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震
(吉林師范大學 吉林 四平 136000)
時至今日,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第二課堂已被廣泛地運用,但在學術界,第二課堂還沒有確切的定義。第二課堂最初的含義是學生在課堂上課以外的集中學習時間。在此之后,一些學者對第二課堂進行了更為具體的界定和研究,認為第二課堂是在學校一般課堂之外的,由教師或者學校統(tǒng)一發(fā)起和組織的學習活動。總之,第二課堂指在一般性學習課堂之外的學習,是在有組織有目標的前提下進行的“額外”學習。而初中音樂第二課堂針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以音樂為教授內容,在正常課程之外組織學生進行音樂相關內容的學習。
通過上述內容可以看出,與一般課堂相比,第二課堂在組織形式上具有靈活的特征。參與音樂第二課堂的學生具有相同的興趣愛好,是一個擁有共同價值取向的群體,因此,第二課堂活動中的學生組織與管理較為簡單,教師可以隨時按照課堂教學的需求進行有效調整。第二課堂在實踐方面具有更加靈活的特征。除了正常的上課形式之外,周末、寒暑假等時間都可以用來組織第二課堂。音樂第二課堂有著開放性和互動性的特征。比如,初中第二課堂可以在城市廣場進行,也可以深入養(yǎng)老院進行義演。音樂第二課堂活動的內容具有多樣性的特征。其活動內容涉及面廣且形式多樣,只要是符合初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遵循教學基本規(guī)律的活動,都可以作為音樂第二課堂活動的內容。由于第二課堂活動內容與形式豐富多樣,并且大多以學生興趣愛好為活動導向,因此能夠讓不同的學生在眾多的項目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活動,這樣不僅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音樂第二課堂還具有一定程度的娛樂性特征,學生在巨大的學業(yè)壓力下可以通過音樂活動的形式放松身心。
首先,初中生處于學習及人生發(fā)展的快速增長時期,生理與心理、社會、語言、科學以及藝術等各個方面都在快速發(fā)展,這是其人生歷程中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初中生音樂鑒賞與審美能力的提升發(fā)揮著基礎性作用。在此意義上,開展第二課堂薩克斯教學,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初中生對于音樂知識的認知和了解,還可以通過豐富的第二課堂形式,建立初中生對于藝術的熱愛與追求之情。其次,對于初中生而言,理論知識學習壓力增大,參與音樂學習的時間被不斷壓縮,并且學習的內容相對較為單一。然而,在初中音樂課程安排中開展第二課堂薩克斯教學,能夠有效地改善這一現(xiàn)狀,可以充分地利用課外的時間來豐富初中生學習音樂的形式和內容,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及音樂鑒賞的能力。最后,對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而言,開展科學有效的第二課堂薩克斯教學活動,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索的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更多的音樂知識,提升教師第二課堂薩克斯的教學效果,進而推動初中音樂教育教學工作的發(fā)展。
就目前來說,很多學校都傾向于注重學生在音樂第一課堂的薩克斯教學,在教學內容的設置、課時的安排,以及師資力量的分配等方面都進行了一定的傾斜。然而,很多學校對于第二課堂薩克斯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沒有深刻地認識到開展第二課堂教學的重要性,甚至部分學校在音樂課程教學的整體規(guī)劃方面,尚未將第二課堂列入正式的教學計劃之中。筆者對本地五所初中學校第二課堂開展情況進行調查得知,不少學校對于第二課堂的薩克斯教學存在著認知程度不足的問題,甚至有三所學校從來沒有組織過類似的活動。筆者在采訪相關的音樂教師時得知,一些教師對于第二課堂教學沒有什么印象,甚至部分音樂教師不清楚第二課堂教學的基本含義,只愿意讓學生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以便學生能夠順利地通過升學考試。這就導致學校組織開展第二課堂薩克斯學習的頻率降低。就學校而言,除了一般性的鋼琴、手風琴、二胡和笛子等樂器之外,其他類型的樂器教具并不多見。五所學校中只有一所學校配備了三個薩克斯教具。對于家長來說,對第二課堂的印象只停留在培訓班、特長班的概念之上,重視文化成績的思想仍然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第二課堂難以開展。
在第二課堂薩克斯教學中,教學活動多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按照自愿的原則,以班級為單位,選擇其中的小組,在周末和節(jié)假日開展教學,這種組織形式通常在學校中進行。然而這種教學形式始終沒有突破第一課堂教學模式的制約,在第二課堂薩克斯學習過程中,音樂教師仍舊占據(jù)了非常強的主體地位,決定了第二課堂薩克斯教學的內容。這種教學形式不僅影響了第二課堂薩克斯教學的效果,而且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形式主義。從中可以看出,其教學形式和內容較為單一,沒有發(fā)揮第二課堂的靈活性和多樣性的優(yōu)點,也沒有引導學生走出校園,參與社會活動,從而造成了學習脫離實踐的后果。除此之外,這種教學形式與一些公益性活動的關聯(lián)度也不高,在培養(yǎng)學生音樂能力的基礎上,沒有將之與周邊的社會內容相聯(lián)系,從而導致一些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與一般課堂相比,第二課堂具有開放性和互動性的特征。