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香醫(yī)生
經(jīng)常視頻聊天,會對寶寶有什么危害嗎?遠在家鄉(xiāng)的老人經(jīng)常打視頻電話過來看寶寶,自己也知道寶寶還小不該看手機,但又不好拒絕老人們的熱情。視頻聊天真的對寶寶有害嗎?
春節(jié)長假已經(jīng)結束了,團聚的親人不得不分開,各奔東西。通過手機視頻和家人“面對面”溝通,是這一代孩子共有的全新體驗。
今天就來詳細聊聊,寶寶到底能不能視頻聊天。
可能很多家長認為,視頻聊天≈玩手機,對寶寶視力也不好。
但美國兒科學會在使用電子媒體的限制中,專門為視頻聊天“開了綠燈”:不建議給18 個月以下的兒童使用電子媒體,視頻聊天除外。
為什么視頻聊天會被專家認可呢?
不建議寶寶使用數(shù)碼設備,是因為寶寶在兩歲以前,主要的學習渠道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與家人之間的互動。而使用數(shù)碼設備大大地縮短了孩子的玩耍時間以及與家人的互動時間,也嚴重影響了他們詞匯的掌握和言語的發(fā)展。但視頻聊天不同,孩子能和屏幕中的人,產(chǎn)生有效的互動。
視頻聊天區(qū)別于其他場景的地方,就在于“真實的互動性”。
發(fā)展心理學家勞倫·邁爾斯教授通過實驗研究證實了視頻聊天對寶寶認知發(fā)展、獲取社會信息以及語言的學習都非常有益。
這個實驗將60 名1~2 歲的寶寶分成了兩組:一組與真實的人視頻通話一個星期,另一組則觀看預先錄制好的所謂“互動性視頻”。
實驗結果表明,相對于單純觀看互動性視頻的寶寶,體驗真實視頻通話的寶寶不僅能很好地認出與他視頻“遇見”過的人,并與他們表示親近,而且從視頻通話中獲取了相關的認知信息、掌握了新的社交模式、學習了新的單詞。
對于這個實驗結論我深有感觸:孩子因為經(jīng)常和姥姥姥爺視頻聊天,居然能聽懂幾句客家方言,還會經(jīng)常模仿姥爺喝茶,然后感嘆:“嗯,好茶!”
當然了,視頻聊天不僅能讓寶寶學到東西,還能連接孩子與不在身邊的家人。
剛出生不久的嬰兒的視力和認知發(fā)展水平還不夠,無法看清、辨認屏幕中的人,也無法理解視頻聊天中的信息,但寶寶可以通過聲音辨識自己熟悉的人,并逐漸熟悉與他互動的聲音。
等到17 個月,寶寶漸漸可以認出視頻聊天中某個固定的人物,并且能和對方互動,同時能把視頻聊天中學到的互動方式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這時候和寶寶建立一些固定的聊天方式,比如有趣的打招呼方式、夸張的動作,會讓寶寶更好地記住對方。
視頻聊天已是這一代孩子已經(jīng)熟悉與必將適應的交流方式,比起否認他們的成長趨勢,倒不如發(fā)揮父母的愛與關懷,引導孩子們從數(shù)碼設備中更好地汲取營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