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鳳燕 張 云 王東麗 陸玉梅
江蘇省南通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江蘇南通 22600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時機械通氣是AECOPD 患者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療方式[1]。但在機械通氣治療的過程中,氣道及肺泡過度擴張對肺組織造成一定的損傷,患者表現(xiàn)為低氧血癥及通氣不足[2-3]。俯臥位機械通氣治療是指在患者在機械通氣治療時轉(zhuǎn)變?yōu)楦┡P位體位,減少縱膈與心臟對肺部的壓迫,增加患者功能殘氣量,改善患者氧合狀態(tài)的一種體位性干預措施[4]。為此,本研究就俯臥位在AECOPD 通氣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
選取2017 年7 月至2020 年6 月在江蘇省南通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102 例AECOPD 患者,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1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COPD 學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21 年修訂版)》中急性期發(fā)作相關(guān)診斷標準[5];②經(jīng)胸部X 線檢查顯示肺紋理增多和紊亂、肺野透亮度增高、雙肺外周紋理纖細稀少、肺腔前后徑增大、肺部內(nèi)有滲出病灶;③吸入支氣管擴張藥后,肺功能檢查FEV1/FVC<70%,并在短時間內(nèi)通氣指標明顯下降;④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加重,痰液呈膿性、呼吸困難且在運動后加重,患者伴有發(fā)熱,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⑤研究對象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EK2020106);⑥首次發(fā)病。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衰竭;②入組前全身實施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③上消化大出血、機械通氣治療禁忌證;④NRS2002>3 分;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1 對照組
機械通氣治療時常規(guī)護理。①臥位方式:實施仰臥位和側(cè)臥位交替更換,每隔2 h 更換體位1 次。②吸痰護理:加強叩背及雙肺振動機械排痰。③氣道濕化護理:定期更換吸痰器負壓瓶,氣道濕化液溫度在37℃左右。
1.2.2 觀察組
機械通氣治療時由仰臥位轉(zhuǎn)換為俯臥位,步驟如下。
1.2.2.1 仰臥位轉(zhuǎn)俯臥位前準備(1)操作前準備。制訂符合規(guī)范的俯臥位機械通氣操作流程、俯臥位機械通氣治療時間、俯臥位機械通氣治療護理及觀察要點。(2)患者準備。①病情評估:??漆t(yī)生評估病情,評估患者是否存在俯臥位機械通氣禁忌證,相對禁忌條件為患者不能耐受面部朝下姿勢。②呼吸評估:呼吸機治療師評估患者呼吸機模式參數(shù)、氣道內(nèi)是否有痰液及氣囊壓力。③管道評估:ICU 責任護士檢查各導聯(lián)線,評估心率及血壓水平。清空引流液,評估管道種類、位置及固定情況,同時夾閉、固定各引流管。在翻身摩擦力點涂抹濕潤膏,受壓點皮膚貼好防壓瘡貼,做好皮膚保護。要求轉(zhuǎn)換俯臥位通氣治療前30 min停止鼻飼,前3 min 回抽胃液。④中心靜脈置管評估:靜療護士評估中心靜脈置管接頭連接是否緊密、輸液通暢。
1.2.2.2 俯臥位機械通氣流程 ①人員分工:呼吸科??漆t(yī)生,負責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和發(fā)指令。呼吸機治療師負責患者頭部、呼吸機管道及人工管道的安置。ICU 責任護士負責仰臥位轉(zhuǎn)俯臥時在患者身下墊軟枕,同時安置好該側(cè)導管及尿管。靜療??谱o士負責患者輸液裝置,做好胃管及該側(cè)管道的安置。②仰臥臥轉(zhuǎn)俯臥位步驟:呼吸治療師保護好氣道,呼吸科??漆t(yī)生法指令,應用2 條翻身單先將患者轉(zhuǎn)為側(cè)臥位(翻轉(zhuǎn)90°),患者雙上肢與身體平行,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繼續(xù)將患者轉(zhuǎn)為俯臥位(翻轉(zhuǎn)90°),呼吸機治療師將患者頭偏向一側(cè),用U 形枕固定,在髂部、肩部墊好墊枕,保護胸廓不被受壓,并在髖部、踝關(guān)節(jié)等受壓部位墊軟枕。整個過程中注意保護呼吸機管道、氣管導管、中心靜脈置管及各引流管。
1.2.2.3 俯臥位機械通氣注意事項 ①監(jiān)測:定期用血氣分析值計算氧合指數(shù)。②管道管理:俯臥位機械通氣治療時,需夾閉各種引流管,恢復至仰臥位時立即開放,并檢查各引流管,保證引流的有效性。③頭部及肢體管理:俯臥位時,頭部墊高20°~30°,將雙上肢自然屈曲自然擺放在頭部兩側(cè),保持肩關(guān)節(jié)功能位,肘部下墊軟枕。每隔2 h 更換四肢及頭部位置1 次,每日俯臥位機械通氣完成后將患者轉(zhuǎn)變?yōu)檠雠P位。
