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燕
(江西省腫瘤醫(yī)院頭頸一病區(qū),江西 南昌 330029)
胃癌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每年的病死率、發(fā)病率僅此于肺癌。有關數(shù)據(jù)[1,2]報道每年因胃癌死亡的人數(shù)高達17萬人次?,F(xiàn)如今治療惡性腫瘤的恢復效果極低。因此,對于胃癌患者應采取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的原則來延續(xù)患者的生命。但是,由于患者在術后容易出現(xiàn)腸道紊亂問題,影響患者預后,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為了減少患者胃癌術后胃腸功能紊亂問題,尋找一種合理有效的護理方法及治療方案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以2018年2月—2020年2月江西省腫瘤醫(yī)院收治的78例胃癌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早期康復護理與穴位貼敷對胃癌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8年2月—2020年2月江西省腫瘤醫(yī)院收治的78例胃癌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齡45~61歲,平均(53.13±8.23)歲。觀察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齡44~54歲,平均(49.27±5.17)歲。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經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
1.2 診斷方法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消化道黏膜下腫瘤內鏡診治專家共識(2018版)》[2]的胃癌診斷標準,均經磁共振、CT等檢查確診;(2)均伴有不同程度腹部不適、疼痛加劇、腸梗阻、便血等癥狀,且均接受化療,符合治療適應證癥,且患者均可耐受。
1.3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意識清楚;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入院資料不全者以及伴有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組則采用早期康復護理與穴位貼敷。具體操作:(1)常規(guī)護理模式。護理人員在術后監(jiān)測患者各項生命指標變化情況,行服用常規(guī)抗感染藥物以及引流管護理等。(2)早期康復護理與穴位貼敷。①由于該病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良情緒,耽誤護理人員工作進度以及影響患者預后,這時,需要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不同心理狀態(tài),采取合理有效的心理干預,緩解患者負面情緒,消除其顧慮,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3,4]。②飲食護理。在患者清醒后6 h,采用溫水漱口,預防口干,術后10 h采用生理鹽水漱口,囑咐家屬間隔2 h用飲水1次,可有效保障患者體內水分充足。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病情恢復程度,飲食喜好等,幫助患者制定1份營養(yǎng)均衡的膳食表,在患者進食過程中觀察患者是否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并發(fā)癥。氣滯胃腸痛型,少食生冷、高糖食物,大蒜、韭菜、蘿卜等行氣開胃食物可適量食用;食滯胃腸痛型,需要嚴格控制飲食,予以清淡流食、半流食,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多食蘋果、山楂等寬中理氣的食物;虛寒胃腸痛型,囑咐其食用補中益氣溫養(yǎng)腸胃的食物,如桂圓,大棗、南瓜等。③早期運動指導?;颊咝g后麻醉藥效尚未消失,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家屬進行腹部、腿部等按摩,促進血液循環(huán),避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患者術后6 h完全清醒后,盡早地指導患者下床運動并告知患者早期康復運動的好處[5,6]。護理人員初次指導患者康復運動,應進行翻身、四肢活動等輕度運動,然后在根據(jù)患者身體恢復速度增加活動強度。④穴位貼敷?;颊卟扇⊙雠P位,選用吳萸暖胃膏,配方組成:吳茱萸150 g,川椒150 g,蒼術200 g,干姜100 g,檀香100 g,肉桂30 g,生姜汁適量。使用方式將以上幾味中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后分為每包50 g、敷貼該藥物的時候,用生姜汁進行調和成膏狀,分別在患者中脘、脾俞、胃俞穴等敷貼治療,再覆上油紙以及醫(yī)用膠布固定,每天敷貼1次,每個療程7~10次;治療期間,每隔2 h觀察敷貼位置是否出現(xiàn)紅腫、瘙癢等不良病證。
1.5 觀察指標 2組患者護理前后各項功能評分情況。(2)2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情況。
