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英山縣水產(chǎn)局(438700)王文彬
冬季,雨雪天氣時常發(fā)生,導致水溫低,水體溶氧不足,魚體抗病能力較弱,給越冬魚類安全帶來許多不利影響,有時甚至會發(fā)生魚類死傷現(xiàn)象。因此,冬季養(yǎng)魚必須采取綜合性技術措施,以確保魚類越冬安全?,F(xiàn)將魚類安全越冬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冬季魚塘水溫過低,加之雨雪天氣時常發(fā)生,極易造成魚類凍死凍傷,應采取有關措施調(diào)控好魚塘水溫。對熱帶魚類應通過搭建保溫棚、利用地熱水及其他各種熱能資源進行升溫保溫。對一般魚類應將越冬魚塘水位盡量加深到3米以上,提高水體保溫能力。也可在魚塘背風向陽處水深的地方搭防霜棚60~80平方米,可用竹桿夾著10~13厘米厚的稻草或尼龍編織布蓋在離水面20厘米處,或在塘基四周堆上平時準備好的草皮、稻草防風防霜。平時注意氣象預報,一旦寒潮來臨,要采取措施有效溶化塘面霜水,保護池塘水溫。開春,在適溫范圍內(nèi),魚類會隨著水溫上升而增加攝食量,加快生長。因此,初春魚池水位應控制在0.6~0.8米,使水溫能較快升高,以利于充分發(fā)揮肥效和促使魚類提早開食。開春后,勤注水。對保水力差的池塘,在加注新水時,每次不可大量注入,以防水溫驟降。同時,應適當施些有機肥,以利提高水溫。遇連續(xù)陰雨天氣時,要適當增加池水深度,以防池中水溫變化幅度過大。
冬春交替時光照少,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產(chǎn)生的氧氣不足,因而常造成養(yǎng)殖環(huán)境溶氧不足,加之魚類密度大,極易出現(xiàn)缺氧浮頭甚至產(chǎn)生死亡的現(xiàn)象。同時,由于越冬池魚類較集中,水質變化也較頻繁,所以必須重視水質管理。一般應采取“專人管理,定期檢測、及時處理”的措施,隨時掌握水體中水量、溶氧及其他理化因子的變化。應每星期測量一次溶氧,使水體中的溶氧保持在3~4毫克∕升,當溶氧不足時應及時補水,搞好增氧。越冬池中也應定期換水,一般20~30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1∕3~1∕4,換水時溫差不宜超過2℃以上。同時,水體中要保持中等肥度,水質過肥可加注新水調(diào)節(jié),水質過瘦可每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施25千克糞肥增加肥量。另外,越冬池中PH值應控制在7.2~8.2之間,過低時可用生石灰調(diào)節(jié)。開春后,由于氣溫、水溫逐漸回升,魚類的生物餌料開始大量滋生。若發(fā)現(xiàn)水質老化和偏酸性,可注入20厘米深的新水,并每畝水面用20~30千克生石灰全池潑灑。水質清瘦時,適當施腐熟有機肥,以保持中等肥度水質,水質透明度以30~40厘米為宜。
魚類越冬期的投喂管理不同于其他時期,盡管魚類生長速度減緩,攝食減少,但同樣不容忽視。在越冬期投喂要分三個階段,即越冬初期、中期與末期。在初期,應加強越冬前的秋季強化培育,貯備魚體內(nèi)脂肪,以增強魚類的體質,提高抗病抗逆能力,為安全越冬打好基礎。主要是加強飼料投喂,日投飼量可為魚體重的5%~8%,飼料中蛋白質含量要在30%~35%左右,飼料配方可采用魚粉10%、大豆餅25%、菜餅20%、米糠10%、麩皮10%、混合雜料18%、礦物質2%、下腳面粉5%的比例。在越冬中期,為保證魚類少量攝食以維持生命,池中表層水溫在3℃以上時,可按每星期投喂一次,投喂量為魚體重的3%~5%,選擇晴天水溫較高、溶氧較高的時段投喂。如水溫在0℃以下時,則應減少投喂次數(shù)和投喂量,或不投喂,以免池中投餌過多,影響水質,浪費飼料。在越冬末期,魚體質消耗較多,應及時投喂,以恢復其體質體能。當魚塘表層水溫上升到10℃左右時,魚類開始少量攝食,便可開始投喂。若發(fā)現(xiàn)水底到池面出現(xiàn)多處小面積混濁,魚類活動頻繁,則說明魚類處于饑餓狀態(tài)。開食的具體做法是:當魚塘表層水溫達3℃時,每周投餌1次;晴暖天氣當魚塘表層水溫升到10℃時,需每天或隔天投餌1次,每次投餌量以3~5小時吃完為度。投喂時可進行訓練,使魚類養(yǎng)成定時到食臺吃食的習慣,以提高餌料利用率。
(1)專人管理日夜巡塘要堅持每天測量水溫、溶氧及PH值等,觀察魚情,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2)冰雪天氣要掃雪打冰冰雪天氣時,池水結冰,池面覆蓋,嚴重影響陽光的穿透力,在持續(xù)低溫,結冰越來越厚時,水中的溶氧也越來越低。由于水中嚴重缺氧,一些不耐低氧的魚就會沿池邊游動,從而被凍死。對此,應采取破冰通氧,每畝池塘冰面打30厘米左右的冰眼6~8個,然后注入氧氣給池魚增氧。在打冰眼的同時,提高池塘水位,并經(jīng)常檢查冰眼,始終保持冰眼暢通不結冰。
(3)加強病害預防由于魚類越冬期較長,放養(yǎng)密度大,水質條件差,極易誘發(fā)各種病害,如暴發(fā)性出血病、水霉病、豎鱗病、小瓜蟲病和斜管蟲病等。因此,魚類進池前應用食鹽水浸浴10~15分鐘。魚類發(fā)病時,可采用食鹽、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等藥物予以防治。要防止水體浮游動物偏多。冬季水體的浮游動物以輪蟲、枝角類為主,一旦這些浮游動物繁殖到一定數(shù)量,就會引起池塘大量缺氧,進而使魚缺氧死亡,可每立方米水體用0.7克硫酸銅加水潑灑。同時,要防止魚類營養(yǎng)不良免疫力低。在魚生長過程中,由于飼料搭配不合理等因素,常造成魚慢性疾病的發(fā)生,尤以脂肪肝病的發(fā)生最為突出。有些魚因長時間不合理飼喂,生長速度過快,魚體正常機能無法滿足生長要求,就會引起毛細血管脆弱,降低魚體抗應激能力,可在停食前對病死魚進行解剖診斷后對其他魚進行預防用藥。另外,在冬季可多使用抗菌消炎、清熱解毒之類的藥品。
(4)營造好越冬環(huán)境
要經(jīng)常去除池底污物,如果池底部沒有排污設備,可用虹吸管原理吸出糞便、殘餌等污物,定期換水,確保水質優(yōu)良。同時,要保持越冬區(qū)安靜,周圍不宜經(jīng)常有人畜活動和車輛等活動,以免使魚類產(chǎn)生應激反應,消耗體能,影響越冬及生長。禁止禽、畜下池,消滅蛇、鱔等有害生物,防止飛鳥襲魚,防偷防盜,確保魚類有一個良好的越冬環(huán)境。