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淑芬 項飛兵
(黃岡市公共檢驗檢測中心農檢所,湖北 黃岡 438000)
檢驗檢測機構應嚴格按照《產品質量法》《計量法》《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加強管理。當前我國各種各類實驗室繁雜眾多,規(guī)模不一,能力各異。部分實驗室因條件限制,“檢不快、檢不全、檢不準”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實驗室作為官方公正實驗室,應合理配置技術人員、檢驗設備設施和檢驗場所,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實驗室的檢驗能力,持續(xù)提升專業(yè)水準。特別是要建立識別出現(xiàn)公正性風險的長效機制,制定內部“抽檢分離”制度,即抽樣人員不應檢驗本人所抽的樣品(除現(xiàn)場檢驗外)、對受檢方信息保密、對檢驗結果不隨意泄漏等措施辦法,堅決補好漏洞,扎好制度的籠子。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學習黨規(guī)黨紀及時事政治,加強黨員先進性教育,提高政治站位,堅守職業(yè)道德底線,培養(yǎng)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的公仆精神;積極參與環(huán)境保護活動,對檢驗室有毒有害物質不隨意排放,做到分類儲存,可以通知專門的回收機構定期作無害化處理。
為切實提升管理水平,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實驗室應按照GB/T 19001-2016管理標準,建立文件化的管理體系,科學制定質量方針和可量化的質量目標,依據(jù)《RB/T 214-2017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 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規(guī)定,開展能力評價工作。內部審核由質量負責人每年策劃并制定審核方案,組織實施。內審員經過專門培訓,且具備相應資格;內審員獨立于被審核活動,不審核自己的工作。內審過程中,內審員將按照GB/T 19001標準條款和(或)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制定檢查表,對實驗室逐條進行符合性審核,對開出的不符合報告分析原因,采取相應的糾正預防措施,后經效果驗證后關閉。管理評審由實驗室最高管理者主持,一般每年舉行一次集中式管理評審,會上各部門負責人集中召開會議總結、分析、匯報年度工作情況,識別各部門風險和采取應對措施。經過大家集體討論研究,最后形成決議,如管理體系的改進、質量目標的調整、人員和檢測設備的添置、檢測場所的擴展等,從而實現(xiàn)管理工作的不斷改進。
檢驗檢測工作需要充足的檢測場所和檢測空間以避免相互影響或相互干擾。除了常規(guī)的各類專業(yè)檢測室外,一般還需要樣品室、試劑室、氣瓶室等,樣品需要上樓的需配備電梯,確保運輸順暢。檢測設備根據(jù)受檢產品的產品檢測標準配備,而且檢測標準中一般規(guī)定了檢測設備名稱、測量范圍和精度。若因檢測儀器淘汰或老化,需要及時添補,對于新開展的檢測項目需要新增檢測設備的應及時添置。在用檢測設備需按照計量檢定規(guī)程或校準規(guī)范委托當?shù)赜嬃繖z定機構定期進行量值溯源,確保量值準確,同時在兩個周期之間自行開展期間核查工作,確保檢測儀器穩(wěn)定無誤。在日常檢驗工作中注意檢測設備的維護保養(yǎng),如潤滑、清潔清掃、電源檢查等;部分設備故障自己維修或請專業(yè)人士進行維修,確保設備運行正常。另外,實驗室通常需要安裝通風設施和恒溫設施。為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不同實驗室對環(huán)境有不同的要求。如:儀器室存放有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氣質聯(lián)用儀、液質聯(lián)用儀等高精儀器,因實驗室環(huán)境溫度對檢測結果有一定影響,需要安裝空調進行溫度控制;微生物室需要無菌環(huán)境,所以要求建筑結構相對封閉,并定期使用紫外燈或酒精消毒,以滿足檢驗場所要求的潔凈度等。這些都需要依照具體的標準,結合實際情況實施。
