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緒康
黨課對于黨員來說,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黨員了解政策、提升素質的重要手段,對農村黨員尤其重要。在為農村黨員進行具體授課時,授課者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讓農村黨員喜聽黨課、愛聽黨課,從而讓黨課真正發(fā)揮實效。
備課是前提。授課者上課,要重點備好三要素:授課對象、教材、自己,即了解學員知識水平、了解教材內容、了解自己優(yōu)勢。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備無患、有的放矢。同樣,為農村黨員上黨課,授課者要做到“有心”,要重點搞清三個問題。一是搞清“給誰講”。上課前要明確授課對象,弄清楚他們的知識基礎、聽課習慣、接受能力等,從而有針對性地準備授課內容、確定授課方式。否則,授課對象不接受、不消化,授課者備課再精細,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二是搞清“誰來講”。教育者應首先受教育。授課者備課的過程,實質上是先受教育的過程,也是思想經受洗禮的過程。這個過程非常重要,不能忽視省略,更不能由別人代替,授課者要親自上手、反復思考,從而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形成授課方案。三是搞清“怎么講”。每一堂好的黨課,從課題選定到框架設計,從觀點提煉到案例篩選,授課者都要根據不同授課對象的情況認真思考和推敲。對于農村黨員而言,如果采用純理論式的灌輸,授課者費勁,聽課者無味,所以授課時要多列數據、舉事例,提高農村黨員聽課的積極性。
內容是關鍵。如何做到內容“有料”?筆者認為,要重點把握好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講自己擅長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授課者的學識背景、興趣愛好、優(yōu)勢特長都有所不同,要立足自身優(yōu)勢,科學選擇授課內容,力爭為農村黨員送去最生動的黨課。二是講農村缺少的。授課者要提前搞好調研,弄清楚農村沒有的、黨員想知道的是什么,多講授外地先進經驗和農村黨員需要的內容,讓黨課更有干貨、黨員更有收獲。三是講黨員喜歡的。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授課者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多采用圖文、視頻等形式,讓理論知識更加鮮活;要靈活選擇授課地點,嘗試到田間地頭上黨課,以火熱的生產生活為道具布景,深入挖掘“實景課堂”,講黨員群眾熟知的身邊人、身邊事,提高黨課的鮮活度。
語言是藝術。語言是傳達思想、表達感情的重要手段,要想講好黨課語言至關重要。語言有趣,群眾愛聽,這不是一朝一夕能練成的,需要長久之功。當然,授課者也不能為了有趣而有趣,而是需要掌握方法,提高黨課的藝術性、感染性,要重點用好三種方法。一是講究幽默風趣。講課過程中,授課者要時刻關注授課對象的注意力,當授課對象有些疲倦時,要插講一些風趣的例子,把他們的注意力拉到講課內容上。所以,授課者要注重平時積累,爭做張口就來的“段子手”。二是善用方言俚語。對于農村黨員來說,方言俚語通俗易懂,是最好的“共同語言”。授課者要想和農村黨員打成一片,就得多學習掌握一些當地諺語、俚語、歇后語等,做到溝通無障礙。三是及時互動交流。上黨課不是說單口相聲,而應該是雙向的互動交流、共同提升。授課者要注重采用提問式、參與式、情景式授課方法,營造寬松自由的良好氛圍,讓授課對象更有獲得感。
轉化是目的。無論采取哪種方式上課,最終落腳點都是啟迪思維、提升思想、開拓思路,進而促進黨員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轉化為扎扎實實的成效。一是看思想是否受到洗禮。一堂好的黨課,會讓人如夢方醒、恍然大悟,倒逼自己對照黨章黨規(guī)黨紀,對照初心使命,對照群眾期盼,對照先進典型,提高政治站位,敢于自我革新。二是看行動是否得到落實。學是基礎,做是關鍵。思想解放是第一步,關鍵還要看是否能得到落實。要堅持看表態(tài)和看行動相結合、看當下和看長久相結合,看行動是否迅速、作風是否轉變、本領是否提高,這才是檢驗學習成效的第一標準。三是看工作是否取得突破。黨課效果如何,最終要看工作業(yè)績,要看黨員是否把黨課內容裝在心中、化作行動,推動工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枝繁葉茂。群眾是最好的評判員,要注重征求群眾意見建議,看一看農村黨員干部是否真正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比一比和之前工作相較有了哪些進步,評一評還有哪些可改進之處,切實讓學習所得變成實踐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