增。然而,我國老年護理方向的護士缺口至少有130萬[1]。老年護理人才培養(yǎng)迫在眉睫?!度珖o理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中提出要大力推進老年護理,加大老年護理人才培養(yǎng)的力度。目前我國老年護理教育仍處于探索階段[2-3],部分院校開設有老年護理課程,但開設老年護理專業(yè)的院校較少,導致高等老年護理人才數(shù)量稀少[4],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老年護理的發(fā)展。與此同時,護理本科生從事老年護理的意愿并不高[5]。如何通過教育喚起學生對老年護理的興趣,提高從事老年護理的意愿,是老年護理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現(xiàn)有的老年護理課程多以課堂講授為主,實踐教學薄弱,學生缺少直接的接觸和體驗,不利于對老年人的共情理解和對老年護理的深刻感悟[6-8]。針對上述情況,部分院校嘗試對老年護理課程進行改革,如增加體驗式教學、服務性學習元素、項目教學法等[6-9],彌補原有教學的不足。我校面向護理本科二至四年級學生開設《老年護理學》選修課程,課程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衰老體驗和機構參觀環(huán)節(jié),但缺少與老年人直接互動的實踐教學。2021年起我校在老年護理課程教學中增加長者訪談環(huán)節(jié),通過訪談老年人,加深學生對老年人的認識,鞏固課堂學習成果。本研究對護理本科老年護理課程教學實踐中的長者訪談進行內容分析,探討其教學實踐效果。
1.1對象
1.1.1學生 采用描述性質性研究設計。選擇2021年春季和秋季兩個學期選修《老年護理學》課程的護理專業(yè)本科學生44人。其中女生38人,男生6人。年齡18~22歲,平均20.11歲。二年級19人,三年級21人,四年級4人。
1.1.2受訪老年人 受訪老年人需滿足以下條件:①年齡≥60歲;②意識清楚,表達清晰;③愿意接受訪談。共訪談老年人44人,其中男22人,女22人; 年齡61~96歲,平均71.84歲。訪談形式:面對面訪談30人,訪談地方包括受訪者家中11人,公園15人,小區(qū)內2人,工作地點1人,養(yǎng)老機構1人;視頻訪談14人。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2人,中學(含初中、高中)及中專18人,大學(含本科及大專)12人,研究生2人?;橐鰻顟B(tài):已婚36人,喪偶8人。
1.2方法
1.2.1課程教學方式 《老年護理學》選修課程教學共32學時,教學內容以課堂講授為主,實踐教學為輔,其中衰老體驗(1學時)、居家環(huán)境展示(1學時)、移動和搬運(1學時)為實踐教學內容,課余時間安排1次長者訪談。
1.2.2長者訪談 參考Garbarion等[10]長者訪談提綱實施訪談,訪談提綱包括4個部分:①初識老年人。您住在哪里?以往做什么工作?請您分享一下您一天的生活等。②變老的過程。您能和我分享一下變老了的感覺嗎?這些改變帶給您的感受是什么?您如何看待這些變化?對于未來,您有什么擔心的事情等。③醫(yī)療護理的體驗。平時您是如何維護自己的健康?患病時您會如何處理?請您分享一下去醫(yī)院門診看病的體驗等。④收尾?;仡欉^去,有什么事情是您想重做一次的?作為人生經(jīng)歷豐富的長者,您有什么建議或經(jīng)驗能分享給我嗎?要求學生在完成課程中“與老年人溝通”這一章節(jié)內容(老年人溝通的基本技巧及與特殊情況老年人溝通的技巧,鼓勵學生將學到的溝通技巧應用在訪談中)的學習后展開訪談,要求每位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1名老年人進行訪談。訪談可采用面對面或視頻方式進行。訪談結束后每位學生完成1份書面報告,內容包括:①介紹受訪老年人一般情況,如年齡、性別、既往職業(yè)等。②訪談問題回答內容的總結。③學生反思,內容包括對老年人回答內容的反思、對訪談過程的反思,以及訪談前后個人對老年人的看法發(fā)生了哪些改變。
1.2.3內容分析 將44份學生書面報告中的第三部分,即學生對訪談反思部分的內容導入Nvivo10軟件進行管理,采用質性內容分析法[11]進行分析。每名學生的訪談內容以No.1~No.44編碼。
根據(jù)訪談報告中的反思內容,析出理論-實踐-研究貫通的學習、走進老年人和他們的生活、關于老年人醫(yī)養(yǎng)的反思、陪伴中的個人感悟4個主題。
2.1理論-實踐-研究的貫通學習
