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煊
(湘南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南 郴州,423000)
順應性理論是由學者維索爾倫提出來的,他認為語言的使用要順應不同的交際對象和環(huán)境,語言的使用就是一個不斷選擇語言的過程,要根據不同的說話對象和環(huán)境選擇順應的語言。語言使用者受語言內部和語言外部驅動而進行有意識和無意識的選擇,在不同意識程度下,動態(tài)地在語言結構和語境之間作出順應。順應性體現(xiàn)在語言使用者在具體的語境條件下,因交際目的的不同,作出恰當?shù)难哉Z選擇,以滿足交際的需要。對語言使用有導向作用的包括語言結構順應、語境關系的順應、動態(tài)順應和順應過程的意識程度等。
翻譯活動實質上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活動,體現(xiàn)了語言使用和人際交往的過程。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應當順應語境,根據語境中語言使用情況不斷順應作出翻譯選擇,以達到預期目的。翻譯活動要求譯者理解目標語受眾的特點、目標文化和其他相關因素。
國際商務合同英語作為企業(yè)之間或者國家之間合同規(guī)范用語和交流用語,承載著企業(yè)或者國家間的交往。交易雙方簽訂的商務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不僅約束了兩個企業(yè)之間的行為,也是國家之間商務往來的體現(xiàn)。在商務英語合同翻譯過程中,譯者要根據交際語境不斷地作出順應與選擇,做到翻譯準確無誤,從而促進交易有序開展。
商務英語合同既是商務文件又是法務文件,它在語言表達上往往要求詞義準確、措辭嚴謹,表達規(guī)范。合同內容結構完整、條理清晰。合同中涉及大量專業(yè)詞匯、術語,復雜的語法結構、否定句式、長難句和被動語態(tài)也被頻繁使用。
1.專業(yè)性強。國際商務合同涉及標準化利益分配,是一種法律文件,規(guī)定了當事人的相關權力和義務,對交易雙方都有約束力,因而合同語言內容必須嚴謹有效。國際商務合同中會涉及許多專業(yè)詞匯和詞組,它們是在長期貿易協(xié)定過程中產生并被規(guī)范使用,例如:單獨海損(particular average),匯票(bill of exchange),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平安險(F.P.A.),遠期匯票(usance draft),不可撤銷信用證(irrevocable L/C),承兌(acceptance)等。國際商務合同也經常出現(xiàn)相關法律詞匯,例如:違約(default),仲裁(arbitration),轉讓(assignment),異議與索賠(discrepancy and claim)等。
2.情態(tài)動詞頻繁使用。一方面國際商務英語合同明確了合作雙方的責任和義務,另一方面,在交易過程中發(fā)生意外時,合同雙方也希望能依據合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因而情態(tài)動詞may,should,shall,must 等經常被使用且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其中,shall 是合同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法律用語,它可用于所有人稱。shall不僅是作為助動詞表示將來,它作為情態(tài)動詞,也更能體現(xiàn)法律文書所規(guī)定的強制性義務,意為“應該”“必須”“將”等,即要求一方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例1:The Seller shall procure and pay for insurance in respect of the goods from loading through to discharge port for the full CIF value against full risks in accordance with current Institute Cargo Clauses A (all risks),plus 10%.此處的shall 體現(xiàn)了“應該”“必須”“將”等含義。即賣方應該、必須、將根據目前倫敦保險協(xié)會貨物保險的條款A(一切險),為貨物購買從裝港至卸貨港的全額CIF 價格的110%的保險。
例2:Any losses arising out of seller’s failure to effect shipment shall be for seller’s account.賣方因承擔未能裝運而產生的任何損失。此處,shall 則主要體現(xiàn)了賣方應當承擔的責任。
3.名詞短語和動詞的謹慎選擇。在商務英語合同中,往往習慣選擇具有豐富內容的名詞和明確含義的短語表達。名詞短語能精簡句子的長度,提升合同的有效性。同時,在擬定商務合同時將動詞進行名詞化,更能體現(xiàn)合同的嚴謹性和專業(yè)性。例如:“發(fā)貨”用delivery of the goods 來表示,而不用deliver the goods,這樣表達不必考慮詞語的情感和時態(tài),反而增加了語句的正式程度。此外,商務合同中,也傾向于選擇詞組表達,以更好地體現(xiàn)商務合同所特有的正式性和嚴謹性。
例3:Buyer shall make payment in US Dollars,at 90 days after Bill of Lading date.(買方應在提單簽發(fā)日期90天內以美元付款。)此處,用make payment(付款)替代了pay。
例4:All Terminal Handling cost and other local charges at discharge port are for buyer’s account.(在卸貨港的所有終端處理費用和其他當?shù)刭M用由買方承擔。)此處,則用詞組for one’s account(承擔)更嚴謹專業(yè)。
1.大量陳述句、被動句和修飾語的使用。國際商務合同具備嚴謹性和嚴肅性等特點,句法以陳述句、被動句以及復合句為主。陳述句表達觀點清晰、目的性強。被動句則能表述客觀,體現(xiàn)出文體的嚴謹性。
例5:DELIVERY:The cargo shall be delivered on the basis CIF CY Xiamen,China,as per Incoterms 2010.(交付:貨物按CIF CY 廈門,中國交付,適用Incoterms 2010)。此句表達條理性強,很規(guī)范。此外,大量修飾語,可特定補充修飾合同具體款項,使合同內容具體明確,責任清晰,避免產生爭議。
