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席,嵇文靜,歐陽翠,孫蕭蕭,周 密,,許曉光
(1.蚌埠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2.南京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4;3.安徽祥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蚌埠 233030)
磁共振成像(MRI)設備是當前醫(yī)院較先進、價格昂貴和需求量大的醫(yī)療設備之一,在臨床疾病診療檢測中起到重要作用[1-3]。MRI設備在安裝和正常使用期間,液氦不斷損耗。為了維持液氦容器的液面穩(wěn)定、防止失超(低于滿液氦面的35%)和保持磁體正常運行,必須定期灌注液氦[4-5]。液氦成本高昂,若發(fā)生泄漏,不僅延誤患者檢查,也將大幅度增加醫(yī)院使用成本[6],高濃度的氦氣還會使人窒息至死亡。研究表明,氦氣泄露(占比23.3%)居中國30件MRI設備不良事件類型首位[7],因此,MRI室氦氣泄露相關研究對企業(yè)、醫(yī)療機構和監(jiān)管部門控制MRI設備風險、保障設備高效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吳偉等[8]通過研制一種用于800 M定量核磁共振儀的氦氣回收系統(tǒng),實現(xiàn)循環(huán)使用氦氣(液)、節(jié)省成本約10萬元/年。祁云等[9]開發(fā)了MRI低溫超導磁體冷卻系統(tǒng),達到減少約50%的液氦用量的目的。劉炯[10]認為大型醫(yī)院可安裝統(tǒng)一的氦氣回收系統(tǒng)?,F(xiàn)有文獻側(cè)重于MRI設備的氦氣回收,較少涉及MRI室氦氣泄露。
鑒于開展MRI室氦氣泄露的實驗研究存在條件受限等問題,本文用Fluent模擬研究了泄漏口直徑、波導窗位置和個數(shù)等因素對醫(yī)院磁共振(MRI)室氦氣泄露擴散的影響,以期為氦氣泄漏事故預防及處置、設備管理提供參考。
為了簡化分析,假設MRI室氦氣泄露過程無熱量傳遞,不發(fā)生相態(tài)變化及化學反應,泄漏速度不變。氦氣泄露擴散遵循的基本方程包括連續(xù)性方程、動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等,湍流模型用標準k-ε控制方程[11-14]。
建立二維MRI室物理模型,如圖1(a)所見,6 000 mm × 3 900 mm[15],距離MRI室底部1 000 mm,有直徑20 mm泄漏孔,泄漏孔對側(cè)有門,距MRI室地面2 200 mm,MRI運行時,門關閉。距門1 000 mm處有寬300 mm波導窗,即距泄漏口所在邊4.7 m。下面研究波導窗位置對MRI室氦氣泄露擴散的影響,圖1(b)為波導窗距離泄露口所在邊1 000 mm時的物理模型,圖1(c)為2個波導窗的物理模型。為了進一步研究氦氣泄露擴散對人的影響,在計算區(qū)域設置監(jiān)測點,測點所在高度1.5 m[16],測點坐標為(1.0,1.5)、(3.0,1.5)和(5.0,1.5)。模型網(wǎng)格采用四邊形網(wǎng)格,泄漏孔附近網(wǎng)格最大尺寸1 mm,其余區(qū)域網(wǎng)格最大尺寸20 mm。計算時波導窗為壓力出口,泄漏孔為速度進口,速度5 m/s,其余邊設定為墻壁。
(a)波導窗距離門1 000 mm
(b)波導窗距離泄露口1 000 mm
(c)2個波導窗
圖2和圖3是泄露口直徑分別為20 mm和50 mm的醫(yī)院MRI室氦氣泄露不同時刻擴散空間分布圖,圖4為不同監(jiān)測點氦氣質(zhì)量分數(shù)變化曲線。由圖2和圖3可知,泄露口直徑由20 mm增至50 mm時,在相同時間內(nèi),氦氣釋放量增大,氦氣初始泄露射流距離增大,擴散過程中形成氣云面積和擴散范圍均增加,受空氣阻力和重力等影響形成渦旋現(xiàn)象愈加明顯,氣云擴散至地面時間縮短。
根據(jù)氦氣安全技術說明書,高濃度(約6.7%)氦氣使空氣中氧氣濃度下降至19.5%時,人會頭暈、失去知覺甚至死亡。結(jié)合圖4可知,泄漏口直徑由20 mm增至50 mm時,氦氣至不同測點所需時間縮短。除了靠近泄露口處,距離泄露源越遠,達到使人致命的氦氣濃度所需時間越短,危險性越大。
(a)2 s
(b)30 s
(a)2 s
(b)30 s
(a)測點1
(b)測點2
(3)測點3
圖5為波導窗距泄露口1 m、泄漏口直徑20 mm的醫(yī)院MRI室氦氣泄露不同時刻擴散空間分布圖,圖6為不同監(jiān)測點氦氣質(zhì)量分數(shù)變化曲線。由圖2和圖5可知,波導窗位置距泄露口的距離1 m時,氦氣泄露擴散過程中向波導窗靠近趨勢顯著,氦氣云在水平方向傳播變緩,氦氣云向MRI室底部擴散趨勢變?nèi)?,計算時間范圍內(nèi)基本沒有接近地面,波導窗與泄露口附近區(qū)域氦氣濃度更高。分析圖6可知,隨著波導窗位置距泄露口的距離減小,除了靠近泄露口附近(測點3)氦氣濃度顯著增加之外,其余測點處相同時刻氦氣濃度均降低;距離泄露口越遠的測點,到達使人危險的氦氣濃度所需時間越長,安全性增加。
(a)2 s
(b)30 s
(a)測點1
(b)測點2
(3)測點3
圖7為2個波導窗時、泄漏口直徑20 mm的醫(yī)院MRI室氦氣泄露不同時刻擴散空間分布圖,圖8為不同監(jiān)測點氦氣質(zhì)量分數(shù)變化曲線。由圖2、圖5和圖7可知,醫(yī)院MRI室有2個波導窗時,初始階段,氦氣泄露擴散向泄露口附近上方擴散趨勢顯著,在水平方向傳播變緩,隨著時間增加,氦氣云向醫(yī)院MRI室地面擴散,擴散過程形成的氣云面積較小。分析圖6和圖8可知,有2個波導窗時,距離泄露口近的位置(測點3)與2.2節(jié)情況類似,而距離泄露口較遠的位置(測點1和測點2),在計算時間范圍內(nèi),氦氣濃度均低于危險值,安全區(qū)域最大,
(a)2 s
(b)30 s
(a)測點1
(b)測點2
(3)測點3
(1)泄漏口直徑增大,相同時間內(nèi)氦氣釋放量和初始泄露射流距離均增大,區(qū)域內(nèi)渦旋現(xiàn)象愈明顯,氣云擴散至地面的時間縮短。除了靠近泄露口處,距離泄露源越遠,達到使人致命的氦氣濃度所需時間越短,危險性越大。
(2)波導窗位置靠近泄露口時,氦氣泄露在水平方向傳播變緩,氦氣云向MRI室底部擴散趨勢變?nèi)?,距離泄露口越遠,到達使人危險的氦氣濃度所需時間越長,安全性越高。
(3)醫(yī)院MRI室有2個波導窗時,擴散過程形成的氣云面積較小。距離泄露口較遠的位置,氦氣濃度均低于危險值,安全區(qū)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