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其強
(日照市北經濟開發(fā)區(qū)醫(yī)院/中醫(yī)科 山東 日照 262306)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病癥,由于近年來人們工作壓力增大,長時間的坐臥導致該病癥的發(fā)病率呈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該病癥是指人體的椎間盤變性、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造成突出對神經產生壓迫、刺激而產生的一種綜合征,也是臨床上常見的腰痛主要原因[1]。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病與損傷、發(fā)育異常、腰椎間盤退變、遺傳等因素存在關聯(lián)性,需要及時治療,以促使患者及早恢復健康[2]。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類型較多,如脫出型、突出型、游離型等,患者患病后臨床癥狀較為明顯,發(fā)病時表現為腰背疼痛與下肢放射性疼痛,主要表現為坐骨神經痛與腰痛,麻木癥狀也較為明顯,患者難以長時間的坐臥,經過一段時間休息后患者癥狀有所緩解[3]。該病癥也可能產生尾骨疼痛、肢體麻木感、大腿內側痛等,甚至誘發(fā)并發(fā)癥,如腰椎滑脫、腰椎管狹窄等,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因此應及時就診治療,控制患者病癥進展,促使患者及早康復。本次研究將以醫(yī)院收治的157例患者為對象,分析針灸聯(lián)合推拿的臨床應用效果:
篩選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157例)患者作為研究樣本,按照盲抽簽方式將患者劃分兩組,對照組開展推拿治療(78例),觀察組行針灸聯(lián)合推拿治療(79例),對照組78例,男女比例(20:19)(男40例/女38例),年齡跨度24-68歲,年齡均值(58.4±2.1)歲,病程6-35個月,均值(22.21±0.26)個月;觀察組79例,男女比例(40:39)(男40例/女39例),年齡跨度23-66歲,年齡均值(58.4±2.1)歲,病程7-36個月,均值(22.26±0.27)個月,納入標準:(1)全部患者年齡均>20歲;(2)患者病情穩(wěn)定且無外腰部外傷史;(3)患者與研究人員達成研究協(xié)議;(4)自主意識清晰;排除標準:(1)患者存在精神障礙或既往精神病史;(2)患者存在骨質疏松或腰部外傷史;(3)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4)患者中途退出研究;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數據無明顯差異性(P>0.05),符合研究要求。
1.2.1對照組
對照組選擇推拿治療,對患者開展推拿,開展按法、揉法、彈波法進行治療,選擇患者腎俞穴、阿是穴、關元俞穴、秩邊穴、腰夾脊穴等穴位;對患者陽陵泉穴、委中穴、環(huán)跳穴部位進行按摩,通過有節(jié)奏的雙手手掌按壓穴位進行治療,指導患者放松,保持韻律呼吸,呼氣時按壓,吸氣時停止,以滾法為基點進行推拿,指導患者后身,內收并外展下肢。根據患者患病情況進行病癥評估,患者選擇側臥位,屈膝下肢,確保下肢可以正常屈伸,選擇病變位置進行按摩,對腰部進行轉動,以循序漸進原則提升腰部活動度,指導患者高抬腿訓練,每日一次,每次治療20min。連續(xù)治療一個月。
1.2.2觀察組
觀察組選擇針灸聯(lián)合推拿治療:推拿治療與對照組相同。開展針灸治療,選擇患者環(huán)跳穴、腎俞穴、委中穴,選擇患者脊柱方向為基點,保持其深度0.8寸,劉振30min,每日治療一次。連續(xù)治療一個月。
(1)兩組患者治療情況,包括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患者癥狀得到明顯改善,腰背部功能提升;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功能、特征得到減輕;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出現加重情況,計算有效率。
(2)觀察兩組患者運動功能、腰椎功能,運動功能以Fugl-Meyer評分,該量表從坐位平衡、仰臥側臥、坐位站立角度開展,實行100分制,分制越高表示患者運動功能越強。腰椎功能以日本骨科協(xié)會評估分數參考,實行29分制,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腰椎功能越強。
(3)觀察患者VAS評分,以VAS視覺疼痛評估量表,該量表實行10分制,分制越高表示患者疼痛感越強。觀察患者ADL評分,以ADL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評分,實行100分制,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4)觀察患者直腿抬高角度。
有效率觀察組98.72%、對照組88.87%,差異顯著(P<0.05),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n(%)]
治療前兩組患者運動功能、腰椎功能各項指標評分無統(tǒng)計學(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項評分相比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如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評分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指標VAS、ADL評分無對比價值(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項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如表3。
表3 兩組患者VAS評分、ADL評分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直腿抬高角度無差異性(P>0.05),治療后觀察組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如表4。
表4 兩組患者直腿抬高角度指標對比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現階段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病癥,該病癥對患者造成的影響較為明顯[4-5],直接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颊呋疾『蟪R娒黠@的腰痛感[6-7],下肢麻木,降低患者肢體功能,且該病癥病程較長[8-9],容易反復發(fā)作,直接影響患者工作與生活,因此應加強重視力度,通過治療控制病癥,改善患者癥狀[10],促使患者及早恢復健康。傳統(tǒng)上治療該病癥常見手術治療,但患者術后創(chuàng)傷較大,康復周期較長,影響患者治療效果[11-13]。針灸治療是一種常見的方法,通過穴位針灸可有效改善患者癥狀,疏通經絡,調節(jié)氣血,以達到治療效果[12-14]。推拿治療通過穴位推拿可有效改善患者肢體功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達到止痛效果,通過聯(lián)合可有效改善患者癥狀,促使患者及早恢復健康,應用價值較高。
本次研究結果中,有效率觀察組98.72%高于對照組88.87%,差異顯著(P<0.05),說明該聯(lián)合治療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治療效果較為明顯,降低患者疼痛情況,促使患者及早恢復健康。治療前兩組患者運動功能、腰椎功能各項指標評分無對比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項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說明該治療方式可提升患者腰椎功能,強化運動功能,降低病癥對患者產生的影響,改善患者身體機能,以促使患者生活水平提升。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指標VAS、ADL評分無差異性(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項評分相比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說明該治療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情況,改善患者癥狀,降低患者身體炎癥水平,促使患者及早恢復健康。治療前兩組患者直腿抬高角度無對比性(P>0.05),治療后觀察組指標相比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說明該治療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功能,強化患者腰椎功能,改善神經根的壓迫,加速局部循環(huán),治療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開展針灸聯(lián)合推拿治療效果較為明顯,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患者疼痛感,減少對神經根的壓迫情況,以促使患者氣血調和,以促使患者及早恢復健康,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