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艷
江蘇省蘇州科技城西渚實驗小學(以下簡稱“西渚實小”)圍繞“學以成人,成長為最好的自己”的辦學目標,提煉和萃取了成長型思維的七大品質,即“志存高遠、日有所進、勇于行動、學會合作、責任擔當、樂觀自信、堅韌執(zhí)著”,并以此浸潤學生的心靈,豐盈其內在的精神品質,使其相信自我價值和自我成長的力量,漸次擁有成長型思維所必備的獨立自主的精神、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和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
成長型思維是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及其團隊提出的思維模式理論中的核心概念,她在《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中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即固定型與成長型。相對于固定型思維而言,成長型思維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和思維模式。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智力和能力是可改變、可培養(yǎng)的,相信通過努力是可以提高自身稟賦和能力的。學生的內心深處都是渴望進步的,但一些學生常常受負面狀態(tài)影響,比如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和人生理想,缺少學習熱情,安于現(xiàn)狀,遇到挫折困難容易屈服,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不強,等等?;A教育要讓學生朝著“全人”的方向健康成長。成長型思維朝向內在生命的成長,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我”是誰,“我”應該成為誰,“我”可能成為什么樣的人,以及“我”將如何才能成為這樣的人。成長型思維培養(yǎng)與學生個體成長密不可分,能助力學生直面困難和挑戰(zhàn),讓生命成長擁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力量。
首先,西渚實小圍繞“自我成長”這一核心思想,將成長型思維進行校本化的解讀與分解,提煉“放飛自我”“激勵自我”“挑戰(zhàn)自我”“敞開自我”“成就自我”“悅納自我”“磨煉自我”七個維度。其次,基于上述七個維度,學??偨Y勾勒出“志存高遠”“日有所進”“勇于行動”“學會合作”“責任擔當”“樂觀自信”“堅韌執(zhí)著”七種思維品質。七種思維品質各有側重而又相互支持、融通為一;每一種又有切實可行的目標和思維訓練方法,對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進行積極回應與表達,以期讓學生成為具有自我檢測、自我校正、自我修復能力的生命體。最后,學校基于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和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培養(yǎng)自強自立向善向美的陽光少年”為育人目標,對成長型思維進行了內容解讀和主題設計(參見表1),為成長型思維培養(yǎng)提供了實踐框架。
表1 成長型思維的維度、內容和主題
其一,讓讀本故事潤澤思維方式。西渚實小圍繞成長型思維的七個維度,設計研發(fā)了校本課程的分級讀本《每一天都做更好的自己》,旨在以讀本故事引發(fā)學生的頭腦風暴。故事閱讀、情節(jié)展示、內容分享、游戲等方式,將成長型思維的種子撒在學生的心田,助力學生將想法變成做法,讓夢想照進現(xiàn)實。一至六年級的分級讀本呈現(xiàn)一種整體育人的進階樣態(tài):低年級以易讀易做的操作單為主,呵護興趣,適才揚性;中年級以較短的趣味故事為主線,培養(yǎng)樂趣,砥礪行動;高年級則選取了具有挑戰(zhàn)性的探究性項目,激勵志趣,知行合一。