2.1.1走出課堂的深入學習 學生認為長者訪談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實踐,對課堂所學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No.6:“奶奶很愛漂亮,衰老褪去了她曾經(jīng)美麗的容貌,很打擊她的自信心。如何處理這個問題我們的學習中并沒有提到?!崩夏耆说臄⑹鲆沧寣W生對抽象的衰老有了真實的體驗。No.32:“訪問之前,我對老年人的印象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知道會有生理和心理功能的退化。訪談中我真切感受到他們聽力、理解力和反應力的下降。”No.18:“在探究老年人變老的喜怒哀樂和擔憂中,對他們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有了更多的體諒?!?/p>
2.1.2激發(fā)主動思考與學習 受訪老年人提及的問題和困難激發(fā)了學生的思考,如就醫(yī)困難是受訪老年人提到的共性問題。一些學生主動查閱資料,思考解決策略,對感興趣的問題有了更多了解。No.29:“通過查找資料,我了解到有些醫(yī)療機構對于老年人采取有效身份證件登記、持紙質證明通行,或推薦‘健康碼’與社??ǖ然ハ嚓P聯(lián),逐步實現(xiàn)‘刷卡’或‘刷臉’通行?!币恍┦茉L老年人提及的內容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No.15: “讓我驚喜的是外婆主動提到了安寧療護。雖然現(xiàn)在我對這個領域比較陌生,但我很想去了解?!?/p>
2.1.3在學習中服務老年人 雖然訪談的初衷是完成課程作業(yè),但學生發(fā)現(xiàn)訪談給老年人提供了一次傾訴的機會。學生的傾聽和陪伴讓老年人感到非常高興。No.2:“我認為老年人有傾訴的欲望和能力,但缺乏機會。我很難說清楚這個訪談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幫助到他,但我相信這樣的交談讓他舒暢、開心?!币灿袑W生在交談中運用專業(yè)知識為受訪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No.6:“奶奶腿腳不便出行困難,擔心給孩子帶來負擔。我安慰奶奶,也建議奶奶多鍛煉。”
2.1.4老年護理的價值 與老年人的訪談促使學生思考老年護理的價值。No.35:“每一場生命都獨特而美麗,我們需要真心去尊重去照護這份美麗,用我們的專業(yè)知識完成生命的極致終章,是一件幸運又如此值得尊重的職業(yè)!用心去對待每一個生命,老年護理也因此極具意義與重量。”
2.2走近老年人和他們的生活
2.2.1改變對老年人的固有印象 訪談讓學生改變了對老年人的固有印象和偏見,看到了老年人隨歲月沉淀的智慧。No.39:“長者的長不僅是年齡上的長,也是生活智慧和經(jīng)驗的長,更是人生哲理和社會心境的長?!焙芏嗬夏耆顺种e極的生活態(tài)度過好每一天,生活豐富多彩,但學生也看到老年人之間的差異。No.43:“這位喪偶的獨居老年人,生活規(guī)律且單調,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訪談也讓學生認識到老年人的生活有低谷,有病痛、有擔憂、有傷感。而孤獨感是很多不同境況下老年人共有的。No.11:“雖然爺爺?shù)呐畠盒㈨槪珷敔斪畲蟮膯栴}是面對朋友的接連離世以及遠離家鄉(xiāng)帶來的社會脫節(jié)與孤獨感?!倍谶@高低起伏的日常生活中,不變的是對兒孫的牽掛。No.34:“爺爺最開心的事情是和兒孫團聚?!?/p>
2.2.2面對疾病 應對疾病是所有受訪老年人生活中的共性內容。訪談讓學生看到老年人對于衰老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同時也積極維護健康。而在生病甚至走向死亡的過程中,老年人始終關注對兒女的影響。No.44:“爺爺因為家中曾有人發(fā)生卒中癱瘓,他也非常害怕自己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擔心給家里帶來負擔?!痹谠L談中,學生對于老年人就醫(yī)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了很深入的了解。No.38:“與老人聊了很多在醫(yī)院的體驗。電子化醫(yī)療帶來便利,但卻讓老人變得無措?!?/p>
2.3關于老年人醫(yī)養(yǎng)的反思
