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智勤
隨著納米技術與納米材料的發(fā)展,各式各樣的功能性材料逐漸引入納米材料作為添加劑,從而提升特定方面的性能。
現(xiàn)如今,越來越多的生活產品都標注使用先進納米材料強化產品性能,甚至開發(fā)出前所未有的新功能。那么,這些使用了納米材料的產品真的如傳說的有那么神奇嗎?
納米實際上它是長度單位,1納米=10-9米,大致相當于10個氫原子排列在一起的長度。一般認為,三維空間內有一個維度尺寸小于100 nm的材料,就可以稱為納米材料。而涉及納米材料制備、加工和應用等相關的工藝及方法則統(tǒng)稱為納米技術。
自20世紀80年代人類通過掃描隧道顯微鏡第一次發(fā)現(xiàn)納米世界后,納米技術以及納米材料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飛速發(fā)展,并在各個領域嶄露頭角。
當材料尺寸達到納米尺度時,通常具有塊狀材料不具備的性能,這主要是因為納米材料表面原子很活躍、反應活性比較高,加上量子尺寸效應的存在,使其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質,包括光學性質、導電性、催化活性以及抗菌性能等。
以金為例,普通的塊狀材料為金黃色固體,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延展性。而當其變成納米材料時,可穩(wěn)定分散在溶劑中形成溶膠,并根據(jù)金納米材料的尺寸大小、形狀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其中,具有紅外光或者近紅外光吸收的金納米材料還可用于光熱治療癌癥。作為生物相容性較好的碳材料,當它們從常規(guī)碳材料變成單層石墨烯后,導電、導熱性能都得到顯著提升。
生活中看到的混有納米材料的產品,是不是也能有這樣神奇的功效?
納米材料由于表面大、性質活潑,不容易分散,因而在制備復合材料時容易團聚并喪失原本的特性。要制備完全保留納米材料特性的產品,工藝難度較大。
同時,納米材料制造成本高,完全使用納米材料制備功能產品,亦難以實現(xiàn)。例如,具有殺菌、吸汗等多種功能的石墨烯內褲。石墨烯雖然也是碳材料,但其制備工藝要求高,難以量產,每克石墨烯產品價值約1 000元。要完全使用石墨烯制造一條內褲,保守估計成本需要上萬元。
我們買到的產品,價格也就百來塊,甚至幾十元,說明產品中的納米材料含量肯定不會很高。除了上述的夸大宣傳,還有一些就屬于“無中生有”。比如,號稱可以“平衡陰陽,疏通經絡,對肌體全方位起到健康作用”的納米套裝,在宣傳時提到:將納米布料接近人體皮膚,就能依靠極強的催化分解作用把血管壁上的垃圾分解并通過新陳代謝排出體外。這樣的產品顯然是虛構、夸大其功能,即使納米材料有一定功效,也不可能代替現(xiàn)有醫(yī)療手段。
盡管這些生活產品存在夸大宣傳,納米技術和納米材料在軍事、科技等領域確實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例如,依據(jù)荷葉表面仿生結構設計的超疏水材料,具有防水、防油、防塵的特性,在精密設備和表面保潔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希望通過進一步發(fā)展納米技術,把納米材料真正用于普通生活用品,提升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