其二,用語言改變思維模式。教師的語言是改變學生思維模式的重要力量。準確得體、機智風趣、融注濃濃關愛的語言,會像助燃劑、催化劑一樣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使其處于積極亢奮的狀態(tài),在感情上獲得滿足,在精神上得到支持,這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學生的思維模式,使其從“固定型”走向“成長型”。西渚實小基于日常學習生活場景梳理出與“激勵自我”“挑戰(zhàn)自我”“悅納自我”“磨煉自我”等相適應的表達用語,作為基本參照。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對這些參照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例如,當學生因為做錯了許多題而沮喪時,教師可以這樣說:“盡管很難,但你一直沒有放棄,我很欣賞你的這種品質?!碑攲W生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害怕接觸新事物時,教師可以這樣鼓勵:“每一次挑戰(zhàn)都是自己成長的機會,請相信自己?!?/p>
其三,以自我反思優(yōu)化思維品質。西渚實小研發(fā)“賦能:小學生成長型思維培養(yǎng)行動計劃”,引導學生在“挑戰(zhàn)自我”“敞開自我”等過程中,做到“知行合一”,從而進一步優(yōu)化思維品質。學生借助導學單,對近階段自己的思想行為進行回顧和評估,總結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不足,重整旗鼓,再次出發(fā)。在這樣的復盤中,學生對責任擔當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同時得到優(yōu)化的思維也會指引學生今后的實踐。
其四,用活動體驗深化思維發(fā)展。興趣社團、項目化主題學習活動,以及讀書節(jié)、體育節(jié)、科技節(jié)、藝術節(jié)、英語節(jié)等傳統(tǒng)的校園節(jié)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這些活動對提升與深化學生成長型思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讓學生成長型思維在各個維度上都得到了深化。學校的課程群主要設置了五大活動中心,即木樨花善德中心、萬花筒文學中心、迪士尼運動中心、丑小鴨藝術中心和小牛頓科創(chuàng)中心。每一個中心都設有眾多可供學生選擇的社團活動,每周四下午學生可以盡情享受美好的社會活動時光。比如,“迪士尼運動中心”里的排球小虎隊、超凡蜘蛛俠、足球小子、灌籃高手等活動,讓學生學會了合作,學會了挑戰(zhàn),學會了堅強。
評價的目的在于改進。學校為把成長型品格的培育與學生的為人、為事、為學有機地加以融合,探索多元多主體的評價方法。
其一,“魔法錦囊”讓評價主體互動化。“魔法錦囊”以柔性的評價給予學生情感上的支持和策略上的幫助,旨在讓學生獲得存在感、獲得感、幸福感,它所營造的積極向上的成長型文化一定是大家最需要的。師生共同編織著有意義、有意思、有意趣的生活,共同生長,促進成長型思維培養(yǎng)。
其二,“成長秀場”讓評價過程動態(tài)化。學生是不斷發(fā)展著的,相應的評價也應該是動態(tài)更新的。“成長秀場”的價值和生命力在于喚醒、激勵學生的生命自覺,在于肯定學生成長中每一個向上努力的瞬間,學生個體的電子檔案應時應需而生。學校為學生創(chuàng)設“西小嘉年華”“云學園秀場”等諸多展示風采的舞臺,開展“美德小標兵、學習小能手、健康小達人、藝術小明星、勞動小模范”的評選,既有利于教師發(fā)現(xiàn)每一名學生的特點和優(yōu)勢,也讓每個學生都有出彩的機會,讓他們的成長有跡可循,從而支持成長型思維發(fā)展。
其三,“雷達成像”讓評價內容多維化。評價的內容愈是立體多維,畫像便愈接近評價主體的原貌。學校采用問卷調查或訪談的方式把家長對學生的評價納入其中,倡導家長以日記的方式把學生成長中的關鍵事件和轉折瞬間寫下來,引導學生關注學校以外的自然和社會。任何一個“完整的人”都是在與自然、與社會、與他人、與自我的關系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只是畫像的某個部分,不代表全部,其他要素的補充,使畫像趨于完整,激發(fā)學生的向善求進之心。以像為鏡,可以幫助學生較為準確地認識自己,并在成長型思維的驅動之下不斷擺脫自我的舊殼,找尋撬動自我成長的支點,享受完善自我的快樂。
隨著成長型思維培育工程的建設與實施,學生的心靈得到不斷滋養(yǎng)和升華,其品質、行為、觀念和情感不知不覺地發(fā)生著變化,漸漸地形成了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了向上向前力量的召喚與驅動,“成長為最好的自己”將變?yōu)槊篮玫默F(xiàn)實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