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雁冰
(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區(qū)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 134003)
桔梗別名包袱花、鈴鐺花,為桔梗科桔梗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藥、鮮食。其性味苦、辛、平。具有祛痰止咳、消腫排膿之功效。結合本地實際,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株高30~100厘米,全株光滑無毛、根肥大肉質、長圓錐形,外皮黃或灰褐色,肉淡黃白色;莖直立,上部稍有分枝;葉片卵形至披針形,葉近無柄,葉互生,邊緣有細鋸齒,基部楔形;花單生或疏生的總狀花序,鐘狀花,蒴果倒卵形,成熟時頂部開裂。種子卵形,黑色或棕色,光滑。
桔梗喜涼爽濕潤,喜光,耐寒。野生多見于向陽山坡及草叢中。在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植質土或含沙質壤土中植株生長良好,怕積水,土壤積水易引起根部腐爛。一年生種子發(fā)芽率為50%~60%;二年生種子發(fā)芽率可達85%左右,且出芽快而齊。種子壽命為1年。
選遠離污染源,陽光充足,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1500~2000千克,過磷酸鈣15千克,深耕30~40厘米,整地做畦,畦寬1.2~1.5米,高20~30厘米的高畦,畦溝寬30~40厘米。
3.2.1 繁殖方式:以種子繁殖為主,選二年生的種子進行播種。
3.2.2 種子處理:將種子放到50~55℃水中,不斷攪動,并將泥土、癟子及其它雜質漂去,待水涼后,浸泡6~24小時后撈出,在20~25℃的溫度下,用濕麻袋(紗布)蓋好進行催芽,早晚用溫水沖洗1次,5~7天后即可播種;或用0.3%~0.5%高錳酸鉀溶液浸種6~12小時,取出洗凈藥液,晾干后進行播種。
3.2.3 播種期:秋播和春播均可,本地區(qū)以春播為主,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種。
3.2.4 播種方法:播種時,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5~25厘米開條溝,深4~5厘米,株距10~15厘米。為使播種均勻,可用2~3倍的細土或細沙拌勻后播種,播后覆土2厘米,并進行鎮(zhèn)壓。最后在畦面上覆蓋地膜,保溫保濕。每667平方米用種量0.5~1千克。
苗高2厘米時適當疏苗,間去過密的弱苗,苗高5~6厘米時定苗,以苗距10厘米左右留壯苗1株。補苗可與間苗同時進行,帶土補苗,易成活。
桔梗前期生長緩慢,應及時進行除草,一般進行3次,第一次在苗高7~10厘米時,30天后進行第二次,再過30天進行第三次,除草要徹底。中耕應在土壤干濕度適中時進行,植株長大封壟后即可不再進行中耕除草。
苗期追施稀薄人糞尿,促使幼苗生長。6月中下旬和7月上中旬要追肥2次,以磷鉀肥為主,視植株生長狀況適時進行追肥,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鉀5~10千克、過磷酸鈣10~20千克。生長期內遇旱要及時澆水,進入雨季后要注意排水,避免田內積水造成桔梗爛根。
桔?;ㄆ谳^長,消耗大量養(yǎng)分,影響根部生長。除留種田外,疏花疏果可提高地下根的產(chǎn)量和質量,生產(chǎn)上多采用人工摘除花蕾,每10~15天摘除一次,摘花蕾時,要防止損傷葉片。在盛花期噴施1毫克/升的乙稀利1次,也可達到除花蕾的目的。
初期根的局部呈黃褐色并腐爛,以后逐漸擴大。嚴重時,地上部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合理輪作;雨季及時排水;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拔除;發(fā)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灌根進行防治。7天一次,共防治3次。
主要危害葉片。葉片上病斑淺褐色,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具2~3圈輪紋,病斑上密生小黑點。
防治方法:合理密植;收獲后及時清理田園,減少菌源;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7天一次,共防治3次。
危害幼苗和葉片,嚴重時造成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紅蜘蛛可用72%克螨特乳油8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7天一次,共防治3次。
本地區(qū)栽植的桔梗一般在當年或第二年的9月底至l0月上中旬采挖,過早影響產(chǎn)量,過遲根皮難刮,不易曬干。采挖后,去凈泥土,洗凈后刮去外皮鮮食或曬干藥用。每667平方米可產(chǎn)鮮根300~10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