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澤麗 許曼青 黃嘉佳
(汕頭市中心醫(yī)院-中山大學附屬汕頭醫(yī)院護理部,廣東 汕頭 515031)
脊柱骨折在臨床骨科領域較為常見,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約占骨折的5%-6%,發(fā)病后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生理病痛,引起焦慮、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1]。手術治療是脊柱骨折的常見治療方案,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術在胸腰椎骨折的臨床治療中已被廣泛應用,對患者健康的恢復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2]。護理干預是手術治療脊柱骨折時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科學合理地選擇和實施護理方法,可進一步加速患者的康復進程[3]。常規(guī)護理由對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脊柱骨折的護理效果不夠理想,圍術期優(yōu)質護理要求護理人員于患者圍術期內給予優(yōu)質的護理干預,從術前、術中和術后各方面給予干預,以此縮短康復的時間,減少并發(fā)癥出現,促進患者康復[4]。為進一步了解圍術期優(yōu)質護理對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手術治療脊柱骨折的影響,本研究納入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68例為研究對象,旨在為臨床提供相關理論依據。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3月-2020年1月我院接受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術治療的脊柱骨折患者68例進行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1)納入標準:經CT、X線、MRI等影像學手段檢查確診;行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術治療;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患者;存在脊髓壓迫或損傷;脊柱韌帶損傷。根據數字隨機表法分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為(46.60±1.54)歲;骨折部位:胸腰段22例,胸椎5例,腰椎7例。觀察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21-63歲,平均年齡為(46.42±1.51)歲;骨折部位:胸腰段24例,胸椎4例,腰椎6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均衡性,可比較(P>0.05)。
2 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根據手術治療的需求,給予患者病情關注、用藥指導、心理護理、飲食干預、康復鍛煉等。觀察組實施圍術期優(yōu)質護理。(1)術前準備:術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如與患者做好術前交流溝通,向其講解手術的流程及注意事項,提升手術配合依從性,為手術效果的提升打下基礎。(2)術前訓練:出于提升患者手術耐力的考慮,可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咳嗽訓練或5點支撐法訓練等。術前指導患者練習俯臥位,使其提前使用術后的臥床恢復狀態(tài),并且提升手術體位的耐受程度。(3)體位護理:術后將枕頭取出,取平臥位,間隔6小時調整1次體位至側臥位,保持平臥位和側臥位交叉變換。在更換體位的時候,起初盡可能地協(xié)助患者,隨后可讓患者自主調整,避免出現并發(fā)癥。(4)術后鍛煉:術后密切關注雙下肢運動感覺,同時關注足趾關節(jié)的活動情況。指導患者主動鍛煉,尤其是直腿抬高訓練,保持15min/次,3-5次/d的頻率。根據患者的情況,適當增加鍛煉的強度,以促進神經根在牽拉中得到松弛,改善神經根的血液循環(huán),以免粘連的發(fā)生。
3 觀察指標:(1)臨床指標。記錄2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引流量、手術切口長度和住院時間等指標。(2)椎體相關指標。記錄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頭側端椎上緣的垂線與尾側端下緣垂線的交角(cobb)角、椎體矢狀面指數以及椎體前緣高度等指標。(3)治療效果。我院對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估,依次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患者例數+有效患者例數)/對應組患者總例數×100%。(4)并發(fā)癥情況。記錄圍術期2組患者的切口感染、壓瘡、尿潴留、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情況。(5)護理滿意度。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以調查患者對護理人員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調查表共包括基礎護理、服務態(tài)度、護理質量、健康宣教以及突發(fā)事件應對能力等5方面內容,單項分值滿分為20分,護理調查表總分為100分,測評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越高。(6)生活質量。評估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理職能、生理機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總體健康、活力、情感職能以及精神健康等方面的生活質量。軀體疼痛得分越低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其余項目的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次研究中的治療效果、并發(fā)癥情況和護理滿意度為計數資料,通過(n,%)的形式進行表示,采用卡方(x2)檢驗進行數據間分析,臨床指標、椎體相關指標和生活質量為計量資料,通過均數±標準差(±s)的形式進行表示,采用t檢驗的方法進行數據間分析,若通過SPSS 26.0軟件分析得出的結果為P<0.05,則說明數據間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
