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飛飛
走進嵩縣柿樹底金礦(以下簡稱“柿樹底金礦”)尾礦砂充填站,管道泵送、振動篩分、過濾烘干,看似無用的尾礦砂經過一道道程序,被分離成粒徑不同的機制砂資源。
“分離出的機制砂一部分用于井下充填治理采空區(qū),一部分用作建筑材料推向市場,不僅解決了回采率低、尾礦庫庫容等難題,而且?guī)砹孙@著的經濟效益?!笔翗涞捉鸬V礦長王文波介紹。
近年來,柿樹底金礦圍繞尾礦砂綜合利用,開拓思路,積極探索,投資興建了尾礦砂充填系統,實現了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2002 年,柿樹底金礦建礦以來,礦區(qū)一直使用空場法開采,長期的采礦導致井下產生大規(guī)模的采空區(qū),并在尾礦庫堆積了大量尾礦砂,不安全因素持續(xù)增加。
2018 年初,柿樹底金礦決定開展技術攻關,委托湖南中大設計院有限公司設計尾礦砂充填系統。經過3 年緊鑼密鼓的施工,建成了占地6840 平方米的尾礦砂充填系統,并配套了振動篩房、過濾機房、尾砂堆棚、水泥倉、配料倉等設施,使柿樹底金礦采空區(qū)治理工作及采礦方法由空場法采礦轉為充填法采礦,有力解決了礦區(qū)存在的安全隱患。
“充填法采礦系統首先將浮選尾砂做分級分類處理,篩選出的中細粒尾砂進入濃密機,然后混合一定比例的水泥和水,經充填站系統泵送至井下采空區(qū)、采場,完成回填。相比之前的空場法采礦,此項技術有效控制了地壓活動,消除了采空區(qū)引發(fā)的地表沉降和塌陷,既保障了回采作業(yè)安全,也為實現深部采礦作業(yè)打穩(wěn)了基礎?!笔翗涞捉鸬V技術負責人王洪濤介紹說。
新技術不僅解決了采礦安全難題,而且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如,采礦工藝設備得到更新換代,生產效率明顯提高;間柱、點柱也可以回采,礦石回收率提高了10%,有效降低了礦產資源的損失率和貧化率,實現了礦產資源高效利用。
系統建成之前,柿樹底金礦采用濕排方式,將尾礦通過管道輸送至選廠小南溝尾礦庫堆放,但隨著尾礦越來越多,尾礦庫庫容飽和導致的問題接踵而至:新建尾礦不僅審批難、周期長,需要耗費大量資金,而且還會占用耕地和林地,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
為此,柿樹底金礦技術人員嘗試采用尾礦砂充填系統,用非膠結尾砂充填治理采空區(qū),將原本是固體廢棄物的尾砂變?yōu)榭衫玫纳笆Y源。同時,他們還將篩分出來的尾礦砂用于填坑鋪路,坑洼路段經過回填恢復了平整,沿河谷的側邊砌筑了擋墻,里邊填置尾礦砂和耕植土,再種植景觀樹,達到了土地復墾效果,有效地改善了礦容礦貌,徹底解決了尾礦砂排放難題。
不僅如此,技術人員還利用尾礦砂充填配套系統中的尾礦砂脫水程序,將尾砂漿體過濾脫水,實現了水砂分離。過濾出的澄清水儲存在充填站的水倉中,一部分作為充填用水,多余部分作為選礦用水循環(huán)利用,實現了無固廢排放、無污水排放。
“使用尾礦砂充填系統,為我們礦節(jié)約尾礦排放環(huán)保稅、尾礦庫建設運營成本等費用每年達207.2 萬元。”王文波高興地說。
隨著基礎設施建設對天然砂的需求日益增加,砂石等建筑石料市場變得越來越緊俏,而機制砂作為砂石市場的理想代替品,可以彌補市場的缺口,一躍變成砂石料市場的熱銷產品。
柿樹底金礦緊盯市場需要,圍繞對外銷售機制砂做起了“大文章”。技術人員根據砂石粒徑的大小,將經振動篩分粒徑大于50 目的粗砂儲備至堆料場等待銷售,其他中細粒徑尾礦砂再用來充填采空區(qū)。
“實施尾礦砂綜合利用后,通過銷售機制砂也為企業(yè)帶來了一筆額外的收入?!笔翗涞捉鸬V黨支部書記李振龍介紹說。
在看到尾礦砂用作建筑材料的市場空間后,柿樹底金礦又把目光投向了固體廢石料。借鑒之前的成功經驗,柿樹底金礦決定將生產過程產生的固體廢石料一大部分用于井下采空區(qū)充填和路面填坑,剩余部分經過再加工后集中存放銷售,真正實現廢渣“變廢為寶”。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xù)探索尾砂、尾渣綜合再利用,推動綠色、低碳、循環(huán)、高質量發(fā)展,進一步鞏固國家級綠色礦山建設成效?!蓖跷牟ㄕ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