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亮 付淑青
輔導員是學生在校接觸最多的教師,其工作內容較為繁瑣,不僅負責學生日常校園學習和生活,同時還要肩負著落實思政教育的重任。思政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職業(yè)修養(yǎng),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理念,輔導員在思政教育中扮演了關鍵角色,而想要發(fā)揮思政教育的育人價值,則要形成良好的工作意識,將思政工作落實到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體現(xiàn)其育人價值。
當代大學生的個性更加鮮明,尤其在網(wǎng)絡文化的影響下,大學生渴望說出個人訴求的意愿更加明顯,輔導員作為學生管理的主要主體,只有了解學生精神訴求,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服務,贏得學生群體的信任和支持。培養(yǎng)思政工作意識,能夠促使輔導員在開展思政教育中,更好地與學生群體進行溝通,并且在溝通中掌握學生的思想變化、價值取向、精神訴求以及文化需求等,根據(jù)學生特點調整思政教育內容,為學生更加全面的發(fā)展夯實基礎。
大學生心理問題目前受到了公眾和社會的高度關注,心理教育也是思政教育的主要內容。導致大學生心理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較多,例如社會文化多元化、就業(yè)壓力、學習壓力以及情感等,輔導員作為在校與學生接觸最多的教師,平時也會注意到學生的異常行為,而培養(yǎng)服導員思政工作意識,能夠促使輔導員更加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從以往的固化思維中擺脫出來,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日常工作的核心和要點,避免學生患有心理疾病,維護學生心理健康。
在立德樹人背景下,思政工作成為高校育人的核心內容,基于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思政工作也面臨著創(chuàng)新和改革。輔導員承擔著思政教育的重要職能,是高校思政育人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其在開展思政教育中具有先天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其思政工作意識,能夠促使輔導員主動承擔育人職能,積極配合高校開展各種形式的育人活動,進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效率和質量。
就業(yè)難目前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群體面臨的主要問題,而導致就業(yè)難的因素較多,其中學生因素占據(jù)主要原因,例如部分學生對職業(yè)期許較高,不愿意從事基層工作,對職業(yè)發(fā)展產(chǎn)生迷茫心理。培養(yǎng)輔導員思政工作意識,可以促使輔導員給予學生以更好的職業(yè)幫助,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專業(yè)特點和優(yōu)勢特長,明確未來的發(fā)展規(guī)劃和職業(yè)計劃,避免學生出現(xiàn)迷茫心理和焦慮情緒,以端正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心理面對未來的社會生活,快速適應社會和崗位工作,成為一名時代需要的人才。
現(xiàn)代高校輔導員的日常工作較為繁忙,雖然思政工作和黨團工作是其工作的主要內容,但是由于平時負責太多的行政工作,鮮有精力和時間開展思政工作創(chuàng)新,教育渠道較為單一,依然沿用以往的固化模式,思政教育不符合當代大學生的群體特點和生活習慣,不僅無法體現(xiàn)思政教育的優(yōu)越性和育人性,甚至還會影響學生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對學生成長十分不利。
輔導員在日常主要承擔黨團活動、思政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輔導員要經(jīng)常與學生打交道和溝通。但是當前輔導員工作繁忙,工作性質逐漸趨于“行政化”,在開展思政教育中,沒有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導致工作缺乏導向性、時效性和針對性,甚至很多學生對思政工作缺乏了解,不愿意主動配合輔導員完成思政教育。
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群體容易產(chǎn)生焦慮情緒,如果沒有及時克制和處理這一情緒,學生容易誘發(fā)心理問題。心理輔導可以及時干預學生心理狀態(tài),通過給予學生以心理指導和心理干預,能夠避免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但是當前輔導員在落實思政工作中,更加重視開展黨團活動和困難學生幫扶,忽視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對學生群體中存在的負面情緒和常見心理問題沒有給予高度重視,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學生管理是輔導員崗位的工作重點,通過對學生進行規(guī)范化管理,能夠起到約束學生行為意識的作用,還可以獲得更多學生的信任和支持。但是當前輔導員在開展各項管理工作中,忽視了思政教育的落實,甚至將思政教育和學生管理完全分割,在平時也沒有進行深刻的反思和總結,難以體現(xiàn)思政工作的育人價值。同時,學生管理不能依靠輔導員自己,需要廣大學生干部積極參與其中,起到橋梁和紐帶作用,但是當前輔導員也沒有利用學生干部開展思政教育,學生參與思政教育的程度較低。
輔導員要根據(jù)當代大學生群體的特點,積極探索思政教育的新載體和新渠道,并且在探索創(chuàng)新中培養(yǎng)工作意識,促使思政教育入心、入腦、入耳。首先,積極宣傳國家政策,以國際形勢、國家政策為核心,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交流,引導學生利用辯證法看待問題,提升其精神境界、明辨是非;其次,面對重大社會危機事件,輔導員要正確地進行引導和教育,輔導員要引導學生以正確的心態(tài)面對公共突發(fā)事件,積極配合國家政策,消除學生的恐慌心理;最后,轉變以往以說教式為主的教育方式,通過引導和啟發(fā),促使學生深度思考、理想愛國,表達個人想法和訴求,自覺遵守法律校規(guī)。
輔導員作為學生在校接觸最多的教師,其承擔著繁重的管理任務,想要更好地為學生群體提供服務,輔導員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并且在師生互動中形成一定的思政工作意識。首先,輔導員要認識到自己在思政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提升使命感和責任感,對當代大學生群體特點進行分析,通過溝通掌握學生的政治訴求、文化訴求和精神訴求,確保思政工作有的放矢;其次,當代學生更加習慣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獲取信息和社交,輔導員也要樹立正確的信息意識,積極應用網(wǎng)絡技術和新媒體技術,例如利用微博、微信以及QQ等軟件,掌握學生的價值變化和思想動態(tài),起到引導校園輿情的作用;最后,輔導員要積極深入到學生群體中,通過面對面交流的方式拉近與學生群體的心靈距離,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支持,也為思政工作的全面開展夯實學生基礎。