例6:Shipment is scheduled for October/ November 2019,subject to suitable vessel and/or container availability.(裝運期為2019 年10 月至11 月,取決于是否有合適的船舶或集裝箱。)subject to 補充和修飾了裝運條款的內容。
在商務英語合同中往往要明確約定交易的具體時間、地點、交易方式和條件,交易雙方需按照合同條款約定完成各項任務。在合同中大量使用"if" "in the event of ""in case""provided""when"等引導的狀語從句,能具體清晰地明確各項交易條款,有效解決糾紛。
例7:If the seller delivers less than the contracted quantity,the seller may make up any deficiency in a timely manner without causing the buyer any unreasonable inconvenience or expense,but the buyer still retains the right to claim damage from the seller.(如果賣方交付貨物數(shù)量少于合同規(guī)定,賣方應在未對買方造成任何不便或損失的情況下,及時補交貨物,買方仍保留向賣方索賠的權力。)
2.復雜句和長句的使用。擬定合同內容時必須清晰準確、措辭嚴謹?shù)皿w,不能出現(xiàn)表述含糊而引起爭議的句子。長句和復雜句的使用往往能使合同語意表達明晰精確,細致嚴密,有效避免雙方誤解與歧義的產生。復雜長句句子結構相對復雜,涉及大量的從句和修飾語的使用,也使商務合同語言相對比較晦澀、難懂。
例8:If the circumstances giving rise to a Force Majeure declaration continues for more than 90 consecutive days,the party not declaring Force Majeure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renounce any further fulfillment of its obligations hereunder,with the exception of obligations which shall have accrued hereunder between Buyer and Seller.(如果不可抗力聲明持續(xù)超過90 天,未宣布不可抗力的一方有權拒絕進一步履行其本合同條款下的任何義務,除本合同下買方和賣方之間已產生的義務。)
國際商務合同是一種措辭嚴謹?shù)姆晌募仨氃~義準確、句子嚴密,不允許合同當事人利用文詞和句義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來逃避責任。程式化的語篇模式已被廣泛運用到各種國際商務合同中,以體現(xiàn)其較強的功能性和目的性。國際商務英語合同一般具有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格式,語言正式嚴謹,篇章結構完整、程式化色彩較強。其中,國際貿易買賣合同包括品質、數(shù)量、包裝、運輸、支付、保險、索賠、檢驗、不可抗力、仲裁等條款,已形成了一種完整規(guī)范的文體結構特征。合同整個語篇措辭嚴謹、結構清晰、語意明確,是專業(yè)化、標準化以及法律化的文件。
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需不斷進行語言選擇、順應、保留與淘汰。翻譯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翻譯的整個過程,譯者應根據譯文預期目的或功能選擇相應的翻譯策略。翻譯過程中,譯者要作出反復多次地選擇與處理,以適應不同文化和語言,順應目標語的受眾群體。
語言結構順應指從多方面對語言做出選擇,選擇語言、語碼、語體和話語構建成分。商務英語合同翻譯要順應特定的人群,選擇合適的語言結構、語言風格和表達方法。
國際商務合同作為一種法律類的應用文體,具有正式嚴謹、完整規(guī)范的特點,強調語言結構和措辭的嚴密。根據語言順應理論要求,譯者應順應合同當事人的接受心理和習慣,譯文用語應當準確、具體、嚴密。合同內容不能意思含糊、模棱兩可。翻譯時不需要過多華麗的辭藻表示,而應體現(xiàn)商務合同的專業(yè)性和嚴謹性。一些專業(yè)詞匯或術語不能按字面意思翻譯,否則會造成合同當事人無法正確理解合同條款,導致爭議的產生。例 如:“acceptance”“presentation”“documentation”這三個專業(yè)詞匯在國際商務合同中表示為"承兌"、“提交”和“單據”的意思,若按字面意思翻譯成“接受”、“出現(xiàn)”和“文件”,就會使合同當事人誤解,不知所云。此外,商務英語合同包含大量的約定俗成的專業(yè)詞匯和術語表達,如CIF、L/C、D/P 等。譯者在不確定術語含義時可查閱專業(yè)書籍或咨詢業(yè)內資深人士,對于專業(yè)術語翻譯一定要做到準確無誤。合同中的名稱、概念和術語等翻譯也要規(guī)范和統(tǒng)一。
文化語境是指某一語言社團特定的社會規(guī)范和習俗,是文本作者、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包括政治、歷史、哲學、科學、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思維方式及地理環(huán)境等要素,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在商務英語合同漢英翻譯過程中,譯者應該意識到目標文化是交際的語境,需要順應語境關聯(lián)成分。
語言的運用涉及一個心理的過程。順應論視角下的翻譯理論認為,任何翻譯現(xiàn)象都凸顯了譯者的一定意識,在商務英語合同翻譯過程中,譯者應凸顯合同當事人雙方的地位,譯文所選取的詞匯應盡量在詞匯特色或文化效果上接近目標語言,以獲取同等的語用效果,在保證譯文忠實準確和統(tǒng)一規(guī)范基礎上,也使語言表達通順流暢,體現(xiàn)合同的的得體性。
例9:In case of quality discrepancy,claim should be filed by buyers within 6 months after the arrival of the goods at the port of destination.(若品質與合同不符,買方應在貨到目的港六個月內提出索賠。)此句翻譯時被動句則應譯成漢語的主動句,這樣即符合了中文的行文習慣,也凸顯了合同當事人的主體性,明確表達權力與義務的享有者及實施者之間的關系,譯文顯得十分流暢。
總之,商務英語合同翻譯行文應以書面語為主,用詞正式、嚴謹、規(guī)范。較多使用中低值的情態(tài)動詞,可以降低法律文本在人們心中嚴肅、刻板的印象,順應了合同當事人心里需求。翻譯中大量使用專業(yè)術語、古體詞和正式詞匯,也恰恰順應了法律文本正式性、權威性的語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