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奕 盤錦市中心醫(yī)院眼科 (遼寧 盤錦 124000)
內容提要: 目的:探討Nd:YAG激光儀治療白內障手術后后囊混濁效果及參數設定臨床應用價值與優(yōu)勢性。方法:選擇2019年4月~2020年4月就診于本院且接受手術治療的白內障手術后后囊混濁78例(90眼)患者,對其實施Nd:YAG激光儀治療,對治療前、后患者視力情況進行檢查,并記錄治療前、后不同時間段患者的眼壓變化情況。觀察治療后,患者眼部是否有相關不良反應出現(xiàn)。結果:治療后,患者的視力狀況優(yōu)于治療前,比較有差異性(P<0.05)。治療前與治療后3h、治療后1d以及治療后3d比較,不存在明顯差異性(P>0.05)。78例患者在治療期間,眼壓升高1例,玻璃體混濁5例,玻璃體前界膜破裂4例,總發(fā)生率為12.82%。結論:針對白內障手術后后囊混濁患者應用Nd:YAG激光儀治療有著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選擇正確的治療時機、治療期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調整相關參數,醫(yī)師熟練掌握手術操作技巧,可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視力狀況,還可保證治療安全性,對眼壓不易產生較大影響,確保預后。
白內障手術后后囊混濁在臨床中也稱作為后發(fā)性白內障,屬于白內障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是指白內障術后晶狀體上皮細胞在后囊膜上的乙型、增殖,任何年齡階段均有較高的發(fā)生率,其中兒童占比率略高。受到高齡、糖尿病、肥胖以及青光眼患者的增多,從而導致白內障疾病發(fā)生率遞增,進而導致白內障手術后后囊混濁患者明顯增多,疾病的形成與年齡、手術技巧、人工晶體材質、術后眼內前節(jié)反應等方面有著緊密關聯(lián)[1]。臨床中,針對后囊膜混濁多選擇手術方案,雖然手術操作復雜性不高,但發(fā)生眼組織出現(xiàn)感染、損傷以及人工晶體移行等狀況的風險較高。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持續(xù)性進步與發(fā)展,針對后囊膜混濁治療方案多樣化,但不同方案所達到的預后效果存在一定差異性,后發(fā)性白內障Nd:YAG激光儀針對白內障手術后后囊混濁具有醫(yī)療費用低,效果顯著,安全性高等優(yōu)勢,深獲患者認可與滿意[2]。因此,本文針對白內障手術后后囊混濁患者應用Nd:YAG激光儀治療,觀察治療優(yōu)勢性。
選擇2019年4月~2020年4月白內障手術后后囊混濁78例(90眼)患者,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8例,年齡38~75歲,平均(58.77±1.37)歲;病程3個月~5年,平均(2.77±0.65)年;患眼:單眼56例,雙眼17例。根據后囊混濁形態(tài)可分型為纖維化性40例(48眼),珍珠樣小體型38例(42眼)。
納入標準:①通過非接觸式眼壓測定等一系列檢查,確診為白內障手術后后囊混濁;②患者或者家屬自愿簽訂此次研究同意書;③臨床資料完整;④獲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①精神系統(tǒng)疾病;②中途退出者或更換治療者;③存在嚴重傳染性疾病者;④聽力障礙或語言交流受限者;⑤不符合Nd:YAG激光儀治療指征。
患者就診于本院眼科,幫助其進行多項檢查明確患白內障,均接受手術治療,本組患者術后均存在后囊混濁狀況,針對這一狀況,均應用Nd:YAG激光儀治療。治療前進行宣教,讓患者知曉治療的目的和配合要點。
治療前,先給予患者復方托呲卡胺眼液散瞳,奧布卡因實施表層麻醉,將接觸鏡置入,激光單脈沖能量設定為1.0~1.5mj,并調節(jié)激光焦距離,將He-Ne激光指示燈聚焦在后囊膜,在旁中心擊穿一點,確保設定與實際誤差后,再實施點擊切開。應用開罐式環(huán)形切開或環(huán)形帶蒂切開進行激光操作,單脈沖由小能量逐步開大,將囊膜擊開,在擴大到后囊激光直徑為3~4mm,激光總能量控制每次在150mj內既可。所有患者一次性完成Nd:YAG激光儀治療。
治療后,持續(xù)7d應用非茲體類眼液,4次/d,針對眼壓較高者,可應用 -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眼藥水滴眼液,2次/d,直至患者眼壓處于平穩(wěn)狀態(tài)即可。同時,術后對患者的視力、玻璃體前界膜破裂、房水閃輝等情況進行觀察,告知患者定期復查。
對治療前、后患者視力情況進行檢查,并記錄治療前、后不同時間段患者的眼壓變化情況。觀察治療后,患者眼部是否有相關不良反應出現(xiàn)。
以SPSS 25.0為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數據比較存在差異性。
治療后,患者的視力狀況優(yōu)于治療前,比較有差異性(P<0.05),見表1。
表1.比對治療前、后患者視力狀況
治療前與治療后3h、治療后1d以及治療后3d相互比較,不存在明顯差異性(P>0.05),見表2。
表2.比對治療前、后眼壓變化情況(±s,mmHg)
