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劍男的詩,要有一點耐心。
評論家魏天無指出,劍男詩歌的抒情基調(diào)“流暢”而“緩慢”,“憂傷”又“倔強”。確實,劍男詩歌緩慢而深情,有著流水一樣明亮的憂傷,以幕阜山系列為代表的鄉(xiāng)村抒懷和以“師大南門”為依托的城市書寫顯示了詩人直接向生活取材、隨物賦形的能力,如澄澈的“暗泉”,以舒緩的調(diào)性,慢的力量,在看不見的地方潛伏蓄勢。這個“在故紙中埋得過深的人”,懂得如何處置過往和現(xiàn)實之間的那條細細裂縫,并從裂縫中透出善意和光亮。
紙上風生水起,筆端快意恩仇。劍男詩歌于整體造境和細節(jié)敘事中包裹強有力的精神內(nèi)核,在窮究人情物理的細致入微中,達到一種敏銳之思與鈍感之痛的奇妙平衡,在準確得體之外,“通過詞語的組合拓展原有語言的意義空間”。這是赤子的歌聲,虔誠地為心靈找到詞語的肉身,找到當年那個“在黃昏山坡一邊放牛一邊看小人書”的少年,體味“無法掩飾的冷寂”和“克制的歡樂”,感受“一群登上櫟木光禿枝頭的灰喜鵲/突然帶給我花開滿樹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