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玲
(日照市五蓮縣洪凝鎮(zhèn)山陽衛(wèi)生院/病房 山東 日照 262300)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常見重型精神疾病之一,患者通常無智能或意識障礙,但社會功能障礙較為嚴重,此外該疾病患者多有情緒低落表現(xiàn),不良心理問題較多,會導致其生活質(zhì)量和幸福感下降。因此在治療期間為患者開展有效的心理干預對改善其不良情緒和生活質(zhì)量,提升幸福感至關(guān)重要。常規(guī)心理護理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提升其順應性,但整體效果欠佳。愉快因子回輸式心理干預屬于新型護理模式之一,通過幫助患者回憶幸??鞓返耐禄虺晒κ录?,提升患者愉悅感和幸福感,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以改善其不良心理,增強其對生活的向往,促進病情好轉(zhuǎn)[1]。本次研究隨機納入的88例患者,分組后進行不同心理護理模式干預,旨在探究愉快回輸式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詳情如下:
本次研究隨機納入的88例患者均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精神科進行治療,通過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組,其中對照組44例,觀察組44例。對照組內(nèi)男、女患者分別有25例和19例,年齡介于23~58歲,均值(41.58±2.48)歲,包括青春型2例,緊張型20例,偏執(zhí)型22例;觀察組內(nèi)男、女患者分別有23例和21例,年齡介于21~57歲,均值(41.42±2.36)歲,包括青春型4例,緊張型16例,偏執(zhí)型24例,統(tǒng)計學檢驗顯示組間一般資料差異細微(P>0.05),可比。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心理護理,入院后開展疾病相關(guān)知識健康教育,讓患者正確的認識該疾病并掌握配合治療的措施,幫助其減輕心理負擔。護理人員應通過親切的態(tài)度和輕柔的語氣和患者交流,對其面部表情變化進行觀察,確定其情緒敏感點,實施心理疏導以緩解其焦慮等情緒。
觀察組實施愉快因子回輸式心理護理,具體措施:①建立護理小組,包括心理醫(yī)師1名,心理學研究生2名,精神??谱o理人員多名,成員需開展專業(yè)心理護理培訓,合格者上崗。②入院后統(tǒng)計患者臨床資料,確定其治療方案并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③在治療期間積極與患者就其學業(yè)、工作、教育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進行交流,并與其家屬溝通。在交流期間若患者對某話題感興趣,情緒比較興奮且神情愉悅自然,則該話題為患者愉快因子。由于個體差異性的影響,不同患者愉快因子不同,且愉快因子不局限為一個,需要盡量掌握更多的愉快因子。④護理人員根據(jù)收集的愉快因子相關(guān)資料,為患者提供愉快因子回輸式心理護理,通過語言、肢體溝通和互動方式提供干預措施。溝通環(huán)境和地點均不受限,護理人員可在每天上午9、10點和下午3、4點分別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時間至少30min,可圍繞患者愉快因子與其回憶過往幸福感、愉悅感較強的事物,還可通過魔方或拼圖等智力游戲增強護理效果。若患者的愉快因子是某個人,可適當安排患者與其進行視頻通話或來院探望,每周1到2次即可,提升患者愉悅感。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不良情緒評分、幸福感評分及生活質(zhì)量評分進行比較。
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不良情緒,分值與不良情緒程度呈負相關(guān);通過總體幸福感量表(GWB)評價患者幸福感,分值與幸福感呈正相關(guān);通過精神分裂癥患者生命質(zhì)量量表(SQLS)評價患者生活質(zhì)量,包括心理社會、動力/精力、癥狀/藥物維度,各項均采取百分制,分值與生活質(zhì)量呈負相關(guān)[2]。
兩組患者護理前不良情緒評分、幸福感評分經(jīng)比較差異相近(P>0.05),護理后觀察組不良情緒評分相比對照組更低,幸福感評分相比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不良情緒評分、幸福感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生活質(zhì)量評分經(jīng)比較差異相近(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相比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愉快因子指的是患者在提出生活中比較感興趣的點,可以是人、事、物,例如興趣愛好、工作、家庭、朋友或子女等,愉快因子回輸指的是和患者的交流期間,通過對其愉快因子進行強化以產(chǎn)生良性刺激,幫助其維持樂觀和積極的情緒,緩解其不良心理狀態(tài),增強患者幸福感并提升生活質(zhì)量。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不良情緒及生活質(zhì)量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與賀光春[3]等人的研究相似;同時觀察組幸福感提升優(yōu)于對照組,與孟娟[4]等人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提示該種心理護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中有良好的應用效果。愉快因子回輸式心理護理模式具有個性化特點,通過為患者回輸愉快因子提升其社會認同感,讓患者感受來自家人、朋友和社會的善意,幫助其維持平和樂觀的心態(tài),并對其焦慮等負面情緒進行緩解。此外愉快因子的強化刺激能夠幫助患者產(chǎn)生愉悅感,進而可提升其幸福感。相比常規(guī)心理干預,該種心理護理模式具有針對性、多樣化和人性化特點,患者接受度更高,對提升其依從性有重要作用。以生理學角度來看,機體受到愉快因子的刺激會增加興奮性神經(jīng)遞質(zhì)的釋放量,大腦皮層興奮時間延長,促使腦血流量增加,進一步激活神經(jīng)細胞活性,有利于更好的抑制患者的不良情緒[5]。再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患者受到愉快因子的刺激可長時間處在愉悅分為內(nèi),獲取自信和快樂,可調(diào)節(jié)其心理狀態(tài),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質(zhì)量。
綜上,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愉快因子回輸式心理干預的應用可有效調(diào)節(jié)其不良心態(tài),增強患者幸福感,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因此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