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基武
古樹名木是林木資源中的瑰寶,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據(jù)我國有關部門規(guī)定,一般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大樹即為古樹,而那些樹種稀有、名貴或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的樹木則可稱為名木。從歷史文化角度看,古樹名木被稱為“活文物”“活化石”, 蘊藏著豐富的政治、歷史、人文信息,是一座城市、一個地方文明程度的標志。從經(jīng)濟角度看,古樹名木是我國森林和旅游的重要資源,對發(fā)展旅游經(jīng)濟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經(jīng)濟價值。從植物生態(tài)角度看,古樹名木多為珍貴樹木、珍稀和瀕危植物,在維護生物多樣性、生態(tài)平衡和環(huán)境保護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古樹名木資源十分豐富,根據(jù)實地調(diào)查和資料考證,現(xiàn)將我國代表性的古樹名木介紹如下:
軒轅柏——生長在陜西省黃陵縣軒轅廟內(nèi)。軒轅柏又名黃帝柏、黃帝手植柏或黃陵古柏,為柏科側柏屬大喬木,樹高20米以上,胸圍7.8米。雖歷經(jīng)5000余年風霜,至今干壯體美、枝葉繁茂,樹冠覆蓋面積達178平方米,樹圍號稱“七摟八扎半,疙里疙瘩不上算”。由于世界上再無別的柏樹比它年代久遠,因此,英國人稱它是“世界柏樹之父”。據(jù)《古今圖書集成》記載,這棵側柏樹為軒轅黃帝親手種植,為海內(nèi)外著名古樹名木,海外僑胞經(jīng)常在此舉行瞻仰活動。
迎客松——生長在安徽黃山風景區(qū)。迎客松位于海拔1670米處的玉屏樓左側,倚青獅石而生,實為黃山松,為松科松屬常綠喬木,高9.91米,胸徑0.64米,枝下高2.54米,樹齡至少有800年。迎客松枝干遒勁,雍容大度,姿態(tài)優(yōu)美,雖飽經(jīng)風霜,仍郁郁蒼蒼,充滿生機。樹干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地歡迎五湖四海的賓客來黃山游覽。此松是黃山的標志性景觀,也是國之瑰寶,隨黃山之名享譽海內(nèi)外。
鳳凰松——生長在安徽省九華山閔園中。此松實為黃山松,松高7.68米,胸徑1米,它的樹干扁平而歪斜,造型奇特,恰似鳳凰展翅,是九華山的一大景觀。這棵鳳凰古松史載見于南北朝,相傳為南北朝時期的神僧杯渡所植,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如今仍然挺撥蒼翠、枝繁葉茂。鳳凰松以其奇特雄姿和傳奇故事,被古今眾多文人墨客所稱贊,當代著名畫家李可染更是譽其為“天下第一松”。
將軍柏——生長在河南登封縣嵩陽書院內(nèi)。嵩陽書院現(xiàn)有“大將軍柏”“二將軍柏”,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最大的柏樹。相傳漢武帝于元封年(公元前110年)游嵩山時,見二株柏樹非常高大,一時高興,將其封為“將軍”?!岸④姲亍笔窃忌值倪z物,胸圍達13米,該樹從受封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中國佛教協(xié)會原會長趙樸初曾有詩贊曰“嵩陽有周柏,閱世三千歲”,堪稱“華夏第一柏”。
阿里山神木——生長在臺灣嘉義縣阿里山中。神木實為紅檜,是柏科扁柏屬大喬木,也是臺灣的特有樹種,樹高約52米,樹圍約23米,需十幾人才能合抱,巍然挺立,虬勁蒼郁,為阿里山增添了不少魅力,被人們尊為“阿里山神木”。神木約生于周公攝政時代,故又被稱為“周公檜”,據(jù)推算它的樹齡已有3000多年,是亞洲樹王,僅次于美洲的巨樹“世界爺”。遺憾的是,因遭雷擊焚毀和大雨傾倒,1998年6月29日,殘存的神木被正式放倒,傾倒的樹身就此橫置于原地,成為遺跡,供人瞻仰。
帝王樹——生長在北京市潭柘寺內(nèi)?!暗弁鯓洹睂崬楣陪y杏,是銀杏科銀杏屬的珍稀孑遺植物,植于唐朝貞觀年間,樹高達40米,直徑超過4米,樹齡已逾1300年,遮陰面積達600平方米。清朝乾隆皇帝來寺游玩時,封此樹為“帝王樹”,這是古代皇帝對樹木御封的最高封號。每逢深秋,金色的銀杏葉隨風飄落,將千年古剎襯托得更加古樸端莊,吸引來無數(shù)的游客。
章臺古梅——生長在湖北省荊州市章華寺內(nèi)。此梅為蠟梅,是蠟梅科蠟梅屬的落葉灌木,冠幅達6.48米,每年臘月花開時節(jié),香飄百米,吸引眾多游客。相傳,這棵梅樹是楚靈王所植,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但因歷史久遠,加之兵火和自然災害,今存的這株蠟梅是當時楚靈王所植的遺梅,還是后人補種的遺株,其生物學年齡還有待考證,但不妨其享有“中華第一梅”“天下第一古梅”的稱號,并與浙江天臺隋梅、湖北黃梅縣江心古寺的晉梅、浙江杭州大明堂院內(nèi)的唐梅、浙江超山報慈寺前的宋梅并稱為我國5大古梅。
母樹大紅袍——生長在福建武夷山九龍窠的峭壁上。武夷山是中國烏龍茶和紅茶的發(fā)源地,“大紅袍”又位列武夷山十大名茶之首,其母樹極為珍貴。母樹大紅袍有360多年歷史,是武夷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價值主要在于出產(chǎn)的茶葉,由于數(shù)量稀少,僅三棵六株,每一克母樹大紅袍茶葉就價值萬元。它們生長在群峰之間,受到當?shù)卣闹攸c保護,并為其投保1億元。2005年5月3日最后一次采摘母樹大紅袍茶葉,僅采取了20克,全部交由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
楠木王——生長在貴州省銅仁市青杠坡鎮(zhèn)楠木王村?!伴就酢睘檎量崎獙俅髥棠荆瑯涓?5米,胸圍8.92米、冠幅16米,樹齡約1300年,如此巨大的楠木在全國乃至世界都屬罕見,被譽為“中國楠木王”。雖然歷經(jīng)一千多年,但這棵楠木未見衰退,依然枝繁葉茂,生機勃發(fā),每年結實可達數(shù)百公斤。據(jù)說,有一次大風,這棵金絲楠木樹不幸被吹斷了一節(jié)樹枝,而這節(jié)樹枝之后被拿去拍賣,最后以40萬人民幣的高價拍出,引起一時轟動。因此,它也被稱為中國最貴的金絲楠木樹。
天馬河古榕——生長在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天馬河中。這棵長在河心沙洲島上的巨大古榕樹,高約15米,有500多年歷史,它枝葉婆娑、根莖相連,枝干上長著美髯般的氣生根,氣生根著地后逐漸木質(zhì)化,抽枝發(fā)葉并長成新的枝干;新枝干上又長成新氣生根,生生不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棵大榕樹竟獨木成林,覆蔭面積達1公頃多,數(shù)以千計的鳥雀棲息其間。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到此游覽后,有感而發(fā),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散文《鳥的天堂》,并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