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韓雪松 陳宏偉 孫龍清 劉良軍 劉昌燕
(湖北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糧食作物種質創(chuàng)新與遺傳改良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武漢 430064)
蠶豆是中國重要的糧食、蔬菜、副食、飼料、綠肥和養(yǎng)地作物,種植地域極為廣闊,從北邊的內蒙古到南邊的海南島,自西北的新疆到東南的福建、廣東等地均有種植,是食用豆產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1-3]。蠶豆營養(yǎng)豐富,屬于高蛋白、富淀粉、低脂肪、低熱量食物,是人體各種必需氨基酸的重要來源,在改善人們膳食結構方面起著重要作用[4-6]。蠶豆根部共生的根瘤菌能固定空氣中的游離氮,可供給植株生長,還能提高土壤肥力,其殘枝落葉又是良好的有機物質,有利于恢復地力[7-8]。因此,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蠶豆生產的多元化及市場化,抓好蠶豆產業(yè)發(fā)展對于促進加工工業(yè)、飼料工業(yè)和農村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然而目前湖北蠶豆生產中仍然存在著科技意識淡薄、管理不規(guī)范、良種良法不配套等許多不利情況[9]。針對湖北省及周邊地區(qū)缺乏百粒重較高、抗病性較好、適應性強蠶豆品種的現狀,湖北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利用優(yōu)異蠶豆種質,通過定向選擇培育而成優(yōu)質蠶豆新品種鄂豆3202。該品種熟相清秀,結莢集中,豐產性好,田間表現綜合抗性好,抗旱、耐寒性較好,抗倒能力強。2022 年獲得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證書。
母本為通蠶鮮7 號(原編號03010),系江蘇沿江地區(qū)農科所用親本(93009/97021)F2/97021 經系統(tǒng)選育而成,2012 年通過江蘇省品種審定委員會鑒定,鑒定編號:蘇鑒201205[10]。父本為成胡15 號,是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1986 年從英國洛桑試驗站引進的72 份雜種后代中系選出的,1999年通過審定,審定編號:川審豆48 號。
2012 年在湖北省農業(yè)科學院試驗田,選擇通蠶鮮7 號與成胡15 號作為母本與父本進行配組,得到雜交后代,2013 年單粒播種后選擇分枝多、健壯的單株混收,2014 年在雜交后代中選擇農藝和產量性狀優(yōu)良單株混收,2015-2016 年單株選擇和株系選擇同時進行,經田間和室內鑒定,分離群體中重點目標性狀,分枝性好、株高適中、子粒飽滿的單株入選,當選單株分別脫粒和編號。2017-2018 年混收混播性狀接近的優(yōu)良株系,獲得聚集目標性狀的苗色深綠、株高適中、株型緊湊、花紫紅色、結莢集中、子粒青綠色的穩(wěn)定株系,并作為決選優(yōu)良株系提供參加多點鑒定試驗。
2018-2019 年該品系參加湖北省蠶豆品種比較試驗和試種,多點鑒定都表現出株高適中、粒形飽滿、抗倒性好、豐產性好、商品外觀較好等優(yōu)良性狀。2022 年獲得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證書,登記編號:GPD 蠶豆(2022)420004。
2.1 生育期生育期是指作物從播種出苗到成熟收獲的整個生長發(fā)育過程所需的時間,對于茬口安排、品種布局、栽培管理等都有重要意義。鄂豆3202 播種至出苗時間為13d 左右,出苗至開花時間為127d 左右,開花至成熟時間為61d 左右。2018-2019 年湖北省蠶豆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鄂豆3202 的全生育期為202d 左右,比對照鄂蠶豆1 號遲2d,為中熟品種。
2.2 農藝性狀2018-2019 年湖北省蠶豆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該品種株高100.3cm,主莖分枝4~6 個,復葉橢圓形,花色為紫紅色,單株結莢24 莢,幼莢綠色,成熟莢深褐色,莢長8.8cm,單莢粒數2.2粒,新收獲干子粒種皮青綠,百粒重131.9g,子粒商品性好,成熟一致,可一次性收獲。
