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芊融
(淮陰工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3)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欣欣向榮。人們不再滿足于本土教育,而將目光延伸至境外的各大高校,不僅要“走出去”,更要“引進來”?!吨型夂献鬓k學條例》要求,國家鼓勵引進外國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中外合作辦學。國家鼓勵在高等教育、職業(yè)教育領域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鼓勵中國高等教育機構與外國知名的高等教育機構合作辦學。目前,全國范圍內各層次高校對于推動“國際化建設”都非常踴躍,在雙方簽訂相關合作協議的基礎上,高校的對外合作交流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外合作辦學、教師互訪、學生交換、課程共建、合作科研、聘請外籍教師等方面。但受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影響,諸如教師互訪、學生交換等項目則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如何在不斷變化的重大衛(wèi)生事件影響下因時制宜地開展對外合作交流,是本文力求探討解決的核心問題所在。
高校對外合作交流可為我國高等教育打開一個面向世界的窗口,在吸收國外先進教育文化理念和資源的同時也讓世界看到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與成就,提高我國高校的國際影響力與知名度。目前,受重大衛(wèi)生事件的影響,我國高校對外合作交流尚存在某些不足,主要問題是學校之間不能互訪、線上教學質量亟待提升、計劃出國學生心理公關等方面的不足亟待解決,以推動我國高校對外合作交流的發(fā)展。
重大衛(wèi)生事件之下,全球各國在積極研發(fā)疫苗的同時,各國的入境政策繁多復雜且各有不同,這就導致了部分學生即使做好了出國學習、交流的準備,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困難與制約。特別是現在國內高校學生群體數量龐大且分布在全國各個省市,學校寒暑假期間的人口流動對重大衛(wèi)生事件防控的工作更是意味著巨大的難度與壓力。在國內外的雙重壓力下,想要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對于雙方學校都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這就要求我們借助線上渠道,克服時差、翻譯、實地考察等在雙方交流中無可避免的問題。
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期間,本著雙方平等的原則,在時差問題上,可進行友好協商,特別是在實際情況下,中國學??赡芎兔乐薜膶W校存在12 個小時以上的時差,可能線上會議的時間雙方均不在彼此的工作時間內,仍需要在雙方還不太了解的情況下,進行初步的會務準備。
除了時差問題,由于網絡使用習慣的不同,可能雙方在進行線上溝通交流的輔助工具并不一樣,此時則需要根據雙方的使用習慣以及雙方的方便程度,酌情選擇一個更加適合雙方多人同時在線會議順暢溝通的系統(tǒng)。實際操作過程中,外方學校與機構會更傾向于使用ZOOM 和Microsoft Teams 系統(tǒng),其中ZOOM系統(tǒng)的使用可能涉及會員費用問題,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使用頻率并不高,所以目前在實際網絡會議過程中,雙方高校也會更加偏向使用Microsoft Teams系統(tǒng)。
由于實地考察受限,各高??稍谠泄俜揭曨l介紹的基礎上做相應的補充。雙方更可采訪相關已經入讀的學生,對于所想了解的情況進行詳細調研,畢竟真實的感受是遠遠勝過所有文字的介紹。
引進國外優(yōu)質教育資源是中外合作辦學的核心,是中外合作辦學事業(yè)成功的決定因素。《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要求,國家鼓勵引進外國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中外合作辦學。我國高度重視教育和信息技術的融合,重視發(fā)揮信息技術在改革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打亂了很多學生、老師的學習節(jié)奏。因為不能開學,很多學校緊急開啟了線上授課的模式。但在此影響下,對外合作的工作開展就顯得更加艱巨。