2.3.1多層次的養(yǎng)老策略 學生了解老年人和他們生活的基礎上,就如何讓老年人生活得更好進行了思考。學生認識到豐富多彩的生活和維護心理健康對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更意識到應理解和幫助老年人,實現(xiàn)他們的自我價值。No.22:“奶奶在結尾時提到她很渴望實現(xiàn)自我價值。我們作為家人也應該讓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倍@其中兒女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受訪老年人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也讓學生認識到,照顧老年人不僅需要家人,更需要發(fā)展社會支持系統(tǒng)和完善的養(yǎng)老服務體系。
2.3.2多維度的醫(yī)療服務提升策略 學生在課堂中對老年人就醫(yī)過程中的困難了解不多。作為護理專業(yè)的學生也自然圍繞如何改善老年人就醫(yī)體驗做了一些思考,提出的改善措施也并未僅限于護理專業(yè),而是從更廣的視角去思考這一問題,包括醫(yī)療機構內、醫(yī)療體系層面、社區(qū)層面、科技層面以及政策層面的改善措施。No.29:“針對老年人并存多種疾病的特點,可以考慮優(yōu)化就醫(yī)流程、發(fā)展多學科聯(lián)合的醫(yī)療模式,免除‘一病看一科’和分散就診給老年人帶來的負擔?!?/p>
2.3.3政策及社會層面的助力 訪談中學生看到了社會發(fā)展,特別是智能化發(fā)展給老年人生活帶來的壓力和挑戰(zhàn)。學生就這一觀察也有自己的思考,認為應該仍保留人工服務,同時也應想辦法幫助老年人融入“數(shù)字生活”。 No.24:“老齡化是我國社會今后長期存在的現(xiàn)象,大數(shù)據(jù)時代帶來便利和快捷,但我們不能忽視老年人,如何幫助老年人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是我們應該想的,也是應該去做的?!?/p>
2.4陪伴中的個人感悟
2.4.1社會責任 與老年人的訪談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No.35:“老齡化不僅是發(fā)達地區(qū),整個社會都要有讓每一位老年人獲得良好照顧的意識,這是老齡化的最終目標,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p>
2.4.2為人處世 訪談老年人的人生經(jīng)歷讓學生受益良多,訪談對學生自身的成長也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No. 35:“最讓我感動的是爺爺?shù)娜松?jīng)驗,那種柴米油鹽中總結出來的人生精華,帶著一生時光的重量,與之交談,理解他們,陪伴他們,都是另外一種成長感悟?!笔茉L老年人的分享也影響著學生去改變他們的生活態(tài)度和處世原則。No.19:“和爺爺?shù)脑L談讓我知道了從人際關系和經(jīng)濟狀態(tài)去定義一個人是極其狹隘的想法。訪談中我看到的是一個因心疼兒子在七十歲高齡仍自力更生的勇敢老人;是一個在每一個冬日里裹著厚厚衣服為孫子送上他最喜歡早餐的老人;是一個頂著巨大壓力也依然投入所有時間和金錢為重病妻子治病的老人。我覺得他是令人尊敬的,給了我很多人生的啟迪和智慧。”
3.1長者訪談加深了學生對老年人的認識 長者訪談4個部分的提綱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從了解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開始,進一步認識老年人的衰老體驗、面對衰老的態(tài)度和應對態(tài)度。通過訪談改變了學生對老年人的固有印象,加深了對老年人的認識和理解。Garbarino等[10]在老年護理課程中應用同一訪談提綱,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對老年人的態(tài)度出現(xiàn)明顯的正向改變,且研究還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表現(xiàn)出愿意與老年人共事,以及護理技能的提高。兩項研究結果的差異可能與訪談地點、頻次、受訪老年人情況不同有關。本次訪談學生多在社區(qū)或公園邀請身體較為健康的老年人,且只訪談1次。而Garbarino等[10]的課程中學生分4次在養(yǎng)老機構中完成訪談,且部分受訪老人患有嚴重的慢性疾病。多次訪談使學生對老年人的生活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認識,故而學生的學習收獲也更為豐富。