2.3 品質2019 年經農業(yè)農村部食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鄂豆3202 干子粒的總淀粉含量為38.2%,粗蛋白質含量為25.2%,粗脂肪含量為1.8%。
2.4 抗病性和抗逆性赤斑病和銹病是蠶豆生產上的主要病害,病害的發(fā)生與輕重直接影響著產量和品質。經重慶市農業(yè)科學院特色作物研究所鑒定,鄂豆3202 抗赤斑病,中抗銹病。根據2018-2019 年湖北省蠶豆品種比較試驗結果,鄂豆3202 的耐冷性(冬蠶豆)達到中耐水平。
鄂豆3202 于2018-2019 年進入湖北省蠶豆品種比較試驗,試驗在湖北省內武漢、十堰、谷城3 點進行。2018 年試驗,3 個試點均表現為增產,平均產量2491.2kg/hm2,比對照鄂蠶豆1 號增產5.51%;2019 年續(xù)試,鄂豆3202 增產點率100%,3 個試點平均產量達2269.5kg/hm2,比對照鄂蠶豆1 號增產5.45%。2 年品種比較試驗和試種結果表明,鄂豆3202 直立抗倒,高產穩(wěn)產,綜合抗性較好,經濟價值高,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鄂豆3202 在品種比較試驗階段同步進行了配套栽培技術研究,針對品種特點進行了水肥管理、播期、密度及除草等試驗,總結出適合該品種的配套栽培技術,以期為良種良法配套應用及其在生產中的大面積示范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4.1 適宜區(qū)域適宜在湖北省及同類型生態(tài)地區(qū)推廣種植,省外種植時要先進行引種試驗。
4.2 播期和密度湖北地區(qū)播種期10 月中旬至11月上旬均可,以10 月20 日至11 月5 日播種產量最高。播種量10kg/667m2左右,條播或點播,播深3~5cm,行距50cm,株距17cm 左右,每667m2保苗數0.8 萬株。播種前選擇粒大飽滿、色澤一致、光亮無病蟲的子粒作種,在陽光下暴曬2~3d,有利于提高發(fā)芽率。
4.3 施肥和除草地力中等田塊每667m2可基施復合肥15kg 左右,地力較差的田塊還應補施腐熟的農家肥1000kg。播種后施用精異丙甲草胺進行封閉除草,越冬前后中耕除草1 遍,平時田間除去大草即可。保持田間邊溝、廂溝、十字溝暢通無阻,降低地下水,排除地表水,為蠶豆正常生長發(fā)育創(chuàng)造條件。
4.4 田間管理出苗后及時清溝,以免產生滯害,地勢低洼地帶和地下水位較高田塊需起壟栽培。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越冬期及花莢期注意防治蚜蟲等,花莢期遇干旱應及時灌水,雨水較多年份注意排滯?;ㄆ谟?.4%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肥,每7d噴1 次,連續(xù)噴2 次,有防花莢脫落和早衰的作用,也有利于產量和品質的提高。
4.5 收獲蠶豆適時收獲是獲得豐收的關鍵技術,蠶豆百粒重在灌漿中期至灌漿末期仍在增加,灌漿末期收獲的子粒百粒重最高,營養(yǎng)品質和加工品質也最優(yōu)。鮮莢采收是當豆莢飽滿,豆粒皮色淡綠,種臍部位有一條不明顯黑線時采收,宜在晴天下午濕度較低時進行,采收后不可在烈日下堆放,應攤開透氣,防止鮮莢莢皮變色而降低商品價值。干子粒的采收應在上部莢果子粒進入灌漿后期、植株大部分葉片轉為枯黃、莖稈尚有彈性、中下部豆莢充分完熟呈現出成熟色時進行。收獲后及時晾曬、脫粒,入庫保存前用磷化鋁熏蒸防止豆象為害。
新組合、新技術集成創(chuàng)新及推廣應用,是確保糧食豐收與安全的重要支撐,是推動產業(yè)發(fā)展的有效手段之一。鄂豆3202 針對湖北現有蠶豆品種在產量、生長習性、適應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在蠶豆親本選配時,注重了兩親本間優(yōu)良性狀的互補重組,雙親都具有較多的優(yōu)點,沒有突出的缺點,在主要性狀上優(yōu)缺點互補性強,適宜在湖北及類似生態(tài)區(qū)域種植,適宜全程機械化高效生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