5 結果
5.1 2組臨床指標對比:對照組手術時間為(57.86±12.37)分鐘,觀察組手術時間為(51.08±9.75)分鐘,計算出t=2.510,P=0.015;對照組手術切口長度為(89.42±3.52)cm,觀察組手術切口長度為(75.96±3.28)cm,計算出t=16.312,P=0.000;對照組術中出血量為(224.38±16.71)ml,觀察組術中出血量為(156.27±14.29)ml,計算出t=18.063,P=0.000;對照組術后引流量為(127.32±12.27)ml,觀察組術后引流量為(76.51±9.86)ml,計算出t=18.822mlP=0.000;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2.59±2.27)天,觀察組住院時間為(9.64±1.96)天,計算出t=5.736,P=0.000。因此觀察組手術時間、手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和住院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5.2 2組椎體相關指標對比:干預前對照組Cobb角=14.83°±5.26°,觀察組Cobb角=14.89°±5.24°,計算出t=0.047,P=0.963;干預后對照組Cobb角=4.86°±1.53°,觀察組Cobb角=4.19°±1.12°,計算出t=2.060,P=0.043。干預前對照組椎體矢狀面指數=65.62%±12.24%,觀察組椎體矢狀面指數=65.56%±12.27%,計算出t=0.020,P=0.984;干預后對照組椎體矢狀面指數=85.79%±13.26%,觀察組椎體矢狀面指數=93.58%±13.15%,計算出t=2.432,P=0.018。干預前對照組椎體前緣高度=(6.17±1.26)mm,觀察組椎體前緣高度=(6.14±1.22)mm,計算出t=0.100,P=0.921;干預后對照組椎體前緣高度=(8.34±1.39)mm,觀察組椎體前緣高度=(9.52±1.41)mm,計算出t=3.475,P=0.001。因此干預后觀察組cobb角、椎體矢狀面指數以及椎體前緣高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5.3 2組治療效果對比:對照組的顯效患者例數為4例(11.76%),有效患者例數為18例(52.94%),無效患者例數為12例(35.29%),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4.71%(22例);觀察組的顯效患者例數為9例(26.47%),有效患者例數為22例(64.71%),無效患者例數3例(8.82%),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1.18%(31例)。計算出t=6.928,P=0.008。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5.4 2組并發(fā)癥情況對比:觀察組圍術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并發(fā)癥情況對比(n,%,n=34)
5.5 2組護理滿意度對比:對照組患者的基礎護理測評得分=(14.53±2.06)分,觀察組患者的基礎護理測評得分=(17.68±2.29)分,計算出t=5.963,P=0.000(P<0.05)。對照組患者的服務態(tài)度測評得分=(14.32±1.93)分,觀察組患者的服務態(tài)度測評得分=(17.96±2.18)分,計算出t=7.290,P=0.000(P<0.05)。對照組患者的護理質量測評得分=(14.59±1.89)分,觀察組患者的護理質量測評得分=(17.74±1.96)分,計算出t=6.746,P=0.000(P<0.05)。對照組患者的健康宣教測評得分=(14.35±1.58)分,觀察組患者的健康宣教測評得分=(17.93±2.25)分,計算出t=7.593,P=0.000(P<0.05)。對照組患者的突發(fā)事件應對能力測評得分=(14.19±1.64)分,觀察組患者的突發(fā)事件應對能力測評得分=(18.22±1.59)分,計算出t=10.287,P=0.000(P<0.05)。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總得分=(14.57±1.94)分,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總得分=(17.31±2.09)分,計算出t=5.603,P=0.000(P<0.05)。因此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測評得分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5.6 2組生活質量對比:干預前對照組患者的生理職能得分=(44.02±5.78)分,觀察組患者的生理職能得分=(43.97±5.75)分,計算出t=0.036,P=0.972(P>0.05);干預后對照組患者的生理職能得分=(52.36±5.43)分,觀察組患者的生理職能得分=(61.78±5.39)分,計算出t=7.179,P=0.000(P<0.05)。干預前對照組患者的生理機能得分=(55.74±7.16)分,觀察組患者的生理機能得分=(55.72±7.11)分,計算出t=0.012,P=0.991(P>0.05);干預后對照組患者的生理機能得分=(62.93±7.82)分,觀察組患者的生理機能得分=(70.83±8.14)分,計算出t=4.081,P=0.000(P<0.05)。