3.2長者訪談對個人成長有積極促進作用 訪談的第三部分圍繞老年人真實的醫(yī)療護理體驗展開,幫助學生認識到課本上鮮有提及的就診過程中的真實困難,從理論知識中走向現(xiàn)實生活,激發(fā)學生從專業(yè)和更廣的視角去思考未來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也從其中認識到作為護理人員的專業(yè)責任以及老齡化社會中的社會責任。結尾部分受訪老年人人生閱歷的分享讓學生收獲了課程以外的成長和感悟,認識到自身的公民責任感,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做好準備[10]。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對“為人處世”的感悟是訪談報告中的重要內容,頻繁出現(xiàn)在報告中。受訪老年人的分享對學生社會責任感、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起到了積極的影響,這說明長者訪談也是一種很好的課程思政教育方式,在知識和技能學習的基礎上,賦予個體自我認知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具備參與社會、理解社會和建設社會的能力[12]。
3.3長者訪談能鞏固課堂學習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長者訪談幫助學生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以及對老年人群和他們生活的認識,促使學生主動搜索文獻資源,思考如何解決老年人面臨的困難。訪談促進了課堂學習、研究探索和實踐服務的融合。而書面形式的反思使學生重溫訪談內容、凝練個人觀點,鞏固訪談過程中的收獲和成長,獲得了比單純課堂講授更好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長者訪談對受訪老人而言是一種陪伴和傾述以及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本研究中,學生在訪談過程中為老年人提供了護理服務,學生的陪伴和傾聽可滿足老年人傾訴的需求,緩解老年人的孤獨感。而學生方面,盡管訪談的初衷并不是提供護理服務,但學生的陪伴、傾聽和健康教育,也可視為是為受訪老年人提供了護理服務。學習、服務、反思以及雙方獲益的結果讓長者訪談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服務性學習的特征和效果。
3.4如何提升學生的老年護理的職業(yè)認同感和從事意愿仍有待探索 本研究中,盡管學生對老年人的認識有所改變,也對老年護理的價值進行了反思,但并未有學生表達出愿意從事老年護理的意愿。劉娜等[8]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僅部分學生有從事老年護理的意愿。有研究發(fā)現(xiàn),體驗式教學對改變學生對老年護理擇業(yè)動機和擇業(yè)意愿有積極影響[13-14]。面對我國老年護理專科人才的巨大缺口,如何吸引更多護理人員從事老年護理仍是護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有研究提出,構建基于醫(yī)養(yǎng)結合崗位勝任力的老年護理本科課程體系,有利于培養(yǎng)醫(yī)養(yǎng)結合型老年護理人才[15],提升老年護理質量。
3.5局限性 目前,本課程中僅要求學生對老年人進行1次訪談,與老年人交流互動的時間有限。同時,受訪老年人多是居住在社區(qū)、身體狀態(tài)相對較好的老年人。人員選擇的局限性也導致學生對老年人的認識不夠全面。未來,課程設計中可考慮設計增加互動次數(shù)和邀請不同情況的老年人參與訪談,幫助學生對老年人群有更全面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在《老年護理學》課程中應用長者訪談進行實踐教學,通過訪談,學生改變了對老年人的固有印象,加深了對老年人的認識,并對老年人遇到的問題積極思考、鉆研尋找答案,也從老年人的分享中收獲個人成長和感悟。從訪談到書寫反思報告,學生不僅鞏固了課堂所學,促進了學生通過查閱文獻主動學習思考解決問題,也為老年人提供了陪伴和傾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服務性學習的效果。今后可在不同環(huán)境中進行長者訪談,邀請不同背景的老年人接受訪談,以幫助護理專業(yè)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老年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