黨團活動是黨委組織聯(lián)系廣大大學生的紐帶和橋梁,在開展思政教育中,需要發(fā)揮黨團活動的價值,輔導員也要積極配合黨團活動,并且在活動中形成工作意識。首先,在發(fā)展學生黨員干部問題上,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學生黨員在政治素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和日常表現(xiàn)都要經(jīng)得起考驗,嚴禁存在送人情、走后門、拉關系的情況,挫傷學生入黨的熱情和積極性;其次,發(fā)揮黨團活動的思政教育功能,將黨團活動作為開展政治教育、思政宣傳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陣地,輔導員也要利用黨團活動傳遞正確的理想信念、道德理念,促使大學生群體提升思想境界;最后,積極創(chuàng)新黨團活動形式,將實踐性、社會性、娛樂性和思想性融為一體,體現(xiàn)黨團活動的娛樂功能、激勵功能、熏陶功能和引領功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價值。
當前,我國政府實行了多元化的“獎貸助勤免”政策,切實幫助困難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困難,解除其后顧之憂,進而將全部精力置于學習中。因此,輔導員要給予困難學生群體以高度關注,在幫扶中樹立正確的思政工作意識。首先,掌握困難學生的具體信息,將思政教育與困難幫扶充分結合,幫助人、關心人、引導人和教育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心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感恩意識,在未來更好地回報社會;其次,在幫扶困難學生中也涌現(xiàn)了一定的問題,例如資助腐敗、誠信意識缺失、盲目消費等,輔導員要給予困難學生以正確引導,積極開展自信教育、自立教育和自強教育;最后,對困難學生群體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心,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負面情緒、不健康心理,主動進行心理輔導和心理干預,維護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信息時代對大學生群體的心理會帶來一定影響和沖擊,并且誘發(fā)一定的心理問題,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大學生心理問題較為突出,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顯。輔導員作為學生在校接觸最多的教師,在開展思政工作中,要將心理教育作為重點,進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意識。首先,輔導員要認識到心理教育的價值性,對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追溯其根源開展針對性輔導,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心理教育信息平臺,實現(xiàn)心理教育的全覆蓋;其次,發(fā)揮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的輔助作用,將其作為輔導員與學生溝通的橋梁,及時將學生群體的思想變化反饋給輔導員,尤其對于存在心理問題或者焦慮情緒的學生,要及時進行引導和干預,避免發(fā)生安全問題;最后,輔導員要平等地對待所有學生,給予學生以尊重和人文關懷,尤其對于弱勢群體和心理存在障礙的學生,要定時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維護其自尊,引導學生形成健康心理,轉變不良心態(tài)和情緒。
輔導員主要負責學生在校園中的日常學習生活,在開展思政工作中,輔導員要發(fā)揮自身的崗位優(yōu)勢,積極參與到學生日常生活中,并且優(yōu)化學生管理工作,培養(yǎng)學生對輔導員的信任和支持,促使思政工作增加感染力和吸引力。首先,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訴求,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和服務,例如一年級新生,輔導員要幫助其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消除學生對陌生環(huán)境的抵觸心理,又例如大四學生,輔導員要幫助其制定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避免在進入社會后出現(xiàn)迷茫心理;其次,輔導員要積極與任課教師進行溝通,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引導學生將精力置于學習中,將學習置于校園生活的首位;最后,輔導員要注重規(guī)范個人言行,大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的關鍵時期,輔導員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具有深遠影響,在平時管理教育中,輔導員要端正個人言行,做到言行一致,成為學生心中的榜樣和楷模。
思政是輔導員開展育人工作的核心內容,在平時工作中,輔導員也要善于反思和總結,分析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不足之處,在反思中形成思政工作意識。首先,輔導員要樹立正確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將思政工作作為平時學生管理的主要內容,在平時加強學生引導;其次,輔導員要充分利用業(yè)余時間,探索新型的思政教育模式、手段和載體,在探索實踐中形成良好意識,主動承擔思政育人的重要責任;最后,輔導員還要積極開展學術討論和課題調研,掌握大學生群體的特點以及對思政工作的態(tài)度,促使思政工作更加貼近學生需求。
高校是人才和知識的匯聚地,現(xiàn)有輔導員隊伍的年齡結構逐漸趨于年輕化發(fā)展,而想要體現(xiàn)育人價值,則要注重優(yōu)化隊伍的能力結構。首先,高校要進一步明確輔導員的崗位要求、工作性質、崗位責任,促使輔導員樹立正確的使命感,將其作為落實思政教育的主要人員和骨干力量;其次,定期組織輔導員進行學術研討和交流分析,通過培訓教育提升輔導員的思政工作能力;最后,積極擴充輔導員隊伍,幫助年輕輔導員盡快適應崗位工作,包括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資助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事務管理、黨建工作以及思政教育等,將日常管理和思政教育充分結合。
總而言之,在立德樹人理念的指導下,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性更加凸顯,輔導員作為落實思政工作的重要主體,其本身要具備較強的工作意識,將思政教育融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高校也要注重培養(yǎng)輔導員的工作意識,為學生未來更好地融入社會奠定基礎,成為一名時代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