干預前對照組患者的軀體疼痛得分=(56.14±6.19)分,觀察組患者的軀體疼痛得分=(56.21±6.17)分,計算出t=0.047,P=0.963(P>0.05);干預后對照組患者的軀體疼痛得分=(52.38±4.56)分,觀察組患者的軀體疼痛得分=(46.27±4.31)分,計算出t=5.678,P=0.000(P<0.05)。干預前對照組患者的社會功能得分=(42.53±7.78)分,觀察組患者的社會功能得分=(42.46±7.72)分,計算出t=0.037,P=0.970(P>0.05);干預后對照組患者的社會功能得分=(51.96±6.54)分,觀察組患者的社會功能得分=(63.45±6.47)分,計算出t=7.283,P=0.000(P<0.05)。干預前對照組患者的總體健康得分=(36.42±5.29)分,觀察組患者的總體健康得分=(36.37±5.25)分,計算出t=0.039,P=0.969(P>0.05);干預后對照組患者的總體健康得分=(48.56±8.14)分,觀察組患者的總體健康得分=(54.97±7.98)分,計算出t=3.279,P=0.002(P<0.05)。干預前對照組患者的活力得分=(42.31±5.74)分,觀察組患者的活力得分=(42.26±5.68)分,計算出t=0.036,P=0.971(P>0.05);干預后對照組患者的活力得分=(59.42±7.39)分,觀察組患者的活力得分=(70.67±7.35)分,計算出t=6.294,P=0.000(P<0.05)。干預前對照組患者的情感職能得分=(56.23±6.37)分,觀察組患者的情感職能得分=(56.21±6.32)分,計算出t=0.013,P=0.990(P>0.05);干預后對照組患者的情感職能得分=(70.39±6.82)分,觀察組患者的情感職能得分=(81.46±6.87)分,計算出t=6.668,P=0.000(P<0.05)。干預前對照組患者的精神健康得分=(52.57±6.48)分,觀察組患者的精神健康得分=(52.53±6.51)分,計算出t=0.025,P=0.980(P>0.05);干預后對照組患者的精神健康得分=(62.93±8.35)分,觀察組患者的精神健康得分=(71.78±8.37)分,計算出t=4.365,P=0.000(P<0.05)。因此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分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脊柱骨折是臨床骨科常見創(chuàng)傷,多見于男性青壯年,臨床表現為外傷后脊柱的畸形、疼痛,常可并發(fā)脊髓或馬尾神經損傷[5-6]。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術是治療脊柱骨折的常見微創(chuàng)術式,在臨床上已被廣泛應用,該術式的應用能夠有效促進骨折愈合,恢復椎體完整性和生物力學強度,避免傷椎出現塌陷和變形[7-8]。隨著臨床對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術研究的不斷深入,其使用成熟度越來越高,操作越來越簡單,對神經損傷越來越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雖然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術治療脊柱骨折效果明顯,但術后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存在,如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容易影響術后恢復的進程,甚至還威脅患者的安全[9]。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圍術期護理措施提升手術療效,保證患者安全性。
圍術期優(yōu)質護理是一種常見的手術患者護理方法,在臨床疾病的手術治療中已被廣泛應用,尤其是在骨科疾病手術治療中,取得了理想的應用效果。從護理目標來看,圍術期優(yōu)質護理包含4個方面: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應激、減少并發(fā)癥、促進功能早期康復、縮短住院時間[10]。圍術期優(yōu)質護理除了涉及到常規(guī)性的術前宣教、飲食指導、心理護理、疼痛干預,術中體溫控制、麻醉處理,以及術后病情監(jiān)測、并發(fā)癥預防等措施外,還強化對手術前后的訓練和指導,使得術前訓練和術后康復鍛煉有效結合,最大限度地促進患者功能恢復,減少因此引起的并發(fā)癥,以此達到縮短住院時間的目的[11]。本研究中,觀察組臨床指標、椎體相關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了圍術期優(yōu)質護理的應用,能夠真正做到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應激、促進功能早期康復、縮短住院時間等要求,促進患者的康復進程。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觀察組為5.88%,低于對照組的23.53%(P<0.05),表明了在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術治療脊柱骨折圍術期護理中,優(yōu)質護理干預的應用能夠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利于術后功能的恢復,可提升術后患者的恢復安全,獲得了較高的護理滿意度、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在取得上述結果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如納入樣本的數量偏少、隨訪時間偏短等,可能影響研究的準確性,因此需要在日后的研究中增加樣本、延長隨訪時間深入探究。
綜上所述,圍術期優(yōu)質護理應用在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術治療脊柱骨折患者中,可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且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