表2.比對治療前、后眼壓變化情況(±s,mmHg)
眼壓 n 治療前 治療后3h 治療后1d 治療后3d最高值 78 19.54±2.52 21.52±2.65 20.40±2.55 19.65±1.21最低值 78 12.20±1.65 15.22±1.79 14.32±1.50 12.05±1.00
78例患者在治療期間,眼壓升高1例,玻璃體混濁5例,玻璃體前界膜破裂4例,總發(fā)生率為12.82%。治療后所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對患者的視力、視野無影響。
白內障是眼科臨床發(fā)生率較高的疾病類型,該病發(fā)病機制復雜,多數研究指出免疫異常、老化、創(chuàng)傷、遺傳、輻射等和疾病的發(fā)生有密切關聯(lián)[3,4]。白內障發(fā)生后病情發(fā)展會逐漸讓患者有眼部晶狀體結構與功能異常的狀況存在,會造成視力水平下降,有會引起視物模糊等癥狀表現(xiàn),同時也會使較多患者因此失明,可謂對日常生活造成了非常大影響,也讓其心理承受非常大壓力[5,6]。硬核白內障是白內障類型中發(fā)生率較高的一種,患者數量較多,以老年患者為主。對白內障患者進行治療,有較多治療手段,大體包括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通常僅采用保守治療并不能起到滿意的病情緩解效果,對患者視力水平改善有限,因此若患者符合手術治療,施行手術更加有效。白內障手術后后囊混濁具體可分為兩種形態(tài),一種為前囊下晶狀體上皮細胞纖維化并向后囊異性,導致后囊膜纖維化皺縮,另一種為赤道部的上皮細胞向后囊移行增殖,而且聚集成簇,表現(xiàn)為Elschnig珍珠樣小體[8]。Nd:YAG激光儀治療針對白內障手術后后囊混濁有著較高的治療價值,而且操作簡單,安全,無痛感,從而獲得患者認可與滿意[9]。
為確保Nd:YAG激光儀治療效果,建議在治療前先對患者實施宣教,告知其激光治療流程,積極配合醫(yī)師操作,激光對眼球固視與激發(fā)光時,對眼部會產生強光刺激,讓其不必過于緊張與擔憂。同時,治療中,醫(yī)師將患者的頭部進行固定,以免頭位移動,導致激光點無法精確地對靶組織進行激射,或針對其他眼部組織產生損傷,而導致視覺效果受到影響。此外,安置接觸鏡不僅可對眼位進行固定,還將靶組織放大,有助于醫(yī)師更清晰地觀察靶組織,提高激光精確性。一般情況下,激光束最小數量可保證獲得足夠大的開口,對膜組織的光束量可能會高于100點/次,但平均光速在50點/次左右即可。對膜組織的光束能量可能會低于150mj/次,但平均能量在50mj/次左右最佳,能量與激光束的數量逐步增加,可對人工晶體產生一定損傷,甚至激光術后可誘發(fā)眼內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機率也明顯提高。
本次研究所得結果為:治療后,患者的視力狀況優(yōu)于治療前,治療前與治療后3h、治療后1d以及治療后3d相互比較,不存在明顯差異性;78例患者在治療期間,眼壓升高1例,玻璃體混濁5例,玻璃體前界膜破裂4例,總發(fā)生率為12.82%。治療后所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對患者的視力、視野無影響;根據這一結果可充分得知:Nd:YAG激光是治療白內障手術后囊混濁患者的首選方案,可提升患者視力,而且醫(yī)療費用低、治療安全性高、治療過程簡單,這也是其深獲患者認可與滿意的主要原因。分析原因主要在于:Nd:YAG激光儀的激光穿透性好(可達8mm左右),組織熱效應低,且對臨近組織不產生明顯的熱損傷,可通過電離效應于靶組織上形成等離子體,運用其爆炸形成的沖擊波讓組織出現(xiàn)汽化,使其裂解,繼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因此能夠讓患者的視力得到明顯改善,且對患者的眼壓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有效性與安全性均較好[10,11]。在Nd:YAG激光治療過程中,不依賴靶組織的色素存在,可以對透明或半透明的晶狀體囊膜與膜性白內障進行切開。此外,為進一步保證Nd:YAG激光治療效果與安全性,建議做好適應癥篩查工作,合理掌握最佳手術時機,并定期對手術操作醫(yī)師進行培訓,讓其對Nd:YAG激光儀操作流程進行熟練掌握,進而提升治療成功率。同時,在治療前對患者實施宣教,告知其治療期間所需注意事項、治療流程與相關注意事項等內容,對于患者的疑問進行全面解答,對于其合理需求盡可能滿足,消除其疑慮,進而提高治療配合度,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減低應激反應出現(xiàn),這也是提高預后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8]。
綜上所述,針對白內障手術后后囊混濁患者應用Nd:YAG激光儀治療有著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治療期間,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調整相關參數,可提高視力狀況,還可保證治療安全性,對眼壓不易產生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