特別是一些開展了中外合作辦學的學校來說,更是面臨巨大挑戰(zhàn)。外方教師不能如期來華教學所帶來的最大挑戰(zhàn)就是線上教學開展,國內的學生在線上學習時不僅受時間地點的制約,更會時時面臨網絡信號中斷、與老師溝通互動受限、硬件軟件可能跟不上需求等等難題。中外雙方的線上學習更是受到時差、語言的影響。特別是在和美洲學校老師的溝通方面,一是時差巨大,學生在學習期間除了要克服生理障礙與老師保持一致的時間外,平時在國內的生活也會面臨黑白顛倒的難題,不僅自己面臨著種種不適,也會給家人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其次,由于網絡傳輸問題,線上授課多多少少會出現卡頓現象,外語授課講話速度較快,一旦因為信號問題漏聽少聽課堂內容,也將對學習效果造成巨大影響。不僅如此,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發(fā)生,對于這些中外合作辦學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最核心的專業(yè)知識如果在學習時有所缺漏,其影響是非常嚴重的。面對這樣的情況,學??珊侠戆才畔嚓P的中方老師或外方老師每周進行一到兩課時的知識點提煉。
中國每年都有大批計劃出國交換、升學的學生,突如其來的重大衛(wèi)生事件打破了很多學生的人生規(guī)劃,這讓很多已經規(guī)劃好學習路徑的學生一下子陷入了猶豫和不安中。特別是一些大四的學生,也許已經拿到通知書準備出國了,但是卻要面臨“去和不去”的選擇。這不僅是高校老師、更是學生家長需要幫助他們做出的選擇題。所以在面對這樣情況的學生時:學校一是做好安全教育,動員其積極施打疫苗提高個人防護,保證自身的安全的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開闊視野;二是根據學生個體的不同情況合理建議出國學習方案,即使在重大衛(wèi)生事件肆虐的現在,也要最大化發(fā)揮出國學習的優(yōu)勢,不同專業(yè)不同本科背景的同學出國所帶來的利弊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三是聯合班主任、輔導員、任課老師等多方力量,結合學校所有的國際合作方案進行適合個體的最優(yōu)化選擇,鼓勵其聽取多方意見,結合家庭實際,制訂相關出國學習方案;四是可結合學校實際,擬定相關重大衛(wèi)生事件背景下的獎學金方案,通過給予出國交流學習的學生一定的獎學金資助,幫助想出國學習的同學減少一定的生活成本,不讓疫情成為阻礙學生個人發(fā)展的絆腳石。
受重大衛(wèi)生事件影響,人員跨國交流近乎停滯,各國出現不同程度的經濟衰退,國際教育投入大幅度下降,部分海外高校面臨財政危機,正常教學科研秩序遭受嚴重破壞,以人員流動為核心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受到的沖擊尤為突出。復雜的國際形勢和疫情肆虐,對高校的對外合作與交流構成了雙向壓力。高校應充分認識國際局勢、疫情形勢和國家戰(zhàn)略,順應發(fā)展變革的需要,勇擔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使命和責任,進一步做好對外合作與交流工作,服務中國高等教育對外開放大局,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本文將從利用留學人員資源、加強友好學校聯絡、增派教師出國交流、調整交換學生學習形式、多角度多方面全方位拓展合作以及打造合作范例六個方面探討高校對外交流合作在應對突發(fā)重大衛(wèi)生事件時的策略。
隨著國家深化改革的進程逐步推進,社會經濟長足穩(wěn)定發(fā)展,制度體系不斷健全,就業(yè)環(huán)境不斷優(yōu)化,歸國留學人員群體迅速擴大。據教育部發(fā)布的相關數據統(tǒng)計,2020年,我國出國留學生總人數是45.091萬人(估算)。隨著重大衛(wèi)生事件的逐步好轉,在2021年,我國出國留學生總人數約為52.37 萬,較2020年增長13.9%。而留學回國人數達40.91 萬人,比2020年增長12.1%,占出國總人數的90.73%。全球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出國留學人數不降反增,留學生人數逐年增加的同時,完成學業(yè)后選擇回國發(fā)展的占比也在逐年升高。根據智聯招聘最新發(fā)布的《2020年中國海歸就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暴增33.9%,而這個數字在2019年只有5.3%,2018年只有4.3%。智聯招聘關于“為何選擇回國發(fā)展”的調研顯示,56.8%的人選擇“國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管控更好”,可見回國人數暴增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重大衛(wèi)生事件。調研顯示,有43.2%的人并非因為重大衛(wèi)生事件管控得好而回國,他們看中的是“國內生活更便利”“國內經濟恢復更好”“國內就業(yè)機會多”。