1.6 療效判定標準 (1)2組患者護理前后各項功能評分情況,由江蘇省腫瘤院自行擬定的評分問卷,總分為百分制,包括消化功能、免疫功能、排毒功能、運輸功能。各項功能評分越高說明患者臨床護理療效越顯著。(2)2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情況,包括服務態(tài)度、操作水平、護理質量、健康教育。
2.1 2組患者護理前后各項功能評分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前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的消化功能、免疫功能、排毒功能、運輸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胃癌術后患者護理前后各項功能評分情況比較 分)
2.2 2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服務態(tài)度、操作水平、護理質量、健康教育的總滿意度87.18%(34/39)均高于對照組的33.33%(13/39)(P<0.05)。見表2。
表2 2組胃癌術后患者護理后滿意度情況比較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它的病因目前不是十分清楚。胃癌通常發(fā)生在胃壁膜,很快會在身體其他器官擴散。胃癌在臨床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需要采取手術治療方式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7,8]。但是由于手術給患者帶來諸多不良影響,尤其是術后容易導致患者胃腸道紊亂,引起麻痹性腸梗阻、腸源性感染和腸粘連等并發(fā)癥,嚴重者會造成下腔靜脈血液受阻,造成患者呼吸困難,進一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盡早地解決患者胃腸道紊亂問題,對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在中醫(yī)上認為,胃癌術后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氣血虧損,同時也會破壞胃腸的氣血運行,影響患者臟腑功能,導致臟腑出現(xiàn)氣滯血瘀的現(xiàn)象,從而出現(xiàn)惡心、嘔吐、呃逆、排氣障礙、排便障礙等一系列癥狀。中醫(yī)根據(jù)六腑以通為治療理論,予以患者理氣消脹治療方式為主。因此,江西省腫瘤醫(yī)院采用穴位貼敷治療患者術后胃腸功能,并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研究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的消化功能、免疫功能、排毒功能、運輸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服務態(tài)度、操作水平、護理質量、健康教育的總滿意度87.18%(34/39)均高于對照組33.33%(13/39)(P<0.05)。說明采用早期康復護理與穴位貼敷具有眾多優(yōu)勢,穴位貼敷采取中脘、脾俞、胃俞穴進行治療,促進穴位周圍血液循環(huán)加速流動,達到擴張血管的目的,更好地作用于各個細胞中,同時,還能維持患者體內酸堿度平衡以及胃腸道蠕動功能。穴位貼敷是利用皮膚對藥物吸收的功能直達病灶處,緩解患者內臟平滑肌痙攣,促進患者胃腸道功能正常蠕動以及吸收消化,促進患者身體康復,縮短住院時間,節(jié)省醫(yī)療費用[9,10]。穴位敷貼所許選用的是吳萸暖胃膏,配方組成為,吳茱萸、川椒、蒼術、干姜、檀香以及肉桂。其中吳茱萸具有散寒止痛、溫中止嘔、助陽止瀉之功效,是敷貼常用藥物之一;川椒有溫中止痛療效,可以用來治療脘腹冷痛,嘔吐腹瀉;蒼術的功效為燥濕健脾、祛風散寒,能夠有效治療濕阻中焦、脘腹脹滿、泄瀉等;干姜具有溫中回陽,溫肺化痰,溫經止血的功效;檀香具有開胃止痛、鎮(zhèn)定安神、行氣溫中的功效;肉桂可以有效達到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之功效,以上6味中藥材相互配伍使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治療效果。早期康復護理是一種臨床新型的護理手段,它將“以患者為中心”作為護理目的以及手段,予以患者最優(yōu)質的全面護理方法,從而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增進患護之間友好關系,可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保障患者身心健康,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促進患者腸道功能恢復速度,改善不良預后,提高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除此之外,該模式可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技巧、工作水平,樹立醫(yī)院良好形象。
綜上所述,針對胃癌術后患者的臨床護理中,采用早期康復護理與穴位貼敷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減少不良癥狀的發(fā)生,利于胃腸功能的恢復,穩(wěn)固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