于干預前與干預72 h 后,比較兩組呼氣末正壓通氣(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動態(tài)肺順應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Cdyn)。于干預前與干預72 h 后,采用血氣分析儀分析動脈血氧合指數(shù)(oxygenation index,PaO2/FiO2)及pH 指標[6]。于干預前及干預72 h 后采用評分進行評價。急慢性生理-病理健康狀況評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score,APACHEⅡ)由Knaus 在1985 年編制,主要包括急性生理評分、年齡評分及慢性健康評分3 個部分。其中急性生理學評分包括呼吸頻率、動脈血氧分壓、心率、體溫、平均動脈壓、白細胞計數(shù)及格拉斯哥昏迷評分等12 項參數(shù)組成,每項0~4 分,各項參數(shù)計算最差值進行計算。年齡分值為0~6 分,CPS 為0~5 分,總分0~71 分,分數(shù)越高,患者病情越危重[7]。
采用SPSS 24.0 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PEEP、Cdyn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干預72 h 后,兩組PEEP、Cdyn 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PEEP、Cdyn 比較(cmH2O,)
表2 兩組干預前后PEEP、Cdyn 比較(cmH2O,)
注 1 cmH2O=0.098 kPa。PEEP:呼氣末正壓通氣;Cdyn:動態(tài)肺順應性
干預前,兩組PaO2/FiO2、pH 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干預72 h 后,觀察組PaO2/FiO2、pH 值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PaO2/FiO2、pH 值比較()
表3 兩組干預前后PaO2/FiO2、pH 值比較()
注 PaO2/FiO2:氧合指數(shù)
干預前,兩組APACHEⅡ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干預72 h 后,觀察組APACHEⅡ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APACHEⅡ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干預前后APACHEⅡ評分比較(分,)
注 APACHE Ⅱ:急慢性生理-病理健康狀況評分
COPD 主要病理改變?yōu)闅獾阑蚍螌嵸|(zhì)慢性炎癥引起的氣流受限,導致肺容量減少,肺順應性降低[8-10]。特別是在急性加重期,肺內(nèi)分流率顯著升高,支氣管分泌物增多,阻塞在呼吸道內(nèi)形成微痰栓,進一步加重通氣障礙[11]。俯臥位機械通氣治療時,AECOPD 患者背側(cè)肺通氣區(qū)域由重力依賴區(qū)成為非重力依賴區(qū),改善呼吸力學指標,使背側(cè)通氣區(qū)域肺順應性增加[12-13]。此外,俯臥位使肺功能性增加,改善橫膈肌運動功能,促進肺內(nèi)分泌物清除及血流灌注重新分布[2,14-16]。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72 h 后,兩組PEEP 低于干預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 <0.05),Cdyn 高于干預,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 <0.05)。這與岳偉崗等[17]研究結(jié)果一致。由此說明,俯臥位可改善機械通氣AECOPD 患者氧合指數(shù),糾正酸中毒。
行機械通氣治療的AECOPD 患者處于仰臥位時,呼吸道內(nèi)大量痰液處于低位水平,增加引流難度,低位肺泡無法完全復張,導致患者處于持續(xù)低氧狀態(tài)[18-19]。當將仰臥位轉(zhuǎn)變?yōu)楦┡P位時,通氣分布較均勻,胸腔壓力梯度發(fā)生改變,膿性痰液分布于俯臥位低位處,不僅利于痰液引流,且增加功能殘氣量[20-22]。而在機械通氣后,萎陷的肺泡復張,提高通氣/血流比值,增肌氧彌散,減少患者呼吸肌做功,幫助其克服氣道阻力,改善呼吸狀況和低氧血癥,提高氧合指數(shù),糾正酸中毒。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72 h 后,兩組PaO2/FiO2、pH 值均高于干預前,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 <0.05)。這與張東旭等[24]研究結(jié)果一致。由此說明,俯臥位可改善機械通氣AECOPD 患者氧合指數(shù),糾正酸中毒。
臨床常采用APACHEⅡ評估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俯臥位機械通氣治療通過改善患者通氣狀態(tài),促使患者心率、體溫、平均動脈壓、呼吸頻率、動脈血氧分壓等參數(shù)指標恢復正常,提高治療效果,從而降低其APACHEⅡ評分水平,提高預后。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72 h 后,兩組評分低于干預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 <0.05)。這與張慧慧等[25]研究結(jié)果一致。俯臥位可改善機械通氣AECOPD 患者治療效果,促使病情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