供應品采購工作不可忽視,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實驗室應以“好質量、低成本、嚴程序、高效率”為原則開展采購工作。對大型儀器設備至少選擇3家進行價格和質量的比較選購,對標準物質、化學試劑、消耗材料等商品執(zhí)行進貨驗收制度,并定期對各類供應商進行供方評價和再評價,評價的范圍包括:采購品質量、價格、供貨及時性、售后服務等方面。經量化考核,選擇合格供方作為供貨對象,特別是標準物質要求到正規(guī)廠家購置,并為有證標準物質;標準物質開封使用后妥善保存,按照《GB/T 27404-2008實驗室質量控制規(guī)范 食品理化檢測》標準中規(guī)定的時限使用,必要時在使用前進行期間核查。購置的標準溶液在必要時,按照《GB/T 601-2016化學試劑 標準滴定溶液的制備》標準要求執(zhí)行,兩人四平行規(guī)則標定驗證,同時記錄環(huán)境溫度,確保標準物質濃度或含量準確無誤。
檢驗檢測方法包括標準方法和非標準方法。標準方法又分為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方法。所以,當沒有國家、行業(yè)、地方或團體規(guī)定的檢測方法時,實驗室應盡可能選擇已經公布或由知名的技術組織或有關科技文獻或雜志上公布的非標準方法。標準方法在使用前應在自己的實驗室進行驗證,測試其準確度、回收率、精密度、校準曲線相關系數(shù)等指標是否符合標準要求。另外需要使用非標準方法時,在使用前應進行確認,測試其準確度、檢出限、選擇性、線性、重復性、穩(wěn)健度和交互靈敏度等項目是否符合要求,并征得委托方同意形成有效文件,使出具的檢驗檢測報告被委托方所接受。對于實驗室完成的每一項或每一系列檢驗的結果,均應按照檢測方法中的規(guī)定,準確、清晰地在檢驗檢測報告中表述。檢測方法特別注意的是,要使用最新有效版本,因此實驗室檢測方法標準應定期查新,及時廢除過期失效的,保留現(xiàn)行有效的檢測方法標準。檢測方法標準如果一旦變更,就要對照新舊標準的變化情況,對方法涉及的儀器設備、實驗材料、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以及技術人員的配備是否滿足標準方法要求進行分析,將這些信息反饋給技術負責人,讓技術負責人決策是否提供相關資源來適應標準變更后的要求。當對于只是標準的代號或年號變更,其檢測方法、技術指標或參數(shù)沒有變化的原已通過的資質認定項目,只需將標準名稱和代號用文字說明統(tǒng)一匯總后,報實驗室資質認定部門辦理標準變更手續(xù);當對于不僅是“標準”年號發(fā)生變化,檢驗方法、技術指標或技術參數(shù)也隨之提高,實驗室必須配備新的相應儀器設備才能滿足標準要求,或人員須經過培訓才能操作儀器設備,實驗室應申請擴項評審,接受實驗室資質認定部門組織現(xiàn)場評審確認后,由發(fā)證機關發(fā)放新的項目附表。
在整個抽樣檢驗活動中,通常采樣誤差大于分析誤差。因此我們需要意識到抽樣工作的重要性。抽樣總體原則就是要確保樣品具有代表性,能夠反映該被抽樣品的實際質量狀況。抽樣的方法和抽樣數(shù)量一般在產品標準或抽查細則中有相關說明,抽樣人員應嚴格執(zhí)行。少數(shù)情況下,當客戶對抽樣程序有偏離要求時,應予以詳細記錄,同時告知相關人員,如果客戶要求的偏離影響到檢測結果,應在檢驗報告中作出聲明。對抽回的冷藏冷凍的樣品或其他易腐敗變質的樣品,如蔬菜、水果、魚、肉等,應低溫保存,確保樣品檢驗時的狀態(tài)和抽樣時狀態(tài)保持一致。自行購買無使用價值的樣品檢驗完畢且異議期滿履行相關審批手續(xù)后,一般情況下可作銷毀處理;但檢驗結論為合格并且屬于無償提供的樣品,應當在提出異議處理申請期限屆滿后及時退還受檢方。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實驗室應重視人員資格和能力,技術負責人須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yè)技術職稱,有10年以上工作經歷,全面負責技術運作;質量負責人須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yè)技術職稱,有10年以上工作經歷,全面負責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授權簽字人(即檢驗報告單的批準人)須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yè)技術職稱,有5年以上工作經歷,并經資質認定部門批準,非授權簽字人不得簽發(fā)檢驗檢測報告。