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瑞紅,陳英,高秀蘋
(1.青島市即墨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病理科,山東 青島 266214;2.威海市中心血站辦公室,山東 威海 264200;3.青島市即墨區(qū)溫泉衛(wèi)生室內科,山東 青島 266207)
宮頸癌屬于臨床上發(fā)生率較高的一種婦科腫瘤,是原發(fā)于宮頸部位的惡性腫瘤,通常因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續(xù)感染引起。該病早期癥狀缺乏特異性,易被患者忽視,耽誤疾病診斷與治療,并造成不良后果。隨著腫瘤體積增加,病情惡化,可逐漸發(fā)生陰道出血等癥狀。近年來改善伴隨女性社會壓力的不斷加劇,宮頸癌等疾病的發(fā)生率也隨之升高,嚴重威脅女性的身體健康及生命質量,盡早發(fā)現(xiàn)及治療能改善患者預后[1]。定期宮頸癌篩查,有效管理宮頸癌前病變,可降低宮頸癌發(fā)病率,且能及早發(fā)現(xiàn)宮頸癌前病變或宮頸癌,應及時進行治療,阻止病情進一步發(fā)展,降低治療難度。宮頸癌的診斷可通過宮頸細胞學、HPV、陰道鏡檢查實現(xiàn)。不同的檢查手段具有不同的優(yōu)勢和不足。液基細胞學可提升宮頸癌的診斷水平,可彌補傳統(tǒng)宮頸細胞涂片檢測的不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診斷率[2]。陰道鏡下活檢是宮頸癌診斷“金標準”,但是檢查作為一種侵入性方案,給患者造成較大不適,且費用高,易損傷陰道黏膜,應用受限。為提高宮頸癌篩查的效率,普及宮頸癌篩查,需要選擇一種操作簡單、費用低的檢查手段?;诖?,本研究旨在探討液基細胞學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接受宮頸癌篩查的86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年齡21~65歲,平均(40.3±1.2)歲;孕次1~2次,平均(1.6±0.7)次。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完整;年齡>20歲;精神狀況良好。排除標準:精神疾病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依從性差者。
1.2 方法患者均給予液基細胞學檢測。充分暴露患者宮頸外口,使用無菌棉簽擦拭患者宮頸口表面的分泌物,并使用專用毛刷于宮頸口處按順時針方向緩緩旋轉5~8周,然后收集柱狀及鱗狀上皮交接處的脫落細胞,快速把毛刷放置在20 ml細胞營養(yǎng)液內,進行多次攪拌,取出濾過處理后的上皮細胞。具體方式:利用液基細胞超薄制片機,把收集物放置在載玻片上,將其制作成直徑為20 mm左右的薄層細胞,采用濃度為95%乙醇溶液進行固定處理,約15 min,然后進行蘇木精-伊紅(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處理,完成后將樣本置于光學顯微鏡下進行相關檢查。
陰道鏡活檢: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分開雙腿,充分暴露會陰部。使用復方碘液進行外涂,緩慢置入陰道鏡,清晰觀察宮頸病變。使用活檢鉗對宮頸病變部位2~4個點取樣,獲取大小0.2~0.3 cm2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1.3 觀察指標比較液基細胞學檢測與陰道鏡活檢的宮頸癌檢出率、診斷符合率、靈敏度、特異度。診斷符合率=(真陽性+真陰性)例數(shù)/(真陽性+假陽性+真陰性+假陰性)例數(shù)×100%。靈敏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假陰性)例數(shù)×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假陽性)例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液基細胞學檢測與陰道鏡活檢宮頸癌檢出率比較液基細胞學檢測檢出率為5.32%(46/864),低于陰道鏡活檢的5.56%(48/864),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45,P=0.832)。
2.2 液基細胞學檢測與陰道鏡活檢宮頸癌診斷準確率比較液基細胞學檢測與陰道鏡活檢診斷符合率、靈敏度、特異度比較差異無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宮頸癌篩查中液基細胞學檢測與陰道鏡活檢診斷準確率比較[%(n/N)]
宮頸癌屬于臨床上較多見的女性惡性腫瘤疾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及病死率,且近年來宮頸癌發(fā)生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質量[3]。相關研究表明,宮頸癌疾病的病理進展為10~15年,而國際婦產科聯(lián)盟修訂的分期標準把宮頸癌劃分為Ⅰ、Ⅱ、Ⅲ、Ⅳ型等4類[4]。且宮頸癌在早期其臨床癥狀及體征均并不具備典型性,患者通常在篩查時發(fā)現(xiàn),如能盡早確診并給予有效治療,可進一步降低病死率[5-6]。
為進一步提升宮頸癌疾病的診斷率及治愈率,目前臨床上多通過液基細胞學檢測等方式早期篩查及診斷宮頸癌,進而為后續(xù)治療措施的制定和有效實施提供參考,在顯著降低癌變率同時提升臨床治療有效率,具有相對較高的應用價值[7]。液基細胞學檢測技術的優(yōu)勢在于精密性高及自動化等,能進一步防止常規(guī)涂片期間所導致的細胞過度干燥而形成的假象,并可清晰且準確地觀察患者的細胞組織情況[8-9]。液基細胞學檢測取材方式從過去的刮板變成利用特質的取材刷,能獲取更多的頸管細胞,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且標本采集的方式相對簡便,可以進一步降低患者的不適感,進而避免多種因素造成的感染,從而有效提升臨床檢出率[10-11]。
病理組織學屬于目前臨床上判斷宮頸疾病的重要標準,且陰道鏡檢查可進一步明確病變的部位,確保疾病活檢的準確率[12]。因此,臨床診斷期間呈現(xiàn)陽性或者是高度疑似宮頸病變的患者,需要及時接受陰道鏡活檢檢查,同時,進行病理組織學診斷,以便減少漏診率[13]。本研究結果顯示,液基細胞學檢測與陰道鏡活檢檢出率、診斷符合率、靈敏度、特異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應用液基細胞學檢測對宮頸癌疾病進行診斷具有較高的準確性。相關研究顯示,液基細胞學檢測結合陰道鏡早期診斷及篩查宮頸癌具有明顯的互補效果,可及早診斷患者宮頸存在的隱患,從而有效防止疾病的進一步發(fā)展[14-15]。
綜上所述,液基細胞學檢測宮頸癌具有效果確切,可盡早發(fā)現(xiàn)宮頸癌疾病,并及早進行治療,有利于提升疾病檢出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