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瓊
(貴州醫(yī)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報告中華教育改進社1922 年事務時提道:“每辦一種事業(yè),必有四種不可缺的要素:(1)組織,(2)計劃,(3)人才,(4)經費。”民間教育社團也不例外,每個教育社團的創(chuàng)辦都要經歷調查研究確定辦社方向,組織人員開辦成立大會,制定章程明確各項事務等一系列步驟,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又會面臨開展什么活動、如何開展活動以及活動效果如何的問題。故深入研究民間教育社團的運作機制,分析其組織原則及活動內容,對探討其對中國近代教育所起的作用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清末民初民間教育社團分個人發(fā)起和團體聯(lián)合發(fā)起兩種。個人發(fā)起的社團主要是由幾個具有相同教育旨趣的人集結在一起所辦,這一時期絕大部分的社團都是個人發(fā)起的。
團體聯(lián)合發(fā)起的社團主要是指各社團聯(lián)合會,是在某些專業(yè)教育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相對成熟、壯大之后出現(xiàn)的,目的是聯(lián)絡全國范圍內相關教育機構,以促進本門類教育的進步和發(fā)展,如全國職業(yè)學校聯(lián)合會、國立高等師范學校聯(lián)合會、中華教育改進社等。
不管是個人發(fā)起還是團體聯(lián)合發(fā)起,民間教育社團從初步構想到具體實施再到最終確立,都需要經過一定的程序,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步驟。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在社團創(chuàng)辦之前,首先要考慮所要涉足的這個教育領域目前發(fā)展情況如何,未來有什么樣的發(fā)展趨勢,創(chuàng)辦社團有無必要,對于發(fā)展本門類教育有無貢獻,民眾是否有能力接受等一系列問題。只有調查充分才能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
中華職業(yè)教育社在創(chuàng)立之前,其發(fā)起人黃炎培等就進行了大量的調研活動。1914 年,黃炎培走遍江西、浙江、山東、河北諸省,考察當?shù)亟逃姓聞?,尤其是對當?shù)氐膶W校教育進行了細致考察。1915 年,黃炎培又隨游美實業(yè)團訪問了美國,在對美國25 座城市的52 所學校進行考察的過程中,他收獲良多,“語以抽象的實用教育,不若語以具體的職業(yè)教育之警心動目”,并最終確定了職業(yè)教育的方向。1917 年黃炎培又同陳寶泉等人奔赴日本進行第二次出國考察,考察結束之后正式成立中華職業(yè)教育社。
調查結束確定辦社宗旨之后,發(fā)起人要開成立大會,正式宣布社團成立,成立大會一般只有骨干人員參加。首先是發(fā)起人發(fā)表演說,主要介紹當前國內教育現(xiàn)狀、成立社團的必要性、社團成立后的主要活動以及社團所期望達到的效果等。發(fā)表演說的目的一方面是鼓舞士氣,另一方面也是為社團造勢。
其次,選舉出社團第一屆會長(主席)、副會長及各主要干事等。相對于官方教育社團直接由教育部指定會長,民間教育社團在選舉會長等主要領導者方面有較大的自主性和民主性,一般在全體會員中采取投票方式選舉,得票多者擔任。一些比較特殊的社團如華法教育會,采取華人和法人分別推選一名領導人的辦法,以保證社團的民主性和公平性。
最后,公布本社章程。章程是一個社團的靈魂,規(guī)定了社團的名稱、性質、機構、會員權利義務、活動等各項內容。一個社團的章程要通過多方調查、多次協(xié)商才能最終確定,是一個社團的綱領性文件,包括以下內容:第一,社團的名稱;第二,社團的宗旨,即本社團的性質和活動的目的;第三,會員制度。包括會員入會資格、所擁有的權利和義務、會員大會等;第四,事務范圍,即社團的主要活動;第五,機構設置及領導人選舉辦法;第六,經費收支情況。
社團成立大會是社團發(fā)展歷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標志著社團的開端。
與其他社會團體一樣,民間教育社團也需要通過一定的組織機制來保證社團的日常運作。
清末民初時期民間教育社團在人員構成方面呈層級式分布,自下而上分普通會員、名譽會員、職員、正副會長四級。