在當前的第二課堂薩克斯教學中,沿用一般課堂的教學方式,采用講授和示范的方式,讓學生學習相關的演奏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成為了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在組織形式上,采用小組式的教學方式,則教師組織的自主演奏活動較少。比如,在校園的封閉環(huán)境中,講授和演示的方式讓學生產(chǎn)生了被動心理,一旦讓學生進入真實的演奏場合,學生就會出現(xiàn)緊張怯場的行為,從而影響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在教學的過程中,缺少班級之間以及小組之間的合作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主體性。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應從學校、教師和家長三個角度出發(fā),為學生建立立體化的第二課堂薩克斯教學氛圍,綜合提升對第二課堂薩克斯教學的重視程度。首先,從學校方面來說,學校領導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整體引導和管理作用,加大對于音樂課堂教學相關樂器的投入力度,讓學生了解薩克斯、運用薩克斯,安排專人進行音樂器材管理,薩克斯出現(xiàn)損壞等情況要及時維修,以免影響第二課堂教學活動。除此之外,學校還要建立相關的第二課堂開展制度,鼓勵相關教師參與第二課堂的音樂教學,并對其進行績效考核。其次,對于教師而言,在開展第二課堂薩克斯教學之前,要充分了解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稟賦和興趣,積極組織各種第二課堂薩克斯教學活動,提升自身對第二課堂教學的認知與重視程度。最后,對于家長而言,家長作為孩子成長的第一任老師,其對于第二課堂的認知以及配合的力度決定著第二課堂薩克斯教學的效果。因此,從這三個角度發(fā)力,才能不斷提升對第二課堂薩克斯教學的重視程度。
音樂教師是第二課堂的主導者和發(fā)起者,其要針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薩克斯本身演奏的特征進行綜合教學,豐富第二課堂薩克斯教學形式和內容。形式多樣化與內容豐富化的第二課堂教學氛圍,不僅可以從整體上提升學生參與薩克斯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音樂學科的認知,進而促進其初中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比如,音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校園,進入城市公園等地進行教學,并現(xiàn)場讓學生表演,提升其對于不同環(huán)境的適應力。教師也可以將薩克斯教學和其他同類型的樂器教學融合在一起,在橫向上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對于薩克斯演奏的認知力。教師也可以將薩克斯第二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比如,深入養(yǎng)老院義演或者到社區(qū)進行公益性教學表演等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
音樂第二課堂薩克斯教學對象是初中生,音樂教師在轉變自身教學觀念的同時,應當注重發(fā)揮學生在第二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對于教學的內容及相關活動,教師要進行整體規(guī)劃與布局,結合初中生對于音樂知識的了解與認識,開展有針對性的第二課堂薩克斯教學活動。同時,在教學活動中,音樂教師應及時解答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了解學生在薩克斯學習中的實際需求,進而提升音樂第二課堂薩克斯教學的整體效果。比如,音樂教師可以在第二課堂中讓學生選擇開展活動的地點,讓學生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與學生互動,并對教學內容進行現(xiàn)場觀察和評價,讓學生及時發(fā)言交流。此外,也可以通過不同班級之間的小組進行交流性學習,增強教師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加強學生主人翁意識。最后,在教學結束之后,讓學生參與學習效果評價,展開生生互評和師生互評活動,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上不斷創(chuàng)新,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全面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模式下,初中生第二課堂薩克斯教學在開展過程中存在著重視程度不夠、教學形式和內容單一以及學生主體作用發(fā)揮不強的問題。面對這種問題,需要從學校、教師以及家長三個角度出發(fā),從多個方面提升對于初中第二課堂薩克斯教學的重視程度,以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及靈活的組織方式提升初中生在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主體作用,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初中生學習薩克斯的效率,提升初中生音樂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