隨著回國人員數量的逐年增長,高校應廣泛吸納符合條件且有意愿致力于推動高校間國際合作的留學歸國人員。高校歸國留學人員因其特殊的求學經歷,擁有著廣泛的國內外人脈資源,在進入高校工作后,可充分利用其所自帶的全國乃至全球各地的同學、老師以及學校資源,創(chuàng)造便利條件來擴大所在高校的各項對外合作交流工作。高校歸國留學人員不僅在外語溝通交流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因為其留學的經歷,其對他國的各種不同的傳統(tǒng)文化、社會習俗以及相關社交禮儀更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與認知,在這樣的基礎上,有利于更加順暢地開展中外兩校的友好合作,推進相關課題的研究交流,進而開展外教聘用、學生老師的交流互訪。
由于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沖擊,各大高校在拓展友好學校方面多多少少出現了一定的阻礙。拓展新的友好院校是一方面,但我們可將目光短暫地拉回到已經簽約的各大友好學校中來。其實各個高校都有著相當數量的友好院校,但并不是所有的院校都簽署了具體的項目合作協議,很多都只是停留在了合作備忘錄或者是框架協議。所以各大高校應加強聯絡,通過定期舉辦交流會議、邀請雙方教師參加相關國際會議等多種線上的形式加強雙方的交流與合作;在這些活動、會議的交流中,尋找更多適合雙方共同發(fā)展的合作點,進而簽署具體的疫情背景下的合作協議。
短期內雖然管理層面的互訪減少,但是可通過電子簽署、郵寄簽署等形式達成項目合作等同時,給予雙方教師、研究生更多的中長期出訪交流學習機會,這樣即使學生的交流有所減少,但通過增派教師的方式,仍可將國外的值得我們學生學習的理念經驗帶回來并傳授給學生。截至目前,所有簽證政策特別是關于訪學的簽證,各個使領館都已逐步開放,所以教師出訪交流學習正成為一種更加方便快捷的形式。
突發(fā)重大衛(wèi)生事件前,國內有大批的學生會出國參加為期一學期至一年的交換學習。而重大衛(wèi)生事件襲來的初期,基本上所有的交換項目均被迫停擺。這使得一大批想要出國學習感受異國文化氛圍的學生心中落下很大的遺憾。學??纱蚱苽鹘y(tǒng),將以前交流生完全送出國交換學習一學期的方式調整成按課程認定學分的形式。只要尋找到合適雙方的授課時間,便可最大化克服時差給雙方學生帶來的影響。因為重大衛(wèi)生事件有些國家的部分課程授課形式仍為線上,雙方學校也可選擇這些課程,這樣既縮小了規(guī)模,保障雙方的健康安全,也不影響學生感受異國的課堂氛圍,學習知識。不僅如此,因為按課程轉換學分相較于之前的整學期完全融入交換,其實也為更多想要交換學習的學生提供了可能:以前是按學校給予名額,現在可按課程分配名額。當雙方單課程交換模式成熟,可逐步向全線上交換學習的模式探索。
對外合作交流的工作,不應受任何地理因素的局限。但多數情況下,受語言、文化、時差等因素影響,高校對外友好合作交流的工作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國內高??山柚恍﹪飧咝9俜绞跈嗟南嚓P第三方機構,一是互訴合作需求,在雙方開設專業(yè)的基礎上,尋求可切入的合作點,由點到面,逐步設計相關可實現共贏的項目并最終達成相關的合作意愿。第三方機構的出現,可以說極大地緩解了某些校校之間交流的不暢,特別是對于一些拉美國家、歐洲國家,可能其本身其英語普及率并不高且當地留學生也均已當地母語為主來進行日常的學習,那么就需要第三方進行相關的翻譯以及轉達工作,以達到更好地進行交流合作的目的。
不論國內外,重大衛(wèi)生事件的發(fā)生均給各行各業(yè)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各個學校都應盡快打造本校在突發(fā)重大衛(wèi)生事件背景下的對外合作范例,在一個成功案例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在雙方合作學校不能見面的前提下,更有說服力、更廣泛地拓展友好院校,并在此基礎上,延伸出更多更適合雙方的合作方案。如此一來,不僅能增強自己的信心,也可給合作院校一針強心劑。因為突發(fā)重大衛(wèi)生事件,很多原本打算出國學習的學生放棄了這一計劃,但只有依托學校這個平臺,學生以及家長才能更放心地將學生送出去。
本研究分析了重大衛(wèi)生事件背景下高校對外合作交流的現狀及問題,積極探索了對于突發(fā)重大衛(wèi)生事件的應對策略,旨在逐步適應重大衛(wèi)生事件下合作交流以及教學形式上的變化,確保我國高校的對外合作交流工作的健康長遠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