首先是普通會員,普通會員占社團的絕大部分,是社團的中堅力量,是社團活動的執(zhí)行者。一般來說,普通會員入會有兩個條件:其一,經會員兩人以上推薦;其二,按時交納會費。前一個條件是為了保證社團隊伍的純潔性,防止不軌之徒潛入社團內部;后一個條件是為了保證社團經費的充足,以便開展活動。這兩個條件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又視情況而有所改變,如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1919 年成立時規(guī)定“本團團員應納常年金現(xiàn)幣一元”,而在1920年開第三次常會的時候,因為講演團陷入困境,所以大會重新修改了社章,為了擴充社員,“不收入團金,僅收常年費銅元六十枚”。有時,社團為了擴大隊伍,也會采取一些靈活多變的方法主動招募會員。比如,中華職業(yè)教育社在1922 年招募會員時實行獎勵制,內部組成若干隊,每隊設隊長一名,新招募到的會員以填寫愿書和繳納會費為憑,規(guī)定不論新舊會員,繳納一元為一分,“得到一百分以上者,贈琺瑯制感謝書一副;該隊的隊長也照樣贈一分……三百分以上者,除前項贈品外,加贈精制焚土紀念信插一具……”,這樣就把招募會員的任務平均分攤到每個會員的身上,且相互競爭的方法更能激勵會員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其做法值得當代借鑒。
其次是名譽會員。名譽會員一般由有名譽且繳納特別捐的人擔任,有些社團也稱之為贊成員、特別社員、永久特別社員等。名譽社員平時可不用到會,只在社團開常年大會時到會,除不擔任社團職務之外,擁有與普通會員同樣的權利,其入會資格有比普通會員更嚴格的限制。在少年中國學會,只有“以學術或經濟贊助本學會”,且要“經評議部認可”,方能成為贊助員。一般來說,成為名譽會員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對社團有較大的經濟資助;第二,聲譽好,有一定的社會地位。
再次是職員。職員是從會員中選舉出來的、負責社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人,一般沒有薪酬,義務為社團服務。職員的人數(shù)根據(jù)社團規(guī)模的大小和所置部門的多寡來定,定期改選,一般為一年或兩年,可連舉連任。有些規(guī)模較大的社團又根據(jù)其工作性質的不同把職員分為干事員和評議員兩種,干事員主要負責社團日常瑣碎事務,包括書記員、會計員等,評議員則主要負責社團大政方針的制定。一般來說,評議員級別略高于干事員。
最后是會長。會長是社團的最高負責人,有些社團也稱主席、總理、董事等,由會員大會選舉而來,總領社團一切事務。一個社團一般設會長一人,副會長若干人,會長由德才兼?zhèn)淝矣幸欢曂娜藫?。有些社團為了提高自身的影響力,會設幾個名譽會長,如1918 年成立于上海的華僑學生會,會長為謝碧田,名譽會長是外交總長伍廷芳。會長在社團內有相當?shù)挠绊懥?,但不是絕對的決策者,只是領導者,對會長權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民間教育社團組織上的民主性。
清末民初民間教育社團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全體會員大會,通常一年舉行一次,若有需要可開設臨時會,要求全體會員參加,即便不能全體到會,也至少要有三分之二會員到會,方可舉手議事。在全體會員大會上,一般先由主任干事(總務干事)報告本年社務,包括現(xiàn)有會員數(shù)量、開展活動簡介、經費收支情況等。然后對本次大會所要議決的事項進行討論,一些規(guī)模較大的社團不僅要把議案分組,而且會員間也要分組分別討論。
評議員會是民間教育社團的次權力機關,不召開全體會員大會的時候,評議員會就成為事實上的決策機關。有的社團稱董事會或議事員會,名稱不同,作用一樣。評議員會由評議員組成,開會時間根據(jù)社團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三個月召開一次。評議員會權力很大,華法教育會章程中規(guī)定:“評議會有認可公益會員與實行會員入會之權”“評議會對于本會之財產事業(yè),有完全經理之權……改變會章必經評議會或全體會員五分之一之提議”。所以,評議員會實際上是由社團若干首腦構成的決策機構。
通常清末民初時期的民間教育社團為了活動的開展,會下設若干部門,這些部門就構成了社團的執(zhí)行機關。部門的設置依社團的規(guī)模和方向而定,各部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盡其能。1918 年成立于北京的國民雜志社,下設經理部和編輯部。經理部負責社團日常事務;編輯部由編輯員構成,負責發(fā)行《國民》雜志。有些部門還有部門會議,負責部門工作的統(tǒng)籌規(guī)劃和實施運作。部門負責人或由選舉產生,或由評議員會指定,視具體情況而定。
由于教育社團是一種非營利性的組織,所以社團在經費收入方面比較單一,一般來源于四個方面:其一,會費,主要是普通會員每年所繳納的會費和名譽會員繳納的基本費,這部分構成了民間教育社團的最基本也是最有保障性的收入;其二,特別捐,主要來源于熱心教育的大官僚、大商人、教育家的捐贈,以及教育基金會的支持,這部分收入視社團自身的影響力而定;其三,實業(yè)收入,這主要針對有能力辦實業(yè)的社團而言,數(shù)目極少。北京工讀互助團曾經在社團中開展販賣書包、洗衣、印刷等活動,為社團增加了不少收入;其四,政府補助,能得到政府的補助的民間教育社團很少,主要是那些與政府有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社團。中華教育改進社是全國范圍內的大社團,其發(fā)起人蔡元培、范源濂、袁希濤等都是軍政教育界的要人,其章程中關于本社經費一章,明確規(guī)定官廳補助費是經費中一項。除上述四項之外,如遇特殊事項,社團亦可通過臨時募集資金充當辦社經費。
