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故宮博物院,絕大多數(shù)地方都不對外開放,其藏品展出還不到1%,大部分都躺在庫房里睡大覺。自第四任院長張忠培始,歷經(jīng)第五任院長鄭欣淼、第六任單霽翔,現(xiàn)在的故宮已舊貌換新顏,對公眾開放的區(qū)域超過80%。
說起當初的故宮,曾經(jīng)被13家單位占據(jù),三任院長為收復歷史上被不合理占用的古建筑據(jù)理力爭,都沒少操心。比如大高玄殿,被有關部門借去60多年,20多棟違建把院子都快“塞”滿了,現(xiàn)場一片狼藉。單霽翔上任后,組織人員花了4個月的時間拆除違建,總算可以開始維修,向公眾開放了。修復故宮大高玄殿開工儀式那天,三任院長都到齊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于是,一幅既溫馨又感人的畫面出現(xiàn)了:第四任院長張忠培講話的時候,第五任院長鄭欣淼為他打傘;第五任院長鄭欣淼講話的時候,第六任院長單霽翔幫他打傘。
單霽翔卸任后,在一次演講中談到三任院長之間的情誼,并在大屏幕上播放了那天修復大高玄殿開工儀式時,三任院長同框共傘的畫面。單霽翔激動地說:“什么叫前赴后繼啊?這就是!一項事業(yè)就是一代一代人完成自己的使命,把它向前推進的。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我們終于可以說,在紫禁城600歲生日之時,我們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p>
任何一項事業(yè)都少不了一個團結友愛的隊伍,一個團結友愛的隊伍在一起就沒有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事。事業(yè)發(fā)展的“接力棒”一任一任傳遞,大家不僅要前赴后繼地干好工作,還要做好友誼的傳承,讓友誼源遠流長。故宮三任老院長相互撐傘,撐起的是事業(yè),是責任,更是濃濃的情,滿滿的愛,堪稱一段友誼佳話。(摘自《演講與口才》 石保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