充分利用現(xiàn)有檢驗技術人員,適當時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方式進行培訓教育,或通過公開招考方式引進急需人才,以滿足工作崗位能力需求。特別重視引進分析及相關專業(yè)大學生或研究生,不斷補充檢驗隊伍的新鮮血液。質量負責人應定期驗證檢驗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通過不同檢測方法對同一樣品檢測,不同人員對同一樣品檢測,同一人員對保留樣品再檢測等內部比對實驗方式,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驗證檢測結果的重現(xiàn)性和準確性,若超出誤差范圍應查找原因,及時采取糾偏措施。同時每年積極參加國家級、省級、市級檢驗檢測機構之間能力驗證活動,通過盲樣檢測等方式監(jiān)測檢驗檢測結果的準確度。另外管理層每年通過座談會、電話詢問、發(fā)放調查表等方式了解政府、受檢方對檢驗檢測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工作。同時開通投訴渠道,接受群眾監(jiān)督。
近年來,我國實驗室發(fā)生爆炸或火災事故多起,實驗人員應當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理念,將安全教育課程納入培養(yǎng)計劃,對申請進入實驗室工作的人員應統(tǒng)一開展干粉滅火器、酒精燈、煙霧報警滅火器的使用、應急處理方法和自救措施等現(xiàn)場演練。此外,還需要建立對突發(fā)事件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一系列預案,每年應組織學習和演練。內容包括模擬實戰(zhàn)條件,從發(fā)現(xiàn)險情、事故報告、人員疏散、現(xiàn)場處置、事故總結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演練,從而提高全員應對突發(fā)事故的反應能力,減少突發(fā)事故帶來的傷害和損失。在日常安全管理中,要培養(yǎng)全員注重細節(jié),防微杜漸,并可將 80% 安全事故化險為夷。且督促實驗室配備完善的通風系統(tǒng)、煙霧報警系統(tǒng)、避光設施及相應的滅火設備等,實驗室管理員每日必須檢查通風櫥通風是否良好,因為氯仿、異丙醇等均為易揮發(fā)性有毒化學試劑,倘若通風不好極易發(fā)生集體中毒事件。秋季要防止室內過分干燥,勤查找可能引發(fā)火災的苗頭。實驗室必須配備煙霧滅火器,一旦出現(xiàn)水浴鍋燒干、電路起火等產生大量濃煙時,報警系統(tǒng)就會監(jiān)測且通知相關部門及時阻止事故的發(fā)生。此外實驗室還需配備淋浴裝置、急救包、防毒面罩、眼鏡、橡膠手套和腳套等應急設備。同時,建立檢查監(jiān)督機制,明確實驗室安全各級責任人,明確實驗室規(guī)章制度,并要求全員嚴格執(zhí)行。平時安排人員值日,值日者每天自查實驗室、實驗室管理員每日復查實驗室。每逢上下班或節(jié)假日,安排人員做好安全大檢查,重點檢查水、電、氣、門、窗是否完好,檢查儀器設備的通風和運轉情況,確保萬無一失。
熟悉各種類化學試劑的物理化學特性,保證易燃易爆有毒化學試劑的安全使用、運輸和保管。危險化學藥品的管理按照GB 15603-2020《危險化學品儲存通則》開展工作,其存放處要設置明顯標志,采取通風、防曬、控溫、防火、防爆、防潮、防腐、防滲漏等防護措施。盡可能選用無毒或者低毒的化學試劑,選用將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實驗技術,以減少和控制危險化學品帶來的危害。實驗完畢后的廢液和廢料要及時處理,余料及時回收避免浪費。廢棄的危險化學藥品要集中存放,讓有資質的單位集中統(tǒng)一處理,確保不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對社會造成危害。
總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實驗室運行管理涉及的技術性較強,應在相關法律法規(guī)前提下,加強管理,實現(xiàn)有效運行;在政府主導下,提升能力,不斷提高檢測質量,最終把它打造成“政府需要,企業(yè)歡迎,人民信賴”的檢驗檢測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