所收經費主要用于活動支出和日常支出,其中活動支出占絕大部分。以中華教育改進社為例,從其1922 年全年收支決算報告中可以統(tǒng)計得出:總支出共33458140 元,其中活動支出有24419294 元,占總支出的73%。而日常支出只有9038846 元,占總支出的27%。在活動支出中,薪金支出又占了絕大部分。
清末民初時期,雖然眾多民間教育社團的旨趣不同,方向各異,但在開展活動的方面卻有相似之處,大致有以下幾種。
創(chuàng)辦刊物是教育社團與外界溝通的最有效的手段。社刊是宣傳本社思想的重要平臺,通過社刊,外界人士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本社情況,社團也可以向社會各界宣傳自己的教育主張。這一時期大部分教育社團都有自己的社刊,社刊定期發(fā)行,與本社發(fā)展相始終,如中華職業(yè)教育社所發(fā)行之《職業(yè)與教育》、中華教育改進社發(fā)行之《新教育》、國民雜志社發(fā)行之《國民》等。社刊大部分文章為本社成員撰寫,主要宣傳本門類教育主張,也會邀請別的教育專家撰稿。一部社刊史就是一部社團史,社團內發(fā)生的大事,開展的主要活動,所宣傳的教育主張都在社刊中有所記載。
講演是普及教育最直接的方式,很多社團在創(chuàng)社章程中就把講演列為活動之一?!渡虾I虡I(yè)補習教育會簡章》規(guī)定的本會應辦事務中就有“組織商業(yè)講演部”一項;中華教育改進社把學術部分為研究、調查、編譯、推廣四科,其中推廣科一項重要活動就是講演。而把講演價值最大化是在普及平民教育的過程中,要普及平民教育,自然要以平民大眾所能接受的方式為主,講演是最好的途徑。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就是一個以演講為主要活動內容的教育社團,針對處于社會最底層的勞苦大眾,開展通俗演講,以普通群眾可以接受的語言和方式向他們灌輸新思想和新知識。如涉及日常生活的有“紙煙的害處及其戒法”“癆病的起因及其預防法”,涉及科普知識的有“地球的來歷”“太陽多大呢”,涉及當代中國政治的有“華府會議與中國有什么關系”“對于國家政局悲觀之不宜”等。社員們采取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近及遠的方式對廣大的工人和農民展開演講,并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擬定合理的演講題目,所獲成果頗豐,這也為日后工人運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學校是教育社團實施教育的機關,反映社團活動的成果,創(chuàng)辦學校是社團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職業(yè)教育社在創(chuàng)社一年后即創(chuàng)辦中華職業(yè)學校,采取分科制的方法,設本科、職業(yè)教員養(yǎng)成科、留法勤工預備科和補習科四科,還設專門的工場供學生實習。學校中所學科目主要是根據(jù)社會上的職業(yè)需要而定,目的是“為個人謀生之預備,為個人服務之預備,為世界及國家增進生產能力之預備”。中華職業(yè)學校真正把教育和職業(yè)結合起來,不僅給學生提供學習知識的場所,更提供實習基地,讓學生一走出校門就可以投身到相應的工作中去,從而真正達到職業(yè)教育的目的。不僅如此,職業(yè)學校還定期舉辦成績展覽會,以檢驗教學成果,如職業(yè)教育圖表展覽會,玩具展覽會等。
從清末民初民間教育社團的運作情況來看,不管是其發(fā)起、組織還是活動,都表現(xiàn)出很大的民主性和獨立性,而這兩個特點也正是民間教育社團成為中國近代教育改革中堅力量的主要原因。首先,民主性。這一時期的民間教育社團以全體會員大會為最高權力機構,并下設評議員會(董事會)和各個辦事部。評議員會負責議決社團重要事項,辦事部負責執(zhí)行各項決策。而在辦事部執(zhí)行的過程中,如果覺得評議員會制定的決策有誤,亦有權利不執(zhí)行,把決策駁回給評議員會,這種制度體現(xiàn)了社團組織中各部門相互監(jiān)督、權力制衡的特點,是中國近代社團組織制度的一大進步。在議決議案、選舉職員的過程中,民間教育社團都采取投票選舉或舉手選舉的辦法,任何社員都有權力持反對意見和提出自己的見解,這也體現(xiàn)了清末民初民間教育社團的民主性。其次,獨立性。相對于官方教育團體來講,民間教育團體有更大的獨立性。官方教育團體的會長是由教育總長指定的,在吸收會員方面有嚴格的限制,而且會內重要事項都要向教育總長報告,教育總長批準后方可執(zhí)行。而民間教育社團不受教育總長和教育部的管制,會長由會員選舉,只要致力于教育事業(yè)、按時交納會費,一般都可成為會員,在人事任免上擁有完全的自主權。在日常開展活動方面,只需要經全體會員大會議決通過便可,活動方式更靈活、會員也更主動。
清末民初時期,在政府對教育支持力度不夠的情況下,民間教育社團興起并成為推動中國教育發(fā)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不僅傳播了先進的教育思想,也推動著中國各項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加快了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