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陽
青年時代梅蘭芳。
1894年10月22日,代表著中國戲曲藝術至高典范與審美標桿的一代宗師梅蘭芳先生誕生于北京。
在其50余年的舞臺生活中,梅蘭芳發(fā)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集京劇旦角藝術之大成,熔青衣、花旦、刀馬旦行當為一爐,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其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穆桂英掛帥》等?!懊放伞彼囆g不僅是中國京劇與整個中國戲曲藝術的高峰,而且還位列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
很難說梅蘭芳是在哪一年成的名。因為,他并非因為某出戲的轟動而一夜成名,他生命中的“大紅大紫”,完全是靠自己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艱辛走出來的。也正因為此,觀眾便更難準確界定出他成名的具體時間——有人說是1921年,因為那年他與“國劇宗師”楊小樓創(chuàng)演了至今風靡不衰的《霸王別姬》;也有人認為是1927年,因為當時北京《順天時報》發(fā)起了一個名為“新劇奪魁”的票選活動,梅蘭芳最終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四大名旦”之首;但最多的一種說法,還是在1913年,因為梅蘭芳的首度赴滬演出,令他得到了“寰球第一青衣”的美譽……在曾經那個“京派”“海派”紛爭不下的紛亂局面下,獨具慧眼的梅蘭芳選擇了將其人生最重要的一段歲月留在了上海,因此,他的一生,也注定要和上海結下深深的不解之緣。
自1933年起至1953年,梅蘭芳在上海定居了將近20年,上海不折不扣地成為了他的第二家園:若從演出上來看,自他從1913年到1956年最后一次赴滬登臺,梅蘭芳在上海公演京劇整整21年,幾乎把他最美好歲月中的精湛藝術奉獻給了上海觀眾……曾有文章這樣說道:“只要有梅蘭芳來上海的消息,無處不談梅蘭芳。……梅蘭芳既來上海,不去看他的戲,差不多枉生一世?!保ā渡陥蟆?923年12月21日)
如果說,齊如山的“舊劇改造”是梅蘭芳成功的第一箭,那么上海之行無疑是緊隨其后的第二箭。在上海,梅蘭芳出奇地“順風順水”,但保持清醒的他卻沒有沾沾自喜,相反主動放下架子,積極而投入地去認識、理解、學習獨特的海派文化:他與書畫大家吳昌碩交上了朋友,并在吳老的影響下鉆研起書畫來,希望傳統文化給自己的京劇藝術以更多滋養(yǎng);而“海派”京劇的豐富精彩,也讓他學習到了許多,在帶回北京之后,得以逐漸消化、吸收,成為“梅派”的精華……沒有“紅透上海灘”的第二箭,很難想象梅蘭芳可以射出“訪美訪蘇”這樣高水準的第三箭。在他之前,不知道有多多少少的京城名伶來過上海,但無論怎樣都不曾融入這個城市,而梅蘭芳卻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與廣收博取,出了大名,成了大事,奠定了自己在全國劇壇的地位。也正是有了上海之行,梅蘭芳才會動了“去美國”的念頭,更沒想到的是這看似千難萬難的事情,梅蘭芳卻真真正正地做到了,非但做到,還獲得了“博士”的光榮頭銜,給國家和人民爭得了榮譽。
梅蘭芳代表作《貴妃醉酒》。
1933年,為避日偽凌辱,梅蘭芳舉家南下遷滬,幾經選擇,最后租下了馬斯南路上的一幢中檔洋房(今思南路87號),作為全家的安身之所。當時馬思南路屬于法租界,馬路兩邊盡是高大的梧桐樹,密密匝匝,遮天蔽日,秋風一吹,頓時沙沙作響……梅宅是一幢坐北朝南的西班牙式花園樓房,共四層,雖不豪華卻頗為溫馨,透著悠閑與舒適。梅蘭芳是一個很安靜的人,據當年曾經見過他的一位老鄰居回憶:每晚演出結束后,一輛黑色的轎車總是軋著梧桐的落葉悄然駛過,慢慢地在87號門前停下,人到中年的梅蘭芳依然姿態(tài)輕雅地緩緩推門、下車,不發(fā)一語地進門……沒有前呼后擁的排場,更沒有觀眾粉絲的圍觀……鄰居們過了很久才知道,那條小巷的盡頭,竟然是梅蘭芳的家。
事實上,梅蘭芳在思南路上的生活并非如此平靜悄然。許姬傳等“幕僚”的追隨,言慧珠、杜近芳、李世芳、毛世來等弟子的陪伴,還有夫人福芝芳,子女葆琛、葆玥、葆玖等等,無不令他的生活充滿樂趣。然而,梅蘭芳仍然常常感到焦慮,九一八事變的爆發(fā)使他意識到,他已經和所有中國人一起,無可選擇地站在了國家民族存亡的十字路口。激情澎湃的他一口氣排出了《抗金兵》《生死恨》兩出醞釀著無盡國仇家恨的新編戲,借以弘揚民族精神,號召民眾抗日。兩劇一出,輿論叫好,群情激昂,每場都爆滿,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1945年8月,蓄須明志,輟演舞臺多年的梅蘭芳忽然從收音機中聽到日本投降的消息,頓時喜不自禁,立即從樓上下來,走向他的家人和朋友。當時,他用一柄打開的折扇遮著臉的下部,猛地一下,折扇合攏,只見原來唇上所蓄之須已全部刮掉!幾個月后,梅蘭芳重新登臺,恢復演出,從此正式結束了他在上海為期4年的寓公生活。同年10月10日,梅蘭芳在上?!段膮R報》發(fā)表了一篇題為《登臺雜感》的文章,“沉默了8年之后,如今又要登臺了。讀者諸君也許想象得到:對于一個演戲的人,尤其像我這樣年齡的,8年的空白在生命史上是一宗怎樣大的損失,這損失是永遠無法補償的。在過去的一段漫長的歲月中,我心如止水,留上胡子,咬緊牙關,平靜而沉悶地生活著,一想到這個問題,我就覺得這戰(zhàn)爭使我衰老了許多……”這是梅蘭芳心聲的真情流露。梅蘭芳為了維護民族的尊嚴,“八載留須罷歌舞(田漢詩)”,為此作出了多么巨大的個人犧牲!
除了精妙的舞臺藝術,作為一代大師,梅蘭芳更是高瞻遠矚地提出了“中國戲劇之三要點”。第一點,西方戲劇與中國戲劇的隔閡是可以打破的。第二點,中國戲劇的一切動作和音樂等,完全是姿勢化。所謂姿勢化,就是一切的動作和音樂等都有固定的方式。第三點,中國(戲)未來之趨勢必須現代化,并不一定是戲劇、本體的現代化,是要使劇中的心情和倫理成為現代化,如背景與燈光也可使其成為姿勢化,使其有固定的方式來表現劇中各個情緒,這是中國戲劇今后可試驗的途徑。
這三點很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可以為中國的京劇傳承發(fā)展,提供有益的啟示。梅蘭芳先生的理性闡述,根植于中華民族文藝理論的沃土之中,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這是一份難得的戲曲理論遺產,不僅對梅蘭芳京劇表演理論體系的總結至關重要,而且豐富了中國戲曲表演理論體系,值得后輩深入總結研究。
現代文學家巴金先生逝世。
美國發(fā)明家、企業(yè)家托馬斯·愛迪生逝世。
魯迅在上海病逝。
美國總統胡佛逝世。
瑞典化學家、發(fā)明家諾貝爾出生。
巴西著名足球運動員、“球王”貝利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