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澤峰
杏是一種常見的果品。唐朝段成式的《酉陽雜俎》稱:“濟南郡之東南分流山,山上多杏,大如梨,色黃如橘,土人謂之漢帝杏,亦曰金杏。”杏作為肥厚多汁、甜酸適度、色澤鮮艷的水果,深受人們的歡迎。而杏之受用者更有杏仁,其用途較杏子更廣泛,首先是入藥,其次是入食。
杏仁入藥有潤肺消食之作用,中國之“醫(yī)食同源”在此也可作證。最早記錄杏仁入食者,是《齊民要術》。“杏子仁可以入粥。”一般都認為這是最早的“杏仁茶”的記載。之后的魯明善所著《農桑衣食撮要》又有:“收杏子(仁)——杏熟時收核,至冬秋間敲取仁,揀出山杏及杏仁有毒者,去尖皮,搗令極細,收貯食用?!边@種將杏仁研砸磨成粉,貯藏備食用的方法,應是“杏仁霜”的最早制法了。
“杏仁茶”“杏仁霜”之類飲品,都是以杏仁為主料的。此外還有一種叫“杏酪”的飲料,也是一種杏仁茶,清代經(jīng)學家郝懿行所撰《曬書堂筆錄》中記載其制法:“杏酪,取甜杏仁,水浸,去皮,小磨磨細,加水攪稀,入鍋內,用糯米屑(粉)同煎,如打高粱糊法,至糖之多少隨意摻入?!边@顯然是一種粥狀甜味的飲料。到了清代,在《光緒順天府志》一書中記載就更明確了,“以杏子仁甜者,磨成粉,然不盡純,或雜以薯粉,土人和糖調水為杏仁茶”。這類杏仁茶在北方盛行一時,京都更有《燕都小食品》之雜談:“清晨市肆鬧喧嘩,潤肺生津味亦賒,一碗涼漿真適口,香甜莫比杏仁茶。”可見這種飲品在當時的影響之深。
由飲料發(fā)展為宴席肴饌者,要說最著名的就是“杏仁豆腐”了,這種菜肴在清《桐橋倚棹錄》中被記作“杏酪豆腐”,雖然名豆腐并非豆腐,而是因其形似豆腐。制法也不難,民國初編的《食譜》記載其法為:“將甜杏仁用水浸胖,剝去其皮,帶水磨成漿汁,注入布袋,擠取其汁,然后和以豆粉、糯米及藕粉,用鏟調和,入鍋蒸之,沸后起鍋,置于冷處,即能凝成杏酪豆腐?!边@種冷碟甜菜有的也作為點心,如今制法更為簡單,用果凍粉溶化后作為凝固劑,與杏仁汁調和,冷固即成。
此外杏仁也在“八寶飯”“八寶粥”“五仁包”等飯面食品中,作為“寶”和“仁”而入食。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杏仁是作為甜品出現(xiàn)的。不過有時也有制成咸的,像山東名品“臨沂八寶豆豉”“濟寧什錦小菜”之中的杏仁,就是咸的。杏仁入食,甜也好,咸也罷,人們所取的主要是杏仁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